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经济法课程建设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系统化经济法课程建设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系统化经济法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

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目前山西工商学院校围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各类探讨和实践已经全面展开。文章立足该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考评体系

在西方国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理念早已受到广泛重视,而我国目前许多普通本科高校,在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高等教育应当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大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也在逐步不断推广。

1经济法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任教经济法课程的老师3名,讲师职称2名,平均年龄30岁,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这三名教师承担着我校6个二级学院的经济法课程,不同专业使用的教材基本是统一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

2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法是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适合专门的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较少,现有教材内容繁多,重理论轻实践。在目前的经济法教材中,没有专门的会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大多数的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这些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对非法学的学生而言,实际意义有限且学习难度太大,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教材涵括内容繁多,如合同法、公司法等商法内容以及金融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破产法以及会计法、审计法等经济管理法,还有经济诉讼与经济仲裁法等等,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学生上完了一个学期的经济法课程,不知道如何运用经济法律来解决实务问题。培养出的学生死记硬套法条、法律的创造性思维严重丧失,扼杀了学生的一般思维、逻辑思维。

(2)教学方法以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为主,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我校经济法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模式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理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主要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教室里经常会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教室空有教学之情,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而经济法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这样的授课无疑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

(3)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目前我校任教经济法课程的老师3名,讲师职称2名,平均年龄30岁,教学经验欠缺。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改的过程中,学院面临的突出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经济法课程的改革设想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表述,不是学科的名词或名词词组,而更多是动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倒置的表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键着眼点在于“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课本主导转向实务工作主导,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执行力。该理念的内涵可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课程设计要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1)根据专业特点恰当选取和处理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会计类专业的非法学经济法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现有专门的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较少及教材的内容较为滞后的情况下,恰当选取教材。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专业对口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特点和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内容或(模块),对教材中章、节内容根据需要合并、重构,增加经济法教学与学生专业的融合度及专业实践性。

(2)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将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由简到难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团队学习模式。团队学习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分析法的综合应用,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分工和任务,然后教师展示案例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指点,要求各小组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案例的复杂情况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选择一节课至几天时间)完成查阅资料、理论分析、案例研讨等任务,最后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理论知识的再次讲授和巩固。这样就有被动的学习情境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探索和思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转变、最终达到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考评体系。考评体系是优化经济法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改良考评体系,一方面要改变现有的试卷分数决定学生成绩的观念,在教学和考核中加大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入到考核之中,把理论考试中案例分析试题的比重逐渐加大,并将学生团队学习模式中的表现计入成绩考核中;另一方面,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验,教育管理者对教师也应该进行不定期的考评,通过课堂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考评教师的工作质量,加速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进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程中,需要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的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探析

作者:赵燕子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0.

[2]陈艳峰.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