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始终秉承着发展科学的理念培养大量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旦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社会所需人才的方向一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才会处于相互促进的发展状态。论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从社会上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角度对高校培养模式作了探讨,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可从四点做起:一是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以产学研为纽带,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与时俱进,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紧缺人才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且又数量不足的高层次、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向社会输入大量刚需型的综合应用人才,必然会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这一环境下的人才要求必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主的人才,高校如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始终是各个高校高度重视的改革过程。因此,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了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人才需求视野下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方向
1.熟悉国际商务流程,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
基于人才需求视野下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培养中,要求人才熟悉掌握国际商务流程,具有较强的具体操作能力,以便于在外贸公司、物流公司、海关以及政府外贸机构就业时会运用计算机办公应用软件处理各种单据制作,也要有良好的文件处理的应用操作能力。对此,这主要是外贸公司、物流公司、海关以及政府外贸机构在招聘人才时,契合新时代市场需求以更长远的发展来提出的人才需求方向。人才需求视野下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势必要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来确定具体的培养模式。
2.商务外语基础扎实,掌握国际商务洽谈与沟通技巧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招聘人才时都对应聘人员的外语能力提出了硬性要求。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来说,不光要有数量的外语能力,也要有扎实的商务外语知识,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所学习到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知识,以便于在未来走的更高更远。当然,基于人才需求视野下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生修完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后,还要进行双语课程的学习,以具备扎实的英语交互知识及运用到英语的基本技能。当然,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对人才提出了硬性要求,尤其是以商务工作为主的人才培养必然要掌握扎实的谈判知识和夯实的谈判技能,以便于提高工作能力。这一要求下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必然也要从这一模式下落实教学的各项活动。
3.熟识国际贸易法律,熟悉国际结算与证券业务
金融全球化的深入为国际买卖带来了更多的金融元素,如今的国际买卖已不再局限于贸易起始的商品筹资生产,而是以更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开展。那么,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要想在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就要熟识国际贸易法律,熟悉国际结算与证券业务。对此,基于人才紧缺视野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必然要以培养学生具有上岗资格的工作技能。
二、完善高校国际贸易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对策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国际贸易紧缺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并不断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来说可从四点做起。一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懂经济、善于管理,也精通管理进而从事如今多种商务活动中。二是培养国际贸易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国际经贸最新动态发展为教学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主体行为能力,以提高自主参与商务活动的意识。三是全面修订教学计划,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作为主题式教学。可从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选修课的学分不能低于12分,人文素质类学分不能低于8分,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在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高校来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材、教师及课程等的支持。尤其是课程设置必然要以培养的目标和专业方向来确定的。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课程来说,其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有扎实的良好理论基础,也要注重学生关于该课程教学下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养。那么完善高校国际贸易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中,也必然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探索应着重培养学生跨国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加深对世界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知识的认识。为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可设立相关的通识课程体系,在课程中融入世界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知识,比如说西方文化思想、外贸礼仪课程、中西方文化比较以及外商交流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高校还可以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聘请工作经验颇丰富的成功人士进行讲座,促进和学生的交流以加深学生对市场人才需求的了解。对此,高校还应该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英语及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有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
3.以产学研为纽带,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际贸易专业紧缺人才需求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企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性、实践性以及专业性的综合应用型人才。高校可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以产学研为纽带,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以良性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当然,高校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来完成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活动。高校在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时,必然要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型教师,可邀请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专家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作案例教学。高校也可以以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实训基地的方式提升教师综合队伍的水平,以内部培养的方式壮大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学相长。
4.与时俱进,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紧缺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应始终紧追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作为方向,与时俱进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评价体系。课程的开发要及时借鉴国外经验,确定技能培训的具体内容。当然,师资队伍应由专业课、文化课及实习指导老师共同构成,在教学管理中始终突出“学校主管、企业参与”的教学模式,也要突出教师主导的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当然,教学质量的评估要充分体现出规范化、灵活性、多样化及开放性的原则,成绩评定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综合评价。比如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不仅仅要重视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指导项目量化和实验过程解答学生提问情况的量化,也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评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紧缺人才需求为导向执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实践探索中,在课程中融入世界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知识,重视学生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当然,学校也要为教师和学生聘请国际贸易方向具有知名度的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讲座,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冯晓玲,张雪.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水平提升途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02):56-61.
[2]金洁.《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研究--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5):139-140.
[3]周晖.高校外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于国际经济法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7,07(09):90-92.
[4]牛蕊,郑妍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建设研究--以外语类高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98-101.
作者:唐瑶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