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经管类教学任务的首要要求。本文通过了解现阶段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探析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时间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最终为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引言
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行突破,为了适应企业更高的要求,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本身的要求也会更加的严格,所以要求各高校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优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进行人才的培养。对于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更具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进行实行,不能够脱离现实需求,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人才的管理是打好企业管理的第一步,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这是社会发展新的趋势,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会更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依托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是为了让高校经管类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际问题,增强专业技能。所以该如何培养经管类创业人才以及建立怎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各大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
1 加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意义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人才能够带给企业核心的资本,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维护经济发展稳定的支柱。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式多变,企业也需要更新发展的方向,那么就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对市场的把控更加到位,及时更新市场最新资讯。目前情况来说,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也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平稳,对于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目标,高校对于本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决定着我国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1]。加强对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现在各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主要针对的是经管类学生如何具有更高的实践技能,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是目前加强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
2 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现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需要人才应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这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过硬,能够具备全面的只是理论结构,涉及到经济管理相关的各个方面,这就是现在企业在发展中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除开这些对于人才本身的素养要求,需要经济管理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实干精神,立足于我国经济变化的现实层面,能够洞察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色做出指导意见。对于高校来说,这样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建设实践型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到学校的第一步就开始树立起实践的观念,从做事理念入手,填充专业知识,慢慢深入到实际问题中去。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经管类本科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教学原则,将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和有技术的人才作为重点的培养方向。首先,高校在确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之前,需要明确教学体系的设计理念,即把创新创业导向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创业可以解释为能够了解社会需求,实现就业目标的教育体系。并且在这个体系中还需要突出实践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有助于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在设计时间教学体系之前,需要创新创业的实践要求纳入到整个课程中,成为课程体系的特色。其次,创新创业导向的实践性本科人才,需要将实践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的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大方面,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次对学生安排教学课程和内容,并且也可以依据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可哦差,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也就是把对学生的考察跟各个实践教学的环节相结合,包括暑期实训、期末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说,这几个方面的考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自身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到的调研数据,整理好的社会性资料都可以在自己的实践教学考核中体现出来。在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这样就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跟现今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面对企业发展问题以及经济变革的时候,依旧能够用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高校的实践型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更多实际的经济案例作为参考,通过建立模拟经营、社会案例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事例,有助于学生能够更早的接受现实的考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 经济管理类本科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立起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性教学体系之前,我们需要明白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同一个教学模式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关联。对于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理论知识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只有理论认识到位,才能够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的特征以及深刻内涵,从而确定之后自己发展的路径及方向。但是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引导的过程,也是需要通过实践让学生实现理论抽象向实际现象转移的过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环节进行调整,比如在学习初期,学生对于经济管理类的知识不够熟悉,那么就需要理论大于实践,让学生先树立起框架,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之后,结合实践问题解决,最后形成自身风格的理论体系。所以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合理性,实践教学需要在学生合适的阶段进行,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创新型的教学人才。
4.1重视社会实践
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首要实现的是构建管理类实践平台。要做到实践教学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建立管理类的实践平台,第一步是需要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这是为了更好的给学生开展经济管理类活动提供交流场地。第二,学校需要本科阶段发展高校与企业联合教学的模式,高校主要教授学生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使学生内化之后,将学生输送到当地企业、事业单位和高校共同建立的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中进行实践教学。这种企业学校联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给经济管理类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场景,可以将自身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同时管理类人才也可以在这个教学方式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性的弥补。第三,学校可以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实习的要求,实习跟学分挂钩,让学生在假期中能够利用时间深入的体验到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重视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机会,帮助自己确定本科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本科知识水平,为踏入社会做准备。实习一般来说可以是社会调研的形式,实习先由学校的指导老师进行选题,确定好选题之后,形成自己的调研计划,计划可以根据调研的对象和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到社会或者市场中进行调研,得到最终的调研结果,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2]。这一方式是经管类本科学生最基础的实习方式,通过简单的实习调研,可以让学生了解基础的专业运用,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于之后的学习能够更加坚定专业的选择。
4.2重视课程设计
对于经管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本科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是对人才的理论培养。理论培养过程中需要高校设计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专业相关的核心指导公共课程,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之后,就能够回到本科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上,提高自身的管理知识,加强经济管理的技能培训。在课程的设计上,不能够依靠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学科课程固定化,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极少,这样就没有办法凸显出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差异性。所以基于这一设置理念,一方面,高校在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时,可以加大选修课程的篇目,增加经济管理类实践课程类别,这样就可以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一方面,根据国外经济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经验,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选题,进行案例分析和概念诠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有利于解放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发展。同时在高校师资力量的贮备中,还需要建设创新型师资力量,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只顾单方面的讲授,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实践性的教学体系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把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课程教学的主导者,让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上,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知识,还能够完善学生自身的实践素养[3]。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说,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锻炼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学习不仅仅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开发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精神,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4.3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保障
在建立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建设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础保障工作,主要分为硬件制度和软件制度。硬件制度方面主要包含对于学生的奖惩激励机制、实践教学体系的经费投入两方面。对于学生的奖惩和激励措施,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奖惩机制作为合理竞争的依据,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能够将人才培养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不仅仅是过去教学中的咨询教学,进一步保证本科人才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的经费投入主要是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专业知识教材和实践教学的投入,为了给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坚固的建设保障。软件制度方面,主要是学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实践性的研究,能够在之后的社会工作中更快的适应教学的模式,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类实地调研的方法,获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4.4重视校园文化教育
文化是对于人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它能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相对应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有同样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能够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逐渐了解到相关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校园文化还可以对本科人才进行精神文化的引导、道德品质的建设。这样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校园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也能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校园文化教育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依据框架进行填鸭式教育,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能够快速的找到应对的措施。校园文化教育的重点是需要传递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特色、学生关心的热点时事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心理生理等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问题的建设。这几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教育传递给学生,高校可以通过官网网站、公众号等线上多平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推出可选择的模块,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线下也参与到校园文化教育的建设当中去。
5 结语
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是对学生从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最后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和实践能动性强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培养经管类人才的过程中,要以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针对社会、企业的需求,打造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小州,叶映华.中国加强管理类本科的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 谭蔚沁,等.大学生人才培养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茹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其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07):105-110.
作者:吕柯楠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