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问题分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院财务问题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院财务问题分析(3篇)

第一篇: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新医改环境下,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着医院整体竞争力。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集团财务管理效率、成本竞争力、预算的准确率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文章探讨了公立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控制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通常有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集权制,即财务控制权集中在中心院区,仅在中心院区设置财务部门,其他分院区不设置财务人员或仅设置会计初审人员;二是分权制,即在各个分院区设置财务部门并配备财务负责人,各院区财务负责人(即财务部门副职)对本院区财务结算、报销具有签字权。Q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业务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省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四个院区:市南院区、崂山院区、黄岛院区、市北院区。四个院区实行统一领导,不同院区做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Q医院财务管理实行集权化管理,即在市南院区设置财务部门,财务下设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劳资核算、物价管理及经济管理科室全部设置在市南院区。其他分院区的财务报销、会计核算等均需要在市南院区完成。

一、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跨区域财务报销不便利。集团医院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的院区,集权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下,各个院区的报销仅在设置财务部门的院区完成,给其他分院区的报销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存在发票户头、金额有误或报销事项不符合财务规定等情况,报销人可能要频繁往返于财务部门与院领导办公室,若分管院长与财务部门不在同一院区,报销人则要在不同院区之间奔波,给临床一线医护职工带来极大不便利,降低工作效率。

2.资产管理存在很大风险。医院的资产主要分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含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及维修物资等。固定资产主要是医院的房屋建筑物、医用专用设备、办公设备等。(1)医院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分属不同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药品管理分属药学部、耗材属卫生材料办公室管理、医用器械属医学设备部管理。药品、耗材、器械同属医院的流动资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盘点也都分属各自部门管理,月度终了将本月物资出入库明细及盘存表上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直接管理该类物资,仅从报表上了解该类物资的出入库及盘存情况。不同部门间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物资出入医院总库及出入科室二级库没有全程地进行信息化跟踪,物资管理存在漏洞,医院总库出库数与科室二级库盘存及消耗量不配比。(2)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应在每年度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排查固定资产使用、闲置等情况,对全医院的固定资产摸底。集团化医院各个院区分散,有很多学科在每个院区都配置,相应的科室专用医疗固定资产均需要在各个院区配置,有刚成立的新院区或该学科比较弱的院区,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医院为了整体的学科优势,不定期进行学科调整,存在学科之间的合并或分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并未做转移、报废等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账卡不符。

3.预算管理不到位。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目前集团化医院预算编制存在以下问题:(1)预算的编制不能适用医院发展战略需求。医院编制预算要适应医院长期发展战略需求,预算的编制要为医院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服务,预算的编制要从医院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医院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各院区、各学科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集团医院的总体目标,医院的预算管理要从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出发,充分保障集团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部分集团医院预算的编制,仅从医院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为基准点,以下一会计年度为参照点编制预算,不能宏观地、战略地研究医院发展战略,不能从全局出发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2)预算编制效果欠佳。集团化医院一般涉及两个及以上院区,而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下,医院财务部门仅在本部院区设置,其他分院区不设财务人员或仅仅设置会计核算初审人员。临床医疗、护理、医技、科研实验室等科室对预算的理解不到位,对预算的收入、支出的填报不能满足预算编制的细化要求,财务部门仅在本部院区设置,不能很好地指导所有院区的科室进行填报。集团化医院涉及两个及以上院区,每个院区都设置了不少的学科,这就导致了各科室预算填报的水平参差不齐。(3)预算执行考核不到位。医院编制预算,在年度终了,应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考核,将各科室、各院区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分析并评价各科室年度预算执行的效果,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将预算执行纳入年度考核,并与科室的绩效分配挂钩。目前,医院的预算执行,各科室仅停留在预算填报工作层面,后续的预算执行、执行情况分析、预算的考核等都未纳入科室管理,从而造成了各科室不重视预算工作,应付了事,临时调整变更预算的情况时常发生。

4.成本控制薄弱。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成本控制措施,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降低医疗业务活动的成本支出,有效地控制费用。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一般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但是很多医院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层面,项目核算及单病种核算并未启动。科室成本核算要综合考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后勤行政科室等分摊的顺序与项目,而不是简单地按照人数或面积进行分摊。特定科室的成本分摊要计入收益科室,而不是在全员科室间分摊。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工作不细化、成本分摊对象不明确等问题。

