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管理理论重要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经济管理理论重要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公共经济管理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平稳发展,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共经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此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国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关键词]公共经济管理理论;原则;特点

0引言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公共经济管理为国家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但是,由于我国公共经济领域的发展仍然处于未成熟期。因此,面对目前我国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处理,希望能够以此来加快我国公共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1公共经济管理的相关内容

1.1内涵

谈到公共经济管理,其实就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活动开展的特殊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我国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内涵与实际执行力之间具有较大的区别。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有美国学者针对公共经济管理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公共经济管理的不同含义。同时,根据外国学者的研究基础,我国经济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区分和界定了公共经济管理,最终将公共经济管理工作划分为计划、引导、控制和监督等多项不同的工作内容。但是,我国还存在部分学者在对公共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划分时,采取完全不同的界定方式。他们认为,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绝大多数非营利的经济组织,都会选择通过利用自身能力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而对此,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主要是为了使各项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并实现人力和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提高工作的整体实施效率。根据上文的介绍不难看出,众多学者针对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含义,存在着思想分歧。但总的来说,公共经济管理工作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社会上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来实现资源最优化的目标,并最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其实,从目前我国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不同的模式。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的交换、分配等内容,而静态管理则涉及政策、方针和人力等方面内容。但无论哪一种管理模式,最终都是通过各方之间的协调,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1.2要素

1.2.1主体与客体

在开展公共经济管理工作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一般都会将工作内容分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目前,我国公共经济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公营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等。这些主体主要负责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权利。而公共经济管理的客体部分,一般都是各类管理活动的实施对象,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生产力等。从更深层次来看,客体也可以说是各类生产要素。因此,在对客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物品之间的公平分配与交换,以此实现主体、客体之间的协调发展。

1.2.2目标和手段

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目的就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行,并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使公共物品的分配实现最优化。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以此实现对社会各项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加快目标的实现速度。

1.2.3原则和途径

想要确保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但实际上,经济管理原则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管理途径的正常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协调好原则和途径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不违背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对管理途径进行引导,以此来提高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1.3功能

1.3.1促使公共经济目标实现

如何判定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主要还是从公共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相关部门开展各项公共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人民,并尽可能地为人民谋福利。但是,相关部门在实施各项工作计划时,必须明确经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最终加快公共经济目标实现。

1.3.2有效地调动公共经济生产力

开展公共经济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优化生产资料、劳动力和技术等各方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与自身岗位之间的匹配度,进而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最终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在整个劳动生产过程中,经济管理主要起到黏合的作用,能够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比得到优化,进而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1.3.3促使公共经济生产关系正确处理

公共经济生产关系的处理,关系到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因此,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各类生产关系作为工作的基础,并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帮助下,进一步协调生产关系的有序性,最终加快管理目标实现。

2公共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原则

2.1主要特点

2.1.1管理主体的二元性

其实,针对目前我国现存的民间经济组织而言,既存在一元的管理主体,又存在二元的管理主体。对于那些只有一元管理主体的企业而言,又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经营权和所有权一体的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的决策者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也就是所谓的经营管理者。第二,租赁性质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经营者虽然并不具备企业任何资产的所有权,但是经营者却拥有合同日期范围之内的所有管理权限。而针对二元管理主体的企业而言,主要又分为承包经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这两种企业的经营者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离,虽然仍然对一些企业内部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但是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权,却掌握在企业所有者的手中。而与以往的民间经济组织不同,公共经济管理的主体必须是二元化的。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是公共经济的主体,而各类公共机构则作为委托方,处于管理主体的地位。他们二者皆属于管理主体,只是在不同类别的责任权上产生了一定的责任差别。当然,公共经济管理主体的二元化性质,也体现在人民可以在各类参与式管理模式和监督渠道的帮助下,直接反映他们对公共经济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从这一点上来看,其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共同之处。

2.1.2管理对象的公共性

根据公共经济的基本特性规定,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公共商品而言,他们大多数都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可以利用他们来解决民间经济组织之间有关公共性问题等方面的矛盾。也就是说,公共经济管理的这一特性,与其他任何一个民间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都不相同。

2.1.3管理系统的庞大性

我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所以无论对我国哪个地区而言,他们的人口数量都极为可观。因此,对于社会公共机构或一些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性组织而言,他们都会具有复杂性和庞大性的特点。而对任何一个民间经济组织而言,则无法拥有这样的特点。

2.1.4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公共经济管理组织都需要面对数量庞大的成员。同时,还必须协调每位社会成员之间的个人利益和发展需求。由于民间经济组织的数量极为庞大,所以为了协调各方的关系,并为其营造一个和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就必须提高公共经济管理组织的有效性。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是任何一个民间经济组织都无法与之媲美的。

2.2基本原则

2.2.1民本性原则

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公共经济管理组织的开展,都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都必须将人民群众作为每一项工作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学者对此做出了详细论述和介绍。除此之外,我国执政党一直以来奉行的根本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时,也必须将党的根本宗旨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共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并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

2.2.2公共性原则

在公共经济管理体系的所有特点中,公共性原则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在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时,也必须坚持公共性的基本原则。对此,首先要在符合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满足民间经济组织的各项公共性要求,并致力于解决民间经济组织之间的所有经济矛盾,绝对不能将个人或家庭等因素卷入组织内部的纷争中。同时,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确保符合法律和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民间组织经营者灌输正确的经济发展思想,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而对于那些违反经济发展原则和社会契约的行为,就需要在法律的帮助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打击和管理。

2.2.3法制性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公共经济管理是由社会契约产生的,而社会契约的现代表现形式,就是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条例。从这里不难看出,公共经济管理与国家法律之间具有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公共经济管理机构所具有的各项权利,都是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条例所赋予的。而公共经济管理机构作为宪法的委托者,必须遵循严格执法的基本原则,对任何违反法律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总而言之,公共机构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各民间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也只有将社会上的各类违法经济活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约束,才能够确保国家经济环境的安全性与和平性。同时,这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有效措施。

3结语

公共经济管理是我国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理论支撑,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和平的环境,并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通过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可以帮助更多企业领导人理解现代化经济活动的真正含义,最终加快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的最终确立。

主要参考文献

[1]齐守印,胡德仁.关于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索[J].当代经济管理,2018(1).

作者:龚思锐 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