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低碳经济行为目标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有企业低碳经济行为目标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有企业低碳经济行为目标研究

一、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情况

(一)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化,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但在转化过程中,尽管微观经济主体的产权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国有企业依然占据着绝对的影响地位。仅从经营成果上看,国有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在直接反映其剩余价值的同时,还能反映出其自身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其社会贡献的大小,所以,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也就定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到后来,国有企业又将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作为其行为目标,依然未能摆脱发展受限的局面。

(二)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下存在于国有企业行为目标中的局限性

通过对上述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种行为目标都是将价值作为主要判定方向,都将追求“最大化”作为主要努力方向,这样取向与现阶段所追求的低碳经济不相适应。“最大化”目标是极端化的表现,带有较为严重的单边治理色彩。如果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依然将“最大化”作为主要行为目标,将会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极大冲突,同样也会使微观主体目标受到影响。如会使国有企业的经济决策不能长远考虑,制约国有企业向前发展,还会对低碳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受到较大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和自身的约束,使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受到重挫。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选择时应注意的要点

国有企业属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影响较大的一种微观经济主体,它的行为目标在与宏观经济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长期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说将其行为目标在选择上既要体现出自利的一面,还应体现利他的一面。因此,应将我国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定为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一)其目标应与经济主体双重动机论相对应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尝试着从其著作《国富论》以及《道德情操论》中分别讨论其人类本性中的自利与利他,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创建一个可以诠释人类各种行为的统一型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后来的经济学家逐渐将《道德情操论》的理论内涵所丢弃,很多经济学家只是单纯的从自利动机中尝试构建该理论,这样研究也就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只是单纯的对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预测,未对现实世界进行全面理解,这种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其解释受到很大局限。以往的经济主体行为目标也是新古典经济学自利假说的体现。行为经济学指出,新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基础是显示偏好假定,也就是说个体带有一定的单一自利动机,其中的显示偏好则是该动机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只要通过观察个体就能很好的显示出行为选择,不用考虑行为背后的内生动机和其中的心理过程。但真实情况则是,选择行为可能是由不同行为动机所形成的,个体的行为动机则可能又是多元的,所以,显示偏好难以完全体现出个体行为的实质。自利与利他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两方面,应将其看做是研究经济问题中的基本逻辑起点,由于行为个体的本性就是自利动机与利他动机的整合体,不管是单纯的自利还是单纯的利他都是这种组合中较为极端的形式。行为经济学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了重设,使其具有自利和利他两种动机,它所预设的所有个体不仅有自利和利他动机的混合形式,还具有两种的矛盾形式,因此,可以将自利和利他设定为“实然”问题,而不是将其设定为“应然”问题。

(二)其目标应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赤道原则”相对应

早在2003年,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率先提出实行“赤道原则”。所谓的“赤道原则”就是根据国际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而制定的、一系列与管理与发展项目集资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体现的一套较为自愿性的原则。该原则指出,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应重点考虑环境风险与社会风险,关注环境、社会应与企业发展相一致,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将治理目标逐渐从以往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为“综合考虑多元利益主体的要求”。对于“赤道原则”来说,尽管其主要目标在与重塑商业银行的主体行为目标,但其所展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却极大的影响着低碳经济中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并带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和传递作用,这样一来也充分展示了低碳经济模式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基本要求与方向。

(三)其目标应与可持续发展等形成呼应

在国有企业行为目标中添加可持续发展,其真正意图在于让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应为其他企业做表率,首先构建环保与节约资源思想,同时全面考虑各种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长远利益,以便形成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增长的长效发展价值。在自利与利他不断推动的作用下,真正实现良性循环目的,从而逐渐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最终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往的行为目标只是将怎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只关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成本,这样的行为目标也就带来了一定的资源环境问题。为在追求价值可持续增长的行为目标中,国有企业对成本与效益所界定的范畴通常较为关注经济活动中的总成本与总效益。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应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形成相呼应关系。

(四)碳金融的提出与应用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新型行为目标

现阶段,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重要。在碳金融还未被提出与应用以前,商品碳还没有出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也未开展,再加上对自然资源的定价较为困难,污染度的补偿量也很难确定,使得国有企业的外溢成本问题为未能得以真正解决,同时其选择价值的可持续增长问题中的内生动力还十分不足。在这方面的问题,市场失灵较为严重,通常只能让政府介入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在选择上意象还不够明确,这也是致使生态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现阶段,碳金融理论与实践逐渐丰富,国有企业的外溢成本就能够在碳金融政策的影响下,逐渐实现量化与内部化,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有企业自发选择价值中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确定不不够准确,局限性也很大,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选择却能很好的规避掉这些问题,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为国有企业定位行为目标需要注意的要点有很多,只有做好这些要点才能使国有企业行为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在建设中应充分重视这些要素。

作者:郭榕 单位: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