二、提升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办公一体化。集团化医院跨院区报销给临床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实行OA集成网络办公,可实现各个分院区与总部院区信息一致、对称。各院区报销单据,可交与各院区的会计初审人员进行初审,审核发票单据符合财务报销规定后,进行单据的扫描上传。扫描成功的单据会按照审批的程序先由经办人出传送至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长、院长、财务负责人等领导的OA待办事宜,实现医院办公的便捷化。

2.构建现代化物流中心,统一管理医用药品、耗材、办公用品等流动资产。药品、耗材、办公用品同属医院的流动资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类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盘点也都分属各自部门管理,各分部门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了医院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中心,将流动资产的管理纳入一个部门管辖,采取统一标准、模式,实现同质化管理,流动资产的入库、出库、盘点均在统一框架下完成。

3.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采集高值医疗设备的出入库、使用、维保、位置和能耗等数据,整合高值医用设备的经济数据、医疗使用数据、供应商和维保商数据等,实时监控高值医用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高值医用设备的使用效率与效益,杜绝浪费与闲置。对高值医用设备的监控、追踪管理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资产的利用率,还能从设备的运行数据中分析资产的使用寿命与经济运行情况等关联度,为医院高值医用设备的购置、维修、报废等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4.加强医院预算管理,适应医院发展战略。加强预算管理,首先,要落实集团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比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医院的预算政策。好的预算能给医院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利的支撑,而不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因为预算的限制而停滞不前。其次,要加强对临床一线科室的预算指导,详细地指导预算收入、支出等指标分解,开展下临床、进医疗一线的活动,主动帮助医护、医技科室进行预算的编报,从基础层面提升医院预算的准确度。再次,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素养与能力。财务部门要在全体财务人员间开展医院预算的重要性学习活动,并培训财务人员如何进行预算填报工作,使财务工作人员都能很好地了解、理解预算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一线医护科室服务。最后,要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预算的分析不能流于形式,要加强考核力度。各科室的年度预算执行、完成情况要作为年度绩效、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此为导向推进预算工作的高质高效完成。集团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有一般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存在集团化发展的特性问题,为适应医改及经济的发展,集团医院的财务管理要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成本管理及医院内部控制,树立新观念,以创新的精神与方法解决医院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毕若孟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余平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5,340(8):59-61.

[2]高亚超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95-96.

[3]郑明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集团化财务管理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2(12):38-39.

[4]邵文欢.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7):61-62.

第二篇:医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摘要:

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属于重要内容。文章主要针对于医院财务风险展开分析,探究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科学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方式,以达到规避与降低财务风险目的,希望为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借鉴。

关键词:

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近些年,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逐步的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激烈市场竞争背景下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应提高对医院财务风险认识,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障医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政策风险

医院属于服务行业,公益性是其主要特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开通绿色通道等国家政策,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给医院带来较大经济风险。比如,医院在开设绿色通道时,存在医疗欠费、垫付医药费等问题,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大量医疗结算扣款,甚至难以挽回部分的坏账,造成医院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经营风险

卫生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公益性特点,使得该行业存在较大风险。不同的医护人员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由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有所不同。近些年,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对于医护工作人员水平提出越来越高要求,不可避免在医疗中出现医疗事故与纠纷等,导致形成医疗赔偿与医疗欠费等,不仅给医院带来许多医疗风险,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资金管理风险

医院在开展资金管理中,主要的任务是控制、考核及分析医院与各个科室的资金收支的执行情况,这个过程中将资金收支计划作为重要的指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对资金科学的统筹安排,则必然会给医院带来较多潜在性风险,导致出现以下各种问题:一是资金管理缺乏监督;二是库存占据过多的资金;三是资金结算回款周期过长等,以上各种问题最终使得资金流动缺乏通畅性,使得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一定程度上给医院带来更多财务风险。

(四)偿债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医院为了谋取自身发展以及购置医疗设备等,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资金筹集,会选择采取融资租赁与银行付款等方式,虽然采取该方式可以缓解医院资金紧张问题,但是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偿债风险,尤其是一部分的医院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未经过任何的科学论证的状况下,冒险的应用过度负载经营策略,无形中使得财务风险提升。一旦医院面临负载融资失控的问题,一时间资金周转不灵,不仅会导致医院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甚至会直接导致医院破产,使得医院面临更多的发展困境,严重阻碍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五)行为风险

