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低碳经济发展探讨(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低碳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需求的迫切性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政府文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且资源并不丰富,却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并逐渐实现由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向主要依靠进口的转变。美国、欧盟国家和地区也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案和政策,以实现其低碳经济的战略转变。2009年2月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6月颁布完善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并建立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的基本设计。欧盟也于2008年12月提出了能源气候的一揽子计划,并计划于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以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2008年6月,日本福田康夫政府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并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我国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大国,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工业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经济的发展下,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碳排放量的上升都日趋增加,而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能履行大国的环境保护职责,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我国对气候和能源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1998年我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但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仍存在不足,我国需尽早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支持。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广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很少,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其中煤炭的消耗量最为严重,然而再生能源,核能源消耗却只占极小部分,由于我国对煤炭消耗巨大,从而导致煤炭排放量增大,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居前列,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2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却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革新落后,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电污染有严重的后果,更是有不少发达国家打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在我国国内办工厂,对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正处于向第一、第三产业转型时期,优化我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促进信息、金融和科技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第二产业重工业的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重大影响。通过科研创新,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由低技能向高科技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基金和证券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2.3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支持的不足
金融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等广泛影响其产业主体的发展。低碳经济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金融机构的定位和信息不健全等也无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导致科技的创新研发等都会遇到资金不足等问题。一些金融政策不完善,对于金融活动的支持度不够,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扶持,金融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
3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3.1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和激励金融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整,给予低碳经济项目资金支持,设立风险机制和担保机制及政府国债等机制为低碳项目进行融资。
3.2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金融建设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要合理调整金融体系的定位,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服务目标,加强银行信贷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为低碳经济项目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手段,推出更多更利于小企业全方位发展的服务项目。
3.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做好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为企业的资金项目提供社会担保,发展担保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
4结语
产业项目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大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才能对我国经济长效持久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未来条件。我国必须做好相关的金融工作促进低碳经济的平稳发展。
作者:陈震波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宁德分校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分析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低,一般对生态破坏情况较轻。比如贵州省,森林覆盖率40.52%,丰富的森林资源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另外,多数欠发达地区农业仍以传统耕作为主,工业化进程尚处初期,环境污染总体程度较轻,这也成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近几年,欠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逐步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对生态补偿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
3.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突出
首先,许多欠发达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比如贵州,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异常丰富的水能资源决定了贵州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前景广阔;其次,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俗称“瓦斯”,是一种洁净的气体能源和宝贵的化工原料。煤层气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其丰富的储存量为贵州企业开发新能源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劣势(Weaknesses)
1.低碳意识不强
由于宣传普及工作进展缓慢,大部分企业和公众不完全理解低碳经济。一些企业把有限的能源误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没有树立低碳意识和低碳经营的理念,企业环境责任感不强。
