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瑕疵
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完善是一个单位无法成长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这一特殊性,导致了不劳而获这种不良习气在事业单位里慢慢滋生,最终形成的后果是单位激励程度不高,管理效率较低。由于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事业单位通常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拥有一套独立的、适应自己公司的经济管理制度。另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单位中存在较多的漏洞,这常常使得腐败现象在漏洞里滋生。加强经济管理制度,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目标与方向,从而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2.资金使用不能合理分配
事业单位通常因为长期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不能合理的分配资金,如盲目设立工程,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了提高任期的成绩,不管是否有真正需要就建设项目,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分配的失调,更有甚者超前使用单位储备资金、预支资金开展一些项目,使事业单位在资金周转上困难重重。事业单位的领导过于注重自己的成绩,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却很少关注,这种盲目的项目投资导致事业单位常常在资金分配和资金流转上出现问题。资金使用的不合理不仅在项目的盲目上体现,而且体现在部分领导的面子工程上,这就使得本就有限的资金越来越少,事业单位常常也因此面临管理上的困难。
3.经济部门缺乏忧患意识
事业单位的部分资金由国家拨款,这一特殊性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上进心,因此在经济管理上缺乏忧患意识,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越来越市场化,使事业单位又不得不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拨款不足等。如今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的进步,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在事业单位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时,部分单位常常出现资金分配不合理、拨款不足的现象。因此若事业单位无忧患意识,财务风险就会在事业单位内滋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对国家拨款形成了依赖心理,对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在国家经济转型的这一特殊时期,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不能做出合理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4.固定资产管理不当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由政府拨款,使得单位领导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一些项目的选择及开发方面都是借鉴以往的经验,对固定资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管理方法。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重在固定资产,然而由于领导无资金管理意识,盲目地使用固定资产,致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漏洞百出,固定资产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又由于相关责任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从而使得这种现象变本加厉,长此以往将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使事业单位一败涂地。
5.国家分配资金不足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并不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家用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拨款比较少,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筹资的过程中引起了还贷风险。其次,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事业单位通常无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因此事业单位通常背着一定的还贷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6.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造成了管理不严格或管理混乱的现象。大多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官僚作风严重,对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很关心,对其他该做却无利益的事情比较淡漠。更严重的是,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不过关,例如不熟悉财务制度、不严格控制资金流动等都造成了经济管理的混乱,这些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都起到了阻碍作用。
7.传统经济管理难以一时改变
事业单位一般是为了满足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仅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存在,由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殊性,致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是存在较多差别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在考虑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因此虽然我们要求事业单位与市场接轨,但在具体的经济管理考核上却难以量化,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在漏洞较大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利益,这在短时间是较难实现的。
二、强化经济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财务预算
资产是有限的,所以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往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本年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计算与管理,更具体一些,首先做好收入预算,根据往年的收入情况策划一个财务预算报表,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年初的预算来实行。另外,预算需要制成可行的条文或文本,然后按照条文严格执行。除了对收入与支出进行预算之外,对单位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也是必要的,根据单位的人员编制制定科学的财务分配计划,最终达到节省开支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更具体一些,对员工的福利进行一定的控制,对单位需要的建设项目上进行必要的调研。此外,对日常支出也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帮助财务预算的有序进行。另外,对科研项目的审核也要严格执行,坚决制止不必要的项目,对于接待、出差、报销等方面需按照制度严格执行,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事业单位必须在我国市场改革的新时期里认准自己的方向,看清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使事业单位的所以活动都在预算的约束内,防止单位盲目花钱、盲目做事。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拥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确保工作进行的有序化、高效化,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首先要从制度上开始改革,使各项任务都有一定的规律,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完成工作任务。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让各个部门承担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设立责任追究部门以及监督管理机构,不仅可以督促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有效地利用单位的资金,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经济问题,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现,监督机构还可以防止官僚腐败行为与铺张浪费现象。
3.树立忧患意识
由于传统的事业单位一直享受国家的拨款,导致众多事业单位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理,所以对经济管理并没有提起很高的重视度。然而现如今的事业单位不再是无条件能够享受国家的拨款,必须经过审批才能拥有国家的帮助。所以树立忧患意识、摒弃依赖心理,提高竞争意识,从而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足够的资金。经济忧患意识是每个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需在经济管理上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不盲目、不轻视。因此,经济忧患意识必须加强,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坚决制止不必要的贷款,避免给单位带来沉重的信贷危机。
4.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加强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管理,所有事业单位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费用的支出虽然是零散的,但加起来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这部分主要归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后勤管理制度,在采购时以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不需要为了面子采购一些价格过高但实用价值不高的商品,这些节省了资金就可以用在其他必要的建设上面。
5.对原有资产进行合理分配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着自己的固定资产,对固有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事业单位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利益。虽然存在固定资产较少或固定资产盈利较少的情况,但合理的管理固定资产也会对单位创造出价值。
6.提高经济管理员工的整体素质
首先,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改变工作人员的官僚作风和官僚思想,只有端正了工作人员的思想,经济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工作人员达到规范地、完整地、熟练地处理各种财务业务。因此,只有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实行,事业单位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树立经济管理的目标
1.单位资金来源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向导。面对资金的缺乏,事业单位应该先发制人,利用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不是坐等国家的拨款,设立一定的资金来源目标。有了资金事业单位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力资源与事业项目。但事业单位应该避免不必要的信贷,在进行贷款时需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万不可盲目贷款。
2.资金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主要分配对象是单位内部成员的收入分配。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量化考核方案,从而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同时,评估和分配方案应该体现公平和透明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对事业单位长远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3.成本资金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成本,这是经济管理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应该正确分析项目活动的成本构成,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成本资源,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总的来说,目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有许多,但为了生存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在新时期的经济改革中必须做出改变。本文总结了一些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并希望这些措施能有效实践。加强经济管理职能,明确事业单位发展的目标,将大大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陈豪伟 郑丽霞 单位:郑州市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