所谓行为风险主要指的是会计人员的行为,由于受到会计人员经验与能力的制约,加之一方面存在不对称的信息,另一方面受到局部利益推动,由以上因素影响所引发出的财务风险,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风险,另一种是道德风险,其中,所谓技术风险指的是会计人员在经验与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其所的会计信息对于各种经济活动所做出的反应不正确。技术风险的特点在于会计人员在主观意识层面上认识不足,然而在客观层面所产生的错误直接引发出财务风险,比如,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的制约,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点,导致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最终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从业人员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利益的面青迷失自己,违背职业道德做出各类有损医院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挪用公款;二是设立小金库;三是造假账等,不仅对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更会引发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财务风险足够的认识

现阶段,医院大部分的管理人员由医务人员担任,该部分人员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足够认识,且平时忙于处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方面,而对于财务风险的明显缺乏认识,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加上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难以强化管理力度。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当前医院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是业务水平差异性较大,在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方面都有待加强。同时,会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不能够熟练掌握财务分析与财务控制方式,且财务分析能力有待提升,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财务风险出现的征兆。除此之外,就预算编制而言,会计人员所采取的编制方式缺乏科学性,难以深入的把握财务监控问题,不能适应于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属于重要内容,一旦医院无法落实到位内部制度,则会使得财务风险增加。比如,在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针对于资产损失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缺乏。此外,针对于易于出现财务风险的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例如,信息化的系统管理之中,未能够分离操作职能与系统维护,信息化中缺乏设计工作人员的参与。以上各种因素极容易导致出现潜在性财务风险。

(四)缺乏财务风险与预警

财务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始终,在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医院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预期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问题,一旦缺乏对财务风险有效的评估与预警,医院在面临风险时则会陷入至被动状态,严重者会陷入难以挽回的恶劣处境。

三、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一)增强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院宣传部门应当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宣传,由上至下的提高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促使其全面的认识财务风险,并对此做出科学评估,以规避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医院领导层应时刻保持最清醒的状态,提高对潜在危机的认识,在平时工作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

(二)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财会知识处于不断地更新与变化中,为此,医院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方式,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意识,更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等问题。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的涉猎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从而丰富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提升风险意识,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灵活性,牢牢地把握财务运行趋势与规律,积极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增长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控制,风险防范与风险化解的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想切实的做好各项经济管理工作,有必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医院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为财务内控制度有效性、合理性与完整性等提供重要保障,减少财务决策失误,实现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的目标。降低财务决策失误的概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针对于彼此不相容的岗位,应互相加强监督,及时的催收与清理往来的款项,针对于资产损失积极的构建责任追究制度,为医院资产保持完整性提供重要保证。

(四)强化对医院资金的管理

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良性循环的资金作为重要保障。因此,医院应采取现代化管理方式,强化对财务的管理,促进资金的运转与良性循环,避免出现呆账、坏账以及资金沉淀等问题。与此同时,应加强流动资金的分析,做好信息反馈的工作,不断提升支付能力,维持资金的良好结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五)强化医德医风的建设

医院应强化对医疗秩序的管理,规范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医务人员的水平,端正其工作与服务态度,以优质的服务回馈人民群众,在人们心中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将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降至最低,强化对医疗欠费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出现由于医疗赔偿与欠费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烈,医院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财务风险,促使深入的研究与掌握风险发生规律,发挥财务杠杆所具有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完善财务风险制度,推动资本结构的优化,促进资金的周转,强化对财务的监控,落实风险评估与预警,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抵御能力,推动与促进医院健康、快速、长远的发展。

作者:李启芳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纪监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成玲.医院财务风险的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

[2]冯丽.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

[3]田起顺.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4]吴雨虹.浅析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

[5]贾秀芹.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分析[J].中国外资,2013(22).

[6]孙晖.简析医院的财务风险及其防控措施[J].医院管理论坛,2014(04).