2.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多数欠发达地区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初期阶段,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任务仍然较重,在低碳经济所能带来的效益未被证实和低碳经济模式尚未普及之前,不利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3.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设备老化
欠发达地区一般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很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4.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相对其他发达地区的企业而言,贵州企业的能源技术比较落后,创新与动力不足,认识、整合与转化能力较差,核心能力的形成不够,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难度很大,不利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低碳”观念在我国的加速普及
我国是最早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发展中国家。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了多个相关方案,“碳足迹”、“低碳经济”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人们对低碳的认识逐步提高。
2.核电、风能等新型低碳产业的大力发展
核电是唯一现实的、成熟的、可大规模发展的清洁替代能源,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意义,是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核电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
3.“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带动
“十二五”期间,不少欠发达省区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支持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这些政策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省新兴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会促进我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四)威胁(Threats)
1.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
欠发达地区目前经济发展处于国内落后水平,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从一定程度上会带动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将是曲折和艰难的,会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
2.“两无”带来的不确定性
“两无”即无模板、无榜样。“低碳”对于中国甚至世界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低碳经济到底怎么走尚无先例。这就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是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一大威胁。
3.“两缺”带来的风险性
“两缺”即缺技术、缺资金。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关键是要研发和推广相关的技术,而欠发达地区乃至中国的能源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以贵州为例,45.3%的贵州企业在实施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这种缺少先进技术以及专项资金的情况,会为贵州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性。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政府大力推动低碳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
1.科学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制定全面、长远、科学的战略措施,才能从根本解决现在污染问题全面扩散的现实。一些重点污染行业,比如煤炭、电力、化工等,更需要长期综合规划,明确目标,建立低碳经济项目库,改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相关产业循环性发展。
2.制定有效政策引导经济低碳化发展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引导经济行为主体主动寻求低碳的经济生活方式。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向符合经济低碳发展方式的经济主体进行政策扶持,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
3.大力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
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以此规定企业的排放总量。如果企业减排总量在排放上限以下,可将剩余部分作为排放权出售,而对于没有达到碳排放要求的企业可以从其他企业购买排放权进行弥补。碳排放交易是一种低成本的政策工具,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大力推进“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实施,对我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产生积极的影响。
4.实施有差别的土地使用政策
对于各个地区进行绿色产业园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项目要优先安排土地指标,并实行有差别的优惠的土地出让金制度。对于那些达到一定规模的绿色产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也要优先安排和落实用地指标,减免土地出让金和有关费用。
5.加大财政资金扶持
成立专项资金,在全省重大低碳经济项目的实施、低碳经济的科研开发、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
6.将“低碳”人才融入相关政府部门
对于监管和督察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与实施绿色营销的政府职能部门,委托具有低碳经济知识的人员负责。另外政府可在学校内开设食品安全、理性消费等学科。
(二)推动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
1.培养绿色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思想。在决策中既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又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保利益。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应注意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2.制定绿色营销目标,进行绿色战略规划,争取绿色认证
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人力、物力、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目标。以绿色营销为基本指导思想,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开展绿色市场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绿色营销战略。
3.深入系统开展绿色营销实践活动
一是开发绿色产品。企业在设计产品时应着眼于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二是生产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三是完善绿色销售服务;四是进行绿色包装;五是制定绿色价格;六是建立绿色渠道。
4.实施绿色管理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发展。绿色营销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有:绿色信息管理,绿色产品质量的监测与控制,企业治理“三废”及其他环保指标的制定与监督管理等。
(三)推动消费者观念更新
1.树立低碳消费观念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社会消费模式的转变。倡导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鼓励公众自觉参与减排活动。
2.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
由于居民是绿色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所以居民参与绿色活动的意识和参与程度对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应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其次,大力调动绿色消费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先、示范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公众消费观念
