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研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财务研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财务研究(10篇)

第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

近些年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战略选择以及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企业履行对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成本不断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群体的青睐。本研究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所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财务评价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与评价

1924年美国学者OliverSheldon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名词,这一名词的提出突破了人类对企业所固有的思想。OliverSheldon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应当关注与企业相关群体的利益。学术界的专家以及社会的实业家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弗里曼(1984)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以及日常经营的人和组织或者是在企业制定战略以及日常经营中影响的个人或组织。20世纪末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1998年Wheeler提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个体和组织还应该包括自然资源。王燕(201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综合责任,每一个层次对应着不同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

詹亮(2016)根据河南省的现实情况,利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系统。龚坤锋(2012)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应当立足于全球,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把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放大。康茜、李化龙(2012)构建财务评价体系,评价甘肃省的部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通过对大量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的阅读发现,学者们根据自己研究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很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很多学者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具有行业的局限性,不适合推广到其他行业。在本研究中,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国内外环境,建立了除了特殊行业之外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通过阅读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发现,近些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在赚取利润同时还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员工方面,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为员工设计了个人成长计划,让员工在工作中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知识从而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在社区方面。许多上市公司都比较关注贫困的山区以及灾区,上市公司每年都会对外捐赠以回报社会。在环境方面,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尤其是对环境具有破坏性的企业,大部分企业都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希望通过技术的提高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的意义

目前上市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大多是以文字的方式进行,缺乏数据支持显得有些空洞。陈德萍.(2012)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切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以财务指标为主以非财务指标为辅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使各利益相关者更加直观的了解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情况及时调整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使企业自身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的发展动力。

(三)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企业所处的现实环境,本研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政府、债权人、社区、环境、员工、顾客等七个维度,构建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李蕾红(2010)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的料及企业整体价值。赵巧(2014)认为综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1)企业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企业从法律上讲是属于股东的,企业应该对股东负责。

(2)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政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业必须对政府承担责任,按时交纳税收,帮助政府尽量解决就业问题。

(3)企业对债权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来自债权人的借款贯穿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企业应当关注债权人的利益,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既要确保短期借款的偿还能力又要保证长期借款的偿还能力。

(4)企业对社区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企业的发展不仅受社会影响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应承担对社区的责任。

(5)企业对环境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企业的性质不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就不同,如制造企业对环境的危害要比互联网企业对环境的危害要大。企业在承担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时一方面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要循环利用资源。

(6)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企业的管理、生产、销售、对外联系都离不开员工这一个群体,企业必须重视所处员工的环境。

(7)企业对顾客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企业日常经营的目的是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劳务给消费者从而赚取经济利益。消费者数量以及消费能力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积极的履行对顾客社会责任来挽留和吸引消费者,从而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主要是提供物美价廉产品或劳务。

2.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李琳(2012)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非常复杂,在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时应当利用一些非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是员工和顾客两个维度的。在评价企业对员工履行的社会责任时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对员工身体的危害、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加班的态度都是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对顾客履行的社会责任时顾客的满意度也是重要的非财务指标。

三、结论

卢英(2011)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既要有定性的指标又要有定量的指标,上市公司的履行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在进行评价时应包含一些非财务指标。本研究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既可以评价企业过去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情况又可以预测企业过去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作者:董淑兰 姜外飞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2]王燕.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5,(2):23-27.

[3]詹亮.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5):175-176.

[4]龚坤锋.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评价[J].金融经济,2012,(14):167-168.

[5]康茜,李化龙.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研究——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师,2012,(16):8-10.

[6]陈德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2):178-181.

[7]李蕾红.基于社会责任的电力企业财务评价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10):92-93.

[8]赵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18):108-109

[9]李琳.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财务评价体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2,(2):127-129.

[10]卢英.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体系应用研究[J].特区经济,2011,(5):132-133.

第二篇: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管理上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与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创造了很多的优势,更加有助于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有效的运用了先进行计算机技术,并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的会计信息相结合,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既要以帮助企业及时、全面的分析经济市场发展的变化规律,也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准确的信息数据分析。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知识,才能够不断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文先从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谈起,对目前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的背景与重要意义

1.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常见的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运用,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财务做账模式,并且借助于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把企业的财务与生产、销售等系统相结合,形成了数据共享与集成,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且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2信息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1.2.1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范围

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可以完成企业财务数据的远程操作与审核,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同时还可以随时掌握企业产品的库存数量与销售情况。除此之外,在上下级之间也可以实现随时的沟通。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各个分、子公司、部门等都可以依靠信息化计算机设备,进行企业信息集中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有效的增强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防能力,而且也延伸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

1.2.2有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传统的财务管理往往只局限于财务内部资源的运用,而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整合企业整体的财务资源,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并能够让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就完成企业所需的原材料采购、资源流动以及企业账目查询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1.2.3增强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利用网上银行来实现资金的收取与支付,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在流转方面的时间,而且利用计算机所付每一笔金额,都会产生相应的记录,以便于核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2目前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呈现的问题