第三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

以诊断相关分类为基础的定额预付费制度(DRGs-PPS)与其他支付方式不同,可以为患者和医院都带来更多的好处。相比之下,DRGs-PPS更有希望成为我国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在支付费用的管理,还是管理质量方面,都更具科学性和快捷性。目前DRGs-PPS支付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论述DRGs-PPS支付方式的概念、DRGs-PPS支付方式与其他支付方式的区别、为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DRGs-PPS;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逐渐进入全民医保时代,主要有以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主的三大主题医疗保障,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基于此,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医疗保险基金存在的风险以及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优化对策等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2014年5月28日,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总结当前的工作经验,对医保支付制度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运用于接下来的支付方式改革当中去,快速建立起完善的医保支付机制。这更加体现出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已然成为我国医疗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诸多学者对DRGs-PPS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DRGs-PPS在医院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力求根据现有的医保支付现状,将DRGs-PPS与医院的实际情况完美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支付改革形式,促使公立医院更快的实现改革。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在DRGs-PPS支付环境下,实行的初衷为控制医药费用的上涨,对医保基金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医院的管理和运作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分析问题,进行适当的总结,以积极应对DRGs-PPS支付模式下的各种问题,从而加快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方式改革的步伐。

二、DRGs-PPS概念简述

DRGs的中文释义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较为先进的医保支付方式之一;目前在我国的使用范围较小,试用的机构也较少,整体处于摸索、试运营的状态。DRGs支付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以及病人自身的表象特征进行相应的病种分组,在分组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一系列与患者紧密相关的病情特征,根据医院规模大小、级别高低所设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最多的病种分类在500-600个;医保单位会根据医院的实际诊断数量及其他方面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金额补偿。使用DRGs支付方式,消费者在进行最终医药费支付时,是根据医院所做出的定额支配标准进行支付的,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会科学合理地减少诊断过程的医疗化,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减少治疗的时间、住院天数,缩短诊断的流程步骤,主动降低药品成本,从而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治疗质量。在国外的一些研究和试用过程中发现,DRGs支付方式的实行,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治疗质量和效率,使医保管理单位的管理难度和管理费用都有一明显的降低,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医院的宏观调控,为医疗科研提供精确的研究资料,为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DRGs支付方式的结构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病人的病种进行分类,也就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病症相同或较为相似的,分为同一类别,进而进行较为统一的治疗和管理;二是DRGs进行分类的主要参考数据是对病人的诊断过程,因为在诊断期间会对病人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进而根据病人属性做进一步的分析,根据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手术、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以及相应的预防、急求等措施;三是DRGs支付将病人在医院的治疗情况与最终的支付金额联系起来,因为DRGs支付不是按照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药费为标准,而是以医院制定的具体病种、治疗等标准进行支付。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将其与原定的疾病类别进行相对应,然后按照既定的收费模式、定额进行标准的费用结算;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分别是:一是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把确诊所需的相关因素一起考虑进来,即需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率、治疗方式等,进行较为综合的考虑后,再将其列入到相应的分组内,同时根据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类;二是以定额费用为标准,根据已划分的组别,对其进行具体的费用收取标准的设定,当对相应的病患治疗,收取费用时就按照设定好的标准,按照“总费用=∑DRGs定额费用标准*服务量”这一收费公示进行结算。

三、DRGs-PPS与其他医保支付方式的对比

DRGs-PPS支付方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支付方式,而我国在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中,常用的有两种类型即预付制和后付制,其中预付制中包含有按人头支付、单病种支付和诊断相关分组预付制度;后付制主要有服务项目支付和按服务单元制度等。与传统的预付制和后付制相比,DRGs-PPS支付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在于: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可以对治疗的质量作出相应的评价;在降低医药成本的同时降低医保基金超支的风险,实现医疗基金作用的最大化;结合当地医疗水平和市场情况,进行具体的步骤实施,进一步促使医疗市场的综合财务管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定点医院的内部管理规范,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服务质量。基于此,DRGs-PPS在我国已有部分医院在进行试点运行,并得到了行业内的大部分推广和应用。我国对DRGs-PPS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然而真正的试运行是在近几年才开始,且是与其他支付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最初是2011年在北京市试点运行,由于初次试运行,因此相应的医疗机构数量较少,有10所三级综合医院,结合10所医院的实际情况,所实现疾病类型分类有108个,开启了我国DRGs支付方式的先河。

