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经济分析及发展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产业经济分析及发展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产业经济分析及发展途径

摘要:随着绿化环保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在经济科学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逐渐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对林业产业的建设当中。构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化建设成为保障我国绿化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是提高当代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林业企业建设,不但可以增强相应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带来更高的环保效益。尤其是我国近几年来由于工厂建设的大力生产,给我国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林业产业发生倒退,从而使自然生态体系难以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文章将针对当前林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全面探讨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策略,希望我国的林产品生产及监管技术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绿化环保;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发展策略;监管技术

近年来,林业产业在我国占据的比重逐渐加大,林业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主体当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而为了更好地让林业经济发挥出其最高价值我国也相继出台多项完善策略,但是这些解决措施因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以牺牲我国大批林业资源为代价,虽然林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却遭到巨大破坏,长此以往经济效益也很难保持。基于此种现象,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林业产业的全面优化提升被列入从业者关注重点当中,对于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不能仅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产业保护,利用全新的改革措施完善林业发展途径,在经济水平逐渐推进的同时保证森林绿地面积不被破坏,合理维护林业资源,进而为林业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铺垫。

一、林业经济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企业的发展观念落后,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现状是发展观念较为传统落后,且对林业产业分析规划不够彻底全面,使得林业经济运行时各项环节发展不协调,此外,我国过去只关注林业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林业产业完全作为促进效益的发展工具,林业发展为经济利益服务,忽视了生态效益的维护,最终使森林绿地大面积缩减,林业产业停滞不前,经济效益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要将林业经济看作能源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综合体,提高林业经济需要以保障森林绿地资源为基准前提进行的能源型保护经济,而并非一味破坏绿地,以牺牲森林资源为前提发展的经济类型。当今的多数林业产业公司就是因为缺乏以上经济发展的理念,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林业资源长远的发展,为了效益不惜破坏林业产业,乱砍滥伐,最终不但影响了林业资源而且经济效益也难以维持。另外,在我国的林业产业优化速度过慢,使得林业经济的改革速度跟不上其他产业优化进程,林业产业的各项发展机制均存在问题导致林业整体运作的不规范、不标准及不明确。具体表现为林业产业中的政府企业管理混乱,市场监管机制不明确,林业企业的主体意识淡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依然采用落后的管理思想实行林产品生产活动,这种管理的不健全不但不能强化其市场竞争力,还会使林业企业自身的运作受到阻碍,产业链条的脱节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最终只能面临破产。

(二)林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水平较差

由于林业企业不够注重产业研发方面的管理,就缺乏员工的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而缺少了科学技术这项重要推动力,则无法保障林业产业的彻底变革,其核心技术水平没有得到优化,促使产业经济缺少发展源动力。当前我国的林业企业不仅缺少科学研发技术手段,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功能完备的生产设施,不具科学先进的生产方式,都使我国的林业产业落后于国外同等产业,又因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降低了林业技术进步的可能,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

(三)林业产业的经济发展问题

1.林业产业的人均劳务分配制度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国意识到林业生产的资源效益化,不断改善林业产业管理,但是同国际上的林业强国作比较,我国在林业生产管理机制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参照多项调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从事林业产业的相关人员较少,在全国生产总值上占据比重较小,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林业产业与预期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也能够看出由于林业产业的生产总值过低,导致相关从业者的劳务时间划分缺乏规范性,工人工作时间失衡最终拖慢了林业产业进步的速度。2.林业产业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施压。目前阶段,我国林业产业改革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实际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影响,又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基础极小,而发展林业产业就需消耗大量资源,进而剥夺人均资源占有量,给林业生产内部带来巨大压力。另外,从林业产业的外部挤压情况分析,虽然我国在国际上取得了林业产业发展的进步,但是以综合的发展眼光来看我国仍处在经济发展中,林业产业与发达国家还具有一点的距离,并且国内从事林业产业的相关企业规模不够大,专业人才也有待培养,各项生产设施也不够先进,所以综合以上因素都将降低林业产品的质量,影响林业技术的推进。

二、解决林业产业经济的具体手段

(一)促进林业产品融入市场

在林业生产完成后,如果产品缺乏融入市场的管理手段,那么前期生产质量再好的产品都不会拥有优良的销售途径,也不会给林业经济带来助力,甚至会使产品滞销加大企业的资金损失。而为了保证林业产品能够与市场更好的融合,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网络多媒体为传播途径进行林业产品的宣传活动,只有宣传力度得到保证,林业产品才能更好的融入市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二)全面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资源

结合上述所说,在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以不影响林业资源为前提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手段就是合理分配资源利用率。林业生产企业应该尽量加大资源的最高使用率,防止林业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因资源短缺而剥夺人均资源。除此之外,林业产业的相关企业可以在产品生产阶段优化较为传统的生产技术,从而推动林业产品的品质进步,进而确保林业产业的整体进步。

(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完成林业生产

我国是林业生产大国,且地理环境多元化,在自然气候、地势形貌等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从事林业产业的相关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完成产品的生产,以此为我国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合理利用地理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林业企业的生产力进而扩充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改变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是,许多相关企业只是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暴力地扩大开采规模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他们对于投入更多资金在技术创新、改善生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并不是十分关注。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会形成企业通过扩大开采力度来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林业资源短缺,导致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又促进了企业加大开采力度的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发展模式,就要求企业投入相应资金,加大技术开发力度,通过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即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式发展模式。在推行以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集约型模式的时候,首先,企业应该注重将新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种植方面,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根基充足。举例来说,可以在森林种植的时候应用容器育苗技术,以提高森林树苗种植的成活率。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以科技为导向,针对市场需要,开发新形式的林业经济产品,从而加强材料的利用效率,进而使林业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有力的竞争力,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政府的支持与指导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定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撑与政府正确的引导。针对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这一现象,政府要对企业加以指导,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正视环境效益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宏观指导企业这一方面,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从意识普及方面入手,加大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必须做到能够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可持续林业经济的优势与重要性。再次,政府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在这方面,最先要对相关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保证其可以有效的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与约束。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管制度,通过广大群众来对企业进行有力的监管。通过这两方面,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约束,从而帮助其正视环境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是林业产业大国,但由于技术问题,人才培养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的存在使得在综合发展方面与国际发达林业大国仍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我国林业产业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从市场宣传、政府指导、转变经济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革新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格局,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维护了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我国的林业产业才能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未来,达到发达国家的林业产业水准也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刚,王岩,刘华根.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大兴安岭森林食品产业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6(01)

[2]王岩.黑龙江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思路与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

[3]林文树,周沫,吴金卓.基于SWOT-AHP的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森林工程.2014(04)

[4]肖利容,王斌,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格日乐图,杨共鸣,杨校生.林业经济.2012(08)

[5]高岚,张自强.产权管制、要素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作者:陈清香 单位: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