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面临了新的环境与形势。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暴露出了许多的弊端,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积极认清形势,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及时更新经济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做到顺应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
新形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一、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府部门中一个带有较强公益服务性质的机构,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产物,具有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职能。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公益性质,其经济管理与企业等其他市场经济主体有很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都需要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因此,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提供社会服务,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各项制度的改革推进,加之各项政策的开放与扶持,很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参与了一些市场经济活动,开发了属于自己单位的产业。在这样一种复杂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实现成本最优,从而为自身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与非盈利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不断的改革与扩充,一系列的费用不断的加重了财政负担。因此,优化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这一方面能够扩大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才的缺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也是由政府相应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共同负责的,因此,在日常发展中,事业单位往往疏于经济管理,也不注重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经济管理的部门,经济管理的工作一般都交由财务部门统一处理,而财务部门由于缺乏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经济管理的工作往往就停留在了财务管理的层次,触及不到预算管理,成本费用控制、无形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落后。此外,我国事业单位的领导多数是行政管理人员或技术工人出身,没有专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意识,不能很好的运用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事业单位的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开展一项活动往往都需要以一个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也如此。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改革在近些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仍然比较落后,这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这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作为保障,这使得其在制度建设时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与引导,经济管理无据可依。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只能沿用以往的惯例或者办法,在面临新形势或新情况下,只能束手无策;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政策,但由于制度不健全或监督机制的缺失,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发挥不了作用。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行使其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这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资金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第二是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流失现象,这是由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监管不严格,一些单位内部职员滥用职权玩弄或恶意转移单位固定资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单位经济管理的效率,还给国家和事业单位的经济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较低。长久以来,国家财政拨款都是事业单位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由于经费来源途径的单一,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也开始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这使得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呈现出多样化,也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财务风险总有国家作为保障,这样的意识很容易使单位的财政陷入危机,更加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又进一步加深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新形势下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引进经济管理人才。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经济管理首先得增强经济管理意识,更新经济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时要严格控制成本,在不影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最低的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然,事业单位应该将提升经济效益的立足点放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引进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或不断提高已有的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为经济管理活动奠定人才基础。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统筹领导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
2.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反馈等环节,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一个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相当于在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通过确定预算的方式,可以对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此外,事业单位要通过预算的方式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占用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预测,要使预算编制能够准确的反应资产的价值和使用状况,以便为后续的资产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加强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3.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改革。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与服务性,事业单位往往是军转干部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安置点,这造成了事业单位的人员膨胀,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事业单位要想顺利的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就必须首先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尤其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从而降低事业单位的人力成本。同时,在加入到市场经济行列后,事业单位要转变其服务管理理念,借鉴其他行业的服务管理经验,提高单位的服务管理水平,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投入。事业单位要通过对内部管理的改革,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
4.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应对风险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事业单位的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渠道变得多样化,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事业单位要改革经济管理,必须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事业单位在贷款之前,要对自身的情况有个全面的分析与评估,根据自身的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的金额与年限。此外,事业单位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防范与管理。
5.建立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单位经济管理的要求之一,是改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单位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造成资源的闲置或重复浪费,致使经济管理效益低下。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或信息化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事业单位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作出调整与改革,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效益,更好是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崔鹏 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
参考文献:
[1]门红伟;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3期.
[2]徐晓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