四、DRGs-PPS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增大了医院财务资金的风险

DRGs支付方式在提高运行医疗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医院使用的医保支付方式不同,与之相对应存在的财务经营风险等级也不一样。具体来说,当医院选用的支付方式是根据医疗诊断相关的服务项目支付时,医院自身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是最小的;当医院选用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时,医院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是最大的。因此,医院选用的支付方式含有的预期性越大,医院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而DRGs-PPS支付方式,在支付方式的预期性和医院承担的财务风险中达到了有利平衡;由于DRGs-PPS是按照病种分类的总额预付制度,但同时有着固定的收费标准,使得医保机构可以较好地控制自身的财务风险,而对于医院来说,相应的控制费用的责任就有所增大,并且医院作为诊断和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发生的都是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作为治疗服务、药品等的提供方,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因为所投入的资金在回收方面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医院所承担的财务资金风险,所以DRGs-PPS支付方式在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增大了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迫使医院降低成本

定额预付制度由于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质量方面优势,成为医疗领域内最受欢迎的支付改革方式;定额预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DRGs-PPS支付方式通过一定的经济杠杆原理,促使医院不再停留在基本的治病救人的层面上,更要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提升、提升医疗安全的保障、对内部的经济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等;对医护人员也有较为明确的影响,比如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针对服务质量较好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奖励或补偿,激励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对病患的服务质量,是医生就诊的行为更规范、护理人员的看护态度更亲切;并且适时地引导医生和忽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的精神和态度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DRGs定额支付的标准设定后就不会随意改变,且这一支付标准的设定会影响医院最终的盈余和亏损,在标准设定时,就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同时将所需要的成本都考虑在内,所以年度预定总额是医院整体盈亏的临界点。两个总额数据相比较,当年度实际发生的金额大于年度预定时,就意味着超出部分的金额要有医院自行买单偿付;相反地,医保管理部门依然会按照设定好的标准进行结算,且退换结余部门归医院所有。综上所述,医院只有在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前提下,才能将年度实际发生的金额更好地控制在比年度预定更小的范围内,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盈利空间。

(三)对医院的收入管理提出新要求

DRGs支付方式的建立,出发点为不以患者在这次诊断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为支付标准,而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进行支付,也就是说患者自身所患病症是支付的重要因素,根据病症的种类、严重程度等相关因素设定的标准进行治疗费用的支付,使得病患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趋于稳定,且相对较低。对于医院来说,DRGs-PPS的支付标准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约束医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故意延长治疗时间,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另一方面激励医院降低药品成本,提高治疗的质量和服务。这两方面的作用不仅减轻了患者就医的资金压力,同时加强了管理部门多医院的宏观调控,使得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和统一;然而在这一支付模式下形成的现象就是医院在降低治疗和药品成本的同时,医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空间也就越小,所以DRGs支付方式的实行为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四)对医院的综合运营起到深远的影响

由于在DRGs-PPS支付模式实行的环境下,医保管理部门会按照现有的病种支付标准进行相应费用的收取,超支不补、结余归己的标准,也就是说医院与医保部门之间的医保清算标准是依照诊治患者的病理多少和与病种类型相对应的支付标准而进行的,这就促使医院为了实现盈余最大化,医院在治疗环节方面会有所减少,即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过程,提升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医院的治疗重心的转换,主动向更高的诊断和管理水平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次数等过度医疗现象,加强对用药方面的管控、医疗质量的提升等,包括对临床路径的推广与应用,降低医疗成本等多方面的发展和管理,使得整体的医疗质量和效率有着很大程度的改进。基于此,医院会在原来的环境建设、设备更新、规模扩建等外在方面因素,向内涵层次,即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较高层次发展;医院的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这一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自动万圣医院管理转型和内涵提升,以更好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等来服务于广大的患者。传统意义上的医院之间的评比,通常可比性较低,因为等级不同、设施完备程度不一致、对病患治疗的水平参差不齐等,另外在进行评比时,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多为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死亡率等,对患者的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等较为内在的原因提取、分析的较少,从而加剧了可比性较差这一现象;而DRGs-PPS支付方式的实行,使以往存在的许多管理不足之处得到了改善,实现了按照病理科学分组,为各层次医院设定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和结算的标准,加强可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科室、部门之间的评比标准和指标,这也是促进医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动整改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激励医院内部开展评价和评比体系,从基层着手出发,加强医疗管理质量,以更好的形象和效益参与同行之间的评比。

