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统计学应用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统计学应用能力培养是统计学教学的中心内容。本文分析了学生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统计学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一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内涵
(一)数据收集能力
统计学研究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原始数据是收集者在调查或实验现场直接访问记录或测量而收集的统计数据,要求收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态度,还要有对数据收集对象行为、特征和心理的观察研究,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交流环境,用收集对象能够准确接受的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数据的信息要求,得到收集对象的准确完整数据并正确记录和及时上报,而且与他人协同工作,有团队意识。收集原始数据的设计工作除了需要雄厚扎实的统计理论基础外,丰富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十分重要。收集次级数据,需要掌握次级数据的来源渠道、保存形式、的媒介和获取方式,以及原有数据收集目的和加工整理的方法。
(二)数据的整理能力
原始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甄别和筛选,异常数据的鉴别和处理,数据汇总、统计分组方案和汇总表的设计,汇总的计算程序、方法和显示方式的选择设计,整理表和整理图的制作、打印和保存,整理成果的存储方式等。数据整理需要统计学知识的支撑,同时需要有高效适用的计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的支持,还需要运用一定的美学知识正确有效表达整理显示结果。
(三)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是应用统计指标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数法、趋势推断法、参数估计法、假设检验法、相关和回归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或次级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归纳和推算,对研究事物的基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对事物的数量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推断。驾驭数据分析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数据计算和推理能力,熟练掌握一种或几种数据分析软件,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四)数据解释能力
数据解释是利用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阐述数据结果的形成原因和内在机理。简单数据解释可以依据存在因果关系的数据集,用各种原因数量去解释结果数量。但是,统计学本身并不能详细而系统地解释数据的形成原因和机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特定专业领域中的实质性科学的理论,用统计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解答。
二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水平和能力
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师不同于数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统计学教师应当具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计算机及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知识,以及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才能胜任统计学的知识传授工作。从教学实践能力上,统计学教师必须在统计实践工作中得到较长时间的锻炼,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全过程的工作锻炼,并承担过一定规模的统计科学研究工作,设计了完整的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案,并参与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二)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
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具有引领作用,对于以研究型为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学,统计学应用的要求层次高于教学研究型为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学,而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统计学应用要求较低,主要是操作层面上的应用。课程体系是指统计学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统计学课程教学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经济学、管理学和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知识为支撑。如果在这些相关课程没有开设的情况下,仓促开设统计学课程,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统计学教学大纲是对统计学教学过程所做的整体安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授课形式、授课安排等。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决定了统计学应用能力教学能够达到的边界,一个包罗万象而学时短少的统计学课程很难体现应用型的要求。
(三)学生学习方式
在网络化、信息化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来源于课堂,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使获取统计学知识变得十分容易,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的非课堂统计知识变得杂乱无章,甚至错误百出。一方面,课堂听讲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必须,这给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学生获得了有偏的、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又必须由老师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加以纠正。
三学生统计学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师,必须是数学、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通才,还应当是熟练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教学能手。首先,必须掌握扎实的数学、经济管理学知识,熟悉所教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知识,这是准确把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在专业领域灵活应用的前提。其次,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包括EXCE、SPSS、EViews等。第三,善于研究具体的经济管理统计问题,深刻理解和创新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并应用于统计教学过程。第四,深入企业和社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研究,组织社会调查,为统计学应用教学提供丰富的研究对象、实践场所和设计基础。选用一本好教材。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好的教材应当是科学严谨,理论和方法体系完善,体现最新社会实践,注重统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条件,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我国统计学教材大多介绍理论和方法时“惜字如金”,只讲方法,不讲原理和使用条件,只适合教师教学使用,而不适合学生自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下,依据这样的教材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设计、学生讲解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选用国外的优秀教材,需要解决页数太多,翻译不到位,与我国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制教材,或者编制补充教材或讲义,如案例教材、实验教材、实习教材等。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学生取得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时对课堂的掌控越来越困难,而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知识呈现出碎片化,不系统且偏差较大,甚至完全错误。因此,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回归课堂。首先,教师在上课时把本节的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地简要梳理,引入具有综合性的实际统计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后独立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抽选几位学生上讲台给出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最后,老师给予全面准确的评判,并要求全体学生纠正错误,上交答案。其中,引入的问题应包含本节课大多数的知识点,它可以是系列指标计算、图表绘制,也可以是统计分析,还可以是统计软件的操作与结果解读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统计学的实践环节教学就是模拟或实现部分或全部的统计工作环境,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数量方面和数量规律。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的实践性很强,难度很大,第一次碰到大难度的问题将令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实践环节教学应当从统计整理开始,把以往学生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作为学生整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材料使用,让学生先根据原始资料的特点和统计目的,讨论设计汇总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整理结果的表现形式,教师最后给出正确合理的标准整理流程,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的整理工作。然后,以整理结果为起点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实践教学,最后再为学生布置包含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的综合统计实践。综合统计实践的统计对象应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的具体问题或者是专业中的一个简单问题。以项目为依托,组织较大规模的实地统计调查,让学生作为调查员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是锻炼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在实地的统计工作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统计环境,了解到统计理论和统计工作实践的差别,体会到团队协作配合是完成统计任务的基本前提,而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岗位责任心、科学精神、随机应变、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汗水等各种付出的结晶。
参考文献
[1]谢忠秋,丁兴烁.应用统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罗良清.对统计学教材在教学应用中的思考.中国大学数学[J].2016(9)
作者:王军虎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