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造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状态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相关策略,包括构建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强化支持力度培育大规模农业企业、发挥品牌效应等,以此来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交易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国际贸易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农产品交易也逐渐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市场情况下,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业市场中得到有效发展。但在国际市场经济愈演愈烈的过程中,使我国农产品出现进出口失衡的问题,对其本身的发展形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保证我国在国际农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应当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第一产业,目前我国是国际贸易市场中较为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国。单就亚洲市场而言,我国是第一大农业出口国,但是进口总额仅排在第三位。我国农产品进口源主要为南美洲,但我国在该大洲的出口额排在第五。近年来,农产品国际交易日趋攀升,对于国际市场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此类产品的进出口额都有所增加,但各自的增速却存在差异。以加入WTO为分界线,在此之前,我国属于出口国,而之后的进口额大幅提高,相对的出口增速逐渐减缓,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呈现发展失衡的状态。贸易逆差是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交易当前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有所扩大。以2003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整体交易额呈现顺差,甚至占我国国际交易顺差总额中的二分之一左右,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提供有力支持。而从2003年开始,农产品进口总额增加,且增速减缓,最终形成逆差,目前,在农产品国际交易方面,我国的逆差总额“名列前茅”。现阶段,在农产品国际交易市场中,仅有部分产品仍保持顺差。从农产品产业结构角度而言,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农业产品,而进口则以土地密集型生产为主。此种农产品国际产业交易结构符合国内农业生产结构,由此也引发逆差的交易形式。据此可知,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贸易格局存在运行风险,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现阶段,大豆进口基数以及增速较大,大豆属于一种粮食作物,而我国身为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但粮食却要依靠进口,由此,国内农业粮食生产本身便存在问题。粮食是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基础,在此方面依靠进口需要受到重视。目前,南美洲是我国部分农产品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的出口市场则在亚洲,经过对市场方向的调整,农产品国际市场相较于以往已经有所分化,但仍未达到多元化的程度。同时,我国本身在此方面的发展失衡,国内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较为显著,其总出口额较高,但我国中部的出口额占比较小。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在进入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初期阶段,呈现交易顺差的情况。而在加入WTO后,与整个国际市场联系更为密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下各种不足逐渐呈现出来。同时,我国本身在产业机构以及集约化难以有效适应相关市场,国家为促进多领域共同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日趋下降,由此导致我国农业国际交易呈现失衡的状态,并还会延续较长的时间。我国实际的农产品生产资源不足,导致实际的供给量较少。总的来说,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且总农业生产面积有限,使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国际的平均水平。同时,农业生产所需的水资源也较少。目前,国内的生产劳动力较多,但实际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部分个体生产者仅依靠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进行作业,缺乏科学性,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不高。另外,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农业生产方面的人才较少,造成实际供给总额较少。我国农业技术研究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实际的生产作业投入量较大。若想短期内改善此种情况是难以实现的。我国的农产品消费量巨大,在人口逐渐增多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量也会进一步提升。群众经济水平提升,逐渐注重饮食健康,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升,此也是导致我国在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呈现失衡状态的一方面原因。我国在国际农产品交易方面的优劣势都较为明显,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其问题主要出现在土地密集型生产,并逐渐凸显出更大的劣势。此外,我国为调整国内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在第三产业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导致农业生产支持力度有所弱化。我国是农业大国,可在其产品的进出口关税的设定上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标准。部分发达国家为实现绿色贸易壁垒,在此方面制定多项规定,对我国在农产品出口发展有所干扰。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借助跨国贸易实现对农业的投入,由此强化全球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并使其可以把控相关的国际市场。就我国相关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而言,缺少大型的农业企业,现有的大规模企业较少,同时,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产业链,生产、进一步加工、销售等环节都相互独立,而此种产业运行模式难以在国际市场中实现更高的影响力。现阶段,我国的出口增速低,且相应的生产技术水平较差,整体的交易形式存在问题,质量控制机制也相对缺乏。缺少健全的市场协调体系,造成在国际贸易市场占领期间,极易出现不良的竞争形式,依靠无限降低价格获取市场份额。此种营销形式会受到国际反倾销的约束。由此,若想在此种运行现状下实现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并在组织结构上合理优化调整。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1.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一方面,需构建农业生产标准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若可以达到国际标准,有助于打破部分国家在农业方面的贸易壁垒。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以及相应的质量检测方面已经农业生产标准以及具体的行业标准,并对此持续推进生产检测监督体系的构建。为符合国际农产品标准,需深入探究其他国家在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并根据本国的国情适当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消除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约束,使我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另一方面,应尽力达到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标准,从最基本的农产品生产条件实施改良,并对加工、运输以及营销等环节全过程的监督,形成完整的生产运作链条。由此,有助于提升农产品本身的生产质量以及效率,并减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为消除各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我国在农业方面需强化与各国的沟通协商,与此同时,需对农产品的品质加以控制。优化整体的产业结构,运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增加产量、提升质量。严格根据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对此,相关方需将我国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本国的国情进行调整优化。构建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从生产到最终的出口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受到有效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缩短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差距。
2.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升级
农产品国际贸易化离不开农业企业规范化生产管理,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中,需要农业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目标,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根据当前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形势,转变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转型升级。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农业企业经营者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意识到以调整价格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出口企业与国际市场的高效对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对农产品机械设备的研发,实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成本,同时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国际贸易市场对我国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此外,农业企业要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绿色高端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价值,发挥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要加强内部整顿,建立和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监督管理,明确农产品生产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化、科学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对农业企业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服务环节等有效管理,保证农产品出口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3.合理布局农产品贸易格局
