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金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年医学金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老年医学金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为老年医学教育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大健康、新医科的国家战略理念和社会需求,亦为老年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发展契机。老年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关系到国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评价是加强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老年医学的教学具有内科学普遍性及老年人群特殊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真实反映其教学效果。作者在老年医学“金课”建设的基础上,将老年病学的疾病基础理论、实践操作、临床见实习等有机结合,采取考核指标的定性与定量结合,重新设计评价内容,并对上述两种指标进行适当权重分析,提升客观性,减低主观性,最大限度反映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价效果,创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应老年医学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通过本文介绍的评价体系的思考,希望能为提高老年医学的教学质量做出积极探索,同时为其他医学临床课程的考核评价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老年医学;探讨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的老年人群慢性疾病高发,使得老年医学人才培养较为迫切,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生是关系到国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而目前医学院校的老年医学仍然是临床教学难点之一,教学评价体系难以保证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在老年医学课程“金课”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合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试图引导教学双方的学习兴趣及重视程度,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督促教学双方共同努力,提高老年医学教育教学质量[1]。

1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

老年医学教育,不仅要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和心理医学的范畴,甚至还要包含人口社会科学、卫生经济学、老年护理学等综合内容,较其他专科教育具有更高的要求。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老年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医学生要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及整体的医疗观念,能干预处置复杂的病情,做到既有整合观念、又有个体化诊治意识[2-3],这也是老年医学的教学目标。

2我校老年医学教学现状及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老年医学教育的现状明显不适应国情及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教师思维局限,课堂照搬内科学模式授课[1,4],普遍缺乏整合、系统意识,没有 老年疾病特点及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概念;学生思想不重视等。有的院校甚至将老年医学设置为选修课,等同于内科学课程教学,按内科学形式考试,考核体系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效果。我校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完全客观评价其教学质量、综合检验其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效果也有限,这也是当前其他医学院校传统老年医学教学体系的共性。主要表现如下[5]。

2.1强调量化有余,内涵分析不足

针对老年医学教学考核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而现行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卷面成绩分数,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难以量化的评价内容,导致评价的科学性下降。

2.2考核评价的引导性和激励性不足

现行的评价体系只强 调 其对学生的 学 习监督作用,忽略了对教学双方更为重要的 引 导和促进作用。此体系对学生仅体现出过关的分数,缺乏客观的教学结果分析和整改措施,对于促进教学帮助不大,教师则普遍对评价质量不够关心,考核的教学方式促进作用亦明显不够。

2.3教学双方自评参评比率不够

因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当前教师及学生对于双方评价模式普遍存在不重视的心理,认为卷面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指标,除此之外其他评价反馈意义不大,且这一方面在实践中确实容易出现偏差。这些观点导致了教学双方自评参评比率下降,对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造成了明显影响。

2.4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不够

目前老年医学仍参照内科学考试形式,不能脱离传统思维定式,考核评价仍采用单纯理论卷面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对老年医学专业特点考虑不够,缺少过程性评价,反映教学质量的真实性存在一定偏差。现行考核体系仍主要注重卷面成绩,对临床实践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的考核则过于简化,在教学改革中应加以补充完善。建设老年医学“金课”,总体应以老年医学课堂为核心,涉及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最新的科研成果及进展、全程贯穿老年医学特色、关注师生角色互动、卓有成效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考核评价等。依据老年医学“金课”标准,考核指标应更注重临床实践和思维系统性、综合性。适当增加主观题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引入师生自评互评模式。通过改进考核体系,做到评价标准应由绝对统一转向相对统一,评价主体则由“单维评价”转为“多维度评价”,评价方法应由“量化评价”转为“质性评价”[1,6]。结合当前老年医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在内科系统考核模式改进做出前期研究的基础上[7],尝试改革过去依据内科学考核标准制定的单纯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的做法,结合老年医学的特点及正在实施的“金课”建设,将老年病学的疾病基础理论、实践操作、临床见实习等有机结合,探索适应老年医学教学特点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模型,并为当前临床教学总体通用评价模型的改进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初步实践[8]。

3适应老年医学“金课”教学量评价体系的探索及实施

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病学的教学特点及规律,在建设老年医学“金课”的教学改革基础上,针对现行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探索改进,以评价指标能否量化为依据,归纳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的可信度及区分度不强,主观性较强;定量指标则相对较客观,一般情况下可真实地反映教学评价效果。而实践操作中并非所有指标均可做到量化,为此我们尝试对上述两种指标进行适当权重分析,提升客观性,减低主观性,最大限度反映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价效果[9]。同时,为了避免一些指标的绝对化,减少硬性的分值分配,我们尝试设计了相对详细的分值权重分配:综合考核总分值=分值模块1×权重1+分值模块2×权重2+分值模块3×权重3+分值模块n×权重n......对于体系中主观印象较强的指标如临床操作、病历书写、课堂现场效果等,必要时还要再次进行二级权重分析,尽可能做到客观真实[8]。学生在临床见实习阶段,考勤也可列入权重计算,这样尽可能做到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教学质量,实现评价体系的综合化、多样化、合理化[10]。