以地方绿色经济为着力点,吸引主要媒体参与报道和宣传,对于唤起公众的绿色意识和绿色需求、尽快接受绿色产品以及推动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劲松 王友春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三篇: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能源的需求消耗量巨大,其中煤炭稳居我国能源消耗量第一位,石油居于第二位。然而我国现有的低碳发展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碳排放控制的需要,在缺乏高强度的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背景下,落后的开发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煤作为主要消耗能源,形成了对燃煤的依赖性,忽视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一些企业还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未完全意识到低碳经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缺乏对低碳技术的研究积极性,造成低碳技术发展困难。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我国已建立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小组,在相关的气候应对策略下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由于气候存在着多边性与复杂性,我国制定的宏观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宏观能力与人为操控能力都比较保守,专门针对能源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同在于其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特点,在缓解了温室效应的同时调整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使我国形成了以低碳经济发展为重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就我国而言,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新的转变与机遇。就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各个国家之间的较量通常体现在以科学实力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上,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关键的走向。而低碳经济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起始点和重点,意在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多赢局面。因此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在遵循发展规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模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2.有利于实现国家能源安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就必然会增大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随之而来的便是急速上涨的能源消费。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高碳”资源的消耗来实现,却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压力,其影响也是持久的。目前为了解决国家能源性危机,可以坚持走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能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还能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可以不断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将我国原有的落后的能源方式转变为新型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能源安全、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
3.有利于减缓国际压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也越来越大。在以前的社会发展中,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导致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低碳经济作为各个国家发展经济的趋势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各个方面。而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国际间的低碳合作,各国政府应以共同利益为重进行各国之间的合作,尽力发挥各国优势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全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协调自然资源和人类发展间的和谐关系,还能加快我国的经济转型,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的国际能源压力。
三、新时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1.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律政策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来促进和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制定有关的法律条文,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来规范和制约相关企业和单位的低碳行为。同时,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颁布一些实施细则以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将低碳工作做好的企业设为标准,引导和鼓励其他企业和单位切实落实低碳行为。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些考核和奖惩制度,以GDP、社会评价以及生态投资增长率等为指标,对各行各业的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考核,最后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只有低碳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最基础的保障,才会从根本上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发展。
2.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科技就是力量。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只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只有通过科技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大在技术和研发方面的投资,重视自主创新,积极开发新的理念和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来鼓励相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鉴于目前的国际形势,我国企业应当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发展,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3.强化公民的低碳经济发展意识。
广大的人民群众是践行低碳经济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具体消费行为与企业的生产行为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每一位消费者都应该深刻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切实落实到自身,践行低碳生活,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在平时多关注相关的宣传资料,丰富和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支持低碳经济。比如,通过补充理论知识可以了解一般家电的能耗情况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程度,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选择使用低能耗的家电,也会自然地避免一些高能耗产品的使用。此外,民众的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觉地培养一些好的习惯,比如出门以步代车、减少生活垃圾、多植树等。总而言之,低碳经济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庞大工程,需要每一位公民切实做好自己,提高自己的低碳经济意识,用自身行动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低碳经济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和前景。