2.1企业缺少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对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而且其管理方式也非常的保守与落后,而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仅通过简单的账目手工录入与记录来进行分析,最后再把手工的账目通计算机软件录入后,进行数据的分析,作月度、年度账目分析总结。这种错误的意识直接导致了信息化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脱节。而科学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应当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申报、缴纳等情况全部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中,并建立起相应的应用模式,从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经济目标。

2.2落后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方式

落后的管理方式也是目前信息化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从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中分析,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一直都处于传统的发展中,并没有受到现代管理方法、理念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与科学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与物力,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创新型的改变。很多的企业不仅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投入,因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迟缓,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信息化起到了制约作用。

2.3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数据共享能力差

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利益的问题,往往不会提供出真实的数据信息,而且企业内各个部门都具有各自的管理系统,出于利益性,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料不透明,所提供的数据缺少真实性,造成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难以沟通,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层难以根据所提供的数据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难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2.4财务管理信息化中数据的安全隐患

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融合了企业理念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文化。但由于我国目前企业财务软件滞后的发展,加之企业对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保密性差,如果受到病毒、黑客等的非法侵入与破坏,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资料的泄露,从而为企业增加财务风险。

3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策略

3.1增强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理念

在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之初,应当使企业领导重视。把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逐渐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信息网络与数据库。而其中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与信息的整合,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相结合,不仅有效的替换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且还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为企业的每一个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安全的数据分析。

3.2落实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需要与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采用统一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系统建立时,一般都是以企业资金管理为主线,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构建起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状况的动态资金管理系统,从而对企业资金流动全过程达到实时跟踪与反映,而且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通过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做好企业的预算工作,来统筹调剂企业的使用资金、活化资金。虽然目前很多的企业也都实现了信息化财务管理,但并没有起到真正的财务预算管理,因此,在信息化财务管理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企业预算体系,并细化企业预算科目,选择科学的计量指标,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企业的财务软件,对企业的财务实现实时监控,并做好事前、事中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尽量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3.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

建立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的素养与制度的执行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把信息化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效的相结合,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财务人中的素质与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济理论、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技能。因此,企业要不断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后期的学习培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财务专业能力,同时还要熟悉计算操作,培养出丰富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

3.4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时,既要适合于企业当期的发展状况,同时还要考虑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在保证企业财务系统的安全下,企业需要对财务系统进行定期的管理与维护,并对一些可疑的操作进行记录与监控,以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创新型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与风险。因此,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既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相匹配,与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相符合,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从而有利于落实好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

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趋于现代化,依靠信息化平台达到对企业财务的实时管理,有效的增强了企业的工作效果与核心竞争力,因此不断优化、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作者:赵林霞 单位:山西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天美.关于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建议[J].中国外资,2013(03).

[2]聂钰文.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3]张玉兵.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04).

第三篇: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措施

摘要: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有企业中,会计核算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对国有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以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不足为出发点,并针对具体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不足;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今天,国有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国有经济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会计核算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国有经济的制约降低到最小程度。只有顺应经济潮流,进行必要改革,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一、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浪费和资源利用不充分情况普遍存在

国有企业的开支和成本都是从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取得,因此,不重视成本控制的生产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对资金和资源的肆意挥霍造成国有经济入不敷出,对国有经济体制和会计核算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国有企业中,国家财政要为国有企业的亏损买单,因此,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与自身的利益不挂钩。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也十分严重,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应用。这些棘手的问题都对会计核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在国有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多。例如:法律法规的漏洞和不协调性,会计人员的主观故意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比较差等。诸多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对会计核算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这也是影响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重要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3.对成本的计算比较盲目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环节中不规范性比较严重。由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个人的利益不发生实质性的联系,因此,企业中的盈亏不实问体题、成本计算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问题,对会计核算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4.收入确认环节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当然也不例外。部分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收入确认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少报或谎报的情况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通常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量上报,实际上存在生产量与销售量不符的情况。这些不符合规定的做法也会造成会计核算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二、会计核算问题的具体改进措施

1.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都要遵照法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国有企业也应不断推行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了促进会计核算制度的正规化,企业一定要制定严密的会计核算制度,让会计核算工作在规范的框架下正常运行。第一,要建立严密的会计预算制度,并且对会计预算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第二,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会计核算公共做进行系统的监督检查。

2.从人员和制度两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保证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重要屏障。要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必须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入手。首先,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培训,鼓励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对成绩优异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其次,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损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行为要进行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

3.健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

在国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加强会计核算监督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大有裨益。对影响会计核算真实性的相关信息,如:成本、资源利用状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查监督。建立专门的核算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抽查或者整体系统检查,监督会计核算人员以身作则,做好会计审核工作。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和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已经与经济和科技发展格格不,对年轻的财务人员引入的比较少,这些具体问题对财务管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整体素质差,知识结构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可能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损害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2.财务监督制度存在严重问题