五、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内部学习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已经进入较为实质性的攻坚阶段,所适用的医保支付的方式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与医院经济效益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所以要想更好地推动医院的发展和改革,提升医院全面的管理水平,需要先从医院内部人员的管理、医护观念进行更新,同时加强人员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DRGs-PPS支付模式的实行,与医院的财务部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其管理方面打来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财务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经济中心,而作为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管理素质,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一下方面事项:一是提升自身的站位,拓宽视野放大格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要一味自我定位与管理小会计,需要在工作的额过程中逐渐渗透管理思维,将财务会计的身份转换为管理会计的高度,因为只有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全局,进而将工作的中心从注重财务管理的结果到财务管理的过程,因为过程中许多决策和细节都会对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努力将自身的核算性质工作向创造价值的性质转换;每一个转换的过程都是自身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二是加强学习,深化DRGs-PPS支付模式的实行思想。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医院经济、财务、资金方面的各种活动环节、动向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过程中努力调控,积极作为,针对有意义的细节进行及时记录、思考,也可以适当提出个人见解或意见,使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质量水平,进而使医院的经济运营情况在保持良好的前提下不断革新。三是准确把握会计、财务和管理的本质。在做好报账、核算等工作的基础上,要适时地提升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数据,对数据背后的信息能进行深度的挖掘,进而分析、得出结论,为医院在进行财务方面的整改提供有效的分析材料。要做到这样的程度,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当下的医改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对DRGs-PPS支付模式的思想有着非常高的认知度,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要有意识地提醒或培养医院内部的各阶层人员增收节支工作习惯,当全员都在贯彻实施增收节支理念时,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更为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二)采用单元成本分析法,科学合理管控医疗作业成本

由于DRGs-PPS支付模式的特殊性质,在费用支付的时候,使用分组的定额标准来支付,对于医院来说,如何有效的对医疗成本进行控制,是医疗财务管理方面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个课题。DRGs-PPS支付模式在我国暂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财务管理就不能使用一贯的、常规的管理方式,需要更换管理方式以更加符合DRGs-PPS支付模式的需求。管理会计理论下的成本管控的管理方法,也就是单元成本分析法;其中“单元”只是具有一定总结性的名称,更深层的寓意在于存在一个更加具体深层次的理想成本,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单元成本分析法,不是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而是作为辅助经营决策,根据医院的实际成本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鱼骨图等分析方法,深究其根本所在,以单位成本为出发点,层层深入,了解相应的医疗产品的成本结构,做到有针对性的分析,最终明确医院各项相关的成本组成架构,便于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单元成本分析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以一种简单的表述方式来说,那就是一个管理的循环,医院单元成本分析法的执行与改善程序,如图2所示;其中蕴含了多个著名学者专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比如有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方法、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等;通过多种管理方式的互相结合,对医院的管理成本进行有效规范和改善,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医院增添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责任中心制度,推展责任会计

责任中心制度和责任会计的制度建立和推行,可以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更好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现今这一支付制度改革的环境下,医保是医院的主要业务收入,对医院的财务、效益方面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的。在DRGs-PPS支付模式下,由于第三方对公立医院的进行了全程的监管,相对应的中线也有所改变,更注重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在责任会计理念实行之前,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管理方式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内部人员之间的行为与医院整体管理目标相一致;即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科室问责。基于DRGs-PPS支付模式,可以借助有关的DRGs临床统计工具,开展科室业务与业务发展的内外横纵之间的对比和分析评价;所以对医院内部人员的管理,需要加强各个层次和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互相沟通、加强全员对责任会计的概念理解和对医院带来的重要影响,最终达成共识,全员共同为医院的运营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努力。*本文系2015年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基金课题之一“财务管理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张伊? 单位: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参考文献:

[1]郭云波:《DRGs-PPS支付模式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财会月刊》2015年第23期。

[2]邵诗涵:《疾病相关诊断分组预付费制度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发展预想》,《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年第6期。

[3]杨菲:《DRGs-PPS支付模式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中国经贸》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