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培养适合“行业市场需要”的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如果还停留在基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的教学,毕业生的知识储备与行业发展现状脱节,就业求职时,必将受阻。笔者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教学目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课程内容与“互联网+”结合;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结合的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包括外贸行业和教育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融入“互联网+”元素,向跨境电商方向发展。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教师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所以,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相关的课程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势必应该改革和创新。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必要性
(一)基于外贸行业发展现状,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极大地渗入到外贸行业,单纯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B2B和B2C方向的跨境电商发展。即使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外贸业务,也在不断地加入新技术、新方法。如运输方式开始走向第三方物流,货款结算方式走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形式更加多样化。新入职的外贸人才必须懂得跨境电商,了解行业的新变化,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较快较好地适应外贸行业现状和工作环境。所以,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加以改革。
(二)基于培养实用性外贸人才的教学目的,实训项目必须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实际操作经验,实训项目必不可少。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跨境电商”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发展现状下,学生应该知晓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从业务磋商开始,直到合同履行完毕这一连贯的流程,熟练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技能,所以,传统的割裂、独立的各个实训项目必须整合和串联。此外,既然目前的国际贸易模式具有B2B和B2C两个方向。传统的以B2B为主的实训模式也应该新增加B2C实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融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内容。
(三)基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必须改革。不可否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广、专业知识繁杂,加上大篇幅的英语函电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有一些同学,因为课堂学习和实训的时间比较有限,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完全掌握和消化全部的知识点,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查漏补缺成了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还有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同学,他们希望能够获取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有帮助的知识点,从而个性化地去学习和拓展,而不是在课堂里“吃大锅饭”。综上,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授课老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遍使用的现状下,基于“互联网+”载体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手段的一个方向。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有志于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单位无不希望新员工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更快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顺应行业发展现状,在校内学习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互联网+”下的外贸业务实操技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人才,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在求职阶段拥有足够的自信心,也能在就业阶段尽快适应相关岗位,提高就业能力。
(二)“互联网+”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相对枯燥且又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如果采取“满堂灌”或“一刀切”的形式,不仅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无法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也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诸如单证员、业务员等有重点、有方向地学习。所以,采用微课、移动学习平台、一体化实训等多种开放式学习形式,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
(三)能够让学生增强跨境电商的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创业则是大学生创业的热点。但是面临着国内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且趋于饱和的现状,引导学生向跨境电商创业发展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而“互联网+”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如果能改革传统教学内容,结合跨境电商创业的新鲜血液,恰好吻合这一目标。
(四)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作为一名工作负责的教师,总是希望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互联网+”教学恰好能满足教师的这一需求。在开放式的学习平台上,教师经过后台数据分析,能轻易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网络签到、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微课浏览的数据,还能通过实时考试,给每个学生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这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授课教师批改作业、调查问卷、学情分析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策略