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主要由社会、政府和企业三方主体共同监督。社会和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及时有效性。但是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基本上流于形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监督对企业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都是为了完成国家政府部门的任务。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漏洞,这给财务监督制度带来了诸多问题。

四、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影响下,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实现信息化。使用的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及设备的配置比较低。只是进行单纯的会计核算,并未将财务预算、资金流动等影响财务核算的具体项目计算在内。企业内部擅长计算机操作和精通财务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增加了难度。

五、改进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财务人员应该学习计算机知识。企业内部应该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财务人员按照具体的要求办事,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法律知识进行培训,约束其行为。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实行奖励,对考核成绩差得可以进行重复考或者进行必要的惩罚。

2.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有效的财务监督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对在监督中表现差得企业应该进行处罚或者限期改正,也可以进行媒体披露,限期改正,改正完毕后还要进行检查或抽查。企业内部一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的自我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只有三管齐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才会更上一层楼。

3.更新财务管理手段,引进先进人才

为了促进财务管理的先进性和专业性,国有企业应该顺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将财务管理的资金流向、财务预算纳入财务管理的体系内。同时还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实现有效管理。

六、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凡。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望国有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张春燕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工投集团灌西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勤.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不足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13).

[2]唐卫东.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3]苟正江.规范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

[4]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

[5]胡辰军.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5(36).

[6]王庆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国外资,2012(07).

第四篇: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探究

摘要:

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多数企业的发展都得到了改善。为了能更好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及领先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本文设立的背景就是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那么将要分析和讨论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进行合作的必要性与优点。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优势发展;会计合作

一、引言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局势越来越险峻。那么,各个企业就无法继续发展了么?当然不能这么说,一些加强管理、增强内部协调性、结合财务与管理方面的企业,就能够在社会上顺利发展。因为这样可以使资金被有效利用,有效监督收入、支出、负债,确保计划实施的无误。如果做到以上这些,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性才能得以保证,财务资金才能得以直接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首先,是侧重点不一样。虽然两者的工作性质基本相同,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方面的数据支持。但管理会计侧重向企业内部提供关于预测、决算、控制和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及相关分析结果,便于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财务会计则主要是向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债权人)提供相关财务报表和资产评估表,说明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方便外部单位、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一般来讲,财务会计是根据过去的资料进行核算和监督;管理会计则是根据过去和预计的资料进行计划和控制。其次,是服务对象不一样。财务会计是对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管理会计则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规划与统计,管理会计的责任主体更具体。最后,是双方提供的信息特点也不一样。管理会计是在立足企业发展经历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提供信息,信息主要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属于企业内部机密,核算没有固定格式,所用报表可自行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种类,无需对外公开。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大多为过去时态。而且财务会计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泛,除了企业本身也包括与企业有财务往来的相关利益体,这一部分是财务会计的重点。而且财务会计工作流程较为模式化,财务会计的核算程序固定,凭证、账簿、报表都有规定的格式和种类,具有一定的公开性,也可以接受领导的核查与相关人员的查询。财务会计同时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利益链里的各种信息,针对相关单位的不同价值作出较精确的计算。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内部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如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同时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必须保持并提高企业的各项综合实力。一个企业,如何让自身的竞争机制得到改善,增加市场份额,促进优良的发展前景呢?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加强合作关系。尽管两者划分为不同的管理范围,但都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两者优势的合作有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为了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经营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历程的推进,企业有必要扩展会计工作领域,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优点,充分表现企业的其他效能。财务管理有很多优点。其一,可以为企业的资金做好预算,其次,为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提供基本保证,对企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同时可以对企业资金的流动给予良好的筹划,给资金的回笼带来促进作用,让企业投入很少的资金得到高额的经济利益。而企业管理会计会对企业的设备资源与人力资源作出较好的规划与搭配,使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降低损耗提高产能,使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依据情况和对象的差别,挑选不同的会计。以保证会计的信息质量为目标,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会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算,而不是公式化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划分,制定相应的工作步骤,逐步地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应用到生产中,使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得到会计信息的渗透与管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岗位上作出调整与融合。首先是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企业更要与时俱进,克服困难与阻碍,大力改善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从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出发,各企业必须要深刻把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特点,深入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注重加强对财务资金的掌控和管理,为公司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财务保障;同时各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充分熟悉和改进企业内部发展模式,借鉴外部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水平,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其次能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企业实际运行状况看,前几年还有部分企业仍然强调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业务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将他们分开管理,各自为战,取得的效果并不好。实际上,这种方式既加大了运营成本,对人才也是浪费。只有将双方有机融合,才能减少资金浪费,精简操作流程,节约工作时间,才能让工作人员人尽其才,引领时代变化。

四、财务会计与企业管理会计之间进行合作的方案

就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存在着各方面的优势,这两者之间也很容易进行合作。而且,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易于改善与强化,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正确的会计要素