4.建立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影响当前经济体制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下,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形成碳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就必须完善财政制度和金融制度,努力将两者与低碳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1税收政策。
在调整市场经济时税收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通过指导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资源再分配,因此可以利用税收政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发展低碳经济。在国内,我们应加强企业单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政策,对于使用低碳技术的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通过低碳技术文化的交流来深化低碳理念与意识。在国际方面,主要是针对高碳产品和高能耗的进出口问题,对于一些高污染产品要征收特别的关税,通过税收政策来推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有关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促进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
4.2金融政策。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行业。随着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的出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涉及到了金融行业,其主要形式则是通过有关低碳项目进行金融活动,增强了应对复杂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从而促进了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低碳金融活动的发展:第一是要制定相关的低碳金融活动的发展纲要,并且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判断低碳经济发展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碳金融”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第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思路和经验,为“碳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三则是建立完整的碳金融市场,为“碳金融”提供完整的资金链和资金支持。
作者:王金霞 单位:新疆阿拉尔农一师十二团机关
第四篇:发展低碳经济制度扰动及财政政策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一)低碳经济概述
面对如今日益严重的资源匮乏、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寻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的概念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出,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概念。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健全低碳制度政策,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有着战略性意义。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调整,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据全球的37%。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清洁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在这样的国情下决定了现实状况——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和企业一直致力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然而煤炭依旧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绝对的比重——高达70%。并且我国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改变。而煤炭的大量消费会导致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等环境问题,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宗旨相悖。
2.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大。
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工业化发展迅猛,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并且重工业比重高居不下;其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发展动力不足,占产业比重较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一般都是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以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缺乏发展动力,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因而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根深蒂固,以第二产业为主产导的产业结构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不可避免。
3.我国工业处于国际分工的底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发展,形成了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一个大国,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但从产品和技术方面来看,中国大多数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并且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源低廉等因素,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我国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间接地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消费,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制度障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不高,各项社会发展制度有待完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而中央政府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方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然而因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内在追求不同,二者存在互相排斥性: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支撑,而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相对的,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需要经济发展的牺牲。因而在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情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制度障碍。
(一)整体和部分的利益冲突
1.中央意志和地方、企业利益得不到统一。
在中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地方和企业发展节能减排产品,走绿色化生产道路。然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增加节能减排环节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这就触犯了企业的根本利益,地方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阻力。企业和地方认为这将会阻碍生产效率和产品利润的提高。由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出发点不同,着重点不同,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博弈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工作很难得到真正实施。
2.部门利益冲突导致执行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行政的突出特点是,决策与执行不分、机构设置偏多、职权交叉重叠。在决策或履行职能过程中,有些部门过多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过于强调、维护与谋取本部门利益,导致中央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方针得不到充分执行。
