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问题下国际贸易经济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国际贸易框架下的经济学研究主要是从“比较优势”的方面开始的,当前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环境问题的负面影响,制约国家贸易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分析其中的问题所在,加强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采取有利于环境发展的保护手段,通过两者能够达成多边合作的关系,促进平等交流与往来,以此来促进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环境问题;国际贸易;经济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衍生出许多的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贸易的科技、经济往来、规模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国际贸易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最终对国际贸易产生何种影响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学分析
积极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趋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可以结合边际递减效应来探讨这一问题,总体情况来看,当国际贸易增长到一定的数额的时候,就不会给经济带来任何的收益,如果国际贸易还是继续增长,甚至可能会出现负效益的现状,最为严重的就是给环境带来多方面的问题,加剧资源浪费的形成。还会对全球各个地方的生态资源造成损害,影响生态平衡系统的建设,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反之,如果国际贸易走低,环境各方面的污染也会随着减少,成本的消耗就变得更加少。如果生态污染持续恶劣,那么在污染的治理层面也将变得极为困难,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会加大,就体现了国际贸易边际递减原理。在污染治理初期所要花费的成本是较低的,这时候采用的科学技术方法也是较简单的,一旦环境持续地严重下去,那么就需要使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昂贵的设施和设备,成本上也是持续上升的。
二、环境因素下的经济学的分析
(一)生产范畴中产品的生态污染情况。在当前国际贸易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结构层面和规模效应这三个层面。在这其中,技术是分析环境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一些技术能够发现环境污染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形成的机制。以此来对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产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发现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将工业产品转移到一些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地区,最后将生产好的清洁产品带回到自己的国家,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放宽了环境的监测机制,使得发达国家的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进入本国。除此之外,在发达中国家他们的资源是较为匮乏的,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使得自己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然后出口到发达国家,为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但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只选择其中质量好且精华的部分,将一些污染性强的产品滞留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商品则被称为滞留商品。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没有考虑生态成本,所以制作出来的产品品质低廉,包含了生态成本的商品,他们的需要花费的成本就特别高。
(二)消费范畴内的产品污染情况。一般来说,技术范畴和结构范畴无法抵挡规模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得整个经济效益呈现负的现状,外贸产品必然会在国际贸易中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生态污染的消费产品存在以下两点原因:第一,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排污的指标,则会将产品中使用的污染废物全部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因此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第二,就是生活和财政层面的问题,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将降低关税和采用低价促销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财政竞争力和国际贸易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思考到生态的消费成本远低于治理的成本,将生态治理的成本考虑进商品之中,那么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升许多,自然需求量就会有所下降。在当前国际贸易过程中,商品的不断低于国际贸易所规定的价格,消费数量就是持续增加,这样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带来顺差,提升整个的社会效益,然而在销售量激增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攀升。从规模效应的角度来思考,消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促进生态环境的成本消耗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对于发展中国家,他们在生产和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商品的污染就自然而然形成,但是如果他们采取相关的环境管理措施,那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就有所改变。对于生产商品的制造国和出口国,政府部门一般会收取相应的环境治理税,用来对污染的处理和消化。由于在国际贸易的趋势下,全球产品的生产规模是不断在扩大的,这对环境的污染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加大生态管理则会使得出口国的环境问题得到很好地保护,在国际贸易持续增长的环境下,效益也要有所提升。
三、基于国际贸易环境问题的协调策略
(一)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符合当地环境发展的税收制度,这样能够给生产部门降低一定的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加强国际贸易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前存在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国际贸易发展的环境下“谁污染,谁负责”的理念,无论是产品的制造者还是消费者,只要违背生态环境就应该负责到底,承担相应的治理成本。从污染的制造者出发,通过一些资金的补助,提高对生产者环境污染的保护意识,积极地参与环保生产的过程之中,引导其他生产商进行示范性生产,并且要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之中。另外就是商品的识别标志,环保的商品认证是对制造者自我约束的重要保障,主要是为了向市场消费者提供相关产品的环保与否的信息,从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使用和设计层面是否具有环保意识。虽然这些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可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加强与市场的协调,来促进自我服务意识的提升,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支持。
(二)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贸易手段。贸易手段是针对一些商品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从保护资源和生态的角度才实施的手段,主要是采用贸易禁止的举措,强制产品不能进入本国销售。首先通过采取低标准的产品生产成本,生态倾销等问题,采用贸易限制的方式来对出口国的产品进行限制,不让它进入到本国的市场之中。其次,要通过污染物的出口,减少国内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发现此类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这样做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环境上的剥削和压制,试图转移本国的污染物,加强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全球环境治理产生不相协调的现象,不发达国家不仅经济发展落后,在环境的问题上也日渐严峻。最后,相关国际组织应该对一些忽视环境治理的国家进行惩罚和警告,或者通过采取限制国际贸易合作的方式来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提升这些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国家的专家来说,应该积极地举办研讨会,来商谈如何更好地治理环境,还能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两者之间找到相应的平衡感,将环境的治理放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多边协调和平等合作。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平等互助合作是协调环境问题和贸易之间达到平衡状态,发达国家也要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等的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以平等互助的交流模式,将能力和责任作为环境治理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的交流环境下,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态环境现状,有针对性地展开合作,作为发达国家,应该树立大国的担当,需要提升合作的方向和力度,禁止采用违背生态环境保护的手段,来获取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特别是一些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同时也要禁止采用开放的生态环境对策,利用不良的经济手段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比如货币的贬值,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态的成本问题,因此会对环境造成莫大的伤害和污染。对于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也要采取相应的禁止措施,比如不能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政治借口,进行贸易的限制和制裁。与此同时,联合国等相关的国家应积极地化解环境问题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实施多边协调的措施和战略,以达到平衡各个国家生态问题上的冲突和交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利益都可以得到很好地保护,因此可以实现发达国家在保障多边贸易形成的基础上,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浪潮的带领下,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但是环境治理的问题也需要提上日程,明确好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和统一。
四、结语
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通过在国际贸易经济学视角下来分析当前环境问题,能够展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性作用,导致全球社会效益的下降,使全球各国在环境问题上不断地产生竞争和冲突。所以要想有力地平衡好生态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需要各个国际组织的积极行动,制定相关的条例和措施,主张贸易之间的平等合作、对等交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责任意识,有效地进行环境治理。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贸易下的环境问题,以此来实现各国的繁荣发展和贸易往来,构建密切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陈锦明.基于环境问题的国际贸易经济学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3):5-7.
[2]金博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0(04):45.
[3]王华玲.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9,19(08):98-102.
作者:姚业超 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