当前,会计的工作其实不难。仅仅是将企业的经营核算管理活动牵涉到的资金做出记录和核算,然而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多数忽略了会计工作的本质,这种旧的看法有着严重的弊端。不但没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合作关系,而且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在企业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需要多多关注会计的管理职能,把会计传统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2.让会计人才自主发挥能力

我国的企业经营通常有着这样的观念,那就是会计“越来越吃香”。那些已从事于企业的会计人员,一些从业者的年龄比较大。通常这些从业者的精力就不在工作上,同时他们并没有要求自己应该不断地拓宽知识视野。所以,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另外,企业应当就实际的经营管理来扩招新潮的会计管理人才,让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水平处于上升趋势,这就保证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合作。当然,因为会计牵涉到非小额的资金,假如会计从业者失去了职业道德,则也许会出现不符常规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亏损。所以,企业在管理上要避免会计在工作中产生违纪现象,要有合理、完善的相应规章制度与监督措施。

3.采用合适的合作方法

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合作已经势在必行,在两者进行合作的时候,企业要注重工作安排方法。其一,企业要对整个结合工作的数据、人才等方面做好统一安排,确保各个工作都能做得令人满意。另外,为了让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企业同时要有能力把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和决算区别开,确保各个工作流程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

五、结语

想要更好地把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优化策略,这要求有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制定一个合适的管理制度,这样不仅能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而且可以降低运作成本,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对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进行合作的策略予以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作者:夏江晖 单位:江西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云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

[2]黄现玲.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09).

[3]蒋其玟.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领域的成本计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5(5)

第五篇: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企业不仅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而且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高科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入手,着重分析了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了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路径,以提高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路径

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高科技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成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中重要影响因素。在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高科技企业必须面对市场经济中的风险,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保证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研究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路径不仅有利于加强我们对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了解,而且能够有高科技财务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建议,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

(1)环境风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制度的变化都会对高科技企业的经营策略、产品技术、企业能耗等方面产生影响,增加了高科技企业的运营风险。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高科技企业的最主要的风险。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企业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产品效用的不确定性、产品周期的不确定性、以及产品制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企业的技术风险会造成企业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出现偏差。

(3)市场风险。高科技企业主要生产科技含量高、技术性能好的产品。但是,高科技企业的产品产品不一定会被消费者接受。有效高科技产品因为销售渠道、价格及产品本身存在的缺陷等,会影响产品的销售,进而影响企业的收益。

(4)管理风险。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与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同。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要对企业的每一发展时期进行决策,并要加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防指管理失误而影响企业收益。高科技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经营者的决策风险、知识产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合作风险。

(5)资金风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需要高投入来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因此,资金风险是高科技企业需要应对的主要风险之一。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及资本运作风险。资金风险直接影响着高科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2、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原因

(1)资金受限。我国的高科技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股权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同时,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理性不足导致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偏好股权投资,而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高科技企业缺乏债券投资的额机会。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变化,银行加强重视对贷款风险的控制因此,高科技企业选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较少。而股权投资不利于高科技企业融资途径的拓宽,企业资金受限。

(2)无形资产投资规模小。无形资产是高科技企业经营的核心资产,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科技企业与应积极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规模。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比例较少,有些高科技企业甚至没有无形资产投资。这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缺乏对企业知识资本的认识,缺乏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导致企业在财务规划上存在一定偏差。

(3)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高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和产品销售有着直接影响。由于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仍不够完善,给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困扰。同时,在我国高科技企业中,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无序、大量订单人才流失直接影响着高科技企业的正常运行。

(4)资金回收缓慢。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存在着资金回收缓慢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企业的销售原则不同,高科技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财务困难。很多高科技企业存在着销货款没有到账,利润不能用于支付的情况,导致企业没有足够资金用来研发新的产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很多高科技企业选择了扩张并购的道路。但是,并购会导致企业资金大量留出而且回收缓慢,容易使企业出现资金缺口。

(5)收益分配不完善。目前,我国部分高科技企业没有分配股利,而实行分配股利的企业大多采用先进股利分配的形式。同时,由于不同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同,企业股利分配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不实施股利分配,而是将资金用于企业发展,导致股东没有报酬。收益分配不完善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路径

(1)优化融资环境。我国高科技企业仅仅依靠股权、商业信用融资、短期负债等有限的融资方式无法保证高科技企业的资金流通,不利于高科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我国应积极优化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转变政府稚嫩恶搞,加开金融体制给个,积极开放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托乱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加强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2)加大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主要指知识形态资产。在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应加大无形资产投资。首先,企业应积极完善现存的无形自残评估方法,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同时,企业应积极重视无形资产评估的法治化和价值化,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合理性;其次,企业应注重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加快技术创新,建设品牌产品,提高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提高高科技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3)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高科技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深入挖掘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人才在高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首先,高科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提高人力资源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高科技企业应积极玩啥那薪酬分配制度,利用激励机制,增强薪酬分配的合理性,进而激发人才的活力;最后,企业应积极扩大创新空间,鼓励企业员工发明创造,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资金奖励。同时,企业要将员工的科技创新与企业升迁挂钩,激发员工科技创新的热情。

