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经济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创新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由于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怎样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维护国企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就成为国有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让国有企业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下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有必要就国企的改革与创新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探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创新的策略,针对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新常态;国企改革;战略方向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单元。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实行市场化经济改革开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有所降低,很多民营、私营企业大量出现,并且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繁荣了市场经济,不过很多国有企业也凭借自身拥有的先发优势,迅速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商品竞争、技术竞争、营销竞争,发展到企业管理竞争、资本竞争、企业文化竞争、战略竞争等多个领域,一些国企因长期沿用以往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思想上过于保守,因而痛失了很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存和发展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怎样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引入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成为很多企业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这一思想驱动下,我国很多国企纷纷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经营理念,改革原有的组织结构,力图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52%的国企实现了对非公有制资本的引入与经济体制改造,通过改革,从以往的政府附属单位转变为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负盈亏的企业。不过,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新的问题,而国有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明确自身的定位,在经济新常态下顺利推进改革与创新,就成为很多国有企业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1]。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开始,我国经济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1978年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到1986年,政府通过在企业领域推行利润留成制、利改制等新的制度措施,使得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自主决策与经营的主动性越来越高,通过调整国家跟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从以往政府全面管控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逐渐过渡到将企业经营权逐步放开,赋予企业自主发展、自负盈亏的权力。这一方面极大激发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短期内很多国有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利润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一些企业因缺乏市场竞争经验、管理模式保守、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出现了经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一些企业由于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不健全、资金管理混乱,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开始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探索以引入承包经营责任制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水平。为防止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财政赤字扩大,我国从1987年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试行国有企业的承包责任制,通过对国企进行所有权改革,实施股权分离,力图转变国有企业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国企注入新的活力。国有企业进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可以表述为“包死基数、保证上交、超收自留、欠收自补”,通过将企业跟国家在利益分配上的相互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在维护国家对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使很多企业经营上更加具有自主权,更加灵活,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能力更强,因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收入,有效缓解了国企生存困难的压力。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到1987年末,我国国有企业当中有77%的企业试行了承包责任制,大中型企业以承包责任制进行改革的占比情况尤为明显。通过承包责任制改革,使得很多国企开始出现扭亏为盈,到1989年为止,国有企业的净盈利增长率达到了13%的水平,这为后来的国企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国有企业进入到改革创新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很多国企开始探索怎样从制度上进行创新,通过更多了解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发展的一般模式,很多企业认识到必须要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弱势与不足。所以,探索从制度上实施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水平,成为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公司制改革、调整企业资本结构、战略性重组等。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国有企业在改革上也开始步入到一个成熟与完善的发展时期,很多国有企业通过进行一系列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对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市场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理论,构建形成了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获得了提高。这一时期的国企改革重点开始集中到大型企业上,很多大型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混合资本所有制模式,使得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实现了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构架的建设。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上的改造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问题,怎样提高国企的效益,增加企业收入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关注点。
2新经济常态下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当今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新常态为市场领域带来的影响使得企业必须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引入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思想,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创造出更大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住有利地位,更好地谋求生存和发展。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增速逐渐回落,产能过剩成为普遍的经济领域供给结构不平衡的表现,而企业的创新力不足导致企业即便进一步加大投资、扩大再生产,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资源投入的追加而获得更大市场竞争力,因而国企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怎样解决发展的“不平衡”跟“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国企更多探索新的经营发展模式与方向。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中,怎样做好国企改革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要深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2]。
3新经济常态下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
本文认为,由于国企所具有的特殊企业性质,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地位,在新经济常态下,国企改革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不管企业是全民所有制还是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其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性质是不变的,国有企业的根本发展方向就是要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下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大市场份额,谋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任何企业都不外乎如此。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促使国有企业回归企业本质,给予其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使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拥有更多的独立资格,更少受到政府行政命令的干预,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拥有独立发展的规划与市场竞争力。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方面,要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经济制度,作为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是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因而“产权清晰”才能保障企业在经营发展上正确把握所有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避免产权归属不够清晰导致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问题和争议。将混合所有制引入到国有企业经营模式中,主要目的是为更好地完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国企独立市场主体的性质,提高其效益实现水平和能力。因而有必要明晰企业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并通过构建与之配套的责权分配与利润分配制度,来合理规划企业经营上的权利分配与组织构架问题。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两方面的职能作用,首先政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其负责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占。与此同时,政府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需要通过积极进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和保障。从第一个角度上来说,必须要不断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效益目标的达成,才能使国有资产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而要更好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追求社会效益,又需要政府投入资源进行社会建设,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非盈利目的。因而在二者的利益出现冲突的情况下,依据公共服务提供者角度观察,维护社会效益才是政府的根本目的,也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所以在深化国企改革上,协调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之间的矛盾,维护国有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必须要注意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殷浩,王丹.新常态下国企改革新思路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18):39-40.
[2]郑向蓉.探究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发展[J].经贸实践,2016(17):124.
作者:戴岳 单位: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京沈高速公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