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思考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必须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因此,从完善经济动员组织体系、健全经济动员法规体系、加快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国防动员;国民经济;信息化战争

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是指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转变为国民经济动员实力的本领和组织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民经济领域的信息化使得国民经济动员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给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不断完善也对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满足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应急应战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出的要求

(一)满足应战应急及平时服务要求

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1]。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是在陆、海、空、天、电以及计算机网络空间、宣传媒体、社会心理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兵种一体化战争。战争空间和方式手段的拓展,战略决策、指挥控制、打击行动、支援保障等方面的精确化,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应战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可以增强对于战争需求精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满足信息化战争需求的能力和效率,增强和发挥国民经济动员的应战功能。

(二)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力量都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坚强后盾,但是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难题。国民经济动员作为连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纽带和调节器,对于促进二者的协调和发展意义重大。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融入平时经济建设中,可以减少国防建设的挤出效应,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三)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特点。同时,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向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民经济动员是遏制战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威慑力量之一。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可以增强国家遏制战争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二、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国民经济动员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机制,也是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但是,一方面我国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再加上受长期和平思想的麻痹,忧患意识和战备意识的缺乏以及对于国民经济动员地位与作用的不了解,出现了“平时国民经济动员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战时一声令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等错误观点;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其他领域的建设相比,其建设水平没有相应的标准,难以看到具体的成效。从宏观上来说,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既属于国防能力的一部分,又区别于军队的作战能力。军队的作战能力可以从人员、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体现出来,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却无法量化;部队作战效果可以通过战场实践得以检验,而国民经济动员效果却无法直接体现。

(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经过多年的调整完善,我国现已形成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协调,军队和政府齐抓共管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2]。但是,在地方层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机构“散、弱、偏”。首先,人员“散”。从体制上来说,虽然已经成立了各级经济动员办公室,但是不少省(市)的经济动员办公室存在人员编制不足和有编制无人员的情况。由于人力资源结构松散和各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了经济动员组织不能集中发挥作用。其次,能力“弱”。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强,使得动员经费落实不到位。动员经费预算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少拨、不拨,甚至将其挪作地方建设经费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动员工作难以开展。最后,方向“偏”。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动员组织构建起来了,但其发展方向尚不明确。地方人员不能从国防战略的高度理解国防经济动员事业的目的,动员专业人才看不到个人事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动员组织成为“行政运转型”机构,而不是推动动员事业前进的“创新发展型”机构。二是动员机制“窄、浅、虚”。首先,动员覆盖面“窄”。当前,动员对象主要涉及人力、物资、油料、运输工具等,而现代战争不仅仅有对此类对象的需求,还有对信息数据、高新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对象的需求。目前,对这些新兴要素的动员,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其次,动员程度“浅”。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动员已经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由于动员深度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掣肘。最后,动员成效“虚”。地方动员成果直接与省军区对接,但省军区与部队对接效果不明显,有部分特定的军事行动会组织专门人员为之开展动员活动。从整体上看,国民经济动员的系统性不强,大部分部队在平时与战时基本是依靠自身来做好动员工作的。

(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建设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在经济动员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完善。目前,在国家基本法律层面出台了《国防法》和《国防动员法》,专门的经济动员法尚未出台。在地方法规层面,虽然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经济动员的法规政策,但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法规政策指导性大于实践性,且不同省(市)之间的有关规定还存在自相矛盾的现象。

三、信息化条件下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措施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应根据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经验,探索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新思路。

(一)完善经济动员组织体系

经济动员组织体系是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直接物质载体。增强经济动员能力,首先要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动员组织体系。必须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握政府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契机,理顺经济动员组织关系,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的权责范围,增强经济动员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协调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军地需求对接的相关机制,使经济动员系统能够及时地将军事需求部门提出的经济动员总体需求、战时武器装备动员需求、后勤物资保障需求以及各军兵种的有关特殊需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年度计划和各级各类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体系;最后,要从政策制定、项目立项、科研开发、投资融资、价格调控、土地使用、储备调整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进一步搞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从而科学合理地分解、落实军事部门提出的动员需求,使国民经济动员能够适应并支撑军队整体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的需要,全面提高保障军事需要、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从而提高国防经济动员的质量和效率。

(二)健全经济动员法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是开展经济动员工作的主要依据,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提高经济动员能力的坚实保障。健全的国民动员法律体系包括了宪法层、动员基本法层、动员专门法层和有关动员行政法规与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层等多个层面。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动员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从经济动员的重点领域出发,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民、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各类组织在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经济动员部门的权威,为国民经济动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动员的执法监督机制,依托现有监督体系和法律规定,加强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监督,以确保国民经济动员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三)加快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信息技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随着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力量的生成依托于信息网络连接的一体化动员体系。因此,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国家决策层次、战略产业层次和战略重点地区层次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网,把信息化经济动员机构、军方和相关企业连接起来。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强信息交流,逐步解决有关部门、有关系统之间的技术差异、信息不通等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动员信息的资源共享,确保一旦有战事,就能迅速调集各方面的经济力量,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证。

参考文献:

[1]宋海巍.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的几点思考[J].国防,2018(4):59-61.

[2]王淑梅.新时代完善国防动员体系重大问题研究[J].国防,2018(2):56-58.

作者:梅楚龙 胡小璠 单位:陆军勤务学院31699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