(4)加强资金管理。首先,高科技企业应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预测,着重强调发展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同时,企业应加强现金流量预测中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提高现金流量预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高科技企业应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全面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补救措施,降低高科技企业的财政风险;最后,企业应积极结合自身的成长阶段,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展阶段,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同时,企业要经营好在产品研发、广告开支及应收账款方面的现金流量管理,降低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

(5)完善利润分配。高科技企业应根据就自身的发展阶段完善企业的利润分配。在企业产品初创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经营。因此,高科技企业基本促进行股利分配。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要注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利润分配要采取低股利政策。在企业成熟时期,企业发展比较稳定,有着较好的收益,利润分配可以适当提高股利。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科技化产业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对企业在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就必须在对高科技企业财务面临的种种风险类型及其诱发风险的根源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找到问题的重症所在,进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制定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计划。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黄家欣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伊雯,夏恩君,贺明.基于财务指标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2]廖淑蓉.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保证———兼论设立创新基金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02)

[3]罗佳,王靖茹,董绪.中国大型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第六篇:合资企业财务总监职能探索

摘要:

按照相关的法律需求,合资企业需要设立财务总监的职位,保障合资企业双方的利益,满足投资方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各项职能。但是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财务总监职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合资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需要优化财务总监的职能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总监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合资企业发展的活力。本文主要对财务总监的职能进行概述,分析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合资企业;财务总监;职能;探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国内外的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兼并、重组的战略,企业之间的交流、合资越来越广泛,并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在合资企业中,设立财务总监的职位,能够实现合资双方“团结、合作、共赢”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的职能发挥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合资企业的资金运转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优化财务总监的管理职能,需要做好管理人员的思想沟通工作,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合资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财务总监的职能

1.管理全局的职能

财务总监一般由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在公司中的地位较高,仅次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长希望能够掌控全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派出财务总监,从而形成和谐的监督与合作的体系。如今的财务总监已经不再只从事于财务相关的领域,越来越成为管理阶层的主要力量来源,站在同一层面高度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因此,财务总监职能发挥的优良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2.参与决策的职能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领导阶层,需要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当中,包括企业的经营决策、改革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分配决策等等。其中参与企业的重大改革决策是指财务总监直接参与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经营和策划;参与企业的经营权就是指财务总监需要参与企业重大经营项目中的决策以及重大的经营战略;参与企业的筹资决策就是财务总监需要领导企业的财务人员,认真核算企业经营需要的资金情况,保证资金筹划的构成比例,选择最佳合适的筹资计划,从而提升企业管理阶层的决策水平。

3.理财活动的职能

财务总监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规划,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的要点是保证融资的低成本,减少现金的存量。首先,合理配置资金的资源,保证合理的负债金额;其次企业和银行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能够及时的借入资金成本,及时归还利息高的资金借款;最后财务总监需要集中管理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建立统一的借贷体系,减少现金存量,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益。

4.控制预算职能

企业对财务总监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最后的核算工作转变为如今的全过程的预算分析,能够及时的反应信息、提供资源,并参与决策。这样的转变要求财务总监将事前的预算和事后的核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保证企业内部的设计人员与会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展开具体的经营核算工作。

5.服务职能

由于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布局环境开始不断转变,大量的工作需要依靠财务的沟通和配合,因此财务总监作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领导团队,需要树立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将服务职能作为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注重适当的放权,不能顾此失彼,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总监的职能应用不到位

虽然财务总监在合资企业中的地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动,但是其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合资企业设立的财务总监仅仅履行会计师的职能,仅针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和监督,没有发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财务总监只是将基本的财务情况汇报给领导,由领导层下达命令和指导意见,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时就不能够合理的把握公司整体的财务情况,需要提高后期资金的供应和抗风险能力。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合资企业中,70%的企业CEO都是财务管理人员出身,过于重视财务管理,缺乏对经营战略的管理,因此财务总监的职能不能合理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2.财务总监管理体系执行体系不健全

财务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制约合资企业财务总监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缺乏与《会计法》类似的法规或是条例,因此也就缺乏对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内容、权利和义务以及赏罚制度等内容的规定。大多数合资公司采用的财务总监的规章制度都是依照传统的会计师制度进行制定,或是依据公司的发展状况由公司的股东等领导阶层制定的,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制定标准,各项条款中会出现大量的纰漏。例如公司的主管没有对财务总监进行适当的监督,会出现监督失效以及滥用职权的情况。与此同时,财务相关的赏罚制度不完善,不能将公司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财务总监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3.财务总监与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存在分歧

