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点,指出该教学模式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同时指出当前推广过程中碰到的限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通过明确课程定位;建设教学团队,合理分工协作;进行系统性现代化教学培训等方式,推动翻转课堂模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应用。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学者首次Baker提出,翻译自英文“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1]。这种教学模式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老师则是担任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教师的任务是在上课前制定好教学方案,制作简短的教学视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新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共享平台提前课堂讨论题目内容和练习,使课堂变成交流互动的场所。目标是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翻转课堂的特点在于赋予老师更灵活的传授知识的空间,给予学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该教学模式能够较好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具体特点有三方面:首先,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提高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模式不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同时利用网络学习的便利性,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使得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基础较弱的学生可通过借助网络课程,更主动掌握和巩固知识点,且课后可以无限次回放网络课程视频,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其次,强调师生互动,摈弃填鸭式教学。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共享平台,通过视频点播等方式事先把握知识点,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单方面教授知识,而是师生、生生对新知识点的探讨,在互动过程中吸收知识,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识。最后,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老师需要准备有针对性的视频、课件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在课堂上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为学生纠正错误,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出归纳总结。由此可见,翻转课堂需要老师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老师的课堂反应要迅速,才能自如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该教学模式可以激发老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面对更高挑战,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引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学生通过掌握各种经济模型,学会推导和检验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上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经济模型经常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之上,没有这些前提假设模型难以成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2]。例如,曼昆著《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失业”,这一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三种失业类型,包括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最终的学习效果是要让学生懂得失业的影响和就业政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什么是结构性失业,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除了教材采用的案例,比较1960年和1997年美国各产业占GDP的份额,由此推断出产业的变化会促使对工人需求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这个概念,在设计问题讨论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中国不同,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概念并活学活用,提前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中国对应年份各产业占GDP的份额,要求学生回答:①中国结构性失业比较突出的产业是哪一个?与美国一样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②产生该类型的失业,中国政府可以这么做?在课堂实际操作上,除了让学生分享所收集的案例数据,老师做好实时登记外,同时要对他们所提出的政策意见予以点评,并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发表看法,对其他小组观点给予点评。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在分析经济学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所学知识点,从浅层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深层的知识运用。
(二)抓住翻转课堂的特点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们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视频的制作及课堂的学生评价上,往往忽略了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参与到课堂中来。网络平台有丰富的视频资源、课件供学生学习,学生是否在课前有认真观看是无从考究的。如果只是以观看视频的时间来衡量平时成绩,则不够客观,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对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在翻转过程中能够较好考核学生是否有提前自学。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设计,讨论主题的设定,都要充分准备且具有针对性,才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自学成果,以此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先安排学生对接下来要讲授的知识点通过看微视频、完成任务等形式预习了解,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课程内容深入认识,有利于解决课前自学时碰到的问题。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自主的学习空间。例如在看视频的时候,如果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和重播,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很有帮助,而且能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三)利用任务情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在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可看出,随着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将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将从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转变为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具体提升方式不仅要求从必修的信息课程中获取,专业课的信息技术运用同样重要。宏观经济学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任务场景,针对某一经济问题要求学生搜集材料、数据,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并制作演示材料。依然选取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失业”为例,具体操作包括三个步骤:第一,发现问题。通过对失业概念的讲授,让学生明白失业的类型及影响。通过分组的形式,4—5位同学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寻找合适案例介绍一种失业类型。第二,实施阶段。给学生一周时间利用多种渠道,包括图书馆查找数据文献、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获取资料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在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利用学习平台跟踪学生完成进度,及时给予指导纠正,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第三,归纳总结。课堂上每组学生展示小组作业成果,由其他小组提问或指出存在问题,最后由教师点评。整个实施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理论概念的消化,促使学生借助先进学习工具完成任务,有助于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例如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让学生阅读,在系统后台教师可以观测到已经点阅的学生名单。或者通过扫码签到,扫码答题等形式,获得学生的出勤率和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有利于课堂高效管理,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自身的重要性。
