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与管理经济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改与管理经济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1、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垄断性

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容易产生“市场失灵”,出现医疗提供方诱发需求或者提供过剩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因此,医疗市场还应该加强政府的监控,纠正“市场失灵”,在医疗服务市场上,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干预调节作用。

2、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医疗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有着独特的运行规律。医疗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直接发挥作用的价格、供求和竞争诸因素形成的有机体系。由于我国把公立医院简单地视为公益福利事业,医疗收费价格由政府制定,但是存在着医疗收费价格定价不合理、价格规律僵化、价格长期严重背离价值、价格的功能被严重扭曲等现象,价格起不到杠杆调节作用,阻滞了医疗事业的发展。竞争机制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要优胜劣汰。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打破垄断,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增加医疗机构的活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医疗市场竞争公平性不高,政策性障碍较多。

3、医疗卫生服务的政府主导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运用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可以活跃医疗市场,促进医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深刻地了解医疗市场机制存在着盲目性,会造成市场失灵。由于政府规定、管制和税收政策在形成竞争力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还要发挥政府计划指导作用,由于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需求的特点并非人们所能完全计划和控制的,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不确定性,政府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让市场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自行调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二、 看病难、看病贵政策原因分析

公立医院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必须履行责任,通过建立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使大部分人民群众得到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的专业性和垄断性,医院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经济体,会利用其优势,产生垄断行为,损害病人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应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通过制定法规、政策使医疗服务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

1、政府部门之间博弈成本高

管理公立医院的相关部门包括组织人事部门、卫生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发改委物价部门、药检部门、医保部门、审计部门、工商部门、纠风部门等,称为“九龙治水”,由于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对公立医院运行状况的全面了解,部门利益博弈成本太高,造成出台的医改政策棚架,落实不到位。医院的院长由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由职工测评,有的与卫生局长平级,钱由财政局拨,物价由物价部门定,药品审批注册由药检部门管,医保政策由社保部门定,等等,造成谁都管医院,可谁都不负责的状况,部分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不得已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从而背离了公立医院的办院宗旨。公立医院自然也就成为享受优惠政策为部门谋利益的经济实体,卫生主管部门也成了众矢之的。

2、 现行相关医改政策分析

现行主要相关医改政策包括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财政补助政策、药品集中招标制度、药品零差价制度、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医保政策等,为什么这些政策实施效果不佳?主要是政策制定过分强调行政导向管理,忽视医疗卫生经济规律。

(1) 分类管理政策加强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

公立医疗机构由于享有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医保定点等优惠政策,以及长期积累形成的技术、品牌等优势,垄断的局面未能打破,反而由于分类管理政策实施使其垄断地位得到加强;而社会力量办的医院起步晚,底子薄,处于创业发展初期的大部分民营医院尚未完成医院资本的原始积累,由于规模小,资金、技术、品牌优势不明显,以及政策歧视造成的建筑用地、机构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审、科研课题招标、医保等不公平的政策环境,税费负担大、医保定点资格取得难、吸引人才难、发展难;加之数量偏少,难以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的局面。

(2)财政补助政策不到位促使公立医疗机构追逐盈利

医院收入的三项主要来源为财政补助、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药品实行零差价制度,医院收益减少,由于财政不足额补助,公立医院为了经济利益,自然更加催生了多检查、过度治疗,进一步加重了群众的医药费负担,激化损害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情况不同,现在是中央政府有钱,很多地方政府靠土地财政,还有许多地方政府还是吃饭财政,一些地方政府被发展举债压得已经够呛,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到行政导向效率不高的医改中去,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建立在补偿机制应该到位的前提下设计的医改,如果补偿不到位,医院必然想方法增加收入,乱检查、多收费必然再次抬头,改革的结果仍然是看病贵。如果医院补偿机制不足,其结果就会出现医院发展失去经济来源,导致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受到影响,影响医院技术的提高,失去医院发展的后劲。

(3) 药品集中招标政策使药品回扣黑洞合理化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实行基本药品制度,但是由于各个医院有自主用药的权利,加之药品名称乱、品种多,同一种药品的名称可以多达几十个,为医院选择药品留足了空间;政府部门连续降低药品价格,集中统一招标,药品供应商运营成本加大,招标结果并不尽人意,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其结果政府、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招标机构、医院和人民群众都有意见。主要原因是过多的采用行政手段,利用市场客观经济规律的调节作用较少。基层医改许多地方推行了药品零差价制度,药品的差价由政府财政补贴,原来医院是差额事业单位,按照人头经费一定的比例拨款,每年财政补贴都会有所增长,可医改后,财政部门算账方式换了,按照退离休人员经费和上年度药品差价核算,财政不能完全补偿药品零差价的损失。对于医院来说,药品差价利益的丧失,医院不得已只有采取多检查、多治疗,才能获得收支平衡,医院没有办法只有小病大治,把本来不符合住院的病人收入住院,利用新农合的政策灰色地带增加收入,许多门诊病人被转化为住院病人。本来有的医院进行二次议标,还可收取药商药品返利收入,新医改明确规定不得二次议标,医院对药品回扣管理没有了积极性,医院领导认为反正是经过政府统一招标采购许可了,医生劳动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药品回扣成为医生价值体现的重要方面,医院管理者只有睁只眼闭一只眼,使药品回扣在政府采购制度下合法化。