财务总监由于其固定的工作性质,在工作中经常会与董事会、总经理等领导阶层进行必要的沟通,往往会出现意见的分歧。目前财务总监与管理阶层的交流机制不够完善,双方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使得财务总监的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准确的落实。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财务总监与各个管理层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不够充分,管理阶层对财务总监的职能与权利划分不够明确,财务总监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常常会与管理阶层的意见不符,导致双方僵持的局面。大多数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是直接接受董事长的领导和意见,与经理阶层知识合作关系,在工作中会出现交流不当引发的决策漏洞。同时,由于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委任制度,财务总监主要发挥监督的职能,常常被公司孤立,一旦财务总监与领导阶层的交流不充分,或是意见发生严重分歧,会使相关的工作受到阻碍,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效果,同时会增加公司管理阶层的负担和麻烦。

三、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充分发挥作用的优化措施

1.加强财务总监的财务管理回报

想要强化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职能,优化人员的分配和管理,促进合资企业的长足发展,首先就是要提升财务总监的服务意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管理阶层优化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提升财务总监招聘的门槛,提高其福利待遇,例如在保证财务总监基本工资的同时,增加年终奖金或是季度奖金的待遇,定期开展员工旅行等活动,计划开展员工竞技等活动,准备丰厚的奖金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保障公司内部资金的顺利运转,促进合资企业与外界的资金交流情况,从而保障公司企业的长足发展。

2.优化财务总监的职能应用

想要优化财务总监的职能应用,需要加强对财务总监职能与作用的宣传工作,使财务总监能在财务管理与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管理层和下属员工以及分公司的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财务总监的各项职权和义务,从而有利于强化财务总监在公司中的地位,使各个部门的职员能够相互配合,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强化职能的过程中,首选应该加强领导阶层对于财务总监的认识,通过在定期开展的股东大会和高层会议中,在充分体现出财务总监在公司经营中所发挥的各项职能和作用,使公司的高层对于财务总监能够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其次,公司高层在委派任务的时候,需要对下属进行宣传和教育,传输相关的文件,让分公司的领导高层和各个部门能够明确财务总监的作用和职能,促进财务总监的经营功能,从而保证公司在财务总监的作用下,能够顺利的运行。

3.完善财务总监管理体系

制度体系的建设也是促进财务总监职能有效发挥的必要保障,国家财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依据,对财务总监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相应的规定。除此之外合资企业需要完善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出台的各项规定,确立财务总监的地位和其可参与的经营项目,制定对财务总监培训计划,加强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应该不拘一格,任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保证财务总监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还需要在制度中增加对财务总监的监督制度,以免出现假公济私、私自谋取私利的行为发生,造成公司的损失。合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赏罚机制,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目标与财务总监的业绩相挂钩,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

4.实现财务总监与企业管理人员思想沟通

财务总监在合资企业中的定位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是有效发挥其自身职能的前提基础,因此除了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之外,还应该完善财务总监与管理阶层的交流机制。首选,需要与公司的股东、CEO等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财务总监需要不断的参与公司之间的高层会议,了解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积极参与公司的大小决策,并主动提出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方便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强财务总监与其他下属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建立透明的财务报表制度,及时了解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上传下达,做好沟通工作;最后,合资企业需要建立与外部银行与其他客户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沟通渠道,使财务人员能够处理好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财务总监在合资企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总监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经营以及内外协调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当前,我国合资企业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职能的缺失、体系的不健全以及与领导阶层的思想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需要优化财务总监的各项职能,加强财务总监的管理汇报,完善财务体系,促进与高层的思想交流,从各个方面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能,从而保障合资企业的长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郑建利 单位:江苏省陕煤化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秀军.合资企业中财务总监的职能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48-50.

[2]白荣巅.财务总监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J].财会学习,2016,11:25-26.

[3]朱华建.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构建与认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曹德鸿.浅谈合资公司财务总监岗位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270-271.

[5]肖珊,唐筱韵.企业集团财务总监职能分析及建议[J].企业经济,2010,12:68-70.

[6]张立铎.如何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职能作用探析[J].金融经济,2013,12:225-226.

第七篇: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摘要]

从整体环境来看,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为此,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的风险种类以及造成风险客观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从多个角度对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为我国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风险控制

1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风险

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独立性风险。由于审计工作受到国家和政府的直接调控,而供电企业也是国家和政府直接领导的对象,因此一些国家直属单位对供电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干预,导致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没有获得完全的独立。当涉及部门之间或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就难以保证相关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就无法发挥出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真正作用。第二,审计方法风险。当前供电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主要采用的是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抽样判断法。这种方法本身就存在准确性低的问题。同时,即便在使用抽样判断法时,所采用的样本数据由审计人员的经验产生,导致审计成果产生误差增大。第三,审计人员素质风险。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应该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电力知识。然而,目前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缺乏经验,人员队伍结构单一,不能满足财务审计业务的要求。第四,失察风险。财务审计是审计相关工作流程中最核心的环节。目前,随着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数据的大量增加,使得提供虚假信息、擅自更改凭证等违法乱纪现象越来越多,阻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带来了失察风险。