3.1考核评价内容设计修订及分值量化分配

新的评价体系在权重的分值分配上,各指标排序如下:老年医学临床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新知识新进展了解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评价,教学团队自评互评、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人文知识等,做到权重合理,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及可靠性。

3.1.1继续坚持以传统理论试卷考核为基础和核心

尽管教学评价中传统的卷面考试存在一些弊端,但由于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和考核基础,其核心地位仍不能动摇改变,在我们所探索的教学评价和监控体系中 仍 占 有 重 要 地 位,尤 其 体 现 在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方面[1,8]。我们将其权重定为0.70,比重最大,亦是为了强调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教学大纲乃教学之本的意识,遵循大纲进行理论卷面考试,可有效反映学生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及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1]。

3.1.2适当提高临床实践考核比重

在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将实践操作考核权重设置为0.19,可酌情稍有调整。参考近年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内容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将临床实践操作内容得分点细化,如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无菌技能、病情 谈话技巧、人文关 怀等,计入权重,以鼓励学生主动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后即时进行一对一讲评,进一步加深印象,最终达到巩固掌握之目的[8]。

3.1.3酌情增加新知识、新理论的考核内容

老年医学是一门进展比较迅速的综合学科,新知识、新理论及新进展比较多,而教材知识 往 往有所滞后。在考核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常见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新药开发及临床试验、治疗模式进展等方面的考察点,考查学生对新知识新理论的了解程度。此指标权重可定为0.05,实践过程中可依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减,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又不太过于偏离教学大纲基础,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加此方面的考核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认识到医学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意识[1]。

3.1.4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包括“学习的专注度,课堂提问互动积极性,临床创新思维评估”等。一般说来,这些指标因不易量化,其客观性较低,权重不宜太高,以减少偏倚,可暂定为0.03。通过此项评价指标,可了解学生教学期间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也可一定程度反映教学效果。

3.1.5课堂教学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包括“重难点分析如何、讲课流利与否、学生满意度”等,同样这也是主观性较强的指标,其评价权重亦不宜过高,可暂定为0.03。通过此项评价,让教师真实认识到教学中的优缺点,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通常教师顾虑较多,应做好其引导工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映了其对教师授课质量及效果的认可程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信息接收者,对课堂教学状况和效果了解最为直观,基本可以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3.1.6酌情引入教学团队自身的自评/互评指标

此方面从同行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教师团队尽量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促 进 教学方式改进。此项作为参考项,不计入总分,以免因人情因素干扰,降低评价作用[11]。

3.1.7评价体系的质量控制及信息反馈

本考核体系涵盖了较为完整的客观/主观指标,其权重经过修正,且增加了参考评分项,必要时还可酌情调整一些考核评分,尽可能做到客观准确。质量控制环节可有效保证此考核体系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努力做到偏倚及误差的最小化。评价指标尽量做到分类细化,取平均值进行质控评价。对于主观性较强的指标评价,还需对评判者进行适当应用培训。同时做好教学双方的反馈环节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加以修正引导。另外,在教学期间还采取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价指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学周期固定时间段进行评价,由于一般情况下师生准备工作较好,其评价结果水平就相应较高。而随机评价是即时综合评价,可真实反映教学质量的常态化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可进一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同时,积极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12]。

3.2反思与体会

在实施基于老年医学“金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实施方案,获得了一些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新的评价体系发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做好教学团队的前期培训工作,充分告知此评价体系在提升临床教学质量中的价值意义。对于各项评价指标的结构组成、比重依据、评分标准进行反复研讨、仔细修订,做到规范有据,便于实施。要认识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核心地位问题,克服认为学生可能因个人情绪不利于教师自身评价的心理,全力配合评价工作的开展[7]。做好评价预案,必要时可依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部分指标的权重,本评价体系由于考核指标多,权重变化大,影响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多,在实施时要依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指标权重,尽量做到客观统一[4]。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评价参评率,作为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学生参评率关系到能否对教师教学活动做出客观详细的评价,研究结果提示需达到60%以上结果才相对较为客观,减少偏倚。教师应做好引导督促工作,保证提升学生参评率,对个别存在的敷衍现象,要及时指出并促其改正。

4结语

针对当前我校老年医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打造老年医学“金课”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思考传统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提出规范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进而探讨建立一套提升客观性、考核范围相对完善的老年医学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本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化,涵盖基础理论成绩、实 践 操作技能、教学双方评价等模块。在此基础上,依据各指标主观性及客观性的差异特点,进行权重的量化分析,增加其客观性和可靠性。尽管如此,仍有许多缺憾之处,仍需在后续教学实践中逐渐加以完善改进。通过探索完善此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希望能为提高老年医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为将来更好的评估体系做出有益的尝试。

作者:李榕 王文清 王晓明 鲍臻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 唐都医院血液内科 医学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