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建设与发展新时代,对宏观调控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为此以宏观调控为依托发展而来的宏观经济学,需适时做出创新与调整,旨在保障我国经济建设水平有效提高。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创新;调控;转变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人口与就业、国民收入及构成、总需求及总供给、要素与禀赋、经济政策及经济预期、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及国际贸易等经济现象,其中经济周期理论、就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财政货币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是构成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为使宏观经济学可以发挥积极效用,探讨其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讨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转变的必要性
1.夯实宏观经济学基础。传统宏观经济学并无微观层面、中观层面经济理论作为支撑,其发展始终契合国家不同社会背景及历史时期,为此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需积极创新与转变宏观经济学,使其在满足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切实需求的同时,能带领我国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从中累积更多先进、高效的经济发展经验,纵观国际分析经济发展方向,在夯实宏观经济学基础同时,为持续创新与转变宏观经济学指明方向。2.颠覆总量分析法。在传统宏观经济学中,总量分析法是较为常用的经济探究手段,其存在研究范畴窄、脱离微观基础等问题,影响宏观经济学应用成效,为此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需朝着现实化、针对化、微观化方向发展,使其能从微观经济中总结创新与转变依据,吹散以数字化、虚拟化为主的经济研究泡沫,使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得以拓展且富有实效性。
二、探讨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的意义
1.解决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可以通过探讨价格水平,解决产品价格问题,其所探讨的价格水平具有普遍性、指导性,指引国家科学定价,在深入分析货币供需情况基础上,了解国民需求总体水平,使产品定价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宏观经济学注重分析货币供需关系,在调节货币利息率、供给关系同时,可以影响总的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关系。传统货币供给理论过于粗糙,容易造成物价水平持续攀升,产生通货膨胀缺口,需求过度并影响价格稳定性。通过创新与调整宏观经济学,其研究视域得以拓展,跳脱以往收入决定论研究局限,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实况,合理供给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数量,使价格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2.有效发挥政府效用。政府是施行宏观调控决策,践行宏观经济学的“主力军”,为此政府需依据国家建设与发展实况,灵活创新与转变宏观调控策略,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需求调节等政策均能发挥积极效用,有效控制周期性经济波动,在规避通货膨胀问题同时,使经济衰退进程得以抑制。通过创新与转变宏观经济学及其调控方向,政府所施行的各项政策可以相互配备、互相支持,灵活运用扩张型及紧缩型政策,继而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效用。
3.合理施行货币政策。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给量是较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基础上,相关政策得以丰富、优化,能充分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合理的推行货币政策,例如在银行中注入更多准备金,丰富银行个人投资理财产品类型,适当下调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达到扩大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刺激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提高总需求量,使通货膨胀问题得以有效控制与解决。
三、探讨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的方略
通过对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其在抑制经济波动,引导国民经济步入正轨的同时,可结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新需求,针对具体问题找到合理施行宏观调控政策的端口,同时可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丰富宏观调控政策,优化宏观调控手段,继而立足新时代找到经济衰退源头,秉持创新与转变思想,提高宏观经济学实践成效。基于此,为使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更加科学、合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切实需求,探讨其创新与转变方向势在必行。
1.施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自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以来,党中央不断探寻宏观调控创变方向,通过创新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使我国宏观经济更加稳定、健康,其中供给侧改革于2015年施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将其视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干。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目的是,打破我国经济深度发展不协调、调整期不均衡及不可持续等经济发展局限,使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各个环节,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策略指引下,找到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在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降税费等改革手段加持下,使国家经济整体发展趋于良好,例如我国工业制造业在去产能政策加持下,于2017年底累积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并退出约8亿吨煤炭产能,安置多达110万分流职工。
2.优化金融监管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发展重要一环,为此需积极融入金融市场,提高市场管理能力,在金融市场中探寻发展良机,为营建和谐、高效、健康、稳定金融市场发展氛围,我国政府需秉持创新与转变精神,在宏观经济学引导下优化金融监管政策,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削减企业融资成本,优化金融体系,降低投资理财风险,引导更多闲散资金流入金融市场,同时有效解决我国经济扩张时期遗留问题,确保金融市场和谐、稳定。例如,政府在不同地区设立金融监管小组,负责施行国家颁布的金融监管规范,保障金融市场始终处于国家监督管理范畴,该小组还需做好投资理财宣传及教育工作,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掌握更多投资理财知识,规避个人投资理财风险,使其成为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最小细胞,继而在带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同时,抑制其“野蛮生长”,使金融市场盲目扩张势头得以控制,凸显宏观调控方向转变价值。
3.完善货币政策。立足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停止趋势性增长大环境,探寻货币政策创变基点,使货币政策得以完善,近年来我国央行在宏观经济创新理念支持下,采用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政策,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目标,在以往政策工具加持下达成降息降准目标,保持经济运行流动性,合理控制宏观杠杆率及金融风险。我国在货币政策创新与调整下,社会融资退出刺激政策,使其融资结构得以优化,这一点从银行信贷回暖,金融市场扩张趋势得以控制等方面可以看出,同时银行内影子业务大幅降低,凸显货币政策完善及施行价值。
4.积极施行财政政策。我国立足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新常态,不断优化、革新宏观经济学,通过施行极具针对性与创新价值的财政政策,使国家财政赤字率随之下降,财政赤字规模得以稳定,充分展现边际税率降低赤字政策实效性。为使财政政策得以发挥积极效用,国家将其与金融政策整合到一起,例如通过施行金融策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自2017年以债券形式共置换债务约4万亿元,凸显其积极财政政策及金融风险防范双重价值。
5.培育优质金融管理人才。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上的转变离不开人才,只有经济研究学者具备创新意识,能立足市场经济发展实况,关注国民经济发展动态,才能保障宏观经济学始终处于发展与优化创新状态,为我国经济建设夯实理论基石,有效规避传统宏观经济学遗留问题。基于此,我国需立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常态,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通过施行高校与企业合作育才策略,弥补高校对金融市场关注不到位,对宏观经济理论基础缺失认知不足等劣势,依据市场经济发展切实需求,培育优质金融管理人才,树立宏观经济学创新与发展意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实况,调用社会资源树立宏观经济学创新目标,遵循国家调控方向制定发展战略,在实践中积累宏观经济创变经验,为宏观经济学创新与发展夯实人才基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创新与调控方向转变,具有夯实宏观经济学基础,颠覆总量分析法必要性,可以有效解决价格问题,发挥政府效用,合理施行货币政策,为此我国需施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金融监管政策,完善货币政策,积极施行财政政策,培育优质金融管理人才,使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步态稳健、思想先进、政策有效,在助力经济良性发展同时,使我国立足国际经济发展洪流中并创造更高价值。
参考文献:
[1]宫松杨.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J].知识经济,2016(13):10.
[2]陈享光,刘霄.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6(06):11-17.
[3]黄毅,舒银燕.宏观调控反思与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25-28.
[4]郑健雄.加里森的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J].学术研究,2014(12):65-70.
作者:陈文生 单位:中共兴安盟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