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全英课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在英语环境中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论文简述了高校开设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模式,然后论文针对目前该课程全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讨论如何从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反馈机制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工作进行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教学方法;反馈机制;探索与改革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国内高校长期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是经济学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该课程主要是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结合外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阐述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模型与方法,以着力启发学生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领域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为学习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2]。目前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应用型人才。为此,一些高校已尝试开设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程。高校通过开设此课程,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宏观经济领域内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宏观经济知识的英语思维、表达和应用能力,所以可以培养出具有丰富宏观经济专业知识且同时具有较强英语表达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但是,当前高校在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该课程教学质量,亟待解决。作为宏观经济学全英课主讲教师,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写此论文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希望所提教学探索与改革建议对高校同行的全英教学工作有参考价值或启示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模式简介
当前国内高校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模式大体相同,具体情况简介如下。首先,任何专业课全英教学模式都要求使用优秀的英文教材和课件,宏观经济学全英课也不例外。在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中,国内高校大都选用国外主流英文原版教材和课件。例如,笔者所在高校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宏观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6版,罗宾•巴德(RobinBade),迈克尔•帕金(MichaelParki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作为课堂授课教材,该英文版教材配有作者编写的英文版PPT课件和其他教辅资料,方便教师授课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笔者觉得这确实是一本逻辑和结构都比较严谨且通俗易懂的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在教材使用上,考虑到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还需指定中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作为辅助教材,要求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课下自学中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相应内容,以确保他们能跟上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教学进度。其次,全英教学模式只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使用英文的比例很高,而不是100%用英文授课。具体讲,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的疑难之处(例如某些专业术语的中文译名、举例中难懂的内容等)时可以使用少量中文,但总体上要求教师每节课英文授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90%。此外,教师用英文授课时,要灵活掌控语速,特别是在讲授知识难点时,要养成适当放慢语速的习惯,以便于学生听懂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再次,全英教学模式要求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内容全部是英文题目,且每个学生必须用英文完成作业和考试中全部题目。学生要独立完成平时作业,并在指定时间上交,作业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题型与平时作业题型可以类似,但内容绝对是不同的。此外,为了培养管理学和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必须考核学生运用宏观经济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应用能力,所以考试题型与平时作业题型中都应该体现宏观经济基础知识测试与宏观经济案例分析并行。最后,为提高教学质量,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应设置在较高水平。各高校可根据自身要求设置这一比例。例如,笔者所在高校教务处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70%,这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学生要重视这门课的平时学习,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三、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中遭遇的问题
全英课授课要求主讲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英文表达水平。以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为例,主讲教师一方面必须具有扎实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必须具有较高英语表达水平(最好具有在西方国家大学进修或读研的经历),这样的教师通常才具有开拓的国际视野和能够用英文流利表达宏观经济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但是,即使主讲教师具备了上述教学资质,他们通常仍会感到难以讲授好宏观经济学全英课,因为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普遍性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简单阐述如下。第一,宏观经济学内容理论性强,其原理大多采用了抽象分析方法,比较晦涩难懂。[3]这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文教学中就已公认存在,只是在全英教学中更为突出,因为由英文术语和英文语境带来的学习障碍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困难和畏难情绪。第二,案例教学不够理想。具体讲,案例教学有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英文原版教材缺乏中国本土宏观经济案例。前文已提及教师通常采用国外宏观经济学英文原版教材,而这些书籍所涉宏观经济案例几乎都是国外案例,严重缺乏中国本土宏观经济案例。这个缺陷非常不利于学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对学生今后事业发展也很不利。二是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参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案例教学没有达到应有效果。第三,缺少师生之间良好反馈机制。这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知识的真实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建议(不论是否合理和切实可行),也就不能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以及改进教学方法,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尽快较好地解决上述各问题,国内高校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主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例如,笔者所在高校在2016底年采取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形式对宏观经济学全英课建设予以资助,鼓励主讲教师在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方法、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以便及早找出解决上述各问题的切实可行且效果良好的办法。同时,学校也对这门全英课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追踪,对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强教学管理和考核,以提高这门全英课主讲教师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能力。
四、宏观经济学全英课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及改革
宏观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政策两个部分,且都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为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无论课堂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毋容置疑,要想上好一次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授课教师除了要有高水平的专业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要对相关教材内容有很高的熟悉程度。需要强调的是,在备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对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梳理,在授课过程着重强调并仔细讲解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此外,教师在备课中还应尽可能查阅其他宏观经济学外文教材中相关内容或最新研究动态,以便相应做知识补充,这样才能不断将最新知识加入课堂教学内容[4]。但是,要讲好宏观经济学全英课,仅靠认真备课是不够的。为尽快解决前文中提到的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问题,教师还需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一)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本文第三部分在提及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工作所遇问题时,所述第一个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且较多运用抽象分析方法,相关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加之全英教学产生的语境障碍,学生通常感到有较大的学习困难。针对此问题,为取得该课程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努力尝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5]。为避免课堂讲授出现沉闷氛围,需要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师生互动活动,而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互动活动。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果,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讲授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英语水平、知识程度、兴趣爱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讲述具体知识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或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此,建议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在PPT课件内相关章节中提前准备若干问题供课堂讨论之用。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讲授完某个知识点后就在PPT课件上显示1-2个问题,让学生立即在课堂上回答或讨论,这种趁热打铁式的回答或讨论非常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刚才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时间不足,还可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做充分准备,在下次上课时再做课堂回答或讨论。但需要强调,在讨论或回答任何宏观经济问题前,学生必须先要掌握好相关宏观经济理论和知识点,所以每次上课教师仍需将大部分时间(约三分之二)用于讲解相关理论和知识点,而将少部分时间(约三分之一)用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回答问题。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应对参与讨论的学生当场记录课堂成绩。