(四)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翻转课堂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平台的视频及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前自学,形成对新知识点的认识。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创设学习环境,让在学生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认识不同学者的观点,批判性地吸收不同流派的理论。在批判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组织讨论,讨论结果的归纳总结等。
(五)培养学生的知识点归纳能力和演讲能力。知识的归纳总结可以理解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的再一次复述,传达给听众,本质上也是学生大脑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PPT演示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在翻转课堂上所要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也是对学生知识总结和制作演示能力的锻炼。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分组在网上学习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文献阅读和调研,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和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制作PPT,学生不断修改总结内容的形式,有效地培养知识总结和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可以包括知识总结和讨论两个过程,而表达能力是指正确、灵活地将语言材料组织成篇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只能简单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作为听众,学生没有机会表达他们所学的东西。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进行翻转课堂。知识总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翻转课堂中的总结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思考。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的演示文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限制
(一)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在进入大学前,大部分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学习。首先,上课模式通常是老师讲授知识点,学生被动听,课下完成练习巩固知识点,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一方面缺乏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不利于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难以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学生缺少上台演讲汇报的机会,所以在开展翻转课堂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上台紧张、团队协作效果较差等问题。最后,受到网络环境和电子设备的限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前任务,往往会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学生难以实现。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较多,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教师采用学生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课效果不佳。将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运用到宏观经济学教学上,能够较好解决存在问题,但是需要学生打破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适应有待加强。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是相对轻松的,因为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比较清晰地对宏观经济学的模型进行推导,只要连续教授几个学期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用于备课,多余的时间可以放在科研项目上。而翻转课堂的出现,教师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思维,录制视频音频,还要进行后期制作剪辑,对现代化技术设备要能够熟悉掌握,部分老师会认为加大了工作量,对于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持抗拒的态度。另一方面,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丰富,有的教师没有进行严格筛选,容易出现学习资源重复堆砌的情况,杂乱的学习资料反而没有起到很好的课前引导效果,如何选择合适学生的学习资源尤为重要。
四、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优化路径
(一)明确课程定位。宏观经济学在经管类学院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学科,也对学生后续考硕士博士,进行科研研究有一定帮助[3]。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认识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践性课程,并能够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培养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因此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实现学院所定位的课程目标。
(二)建设教学团队,合理分工协作。在组建宏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团队,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选择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另一方面,要结合一部分电脑技术过硬,对现代教学法较为了解的青年教师,可以处理微课制作、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等工作。可采取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位老师负责擅长的2—3个章节的视频录制,最终汇总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把握教学计划的制定,明确课程重难点和确定课堂所要讨论问题,青年教师的任务侧重在视频的制作和网络平台的互动上,分工合作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对于宏观经济学教师来说,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挑战。首先,如何充当一个合格的“领路人”需要教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经济问题能够独立分析并提出独到见解。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水平,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授课效果,根据宏观经济学每个章节的特点,录制视频、选择恰当的案例、分配小组任务、设置评分标准等。最后,教师还应提高自身制作视频、课件、慕课的能力,在视频的选择上教师要控制好恰当的时间,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与课程知识点紧密相关。
(四)进行系统性现代化教学培训。在现有丰富网络资源背景下,翻转课堂借助先进技术记录和编辑各种各样的视频,将课堂教学提高质量。为了让更多老师了解和使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可通过聘请信息技术专家为经济学教师进行培训,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4]。同时,学院应加速信息化教学配套设施的构建,为老师采用翻转教学模式提供硬件支持。另一方面,还应构建方便师生交流的网上平台,用于老师上传视频、课件等学习资源,方便学生下载学习,也方便老师在平台上为学生答疑解惑。老师经过系统性培训后,有助于更高效运用先进设备,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构建多维立体化评价体系。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应科学全面,成绩的构成应由多方面组成。除了将网上学习平台任务点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还应看重学生综合表现情况,包括课堂互动、团队合作以及演讲表达能力等。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成绩,包括作业和团队汇报的互评成绩。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评估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成效,也为宏观经济学课程后续教学改革活动提供依据。
作者:吴肇霖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