(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的矛盾
1.过于依赖宏观调控等行政手段。
目前,我国市场调节机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利用市场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尚在摸索期,我国政府主要采用行政调控手段来发展低碳经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在资源分配、协调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统筹的作用。但是过于依赖宏观调控和行政手段,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却不能激励企业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开发,会扰乱市场秩序,导致需求与供给关系失衡,引起企业反感,反而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
2.能源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和价格管制。
政府对资源价格的过度管制尤其是在能源价格的管制上,使得国内能源价格不能够完全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与煤、电、天然气的价格差别不明显。能源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和价格管制使得市场竞争机制缺失,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压力缺失,使得在垄断环境下企业的效率低下,技术创新受到抑制。并且石油、天然气、煤炭、电价的管制导致我国能资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脱轨,间接导致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环保监测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环保监测和监督机制的设立是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规范环保立法和执法人员行为,从源头上割断公共权力与人性私欲之间脐带的利剑,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了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多年来,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国家级和地方级监测系统处于脱节的状态,各部门各自建设监测站点、监测标准不一致、监测数据不一致、监测结果难以共享等问题突出,结果是同一地区、同一流域不同部门公布的环境质量数据不同,使得环保执行力大打折扣。
三、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一)扩大财政支出
1.增加财政直接投入。
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新能源从而减少煤炭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发过程缓慢。政府通过增加财政对新能源开发项目的直接投入,可以满足技术开发的物质需求,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研发人员的技术素质,这都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条件迥异,导致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因而地区之间在技术研发和低碳发展的执行程度上参差不齐。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注重大力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促进地方实现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
3.加大政府补贴。
由于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对于开发技术要求高,往往价格相对较高。一方面,政府加大企业、个人对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消费上的补贴,鼓励了企业、个人消费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这样间接的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贯彻了低碳经济发展宗旨;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的环保补贴,能够刺激地方绿色采购、建设环保建筑。
(二)完善环保税收体系
1.调整现有税制中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关于低碳经济发展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部分还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现行环保优惠政策之间还存在摩擦和不协调,需要立法和税务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对其不断进行调整,使其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相适应,以合理的税收制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开征新的环境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至今仍没有开征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环境税,一些具有环保目的的税种实际上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并且在现行税种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缺乏整体性,互不衔接,无法形成共同作用、系统协调环境问题的体系。政府可以通过开征新的环境税,对稀有资源、高耗能能源设立税种,有利于抑制大众对其消费。例如,碳税作为一个新税种,最先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其实质是指通过政府对碳排放征税,来减少人们对高碳能源的使用,引导人们使用绿色能源和节能产品,从而达到降低温室效应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建立激励机制
1.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奖惩政策。
在地方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运用奖惩政策,一方面可以鼓励地方和企业尝试研发低碳产品、进行低碳生产,并且还鼓励了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另一方面,存在对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企业的惩罚措施,有利于企业向低碳企业转变,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低碳经济也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降低低碳企业的融资门槛。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前期资金和技术投入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盈利微乎其微。为了增强低碳企业的积极性和经济实力,政府采用财政政策手段制定相关政策,拓宽低碳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低碳企业融资门槛,给予低碳企业融资便利,让低碳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而刺激低碳企业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参与度。四、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我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障碍,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从根本上降低低碳经济发展的阻力。第三产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过行为或形式提供生产力并获得报酬的行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二产业,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少,且对环境污染破坏小。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可以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手,以第三产业推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降低煤炭的使用量,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体制
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资源和能源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因而尽早建设和完善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能够使资源达到最优组合:一方面从总量上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从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政府加大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扶持
