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经济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经济管理论文

一、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

除了1993—1999年招生数量的波动幅度较大之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历年的招生规模都较为稳定。从表1可以发现,从1999年开始(不包括2002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就不再招收专科生,而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则不断扩大,1999年本科招生数量较1989年增加了30人,2011年较1989年则增加了91人;同时,从2000年开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层次上台阶的趋势越发明显,无论是招收的研究生还是毕业的研究生,数量都在逐年增多,2011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比2000年增长了1.5倍,同期毕业研究生的人数也比2000年增长了1.8倍。可见,21世纪以来,林业经济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迅速增长,所培养的高精尖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为我国的林业经济建设和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从相关课程的讲授起步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性质的学科的。建国初期,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模仿当时苏联的林业专业,设立了“林业经济学”和“林业企业组织计划”2门专业课程。随后,为了满足教学计划的学时要求,这2门专业课程合并为“林业经济与管理”课程,并于1995年统一名称为“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当前,社会对农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类型的需求主要包括林业行业经济管理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以及新型林业经营者3种类型。因此,目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由基础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类课程、农林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类课程、资源与环境类课程、企业经营类课程和农林业技术与实践类课程等5大模块构成。其中,农林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类课程、资源与环境类课程以及企业经营类课程这3大模块是分别对应社会需求的3类林业行业专业人才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由此可以看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其课程体系覆盖面较广,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包括经济学、数学、人文学、林学、法学、统计学等。

(三)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目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以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为例,2004年派遣(即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占66%,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占17%,成为志愿者的毕业生占4%;2005年派遣的毕业生占61%,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占16%,出国的毕业生占2%,成为志愿者的毕业生占4%;2007年派遣的毕业生占42%,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占20%,出国的毕业生占4%,成为志愿者的毕业生占8%。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比重逐年减少,而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林业经济管理专业高学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同时,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觅得与专业一致的工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可以从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得到佐证。2006年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15名硕士研究生中,除了3名转为攻读博士学位之外,其余的12名硕士毕业生无一人就业于林业经济管理领域。

二、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通常,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至少应涵盖“林业经济学”“林政学”“森林及林产品贸易经济与管理”“森林环境(生态)管理”等核心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应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有66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虽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专业方向的设置不尽合理,所以课程设置过细,教学内容的服务面向过窄;二是由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比较单一,所以相应的课程设置也比较单一;三是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过于庞杂,而专业课程则稍显薄弱;四是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适应林业科技发展的要求,不少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与生产实践脱节,而且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条件欠缺

为了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1999年起(不包括2002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停止招收专科生,同时不断扩大本科生的招生规模。然而,随着本科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加强本科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开设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原本就比较落后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基地更是不堪重负,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实践需要。而且开设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反映,近年来国家对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减弱,这导致一些院校不得不缩短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习周期,甚至有的院校干脆不开设实地实习考察课程。这些都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对实地考察学习和实践有较高要求相背离。

(三)师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

目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已经拥有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较完整的学科师资队伍,师资力量较强,队伍结构也较为合理。统计数据显示(详见表2),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13所普通高等院校共有相关的专业教师203名,每所高校平均拥有约16名专业教师,而且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了70%,教授、副教授与讲师和助教的比例为35∶35∶30。但是,必须意识到,我国高校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存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很多专业教师缺乏林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些专业教师不具有定量和空间分析方面的技能,有些专业教师在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融合方面的能力欠缺。这都会导致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功能不健全、科研功能虚化,甚至于导致所培养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较弱,难以在林业行业领域觅得一职。

(四)专业的宣传不到位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农林院校具有优势的特色专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包、管”的大学毕业生分配体制下,高等农林院校受到家长和考生的极度青睐,因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的建立,计算机、电信、金融等热门专业成为考生关注和追逐的焦点,传统的农林专业成为不折不扣的“冷门”。在这一背景下,招生宣传工作尤被看作是提高高等农林院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是招生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各高等农林院校在招生宣传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从而导致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对高等农林院校及其开设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这样的优势特色专业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考生没有把高等农林院校列为理想的高等学府,甚至都不知道有林业经济管理这个专业。这都直接影响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

三、全面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促进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全面发展是为国家现代林业发展服务的本质要求。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关系到能否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而且关系到能否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的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进而关系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本着这一精神,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深入研究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和导向的问题,二是学校加强自身建设和深化学科专业改革的问题。

(一)在国家政策层面,要紧跟世界林业发展趋势,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地位

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在相关政策层面要有适当的调整和倚重。第一,国家应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以及必要的经济支持。第二,国家对GDP贡献的衡量应该有隐性作用的显性计量。林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如农业、工业明显,但是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量化评价时必须予以公平对待,即对林价和森林社会公益价值的计量有所体现。第三,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重视与国际的接轨,在国家层面逐渐把林业从公益性较强的事业转变为发展经济用材林、果品加工、碳汇收益林、游憩价值等多种经济价值的产业,从而促进有利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社会所了解、社会影响力得到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的形成,进而达到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选择学习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并立志为我国的林业发展而奋斗的目的。

(二)在高校自身建设层面,要全面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

1.深化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改革

高等院校在搞好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和综合配套的原则,进一步搞好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是要大力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改进德育工作、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管理改革等,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快科研工作尤其是科研管理的改革,切实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兴林方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积极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科技力量有效地组织到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和木材利用思想的影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师过去主要从事有关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研究市场经济背景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从以下4方面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增强和优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一是努力提高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除了要积极引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之外,还要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再深造以及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以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建立和推行为新进教师配备导师的制度,即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此外,还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的体验中向优秀的授课教师学习授课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合作与协作机制,构建具有不同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科学研究水平。四是优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的学科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通过引进计量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3S”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构建一支以具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为主的、兼顾跨学科专业人才的能够互补协作、团结合作、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3.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从以经济为本位的教育转变为以人的全面素质为本位的教育。同样,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首先,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要彻底改变原来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的状况,对各门课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同时,开设一些内容冗余度低、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其次,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变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客观真实地反映林业行业发展的需求变化。同时,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林业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开拓精神以及交流沟通、创新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未来林业产业化、实体化的发展。第三,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应是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4.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林业管理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水平上都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关注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就业工作。一方面,学校应该瞄准国家战略的需求,采取“以项目带动学科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不同层次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对口就业提供一定的机会,防止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流失和空置浪费。此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可并热爱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作者:鲁莎莎 袁擎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