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通过对全国32家企业、20所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调研发现,要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实现“双高计划”总体目标,就要从加速课程建设与改革着手,提升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文章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入手,针对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课程模式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双高计划”;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又称“双高计划”),把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总体目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重要载体就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就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而言,其就是要解决需要设置哪些课程、课程标准是什么、课程如何排序、运用哪些方法与手段的问题,以实现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竞争力。

1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建筑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内涵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通过对全国32家企业、20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综合性。高职工程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发展的历史因素造成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与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相互交叉、界限不清的局面,也正是这一局面的产生使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与工程造价专业部分专业课程相同。而针对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定位的“建筑会计与投资审计”和“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较少,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大多采用理论+课程设计的形式开展教学,虽然学生的单项实践技能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学往往只强调学生在某一环节的掌握程度,课程间相互独立,前后课程内容割裂,缺乏关联性,学生缺乏对知识与技能的整体认知,不能深度掌握综合知识。由于缺乏综合训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局部、单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无法与实际应用“对接”,无法形成对实际工作流程的整体认识,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践问题。

1.2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目前,80%的学校还在使用2011年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推进,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能力已无法满足建筑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新需求,更无法适应全过程管理和咨询服务的新要求。

1.3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不难发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供给的矛盾,主要是学校和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市场调节功能滞后造成的。校企合作仅限于传统的、常态化的合作形式,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人员到校上课、学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等,而在校企共同建设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大师工作室、订单式培养等方面的深层次尝试和探索却极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就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必然会出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进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偏离市场需求。

1.4专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程度不够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筑业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进,要求岗位人员具备专业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技术。目前各学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不仅课程体系设置中信息化课程开设与训练明显不足,而且信息化教学程度也不够高,普遍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相对薄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缺少深度融合,学校信息化环境不良,信息化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既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又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鉴于以上状况,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立足“双高计划”,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的联动机制;明确主要岗位群,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速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专业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2.1构建与行业标准对接、联动的专业教学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此,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国内多家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遵循产教联动、行业指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原则,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制订与行业标准对接、联动的专业教学标准。

2.2明确主要岗位群,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本着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分析、岗位对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分析、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对应专业课程分析的原则,在对32家企业和20所院校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建筑行业比较紧缺的是从事建筑业企业会计、工程成本核算、工程财务审计、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等技术领域工作的会计员、核算员、预算员、审计员、材料员。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专家论证,筛选出每个岗位应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与行业专家共同设计适合开展教学的若干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确定应开设的素质教育通识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实践课及职业拓展课程,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符合建筑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课程体系。

2.3推进校企合作,推动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建设。现阶段,建筑行业对能够参与全过程管理和咨询服务的人才需求较大,这就需要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但具备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能力,更要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原则,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势在必行。学院多次聘请企业专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将同类型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开设财务类综合课程设计、工程类综合课程设计,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还与企业共同建设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企业培训、服务社会提供了场所和资源。

2.4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为适应已逐步形成的建筑行业“互联网+建筑”全新生态圈对企业人员的专业信息化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出的要求,学校加强了信息化技术应用课程如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物资信息系统应用等的教学;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入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更重要的是,推进线上优质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信息化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

2.5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教20条”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1+X证书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为此,学院深入研究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并通过试点,深化“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建民,纪惠军,尚华,等.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9):50-51.

[2]吴运兵,张莹,朱丹红,等.“双一流”建设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以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9(3):39-45.

作者:杨? 吴耀伟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