对在课堂讨论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课堂成绩“优评”记录;对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使其回答不理想,也不给予课堂成绩“差评”记录,而是与大多数学生一样给予课堂成绩“中评”记录。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的课堂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在具体问题上知识层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学生的思考层次从现象观察引导至理论思索和问题分析和解决上,这明显有助于该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很大程度上将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从“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互动式教学。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种互动式教学应该比传统的老师单向传授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内容涉及到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问题,因而与现实的联系尤为紧密。鉴于此,仅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回答或讨论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具体而又与生活贴近的宏观经济案例,借助这些案例对宏观经济学进行讲授,可以在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通过宏观经济现象认识宏观经济学本质并牢固掌握基本原理[7,8]。因此,与宏观经济学中文课相同,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也必须包含相当数量的案例教学内容。本文第三部分在提及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工作所遇问题时,所述第二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不够理想,并指出涉及到两个突出问题:第一,任课教师基本上都选用一些国际主流原版英文教材作为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在做案例教学时通常直接采用这些教材中配套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大都是国外经济案例,而非中国本土宏观经济案例[9],所以不利于学生了解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第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还是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参与案例分析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关于案例教学中的第一个问题,其解决措施是做相应补充。建议教师在将国外成熟的宏观经济学实践案例介绍给学生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内相关资源,积极引入一定数量的中国本土宏观经济案例[10]。在选择本土案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广泛收集国内宏观经济案例。在选择国内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生动案例时,一方面要精选一些在期刊上刊登的宏观经济案例,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收集最新国内宏观经济动态并加以消化,然后自编成案例[11]。二是合理选用国内宏观经济案例。一方面所选案例内容必须服务于相关章节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所选案例应具有说服力、现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例如“某年中国经济实力的估算”“某时期中国零售总额和人均收入的变化”“某事件后看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等。三是最终完成英文版国内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选编工作,便于专门用于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案例教学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大量汉译英翻译工作,需要众多教师参与,且要花费较多时间,但从长远考虑,这是值得做的。关于案例教学中的第二个问题,其解决措施应是在教学安排上做出相应调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能力,必须改变案例教学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为此,建议教师尝试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案例教学内容,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案例阅读和分析,并完成自己的英文版案例分析报告,下次上课时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其报告,并用英文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讨论解决案例中所述的宏观经济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文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适应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能力,建议教师实现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常态化,即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定期安排上述这种案例教学。二是关于课后案例学习,通常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由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由小组指定人员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其报告,并用英文讲解报告内容。需要指出,鉴于每次课堂教学能够用于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每次在课堂上做案例教学时,教师往往只能抽选2-3个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并讨论,而下次在课堂上做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抽选其他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即教师要保证在学期内让班级所有小组都得到机会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其案例分析报告并讨论。三是为了鼓励每个学生小组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报告,每次在课堂上做案例教学时,要求所有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无论是否在课堂上用PPT展示过)都要上交给教师,教师审阅后根据每个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质量给予成绩,且每次成绩都要记录在案。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就是案例教学的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完善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反馈机制
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是在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宏观经济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对课程的适应度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度等。如果有一个完善的教学反馈体系,任课教师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课程反馈信息,及时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修正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环节的效率。但是,本文第三部分在提及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工作所遇问题时,所述第三个问题就是目前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缺少师生间良好的反馈机制,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建议,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宏观经济学全英课要求教师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这套教学反馈机制可以由课堂和课后两部分组成[12]。
(一)课堂反馈机制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评估出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转换只关注授课内容的传统思维,及时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是对授课内容最直接的反馈方式,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响应可以让教师及时判断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间是否出现偏差,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控。关于完善课堂反馈机制,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实现互动口语表达环节。在该环节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放性地自由讨论,然后还可以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课堂上设置发问与讨论是完善课堂反馈机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所表述的内容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二)课后反馈机制
在课后,教师如何获取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呢?许多高校为了获得学生层面的课程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期末设计了学生网上教学这一评测环节,但反馈源较为单一,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该学期内该班级学生失去了参与教师调整这门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主讲教师为每个上课班级都建立一个宏观经济学全英课QQ群。在此课程QQ群上,学生可以随时提出每次课堂教学中没有听懂的问题,并提出教学建议。对于学生在课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回答,并上传课程相关辅助资料和共享文件,以扩展学生阅读视野。对于学生在课后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应认真对待,慎重考虑,斟酌处理。此外,为了能够从更多的反馈源获得教学工作反馈信息,学院可以考虑拓宽反馈渠道。例如,除了规定每个学期结束前由学生匿名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评价,在学期中期还可以考虑由学院教学督导负责组织学生举行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意见反馈会议,并进行该课程教学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同时要求该门课全体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反馈意见与满意度认真剖析教学过程,加深理解所讲授课程蕴含的价值观、信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视情况相应做出必要修正,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强调的是,任课教师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反馈机制(含课堂和课后两部分)后,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反馈意见得到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完成对学生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有效检查后,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在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用英语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毋容置疑,高校开设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程很有必要。本文在简介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模式后,针对当前该课程全英教学工作遇到的几个普遍性问题逐一进行了阐述,并分别提出解决每个问题的措施建议。当然,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工作遇到的问题并非仅有这些,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诸多其他问题。为保障学生能在英语环境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经济学专业素养,除了前述提及的教学方法改革建议外,在提升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着力点、科学实施教学效果的测评与监控等方面仍需要努力探索。总之,需要不断对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改革,才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和教学相长。
作者:刘钢 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