2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财务审计工作业务的拓展

由于基层网点较为分散,供电企业的项目数量多而复杂,并且各个项目之间相互交错增大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技术难度和知识面的广度。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审计业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除了要对财务收入和支出以及经济责任等的审计之外,逐渐向项目招标与投标、合同管理以及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拓展,迫使审计部门不得不与其他业务部门加强交流与合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审计风险。

2.2供电企业财务审计能力较低

财务审计能力低下是增大财务审计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运用统计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总体有很大误差,审计方法运用能力较差。其次,存在录入信息不全面、审计证据模糊或缺失的现象;再次,财务审计工作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规范;最后,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较低的专业水准、职业道德的缺失、薄弱的风险意识以及较高的工作压力等因素也是财务审计能力较低的体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2.3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大

由于我国供电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在界定经济责任时的审计工作难度相比其他企业来说较大,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的财务行政管理人员在职时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经济责任的界定比较复杂。第二,个人和集体责任的互相推脱。第三,对于已经离任的责任人缺乏约束力等。这些都加大了财务审计的风险。

3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3.1改善财务审计方法和技术

随着财务审计对象的复杂化以及财务审计范围的扩大化,抽样审计方法的适用性较强。从科学的角度上讲,采用设定置信区间的统计抽样方法相对来说比传统的判断抽样方法的误差风险更小。同时,要有效控制财务审计的风险,必须在审计项目开始之前做好工作计划、保证审计取证的完整性以及提交审计工作成果报告。除此之外,财务审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2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是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控制风险的必要条件。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了对人员队伍的要求。因此,我国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设立考核机制等途径提高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法律道德、计算机技术以及人际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

3.3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如前所述,由于供电企业的特殊性的存在,导致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企业和政府对审计人员进行干预所造成的困扰。通过选取与企业没有联系的审计人员以及避免审计部门挂靠主管部门等措施来提高独立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规避和防范风险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造成风险存在和风险发生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及时采取风险控制策略,从而避免财务审计风险对供电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作者:张耀琴 单位:国网浙江桐乡市供电公司

第八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摘要: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管理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成为现代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务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作为财务能力的衡量标准,有助于企业对自身竞争力的准确定位,有利于财务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是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手段,是提升企业经营能力的必要措施。文章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讨论我国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为完善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讨

财务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以财务规划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保障、以经营战略为目标,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的整合作用。评价指标作为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评估企业财务能力的衡量标准,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成为当今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难题。为了准确评价财务能力,科学制定财务战略,必须加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探讨,完善财务指标分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从理论上而言,财务核心竞争力基于管理经济学角度,是现代财务学的重大创新与转折,虽然我国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日益成熟,但实务应用起步较晚,多数企业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在使用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时,往往关注单一的会计科目和财务指标,对竞争力的分析局限于数值和比率的大小,未深入探讨财务指标的变动及其原因;在综合评价财务能力时,使用线性加权法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分析指标的变动,虽然从整体上评价了财务核心竞争力,但缺乏对各财务指标的具体分析。本文接下来将从偿债、营运、盈利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探讨财务指标。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讨

(一)偿债能力评价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而言,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异,例如:机械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为1.8,房地产行业为1.2,食品行业则大于2。所以,企业在使用流动比率时,应当将其与行业平均水平、不同时期指标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此外,在运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流动比率假设全部流动资产能变现并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但实际上,诸如半制品、在产品等资产的变现价值可能与账面存在差异,该指标可能高估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第二,经营性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经营性流动负债产生于经营过程,两者不能全部变现或结清,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第三,流动比率是时点指标,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具体时刻的偿债能力,不能评价未来资产的竞争力。

2.速动比率。并不是所有的流动资产都能迅速明确地变现,像存货、预付账款这些非速动资产,其变现金额和时间就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速动比率应运而生,将非速动资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与流动比率一样,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差异较大,计算机行业速动比率为1.3较为合理,玻璃行业为0.45,而酒店行业一般大于2。在实务中,企业应当重视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因为客户信用、账款管理等原因,实际损失可能比计提的坏账准备要多,应收账款不一定能全部变现,而销售存在季节性的企业,报表上的应收账款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对该指标的解读,要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在企业债权人看来,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弱,自身债权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容易引发债权人限定筹资用途和拒绝企业的再融资方案;从经营者出发,负债占比太高,超出债权人的承受范围,再难以筹集资金,但负债经营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无法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又不能助力企业发展,所以经营者在解读资产负债率时,要全面考虑资金来源和用途,既要保证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接受,又要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正面效应。

4.利息保障倍数。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为了科学地分析利息保障倍数,企业需要将该指标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尤其是同行业平均水平,但从理论上而言,该指标应当不小于1。在实务中,必须注意该指标中利息费用的含义,指的是当期全部的应付利息,不仅包括纳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还包括计入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所以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不能直接使用财务费用项目下的利息支出,还要考虑资本化利息。