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贸易格局能够有效避免农产品交易风险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农产品市场交易纠纷,为国内农业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农产品结构贸易格局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国内外交易市场狭小,高度集中的市场贸易格局,不能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市场本身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高度集中的市场交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例如:国内很多农业企业在与跨国企业进行贸易交易时,需要依靠专门的国内外贸易市场,因此存在着贸易垄断情况,一旦交易对方终止提供进口农产品,则会导致国内企业缺少产品供应来源,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风险损失,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另一方面,在国内农产品出口时,因农产品价格问题,也会引起利益纠纷,影响国内外贸易双方合作,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必须深入分析国际贸易市场情况,合理布局农产品贸易格局,构建多元化进出口市场,切实解决国内农业企业农产品进出口与国际贸易市场对接问题。通过建立科学的国内农产品贸易格局,开拓更多的交易市场,避免贸易市场高度集中带来风险损失,以此优化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
4.培育大型的农业出口企业
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推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化对于农业企业自身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导致市场上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不仅无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性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同时,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国内大部分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及内部组织形式与国际贸易市场情况不符,企业在合作贸易中,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打消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出口企业数量越来越少,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农业出口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资金扶持,促使农业出口企业不断完善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优化农业企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培育大型的农业出口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干预,推行相关政策,扶持农业企业发展贸易经济,切实解决我国农业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此外,农业出口市场较为混乱,国内农业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受市场秩序和行业竞争的影响,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出口,发展农业出口企业,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构建农产品行业产业链,以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形式,规范行业生产秩序,明确贸易双方关系,起到优势互补作用,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贸易双方的合作共赢。同时,鼓励国内农业企业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与跨国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改进国内农业企业生产中的不足,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多样性需求,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5.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
打造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产品品牌效应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农业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需要在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通过合理可行的营销策略,健全农产品销售机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农业企业良好形象,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中,充分发挥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仅能够促使国际消费,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首先,加强农产品生产管理。部分农业企业在农产品生产中,往往受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对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把控农产品生产质量,强化经营管理对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性,疏忽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无法生产出带有农业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因此,需要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惠民利民的土地整合政策,加大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力度,促使农业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目标,积极调整企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产品生产管理模式。在农产品生产管理中,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时效性、全面性、便捷性等优势,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其次,健全农产品销售机制。质量销售是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发挥品牌效应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对此,要求农业企业健全农产品销售机制,注重农产品宣传工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宣传平台和销售平台,提供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加强国际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销售人员,发挥农产品销售作用,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最后,完善农产品服务体系。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农产品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贸易竞争压力,国内农业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除了以调整农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还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售后服务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对国内部分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引导,增强农业企业的服务意识,完善农产品服务体系,不断打造农产品营销优质服务,以服务促进消费,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国内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发展中仍存在诸多不平衡、不适应的情况,若想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的限制,需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由此,我国在国际农业市场的发展期间,需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品牌效应,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促使我国更多的农产品获得国际的认可,缓解进出口失衡的现状。
参考文献:
[1]何婧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及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0(01):134-135.
[2]王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品牌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04):93-94.
[3]杨帆,王斌.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现状及发展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8,34(01):159-161.
作者:梁顺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