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问题及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不断推进过程中,基于此形势,强化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尤为关键,是保证事业单位能够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文章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阐述了其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以期为完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资金;问题;措施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概述
事业单位占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位置之一,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的运营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常,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来源于国家相关部门的拨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是基于国家相关财政法律法规而进行的。由于事业单位主要服务于社会、人民,同时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直管单位,因此,在经营性质上与企业有着一定的差别。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单位,其实施高效经济管理的目的不在于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而是侧重于确保日常运营资金的合理利用,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响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因此,经济管理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营,并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经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在成熟的管理机制下有序运行。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单位依然坚持陈旧的管理思想,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管理理念,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不能符合现代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导致日常运营工作受到影响。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经济管理不规范、关键性问题把控不严格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对经济管理流程进行简化,经济问题的处理不科学,都会使经济管理失去自身意义,从而影响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出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
2.经济管理人才缺乏
一些事业单位在自身发展中没有认识到人才支撑的重要性,经济管理人才力量薄弱,从而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还有的事业单位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管理人才配备不足,存在经济管理工作由财务人员担任的情况,这使得经济管理工作仅限于财务管理方面,而相关经济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事业单位运营中的资产管理、费用管理、预算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无法实现经济管理目标。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对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经济管理技能不够高,使得实际经济管理中的专业性不足,再加上事业单位没有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最终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得不到提升,经济管理工作成效不理想。
3.风险控制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由国家财政进行拨发,另一方面由于整体的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单位管理部门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日常运营中的风险因素,就会逐渐增加经济管理的难度,从而影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尤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事业单位运营面临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市场经济参与度逐渐提高,经济管理逐渐多元化,这也给经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素。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工作,科学规划资金利用,才能获得最大化资金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1.健全经济管理组织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认识到其对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应建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和岗位,同时建立经济评估机制,通过构建专业化的管理组织,提高经济管理的专业性,使各项经济管理措施发挥充分的积极的作用。
2.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对于各领域的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制度都是指导、规范具体工作的有效方针,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科学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深化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事业单位在建立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及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建立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及实施措施,为后续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参照依据。其次,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每一位相关人员都清晰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严格遵循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开展实际工作,使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切实提升。再次,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中,还需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固定资产、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科学指导与监管各项经济事务,避免出现经济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严谨等行为。
3.重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是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力度,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强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和落实;其二,科学编制预算,只有提高了预算编制质量,才能切实将预算工作执行到位,因此,编制使要结合各部门情况,让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使预算编制更加全面、规范,并且在编制时还需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政策方针、财务工作情况,最终完善出合理的预算编制,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为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提供安全保障;其三,预算批复下达后,相关人员按照批复文件严格执行,各岗位工作人员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责,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预算管理中还需加强对财务预决算的审核、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防止预决算发生较大的偏差。
4.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水平
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拔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通过完善人才支撑结构,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同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完善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将人事沟通管理、财务收支管理也作为业务技能的重点进行强化,提升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岗位工作的专业性,为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实施提供基础。并且,通过系统化培训,转变部分人员的传统工作理念,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而提升人员的经济管理水平。
5.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会贯穿管理、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再加上事业单位工作事务繁琐,各环节工作中都会隐藏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导致潜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显得十分重要。风险预警即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实现对风险隐患的防控、处理,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风险预警工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事业单位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为此,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实时掌握动态变化,识别实际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科学分类并评估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合理规划经济管理工作,科学部署资金使用,以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安全。事业单位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构建风险模型,准确识别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当超出经营活动规范要求时,发出预警,避免风险恶化,实现风险预防和化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长久的发展,规范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尤为关键,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务必提高认识程度,并通过健全经济管理组织、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措施,完善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使事业单位积极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李永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126.
[2]杨巍.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若干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8):137.
[3]吴海燕.市场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策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147.
作者:姚丽霞 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