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内容摘要】国际贸易作为当前高校的重要教育课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课程。但部分高校在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过程中,未准确把握该课程的实用性及工作导向等特点,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上都存在着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课程的实用性受到制约,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从国际贸易课程出发,以工作岗位和任务为导向,着重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及实施要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国际贸易;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外贸行业也相应的发展迅猛,涉及领域越来越广。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国内诸多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外贸行业的发展越发蓬勃。在外贸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对于具备外贸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各大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该方面的人才。面对这种形式,对于国内诸多高职教育院校而言,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各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兴建与建设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和创新,但在具体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等深层次原因,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偏离了当前外贸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对于院校的教育效果及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的高校教学而言,近年来权威机构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表明,当前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普遍认为大学教学中较不合理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即实习和实践环节衔接度不够、教学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课程内容不能较好调动学习积极性等。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群体关注的内容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直接影响着院校的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相关院校及教师,应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在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中,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等方面内容出发,与时俱进,研究创新,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从源头上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以工作过程为内容确定课程体系。国际贸易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课程体系与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和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如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业务如何开展等,通过对行业发展及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课程体系。同时,要与相关国贸企业、单位加强联系,了解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而划分专业方向,改变传统死板、机械的课程模式,使课程体系更加实用,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轻松投入工作、融入社会,实现角色转换。

(二)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课程体系大多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和基础,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相关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应以工作为导向,注重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的基础内容,通过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不能将职业能力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操作技能,而是要突出国际贸易方向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注重通过构建职业情景,引导学生在复杂工作关系中学会自主分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相关的专业课程,实现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培养目标。由于国际贸易专业除了专业知识外,往往还涉及相关政策法规、数学、物流、外语、外国风土人情等多领域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尽量做到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还要注重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理论的内化吸收、指导实践和实践反馈的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发展的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

(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教学活动。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应该注重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模式,打破狭隘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注重关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塑造,如在关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礼仪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前期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后续具备人文关怀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各种变化的全方面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一)要注重考察调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在进行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建设前,必须要对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调研。在考察调研时,可采取社会需求调研、企业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区域内企业、行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和要求,对于一些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中小型企业,要注重了解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并了解其对外语能力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充分考察调研后,将相关情况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从而保证课程体系的建设符合各类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性的知识。

(二)要系统分析岗位类别,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对于国际贸易不同岗位特点的不同,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注重对工作任务的规划,从而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在国际贸易课程体系规划时,要对不同的岗位类别及工作任务加以区分,如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货代业务员、货代操作员、贸易文员、贸易翻译等,要注重加强此方面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岗位,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同时,还有一些应具备的知识,如,贸易英语、货运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也要对相应的课程加以规划。通过对岗位类别和工作任务的合理规划,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工作领域运用不同的知识和工作方法,适应各种典型的工作任务,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三)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统筹制定教学课程。教学课程发展最终的质量与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将学习的知识理论与具体实践较好地结合与转化,并通过实践,再次优化理论指导。而对于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其实践的对象就是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用于学习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将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理论化和教学化。通过“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呈现给学生一个或若干个的学习任务,客观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包含的职业信息要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岗位工作内容。同时,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还应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理论化,合理的转换为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作为相关院校及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以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以工作为导向,以专业知识基础,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工作岗位为模块,着力构建科学、高效、实用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努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国际贸易行业的长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孝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妇女,2014,11:247~248

[2]磨虹任.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彭晔.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3,17:209~210

[4]陈博丽.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12,9:116~117,120

[5]陈伟芝.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6:24~26

[6]吴珂,吴俊.高职院校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初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129

[7]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9:66~69•671•

作者:杨宁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