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能力建设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能力建设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财务能力建设探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加强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重点领域。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如何创建更多的双一流大学及学科,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思索的课题。而深化改革教育体制的保障是高校财务能力的建设。本文通过探讨和分析高校财务能力建设的现实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以期对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教育;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并且给予优先保障。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强国的宗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大国崛起的最有力的保障和基石。同时,伴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各级各类教育财政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的财务能力,如何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如何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高校财务能力建设问题。

一、高校财务能力建设背景分析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如期实现4%目标并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教育经费2016年总投入金额为38866亿元,较上年增加了7.57%,首次超过3万亿元。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社会对于增加教育投入的呼声已经逐渐改变为教育经费是否合法合规的使用,使用效益如何的层面上。用好3万亿的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高校的财务能力建设首当其冲。

(一)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速在逐年下降,但是总量依然壮观。高校的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已经不仅仅拘泥于学生学费、住宿费、考试费,例如投资收益、附属单位上缴款、经营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其他收入占比越来越大。对于这些不同来源的经费,不能一刀切,沿用老办法管理。高校应该按照不同渠道的经费来源,采取不同要求的管理方式,使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佳。

(二)不同的财务管理要求,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的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陆续出台的《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规对于我们高校财务来说既是指明灯,又是更高的管理要求。

(三)加强高校财务审计与监督,塑造高校良好形象

近年来,国家审计等部门加强对高校进行预决算审计、高校债务及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其中发现的高校各类经济案件,除了给高校经济带来损失之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抹黑了一些涉事高校的声誉。高校在老百姓心中不仅仅是“象牙塔”,更是道德标杆和文化传承的主体。加强高校财务的审计与监督,防微杜渐,把贪念与欲望关在制度的笼子中,塑造高校的良好形象,是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的最好贡献。

二、高校财务能力建设问题分析

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的角色有了新的调整。因此,高校财务能力的建设对于提升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以及财务的管控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状况是,高校的财务能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财务能力建设缺乏战略意义的管理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人员多数忙于日常的报账、记账和报表等传统工作,缺乏对于全校资金的使用是否高效,财务活动的预测如何等方面的思考。对于诸如学校经济活动的涉税事宜的筹划,财务管理效率等方面更是缺乏了解。从而导致高校财务能力的管理功能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无法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高校财务能力建设的管理功能是高校自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财权如何在高校内部分配的重要保障与监督。而管理功能的缺失,无法实现高校价值的最大化,更无法有效的制约责任与利益。

(二)财务能力建设缺乏人才的培养机制

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建设,往往忽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建设。高校财务人员的现实状态是每天沉浸在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中,对于工作业绩根本无从考虑。而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耗费大量精力,因此,财务工作难以被理解。同时,财务人员的提拔缓慢,一是财务管理岗位有限,二是受制于专业技术的限制,无法轻易到学校其他管理岗位晋升。另外,职称聘任又受到严格限制,处于不被重视的位置。目前,高校财务人员中,副高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的比例严重偏低。究其原因,一是财务人员首先要通过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此考试难度系数较大,不易通过,二是学校在评聘过程中,将财务人员向教师系列看齐,注重业绩,科研成果以及高标准的论文,这些要求对于平日工作繁重的会计人员来说,难度系数更大。于是,财务人员的日常付出和实际得到不成正比,严重打击工作积极性,造成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对于财务工作积极思索的热情和动力。所以,这种培养机制缺乏动力,容易造成财务工作迟滞,工作效率不高,导致财务队伍的涣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财务能力建设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

预算管理的不完善,不到位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主观因素是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客观因素是由于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不确定性导致财政拨款以及预算收人都存在变动的可能性,导致高校的收人预算难以进行准确的测算。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为学校提供有效的财政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都存在质疑,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的实际意义。而大多数的高校采取的是预算会计制度,对于预算内的资金重视监控,而对于预算外的资金却疏于管理,无法做到真正的内部控制,容易造成腐败的滋生。

三、高校财务能力建设研究对策

随着高校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不能为高校发展带来活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注重财务能力的建设与研究。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措施,注重建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在新兴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中采取新兴的管理理念,强化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调度,提高内部的资金使用效率。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模式管理中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保证高校财务效率的提升。高校领导必须重视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把财务人员作为管理人才看待,将财务人员的能力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对于财务人才的培养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办法。宏观上,调动财务人员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的积极性。虽然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难度较大,但是高校可以弱化其他评定标准,做到真正的“以考代评”。微观上,高校应积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与学习,灵活选择各种与财务相关的税务、计算机、管理等培训。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真正的开拓财务人员的眼界和能力,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队伍。同时,高校财务人员要改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远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现状,积极主动地更新和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会计制度改革的动态,增强创新能力。高校财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了解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坚持原则,坚持法规校规,用专业的会计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精神,正确使用会计规则,为学校记好账,管好帐,维护财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性。另外,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更能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高校应重视对于财务人员的奖励机制,通过对其业务能力的考核,工作业绩的评价,以及服务质量的监测来激励财务人员更好的工作,使财务人员真正的做到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从而保持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龙梅.大学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研究论述[J].经贸实践,2017(13).

[2]毛成银,傅淑园,吴云飞.我国高校财务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研究[J].商业会计,2016(4).

[3]蔡玲玲.高校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4]刘春晖.论高校财务干部的岗位履责能力建设问题[J].商业会计,2017(3).

[5]姚雪源.关于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7(13).

[6]田照俊.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之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7]梁勇.论高校财务团队能力建设[J].财务与金融,2013(2).

作者:金慧英 杨阳 黄静宜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财务处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