近年来,全球气温一直在不断上升,全球变暖让各国意识到高能耗能源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各国不断尝试开发新能源和研发再生能源技术。我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可以效仿发达国家,通过加大政府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扶持,让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得以发掘、发展和利用,增加我国的能源品种,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多途径能源需求,提高清洁、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而逐渐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能源,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作者:周永新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第五篇:低碳经济酒店绿色营销现状和发展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概念阐述
至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准确完整的解释。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Ⅲ中指出:“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综上所述,绿色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营销手段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效结合用以满足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利益的新型营销模式。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的缺乏
绿色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的政府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明显支持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绿色营销的进行推广和管理,并颁布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政策,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并且普遍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使其约束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法律仅有12部,而国际已出台27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立法方面比较缺失,在激励绿色营销发展方面还未制定出较为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政策,因此政府很难从客观上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进行有利的调控和监管。
(二)酒店内部的缺乏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
酒店实施绿色营销需要内部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只有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才能有目标的进行市场细分,对营销组合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建立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又可以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绿色营销战略。目前我国酒店在绿色营销体系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酒店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差,缺乏约束力。
(三)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为自己在酒店花钱消费,一定要使用酒店免费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才是应该的,这种心理导致部分消费群体对资源不但没有做到节约而且加大了浪费的现象,这种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只有5.8?的消费者清楚的了解绿色消费并可以引导身边的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74?的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仅了解一部分,甚至20.2?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绿色消费。同时社会存在着一部分的消费群体本身并不认可低碳绿色生活认为其自身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无法理解酒店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并且认为酒店只是在“炒作”,并不愿意配合酒店的工作。
三、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
虽然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一些相关政策,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得许多企业纷纷加入环保的行动中,但是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不强,因此还是有很多企业对此不屑一顾,相关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强势出击,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为其他蠢蠢欲动的企业敲起警钟,使其再不敢肆意妄为。并且要监督整改的企业,对于整改不达标、推迟整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处罚直至达到相应标准为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策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平衡。政府不能仅仅从惩罚方面控制企业全面实现绿色营销,还要对一直坚持以环境保护为理念进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加以鼓励和奖赏,这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加入绿色营销的大军中。
(二)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教育
消费者的意识影响着其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要遵循文明、绿色、环保的消费准则。我国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识差别较大,并且低层次这相对较多,政府应该肩负起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因地制宜的积极宣传保护生态坏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意识、努力传播绿色消费的信息、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的功能与优势、积极推进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进程。
(三)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通过宣传绿色信息、传播绿色行为的好处来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公众的眼中,酒店是一个高消费的物质场所,中国人的餐桌“礼仪”常常被电视传媒传播,因此它常常被贴上浪费、奢侈、污染环境的标签,但是随着恶劣的环境问题频频发生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那种以消耗资源能源、破换环境为代价的消费模式逐渐被否定以至淘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在我国,酒店拥有分布广、数量多、高消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它理应和社会一起承担责任,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这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张贝尔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旅游学院