(一)教学目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从高职教育的目的来看,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因此,作为课程改革,必定需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国际贸易行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不断吸纳新技术、新方式,本身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可能被行业所抛弃。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应该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作为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就“创新”来讲,个人认为可以细分为“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在课程内容讲授中利用具体的情境适时地启发学生去“创新”思考,乃至“创新”实践。就“创业”来讲,“互联网+”下的外贸创业主要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个人店铺开设。各个跨境电商平台以门槛低、投资少、风险小而适合学生创业者。教师可以以工作室的方式,也可以以团队的方式,选取操作简单、口碑良好的平台带领有兴趣的同学走向“国际贸易”的创业。
(二)课程内容与“互联网+”结合。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一般以企业与企业间的进出口工作流程为主线,从交易磋商开始,经过样品的寄送、洽商、合同条款的拟定、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结束于跟单工作的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外贸业务不再仅仅依赖于原有的销售渠道,更主要的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开拓销售渠道。所以,既有的课程体系下,应该多关注“互联网+”下外贸业务网络营销的开展,第三方支付结算,国际物流的方式,包括商品在互联网展示的平台、展示的方法和技巧等。从宏观来看,互联网下的国际贸易方式不仅包括“B2B”业务,即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还有一块来自于“B2C”业务,即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业务。就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形势来看,B2C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所以,整个课程体系内容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应该调整为“B2B”和“B2C”两大模块。“B2B”模块按照贸易流程,可以具体分解为B2B跨境电商平台信息、业务磋商、签订合同、合同履行、跟单处理五个子模块。“B2C”模块可以参照跨境电商平台的业务流程,分解为注册店铺、营销推广、接受订单、物流跟踪、货款结算、售后处理六个子模块。实训是专业技能的演练和深化,也是实际业务的模拟。随着行业业务的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大幅度调整,实训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更多地融入“互联网+”元素。从基础实训到高阶实训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一是模拟单个贸易环节的实训,可以是一次成本利润的核算,可以是一笔出口的报关。环节模拟实训完成后进入第二阶段,即业务模拟阶段,教师设置各国货币、汇率、国际运费、进出口相关税费、产品价格等业务信息,学生模拟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在国际贸易实训平台寻找交易对象,搜索产品、供应商、采购需求,完成业务磋商、成本利润核算和合同签订,并在业务流程图的指引下,履行合同并缮制各类单据,直到合同全部完成。每位学生应对自己的模拟公司的成本利润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经验教训,撰写一笔业务完整的实训报告。第三阶段是实战阶段,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跨境电商平台尝试注册店铺,产品上传,并试着与国外客户开展交易,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
(三)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结合。一直以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难度较大的课程,专业术语多,知识范围宽,流程复杂,对授课教师来讲是一大挑战。从历年学情来分析,“课堂讲授+实训”的模式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课程存在畏难情绪,高职类学生本身基础并不太好,一接触大容量、高难度的课程,短时间无法适应的情况下,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课堂+实训”的模式让学生产生了疲劳感,因为大部分的专业课程都是属于此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三是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考虑将零散的时间化零为整,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去查漏补缺和课外拓展,而不是一味地吃“大锅饭”。高职类学生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普遍使用,改变了国际贸易行业的交易模式,也使得碎片化学习和移动网络学习成为可能,这引导着教师尝试着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让学生根据自身学情,有目的、个性化地去学习,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学校大规模停课的现状下,也迫使教师动用远程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首先,教师首先应该把课程内容按照业务流程贯穿起来。就课程来讲,融入新的“互联网+”跨境电商课程内容后,整体的课程B2B部分主线就变成了:出口商注册及信息、寻找商机、洽商、成本利润核算、拟定合同、履行合同、跟单操作;B2C部分主线变成:注册及信息、产品信息上传、产品推广、订单处理、确认收货、货款结算;实训部分主线为环节实训、整体业务模拟和实战演练。其次,为了方便学生有效地检索利用和消化吸收教学资源,教师必须对整体的课程体系进行切割,切割后的学习资源必须是小块的、松散连接的,同时又必须是系列化、专题化的。显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有3个专题:B2B专题、B2C专题和实训专题。B2B专题下可以切割成出口商注册及信息、寻找商机、洽商、成本利润核算、拟定合同、履行合同、跟单操作七部分。B2C专题切割成注册及信息、产品信息上传、产品推广、订单处理、确认收货、货款结算六部分。而实训专题包括了环节实训、整体业务模拟和实战演练三部分。然后,教师把切割完成的三个专题及相应的子专题于移动学习平台,并对每个子专题进行具体的知识点的补充和学习任务的安排,组班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方向检索知识点,完成学习。每次授课或者自主学习,学习平台上的后台数据库能清楚地分析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
四、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外贸行业向着B2B和B2C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势必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培养出切实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让志于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的毕业生打好专业基础,充分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更快地适应实习和就业。教学方式的改革则能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提升在校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根据自己的规划和需求有选择地去学习和拓展。当然,也应该看到,这种改革和创新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过程中亦会有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作者:郑胜英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