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绿色金融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是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核心,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而言关键是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信贷等经营决策,通过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推行绿色信贷体系、打造绿色金融产品和建立金融绿度评价来提高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为实现绿色生态文明提供金融保障。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
所有支持“同自然环境匹配的经济体系”及“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投资”的金融制度和活动统称为绿色金融。绿色金融要求金融行业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来开展基本业务,在投资融资的决策中要考虑与环境相关的潜在因素,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回报与成本都要融合进金融行业的日常业务中,以实现生态环境与金融的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强调要“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绿色发展服务”。绿色金融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引导,推动产业的绿色升级,敦促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环保问题,在经营决策中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责任。2020年初的肺炎疫情,令各行业更加深入的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面对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金融为助力,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来维护好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行业推行绿色金融,强调在金融业务中考虑环保因素,更加注重其服务对象(企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如此可以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制及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扭转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有效消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只追求企业经济利润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弊端,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其本质诉求即通过金融政策及金融产品创新来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通过资金导向影响经济投资及社会消费,促使金融资源更多的向绿色产业倾斜,提升经济绿度,从而扭转经济发展模式。
(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充分运用资本市场选择企业的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化工、钢铁等传统行业由于污染严重、单位产值能耗高、对环境压力大,普遍将面临较大的产业升级压力。相反环境友好的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低碳产业契合绿色金融支持发展的要求,将得到金融部门更多资金上的支持,客观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际能源署估算,为实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2010~2050年间每年为发展低碳产业需要追加的投资额占全球GDP的1%~2.5%,只有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才可能完成产业低碳化的升级要求。
(三)督促企业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各类企业(包括绿色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碳排放等问题,并自觉采取相关措施,从根本上实现其自身的绿色发展。绿色金融要求金融行业主动遴选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其目标客户,传统三高(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业将面临融资困难或融资成本高涨的不利局面,逐渐被市场淘汰。企业在绿色金融的规制下,走注重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道路是其不二的理性选择。
(四)协同共助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金融机构一家的责任和业务,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一起助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内容除了金融机构主导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业务,还包括政府主导的在税收补贴、公共基金设立、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业务推广、项目监管等,以及企业主导的绿色项目投资、低碳技术研发等。绿色金融客观上要求三方主体凝心聚力,承担各自在绿色金融发展中责任,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进而共助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渐成气候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普遍已经认识到绿色金融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推行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已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战略。例如就商业银行核心业务———信贷业务而言,早在2012年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就要求“应当建立有利于绿色信贷创新的工作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方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组织管理和具体业务层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理念层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强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招商银行在2019年年报中强调“坚持绿色发展,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本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绿色信贷的各项政策要求,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在金融促进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持续探索。”为国内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树立了典范。在组织管理层面,更多商业银行建立了总-分-支结构匹配的绿色金融经营体系,推行绿色办公。例如,华夏银行将推进绿色金融作为六项战略重点工作之一,从内部架构搭建到产品创新,构建全链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全行金融业务的绿色含量。开展绿色金融特色化经营机构试点,从国际合作资源、业务培训、重点项目推动等方面入手,为全面推动绿色金融工作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探索符合实际的特色化绿色金融发展道路。在具体业务层面,各商业银行普遍增大了对绿色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投入力度。据各商业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平安银行绿色信贷授信总额达572亿元,贷款余额达252亿元;招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767.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7.40亿元,占公司贷款总额的10.88%;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06.99亿元,同比增长15.69%;华夏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798.44亿元,较年初增长231.45亿元。可见,通过信贷支持绿色企业发展是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手段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亟待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金融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总体上仍然存在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市场化程度低。影响商业银行依靠绿色金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效率。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绿色金融方面,政府是主要力量起主导作用,更多的是依靠硬性的法律法规来规制银行的金融行为,市场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这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差(例如信贷不良率上升)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失衡;另一方面也导致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些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冲突,容易引起国际纠纷。
(二)金融产品陈旧。陈旧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当前总体上,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对绿色金融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不高,导致绿色金融发展缓慢,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过于老套陈旧,例如绿色债券仍然是绿色金融的主要产品,这是业内一种重要的间接融资方式,但缺少绿色金融直接的融资方式。近年来,商业银行推行绿色证券和基金稍有起色,但这两种方式在整个绿色金融中占的比重小,市场体量小,无法满足社会各行业及个人的融资及投资需求。
(三)绿色金融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部门在推行绿色金融层面尚缺乏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不标准、不规范,导致在推行绿色金融过程中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如个别企业钻绿色金融的法律漏洞,利用绿色发展噱头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却在企业后续发展中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出现环境违法的行为;一些企业选择瞒报、不报相关应当准确披露的信息,导致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甚至出现因为污染企业的利润高而追加投资的情况;还有污染企业效益好,有充足的资金来应对环保部门的相关惩处,力保企业污染项目不受影响。商业银行对上述乱象在制度层面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通过推行绿色金融,可以有效提升信贷效率,化解金融市场风险,从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强支撑效应。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有:
(一)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早在2013年,商业银行组织就已经制订了项目融资的国际环境规范《赤道原则》,强调在银行金融业务全流程需要注重环境因素的考量。我国政府为引导国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财政税收、国际贸易、科技研发等方面都推出了相关绿色发展政策及配套制度,在绿色金融发展层面尚不够健全。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或完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构建规范的制度体系,促进金融资源在绿色产业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化水平。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经济纠纷频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行绿色信贷体系。绿色金融意味着商业银行融资环境和渠道的转变,通过推行绿色信贷,可以达成商业银行业务绿色化的转变目标。中国银监会2012年2月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2013年7月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2014年6月下发的《绿色信贷指引关键绩效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推行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比如落实绿色信贷风险防控制度,构建风险预控标准体系,对申贷企业的绿色程度进行评估,筛选出高风险、高污染的目标企业,拒绝或减少提供贷款,从而从金融层面实现针对企业的绿色发展规制。同时,在保证程序合规的前提下,为绿色企业适当放宽信贷标准,促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打造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是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开发,不断为绿色金融发展注入源动力。例如可将金融和绿色科技相结合,开发绿色债券和绿色私募基金,为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融资成本;可以研发绿色生态环境保险及其相关衍生品,为企业规避生态环境风险提供金融保障;可以在资本市场帮助绿色企业构建多层次的股权结构,增强资本对其投资的吸引力,实现绿色融资;可以在针对个体的零售银行业务中,通过住房抵押贷款等产品,鼓励消费者购置通过环保认证节能低碳的住房。
(四)建立金融绿度评价。商业银行构建长效绿色金融发展机制,需要在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绿色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导向作用。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就了《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银发[2018]180号)》。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和标准;二是有利于商业银行细化业务管理,提高绿色信贷效益;三是有利于减少信贷道德风险,杜绝企业舞弊机会,弥补管理制度的漏洞。
参考文献:
[1]盛馥来,诸大建.绿色经济:联合国视野中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娄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9(23).
[3]陈游.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及思考[J].西南金融,2018(07).
[4]刘春彦,邵律.法律视角下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上海经济,2017(02).
作者:孙宁 邓吉硕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