第六篇:企业碳减排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碳减排于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世界可持续发展组织指出,未来20年内气候变迁的频率增大、能源与燃料的供给失衡、水资源的短缺、原材料资源的匮乏等发展趋势将实际冲击到所有企业的经营。无论从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或掌握未来的发展商机而言,朝着绿色、低碳和高效的方向创新,将成为企业别无选择的选择。企业实现碳减排对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碳减排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节能减碳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碳减排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效率,使能源使用合理化以避免无谓的浪费。这也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第二,碳减排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在低碳经济时代,碳标签成了越来越多国际买家要求的通行证,也成为了企业不得不被动接受的市场入门许可证。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低碳生活的观念在消费者心中日益加深,除了价格与品质外,消费者可能因为某商品的碳排放量过高而不去购买。而企业面对消费者不再青睐的高碳排放产品时,不得不通过革新,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第三,碳减排有助于企业提升形象。企业盈利是其天性,但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难免使用社会及自然资源,对周围的环境、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之余,应尽社会责任,在自身获利之余,回馈社会。而碳减排将成为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尊重的重要方式选择。
二、企业碳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程序范式
(一)解析企业的碳地位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和能效的提高,而且更多地需要降低低碳技术的风险和成本。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意经常性地改变经营模式和增加运营成本,那么企业就需要适时了解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关于碳减排的具体规则,从而合理计算自己的碳减排转折点。因此,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气候变化对企业运营发展有何影响。
气候风险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也可能对企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因此,企业在气候变迁的面前,能否“逢凶化吉”,将成为其运营的重要考量因素。企业要学会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气候变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学会使用SWOT分析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幅度,以便拟定应对策略。
第二,政府何时要求实施碳减排。
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向世界郑重的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将比2005年减少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随后国家发改委推出低碳试点,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度。这些都说明我国在政策上要对碳减排进行规制。对于这些信息,企业必须及早掌握,才能确定自己的经营战略。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统计,全球的碳排放大规集中在电力、工业、运输业等部门,因此,电力、工业和运输业的相关企业在区域和国家碳减排的目标落在自己头上之前,要先明白自己如何实现碳减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成本具有传递性,当亟需碳减排的企业在减排的过程中,会自动将减排成本传递给供应链的下游企业,虽然这些下游企业暂时没有直接受到碳减排的限制。因此,企业在衡量自身是否受到碳减排约束时,不能单纯地考虑是否在法律限制的目标内,而更需要审视自己是否处于所受影响的产业供应链上。
第三,消费者是否有要求企业控制碳排放的意愿。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使用低碳的产品,也希望看到企业在低碳环保上所作出的努力。而碳标签(carbonlabel)作为一种最直观衡量企业低碳减排的标识制度应运而生。自美国碳信托基金会于2006年推出碳标签计划起,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碳标签制度,要求相关商品上,生产者能够标示产品从原料、制造、运输、使用到废弃等步骤所制造的碳排放量,以便落实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虽然我国并没有产品强制碳标签制度,但我们需要注意到一点,产品具有流动性,产品销售的全球化,导致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低碳减排需要的产品、标明产品碳含量信息的产品更容易获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积极关注消费者对碳足迹的监控意愿,适时推出碳含量标识,满足消费者对碳排放披露的要求,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将更有助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施碳排查并以最经济手段减少碳排放
企业在明了自身在国家及区域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后,就应该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考量,测量自身排放了多少碳,存在哪些隐藏的碳减排潜力,并着手采取最经济的手段减少碳排放。
第一,碳盘查。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碳排放构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保局前局长特里•塔米宁在其著作中指出,企业的碳排放大体上由三类范围构成。排放范围1主要是在企业领域内或者由其企业行为而直接造成的碳排放,通常被称作直接排放,如面包店生产面包所产生的碳;排放范围2主要是企业因其他人行为获益,而承担的其他人产生的碳排放,通常被称作间接碳排放,如城市供电为面包店照明所产生的碳;排放范围3主要是他人承担碳排放责任,而企业是受益者,如企业销售人员为了推广产品乘坐飞机,飞机所产生的碳,这通常被称作其他间接排放。对于这些排放范围,企业首先要明确哪些是自己的责任。特里•塔米宁继续指出责任的判断有两种方式:一是权益法,因碳排放而使得自己获益;二是支配法,企业自身完全支配的设施所量化的碳排放的数量和范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确定自身的碳排放责任范围时,不可直接从企业的终端产品或者终极行为来判断自己的碳排放数额,而应分解到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分环节、分步骤测算碳排放范围,进而搜寻减少碳排放的路径,最终实现节能减排。
第二,减少碳排放的最优措施。
成本和受益永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之所以消极于碳减排,主要考虑成本的投入。因此,哪些最有意义的举措可以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轻松地投入碳减排,但可以获得最大的受益呢?美国的能源研究专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研发出了麦肯锡曲线图,通过图表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快速启动指南,让企业管理者明了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划算的碳减排措施。从图-1中可以看出,左侧的负成本通过节约即可以实现节能减碳,也就是说通过减少能源消耗的费用就可以快速实现碳减排,而右侧成本将远远高于节约的价值。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优的碳减排措施将是在负成本部分寻找自身的突破口,提高能效,寻找可替代的再生能源。提升现有的能效,有助于企业快速减碳。提高能效有很多方法,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和自发性协议。第一,关于能源效率。企业提高能源使用率常见的方式有废热、废气的回收,提高发电系统的效率,提高制作过程的能源使用率,提升汽车引擎的耗能效率,从管理层达成节省能源的目标。第二,关于资源效率。生态效益要求企业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碳减排上需要从产品的制作工程的研发、传统产品的改造、原材料的回收再循环使用等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关于自发性协议。很多企业达成的企业间或者行业间的自发性协议包括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碳减排的目标。如日本工业界自发形成的全球环境宪章要求企业关注环境伦理、实现生态效益、改善环境绩效。很多日本企业自发落实这个约定,积极制定提高能源效率及实现碳减排的目标与时间表。据统计,在日本已有36个产业及137个贸易协定根据全球环境宪章设定了长远的碳减排目标,并承诺定期检讨,对公众公开报告及持续改善环境,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由于各个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实施了各种各样的补贴、税收等激励政策,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并运用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企业来说不失为有效的节能减碳措施。如谷微软和INTEL用电均为可再生能源,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政府的强制,而是因为政府补贴,再生能源用电的价格实在是太便宜。当然,除了成本的考量外,使用可再生能源也会给企业的前景和社会知名度带来积极的效果。谷歌一直以环保、节能的标杆受到美国政府及全球大学生的青睐,其对于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得不说为其贡献了重重一笔。提升现有的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对企业快速实现碳减排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将两者快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对企业的碳减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台湾的远传电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该公司为了实现电信机房能源使用的合理化,在电信机房的建筑物采取了降低太阳能辐射热的措施,以内外遮阳手法减少热辐射,增设两种控制阀来减少电能的消耗,并增设屋顶太阳能发电。远传电信以加强能源管理、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三管齐下,达到年节省14%成本约100万元的节能绩效。
