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教育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教育探析

摘要: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目前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公众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公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普及和深入势在必行。该文就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教育成分,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如何对公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仅涉及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被首次提出。20世纪90年代后,其逐渐发展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的发展理论而被引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向实践转变的新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在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又属于不同范畴的重要问题。《21世纪议程》第36章明确提出,将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施手段。自此,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问题迅速成为各国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各国的代表多次强调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我国更是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作为两项基本国策。目前,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淡薄,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公众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其积极投身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基础。教育作为社会和人类发挥潜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可持续发展教育扎根于家庭教育

2.1对年轻父母进行宣传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呱呱坠地便受到父母言行的熏陶和感染,而从孩子出生到进入校园之前的这段时间,也是其形成性格以及相关认识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更是贯穿人性教育的整个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孩子脑海中的深入和扎根并非一蹴而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培养孩子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态度、技术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格外重视对年轻父母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3],使其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对父母进行宣传教育,笔者认为应让父母拥有深刻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强烈的族裔意识。可以组织父母进行学习,通过相关经典实例的演示或者组织相关实践等让父母了解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需要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无限地挥霍地球的各种资源,我们不仅要为将来的子孙后代做我们力所能及的打算,还要为与我们所处一个时期但却处于较劣势环境的同胞付出努力。一个家庭的力量虽然渺小,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人才的使命却是艰巨而伟大的,而培养出的人才对其后代的教育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让父母清楚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时,自身也能拥有良好的发展观念。只有让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父母的思想中生根发芽,才能让父母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2要求父母严于律己,做孩子的榜样。学习的伊始就是模仿。榜样是孩子模仿的极佳对象,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有些家长言行不一,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当父母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的同时,自己却背道而驰。这样孩子在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时,就会否定父母的教育,使父母失去威信,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古代便有“曾子杀彘”的故事,指出身为父母当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要有言传,更要重视身教。

2.3因材施教。在教育的范畴中,因材施教永远都是不过时的话题。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等的教育,同样适合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孩子秉承着不同的基因,没有哪一套教育方案能适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同样讲究教育方法。家长并非都是专业的从教人员,但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的教育知识,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

2.4注重教育的连续性、阶段性。将家里的垃圾分类后再丢弃并不困难,难的是每次都将垃圾分类后再丢弃。孩子良好行为的塑造不在一朝一夕,但坏习惯的养成却只是一瞬间。因此,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贵在坚持不懈。家长应该将节约的观念深入家庭的每一个细节,使之变成一种习惯。当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就会理所当然。成功贵在坚持,却并非一成不变的坚持。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人性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不同时期的孩子对待事物的看法,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只要告诉他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等等是好孩子的表现,也许就可以促成孩子相应的行为,但孩子逐渐长大时,他会怀疑曾经养成的习惯,为什么我要这么做?这时家长可以调整一下策略,整理一些数据、搜集一些图片等给孩子看,以适应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需求。

2.5奖罚分明,善用手段,严格要求。奖惩历来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对于这种手段,我们在善于运用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比如,孩子今天出门选择了公交车而放弃了出租车,为环保和缓解交通拥堵做出了贡献,家长给予奖励;回家的时候孩子由于太疲劳就想选择出租车而放弃公交车,此时家长一定不能答应,要严格要求孩子,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否则孩子形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就是不深入、不彻底的。

2.6对各界教育力量的正确举措予以配合。《21世纪议程》强调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自此,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开始被更多的学者和人们所关注。目前,许多行业领域也都开始使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引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并逐渐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细节中。家长此时千万不可忽视外界力量的重要性,更不能与外界行为背道而驰。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家长固然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应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外界的举措相融合。

3可持续发展教育贯穿学校教育

3.1加强学校负责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学校负责人普遍认为升学和就业率才是硬道理。部分学校对于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等诸如此类无法与升学率和就业率直接挂钩的综合性学科,并不是十分重视。针对如此现状,应提高学校负责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给予关注,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安排在教学日程中并制定相关评价体系,以加深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目前,中小学课本已经融入环境保护等知识,但部分师生的环保意识依然很薄弱,并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关资料显示,部分教师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很多从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也并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4]。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目前学校相关师资的紧缺以及学生认识的不足。因此,对学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迫在眉睫。

3.2营造浓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氛围。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会忽视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教育作用。当一个人身处一个可持续发展思想浓厚的氛围中,自身也会受到熏陶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一个很大的外界环境,因此,校方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校方须保持安静整洁的校园环境,多设垃圾桶并严格分类;其次,校方要持续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渠道向学生宣传自然资源匮乏的资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紧迫性,唤醒其自身的责任感;再者,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校方要不定期组织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反思总结;最后,校方要让学生形成“非”则可耻的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觉得节约资源是对的,还要觉得不节约是可耻的,校方可以对相关行为进行量化规范、形成制度,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3.3注重不同学科之间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以及相同学科之间的衔接。目前,中小学的课本已经融入一部分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但占比较小,考试内容也大都很浅显,并不能触动学生,几乎没有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此重要的课题在基础教育中的空白令人遗憾。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同学科中的有效渗透刻不容缓,还要重视相同学科之间的衔接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3.4重视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是多样的,而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不能忽视同伴群体的力量。因此,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觉悟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的觉悟。对学生进行教育,先挑选出教育效果显著的学生予以鼓励和支持,让这部分学生从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对另一部分学生进行帮助、提醒和监督,从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全民普及。

4可持续发展教育巩固于社会教育

4.1重视舆论的力量。现状告诉我们,更多的人还只是把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停留在口头上,大部分民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仍需引导[5]。在21世纪这个充斥着各种媒介的信息时代,舆论的力量日益强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能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贡献力量的有效宣传媒介。

4.2不同单位的不同职业相关教育。曾经看过一个很经典的广告:一个售票员批评一个乘客不该把易拉罐丢弃在车厢内的同时,很自然地打开车窗把易拉罐丢到了车窗外。这种伪环保让人觉得可笑的同时,不免也让人多了一份思考,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各个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单位员工进行学习或开展相关活动等方式,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培训,以涵盖每一个细节,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全民普及。

4.3教育、法律、经济制度的有效配合。2011年5月1日起,关于酒后驾车的一系列大力度惩治措施法规的实施,使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可否认,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笔者深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法规的完善,一定会给民众敲响警钟,深化民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经济制度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经济、法律三管齐下,必定会深刻强化民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地球只有一个,世界发展的历史、我国的国情都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却仍未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因此,有必要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共同对民众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民心。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界教育的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定会全民普及。

参考文献

[1]肖玲玲.论可持续发展与文化素质教育[J].社会科学研究,1999(5):21-23.

[2]田山俊,杨桂梅.可持续发展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6):47-51.

[3]陈亚君.家庭教育与教师教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取径[J].文教资料,2006(5):74.

[4]沈群.用可持续发展观引领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3):12-14.

[5]张梅颖.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全民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4-08-18.

作者:苏萌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