(4) 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单一

在医院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药品实行零差价,结果医疗收费升上来,主要是医疗收费方法单一,我国医疗收费仍按项目收费,医疗收费项目达几千项,作为一般群众不可能了解清楚,这使得医院多收费、乱收费、分解收费,病人只知道看病贵,却不知道贵在哪里,单一的按项目收费政策,也是造成乱收费、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医院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医院的刚性支出,随着物价的上升呈现上升趋势,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就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医院为了弥补成本,只有逆向选择,加大医技检查力度,扩大治疗范围,采取过度医疗增加收入。公立医院改革如果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药品价格下降、不提高医疗收费价格,靠医院自己解决必然选择乱检查、多治疗才能解决,进一步造成医院的趋利性,忽视公益性。2.2.5 医保支付政策改革迟缓 医疗报销、新农合基金的有限性,与人民群众健康医疗需求的无限性这对矛盾长久存在,特别是我国刚刚建立的新农合制度,筹资水平低及广覆盖,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疾病谱变化,无论医保、农保都将面临基金不足的境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靠大幅度提高筹资水平不很现实,压缩基金支出是必然的选择,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项目付费控制措施的改革必然快速推进。公立医院还没有做好准备,如果医保限额措施给医院带来的压力较大,公立医院就会采取逆向选择,推诿病人,造成新一轮的住院难。

三、 医改与管理经济学研究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单靠行政导向的改革很难奏效,需要研究医疗卫生经济规律,运用市场经济学原理制定医改的政策,这是提高行政能力的关键。医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迫切要求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分析医疗卫生管理经济政策。

1、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增加卫生投入,善尽政府责任,调整投资方向,重点投向社区,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偿付向社区医疗服务倾斜,引导和调整群众就医习惯,逐步实现逐级转诊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制订病种诊疗标准或临床路径及用药规范,制订医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制订医疗质量标准,制订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考核办法,统一规范药品名称,制订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规则等,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规范医院医疗行为,调控医疗服务市场,调节医患关系,加强医疗质量监管,防范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趋势,卫生服务领域分级经营界限正在被打破,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机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日益明显,机构之间兼并、联合、重组趋势加剧,卫生经济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卫生主管部门应抓紧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对现有公立医院进行改革,把现存的卫生资源进行重新分类、整合,完全放开医疗市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和兴办各类医疗机构,真正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的局面,形成政府主导下公平竞争的局面,满足不同群体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政府可以放开一部分公立医院通过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模式转换运营机制,通过公开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实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解决效率低下问题,以行政宏观调控为补,主要解决市场失灵和公平问题。

2、重构政府各部门医疗卫生管理职能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医疗体制,没有任何一种完美无暇,因此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目前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主管部门管理,为了节约管理成本,整合医疗保险与新农合资源,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卫生管理分置,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实行公开竞标方式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和选择定点医院,医院不管姓公姓私,只要你提供的医疗服务质优价廉、人民满意,形成有管制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的业务管理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资产交给国资部门管理,医保基金管理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真正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3、改革药品管理政策

医药分业目前情况下不符合我国国情,医院失去了对药品管理权,而药品企业以获取利润为最高目标,药品回扣、促销等手段可能会更增加人民群众医药费负担,造成新的看病难、看病贵。当务之急是改革药品管理政策,允许集中招标采购下二次议价,改为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为报价竞价机制,药品指导价;药品政府定价由于市场变化瞬息万变,计划赶不上变化,政府定价信息的不对称及调价滞后,更容易造成药品价格高,应适当逐步放开药品价格管制,实行市场定价,每种药品必须在医院和药品零售企业同时出售,不准只对医院,防止医院垄断价格,形成竞争机制。

4、采取医疗服务混合收费模式

医疗收费价格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分工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有计划地制定,在价格结构上,医疗服务的定价范围较窄,定价层次较少,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对医疗服务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由于医疗收费价格在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公立医院收费价格改革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在各项配套措施不建全的情况下,应慎重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应逐步改变我们现行的医疗服务按项目收费的模式,逐步采取住院按病种收费与按诊次、床日收费相结合的混合收费模式,医保、农保进而采取预付费制改革,倒逼医院管理升级。

5、建立医疗机构绩效评价考核

医疗机构具有公益性及经营性双重特点,由于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按照经济学原理,需要对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效用进行评价。为此,必须加强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兼顾各方利益,制定科学的医疗机构考评办法,强化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向管理要效益,促使医疗机构持续、健康、稳步与社会和谐发展。要公平对待各类医疗机构,公平的准入制度,公平的管理,一视同仁。积极引导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和社会各方兴办非营利医院及私立医院。鼓励公平竞争,同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和监督检查,政府加强对诊次费用、床日费用、单病种费用监管评价,用经济的手段治理经济行为才是最佳选择。

作者:秦永方 单位:上海誉方(医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