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情况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枣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情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枣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情况分析

摘要:枣庄市是农业生产大市,小麦和玉米是枣庄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种植面积也较大,因此良种在枣庄市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将“十三五”以来尤其是2020年期间枣庄市种业创新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下一步的打算及管理改革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1取得的成效和成果

“十三五”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覆盖面积占比超过95%[2]。枣庄市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达到95%以上。

1.1种质资源收集取得突破

2020年山东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充分了解枣庄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枣庄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目前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约100份,发掘了一批珍稀的特有资源、农家品种。枣庄市农业科学院还成功申请了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更有利于保存和利用全市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

1.2种业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十三五”以来,全市共育成品种15个,其中玉米品种6个、马铃薯品种1个、果树品种8个。枣庄市农业科学院作为全市重要的科研单位,以培植农作物种业为己任,积极进行新品种选育工作。2020年形成小麦稳定新品系6个,选育的优良小麦新品系枣科167正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上报了3个小麦新品系参加国家黄淮麦区品比试验,4个小麦品系进行市级预备试验;1个玉米品系参加省级区域试验,8个玉米品系入选市级预备试验,玉米南繁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20年就进行测配材料75份,大小组合制种材料50份;有2个石榴干腐病菌的核糖体ITS序列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注册,为石榴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便利;有2个花生品种正进行国家品种登记准备工作;引进荷豆系列、潍豆系列等33个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和开展系统选育工作;引进辣椒新品种5个,提纯保存辣椒品种17个。结合枣庄实际,做好薯类作物引种和繁育工作,引进马铃薯优良品种52个、甘薯优良品种28个,积极开展高淀粉马铃薯培育及脱毒马铃薯、脱毒甘薯原原种苗的室内快速繁育等工作。新选育的马铃薯枣薯四号正在试验中,通过测产和营养物质检测,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淀粉含量由主推品种的14%增长为16.8%。

1.3种业成果示范推广创新模式

结合项目建设,采用“企业+科研院所”或“种植大户+科研院所”模式,积极建设种业成果示范推广基地。2020年结合山东省薯类产业体系项目和玉米产业体系项目,分别在滕州市界河镇级庙村、姜屯镇高地村建立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控示范基地1.33hm2,示范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效果;在泥沟镇欢墩村建立鲜食型甘薯新品种示范基地1.33hm2,在峄城区榴园镇官庄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建立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20hm2;在台儿庄区马兰镇建设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6.67hm2;在滕州市级索镇建设玉米机收新良种示范基地6.67hm2。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进行系统化服务和技术指导。

1.4种业治理体系能力不断优化完善

通过认真全面落实国家机构和职能改革要求,在枣庄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种子管理站,同时将枣庄市良种繁育场列为枣庄市农业科学院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扩大种业创新规模,为种业工作长期发展提供健全的管理体系保障。积极开展种业市场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种业领域各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利用种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可追溯体系。通过全面从严监管,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种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大改善,2020年种子(含品种权)处理案件5起,确保了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和农业用种安全。

2存在的问题

在“十三五”时期,枣庄市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如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还不够,现代育种技术应用以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等还有较大差距,玉米、蔬菜等品种竞争力还不强;种业基地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滞后、种子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假冒套牌、盗繁扩种、仿冒仿制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就枣庄市而言,现代育种技术应用较少,除一些高校进行相关试验外,在枣庄市农业科学院只进行了薯类作物的组织培养繁殖原种及原原种,分子育种等先进育种技术则因为设备条件达不到而无法开展,导致枣庄市育种进程缓慢,成果较少,种业创新性不强。

3发展目标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下一步,枣庄市将紧抓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发展机遇,立足区位优势和种业发展基础,加快种业创新发展,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加大种业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净化种业市场,为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1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

抓住“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枣庄市开展的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的机遇,加快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推动资源登记和交流共享,借助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创建优势,建设种质资源圃,创新开发利用机制,做到应保尽保、有序开发。

3.2强化自主创新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创制有突破性的种子,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特色作物联合攻关,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专用特用新品种。如加快小麦高筋、玉米青贮等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加强专用型、高淀粉型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加大淀粉型、鲜食型及专用加工型甘薯品种筛选、示范与推广,应用脱毒技术提高种薯繁育水平等。

3.3加大种业科研投入力度

扶持良种繁育自主品牌,加速构建良种繁育、生产精选、检测认证、市场交易等全产业链;强化育种遗传基础、分子育种技术等前沿性与公益性研究;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推进科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3.4做好种业创新推广工作

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地方特色,选派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枣庄市马铃薯、石榴、设施蔬菜等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广泛开展科研成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推广转化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问题。

4管理改革意见建议

4.1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普及,保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强化品种权创造、保护、运用,促进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完善科企深度融合机制,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和产业推广应用体系[3]。

4.2加强理论技术创新

加强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创新。支持科研院所重点开展育种理论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快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应用;建立主要作物骨干亲本基础数据育种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4.3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创新

加强执法监管、优化标准、市场配套、行业自律等多维度、全链条推进,释放创新动力。探索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减少低水平重复;提高相应门槛,加快修订相关标准,减少品种同质化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探索激励机制。如品种权人以品种权入股,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品种权人与合作方签订协议,根据种植与销售规模,按比例收取授权费等。

作者:马兰香 田加才 王治国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