(三)通过碳市场来规避碳风险
企业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只能完成部分碳减排。那么,对于无法完成的碳减排任务,或者完成碳减排任务需要巨额成本的投入,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呢?特里•塔米宁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租用天空。即企业透过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企业通过提高能效和使用新能源所节约的碳减排权益,来弥补自身减排的不能。通过碳交易市场来租用天空,规避碳风险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碳配额交易。
碳排放交易是国际间政府与企业认同的主要温室气体管制工具之一。很多国家都在规划国内碳配额分配及交易制度。2014年我国关于碳排放额的基本规定是:总量由国家根据各地区的工业情况,按照统一的标准,确定总额后发放到省,然后由各地方分配给企业。企业获得碳配额后,就取得了依法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但当企业排放超出配额时,就要通过交易,按照市场规则,支付费用来额外购买。
第二,购买碳补偿。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节能减碳机制,发达国家在减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碳补偿项目获得减排信用额度,来履行自身的减排义务。通过这种机制,企业可以为提高自身工艺技术、清洁发展流程、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取到所需的资金及因为碳减排不能而需要的碳信用额度,与此同时,也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制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碳补偿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通和易采用的是植树方案。因推广植树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WangariMaathai女士提出的植树方案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培育新树林;二是森林再造;三是荒地造林。通过造林产生更多的碳汇,来缓和全球的变暖。美国的MerrillLynch银行与印度尼西亚亚齐省达成协议,协助该省强化森林法规执法,并提供盗伐者其他谋生方式,以保护该区域的热带雨林,MerrillLynch银行借此获得部分碳额度,以供自己使用。根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的评估,以生物性方案(主要通过植树)进行减缓碳排放,预计在2050年之前可以逐渐续集1000亿吨的碳,相当于同时期燃烧石化燃料所排放碳量的10%~20%。需要注意的是,森林碳汇可以减少碳排放,但新生林也会产生碳污染。以马来西亚为例,其将沼泽转为种植油棕林,结果使之成为全球
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者。
因此,植树方案应该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树种,以同时实现森林物种的多样化。除了植树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碳补偿方式,如通过鼓励和倡导发展中国家使用高效、环保的炉具,避免其使用传统的木材燃烧来烹饪或者加热。可以协助减少30%~50%的燃料消耗量,然后将减少的碳排放量转化为自身的碳排放额度。碳补偿方案通过经济的诱因减少碳排放,解决企业无法削减自身碳的不能。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反对者。英国的环保人士GeorgeMonbiot便形象地形容碳补偿方案是以出售特权来免除罪行的行为,认为这种方案不能让犯罪者对自身所做的错事加以悔悟与补正。此外,一些经济学家也因碳补偿标准的不健全以及碳交易市场的非全球化而质疑其成效,认为其无足轻重,不值得投资。但是,本文之所以将其提出来,主要是作为一个辅助措施。首先,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及完善是个必然趋势,届时碳市场的规范与标准的制度化将不是一个问题。另外,企业除了自身发展外,还肩负着对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因此,支持发展中国家减碳既可以实现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又可以弥补自身的碳减排不能,何乐而不为呢?
(四)评估自身的碳足迹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具体的技术或者资产设备的改进外,系统地开发并建立各种碳规范制度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这些碳管理制度,包括有助于减少碳负担的企业经营,可以记录及评估归于减少碳污染具体努力的成果,进而对所选定的一些衡量项目做量化及财务评估及企业对外环境信息披露及承诺。掌握并熟知这些管理制度,真实准确评价自身的碳足迹,并发现其中的碳弹性空间,才能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建立环境会计制度。
环境会计作为评估企业经营中,与环境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成本的重要工具,不仅仅是评估企业产品、设备、生产过程、厂房等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更要发挥碳污染预防、清洁生产、产品生产周期评估、产品低碳化设计等预防功能,使企业因此提高环境绩效。因此,当企业要试图从产品设计、原料选定、制作过程的改善、环境污染的防治、售后服务乃至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整个周期的改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必要改变传统会计系统,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从企业的运营成本、生产上下游成本、管理活动成本、研发活动成本、社会活动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等方面量化具体的资本支出、费用支出及收益。规范科学的环境会计制度将有助于管理者从中寻找企业的碳足迹,以便于及早决定可否碳减排、如何碳减排及是否需要停止碳减排。
第二,实施碳信息披露制度。
碳信息披露项目(简称CDP)是由全球385个机构投资人共同发起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拥有企业碳排放、碳资产、碳负债及碳减排等信息的数据库。迄今已完成对全球数千家大型企业碳信息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碳信息披露资料库。通过CDP,投资者可以直接获得碳信息,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甚至可以找到投资的切入点;对于企业而言,可以直接和同行其他企业相比较,找到自身发展的潜力。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们相信气候风险的披露必将成为投资人和社会关心的重要议题。我国已然成为国际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在亚洲区域的重要投资对象,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版图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因此,回应国际主流机构投资人对于气候风险的信息披露要求,将是企业必须尽快准备的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压力,更需要直接面临能源与环保议题所造成的全球性市场的冲击。企业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跟随世界的脚步,遵守国际社会及国际组织的碳规则,制定自身的碳减排计划,构筑碳减排围墙并遵循生态效益的原则,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和最少的碳排放实现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并以商机和市场为驱动力,不断发掘自身的碳弹性,进而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机会。
作者:谌爱华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法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