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的应用

摘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国际贸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成为当前摆在国际贸易高职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案例教学法高职高级贸易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国际贸易

一、前言

高职阶段教学主要目标是如何为社会培育一线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理念方面职业技能与课程教学紧密相连。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应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对将来从事的工作也应该进行深入的了解。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也应按照这一原则开展各种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针对典型的案例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为理论结合实际提供有效途径。

二、案例教学法简述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得到案例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表自身意见及看法,加深对案例的认知,最后再由教师为学生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明确此类案例的问题解决方法。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高职各科教学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国际贸易教学,对于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对数据的分析更加直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课堂互动,符合我国课改的要求,对我国高职教学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一)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案例内容,作为高职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用于教学的典型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还需要结合以目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是否能够将案例完整、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课程理论框架,找到备选案例为相关理论的延伸好教学准备。

(二)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问题的设计,问题需要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引导性及启发性,保证学生思考的问题是以教学实际内容为核心,按照正确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同时,教师还需要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问题的分析及讨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就是针对案例的讨论。教师需要在讨论开始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针对案例教学法当中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在课前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代表,每组讨论不同问题,并由代表进行发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影响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更好的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契合点,还可以结合课堂辩论赛等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讨论当中。

(四)教师对分析进行评价。在案例教学法当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分析和理解能力,进一步的扩大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前,应先由小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根据小组的综合意见进行班内发言,或使用报告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后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公正的点评。

(五)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举例。下面通过举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我公司向日本出口了一批农业产品,在合同当中规定农产品的杂质含量不能超过 3%,但在交易前我公司寄出过样品,在订约之后我公司电告交易方,实际货物与样品基本相符,农产品运送到日本后,对方提出货物与样品存在很大差别,并且有相关检验证明,并提出索赔要求,我公司针对这一问题应当怎样处理。在教学中应用这一案例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商品品质说明方式及概念、商品使用、商品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教学前可先将这一案例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向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引导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问题的引导可以是我公司在此次事件中是否需要支付赔偿,原因是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答案,并且加深对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认知。

四、结语

创新教学方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满足高职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需求,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使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玲.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2:101-102.

[2]杨燕.浅议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8:408.

作者:梁秀红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