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县域经济管理模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发展中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54%,平均生产总值占全国的75.3%。我国的贫困县截止2012年总共有592个,大多都分布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从总体来看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县级单位和贫困县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南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整体特别慢,很多县级单位的发展都是在资源储量探查清楚的情况下因为资源而得到发展的。中国的行政体制里面县级处于倒数第二位,在国家和政府进行资源分配之时往往得不到最有利的发展资源,这是发展中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第二是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发展中地区的经济模式比较传统,还要依靠农业的发展来带动。并且当地的农业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农业要发展需要劳动力,但是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涌进,使得很多地区都变成了荒地。第三是缺乏人才的问题,任何一个地方要得到发展必须依靠大量人才,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储备。许多县级高素质人才都涌入了市级或者发展较快的行政单位,留下的人才由于受教育年限太低,普遍素质不高。第四是财政问题,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发展,县级政府为了得到有效资金往往租赁土地给投资者,大批财政都放在搞面子工程上面,没有形成有秩序,制度明确的财政管理模式。第五是县级政府责任和权利不对等。政府部门对一些发展困难的产业都不想管,导致最后的发展更加困难。
二、政府经济管理模式
(一)政府主管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有四个基本职能,即计划、基本建设、领导行业经济、经济监督。政府主管的基本模式会经常给予人们一些错觉,很多都认为政府可以对其所属的企业加以管理并影响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体制,传统上认为的政府控制并影响所属企业的情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机关不再把企业置于直接管理之下,并不等于完全放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引导、制约。
(二)政府主为
县级政府是否获得了较高的业绩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晰地了解。很多县级政府为了提升政府业绩,把县级所能包括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等能够明显提升业绩的领域都想抓起来,政府就直接参与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和管理,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经营人。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等是当代社会对政府主为的主要要求。
(三)政府无为
很多人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归因于政府对经济的第一主管身份的限制,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政府要做好自己的职责,管理好国家机器,而不是致力于经济发展。很多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好大多是由于政府对经济过多干涉,企业不能形成自己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模式,过分依赖政府和国家。所以,政府在特定时候最好能做到无为而治。
(四)政府监督
政府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主管事物负责相应事项的全过程依法监视、督促和管理。政府监督不是单指政府或政府部门出面进行检查、管理的具体做法、具体的操作。当今,政府监督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概念。在我国,政府监督往往与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同时并举。即政府监督的方式、方法,往往与其它管理方法、办法共同提出,相互补充。有人把政府的职责范围划定在了对县域经济发展国政的监督上,认为政府不能对县域经济进行过多的干预,监督才是政府引导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的道路,以防县域经济发展脱离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相应的问题,要采取积极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这就是政府对咸鱼酱及发展的贡献,即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总而言之,政府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产业体制、企业机制进行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的产业理念,学习完善的经济发展理论思想,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放在正常的市场运作之上。政府对县域经济进行管理的主管、主为、无为、监督等几大类现存的模式,是我国计划经济走上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过程,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要在政府的主导情况之上进行严格的监督,不能为发展而发展,要有远瞻性,能够保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三、政府主导的县域经济
我国的个别县基层党建中,探索出在自然村建立新型党群理事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的大提升。“乡镇党委、政府管不到,村‘两委’管不了,村组无人管”,是目前部分农村社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化解这个难题,打通服务农村的“最后一公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基层建立新型党群理事会。以前我国县区的理事会功能单一,组织分散,久而久之就导致名存实亡。新型党群理事会和传统的理事会不同,它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由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民主产生。成员5-11名,每届任期3年,可连任,“有经费,有制度,有生命力。”我国县域经济要发展主要存在四个方向:首先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产业,这是可以打造和建设的,根据县域特色创造自身的特色产业;其次要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再次要把生态文明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争取做到可持续发展。最后要把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放在最主要的立场。经济发展初期,个人或家庭是一盘散沙,缺少资金和理念,很难建设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县域经济之间的相互竞争,上级的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促使各级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办企业搞基建,大干快上地发展经济,从而跨越经济起飞阶段。但是发展之后的县域经济就会出现规模大而质量差以及内涵不足等问题,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政府主导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较为突出的。就如同强度不足的飞机一样,要腾飞而没有后劲,不散架才怪。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经济发展离不开竞争力,政府过多参与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避免的问题。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在发展县域经济之时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不会太多关注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方面的问题,更不会去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积累和技术革新。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推手,需要筹措大量资金。政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费收入。税费收入不足之时就会卖地,进而促使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的支柱。政府卖地的价格越高,资金实力就越强,这就会在客观上形成不断推高房价的恶性循环链条。也造成政府权力和利益的集中,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四、结束语
政府要对发展中地区的县域经济进行主导,必须眼光放长远。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对发展中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在前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域经济可能会在发展最迅猛的时候停滞不前。这是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的重要弊端,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经济发展离不开竞争力,政府过多参与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避免的问题。总而言之,政府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对产业体制和企业机制进行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的产业理念,学习完善的经济发展理论思想,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放在正常的市场运作之上。
作者:路伟 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