(二)营运能力评价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收回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营运能力越强,有助于减少坏账损失和收款费用。在运用时,企业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收账款是时点数据,可能会受到销售季节性和事件偶然性的影响,所以计算该指标时,应使用应收账款的年初年末平均值。其次,销售活动在产生应收账款的同时,也会形成大量的应收票据,故应收票据也应纳入周转率的计算。最后,某些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较多,依据财务报表上的应收账款计算出来的周转率较高,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营运速度快,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的结果,反而体现企业管理欠佳,因此,当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较大时,企业酌情调整应收账款,使用调整后的数值计算。

2.存货周转率。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变现能力越强,挤压风险越低,企业营运能力越强。在实际运用该指标时,部分企业使用销售收入,部分企业使用销售成本,那究竟哪种方法正确?其实两种计算公式都正确,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应当视情况而定。如果企业是为了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或评估存货变现能力,使用销售收入;若是为了评价存货管理,则使用销售成本。此外,并不是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存货过多导致资金浪费,存货过少不易满足销售需求。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是评价营运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对流动资产的利用越好,流动资产能更快地投入到下一次的生产经营,这样一来企业便能减少外部融资的需求,进而减少利息支出等。

(三)盈利能力评价

1.销售净利率。因为行业特征和产品特色,不同行业的销售净利率存在天壤之别。日用品行业因竞争激烈、产品成本低、保质期有限等原因,销售净利率较低,而房地产需求旺、造价高、技术强、减值慢,销售净利率非常高,甚至可以高达70%。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发现,有时企业扩大销售,净利润并没有等比例地增加,甚至反而减少,这是因为随之增加的销售费用等支出抵消了销售扩大带来的正收益。所以,企业在扩大产品销售的同时,还要注意期间费用的管理,杜绝盲目的经营策略。

2.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衡量的是企业运用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总资产的投入产出比越高,使用效果越好,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不单单可以用来评价营运能力,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提高企业对总资产营运的重视程度,将该指标与市场利率比较,可以为企业的负债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3.权益净利率。一般而言,权益净利率越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虽然权益净利率是一个评价财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但该指标存在几点不足。第一,分母是净资产,分子是净利润,但企业的净利润并非全部由净资产产生,权益净利率的分子分母口径不一致,理论基础不足。第二,权益净利率能反映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水平,但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第三,该指标不利于企业开展横向纵向对比。

4.社会贡献率以及社会积累率。社会贡献率是社会贡献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社会积累率等于企业上交的财政收入除以社会贡献总额。其中,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奖金、津贴、社会福利支出等,上交的财政收入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在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中,并没有评价社会贡献能力的指标,但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将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累计率纳入指标体系,对完善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变得十分必要。

(四)发展能力评价

1.销售增长率。当销售增长率大于0时,说明企业本年的销售收入较去年有所增加,该指标越大,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越快;当该指标小于0时,企业或是产品质量下降,或是销售渠道出现问题,产品的市场份额下跌。在使用销售增长率时,企业应当结合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例如:房地产企业近几年销售收入下跌,但这并不是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的限价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过热等大环境所造成的。

2.资本积累率。资本累计率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增长速度,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资本积累率越高,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净资产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越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好。若该指标小于0,说明企业的资本不增反减,所有者权益受到侵蚀,管理层应当予以重视。

3.总资产增长率。作为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总资产的比值,该指标从资产扩张角度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一般来看,总资产增长率越高,企业资产扩张越快,发展能力越强。在实务中,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的扩大,盲目地扩张资产,忽略了质与量的平衡,总资产增长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降低。

总之,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核心竞争力越发重要,有效地评价财务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深入分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研究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讨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作者:刘海松 单位: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霍秀芝.风力发电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究[J].会计师,2015(15)

[2]陈秀珍.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讨[J].经济视野,2013(14)

[3]杨爱冬.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

第九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和管控

【摘要】

随着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市场、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工和销量等方面的动作逐渐火热。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需求大,资金使用周期长的特点,财务风险的控制越来越重要。本文在阐释了当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管控措施,并且以恒大地产的模式和管控手段为案例,简单阐释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以期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优化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房地产;财务风险;管控

一、引言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房地产的投资、开工、销量、销售额等各个指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资金市场的投向开始转向房地产业。与房地产企业本身密切相关的土地市场的爆发式回暖,上半年的“地王”频出现象昭示了这一不可忽视的热度。土地价格的持续攀高带来是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土地市场繁荣,更多的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土地市场拿地作为地产项目的初始投资,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投资风险和开发风险,进而带来资金回收风险。在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限制严重,二线城市土地市场过度火爆,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冷清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做好投资决策,规避财务风险显得相当重要。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中,资金风险是其中的核心,资金风险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现金流管理,本文将以这三者为切入点,浅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管控策略。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房地产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资金周转时间长的特点,对于多数房地产企业来说,对于负债的依靠随着运营的深入越来越大,高杠杆的负债经营也就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特征之一。正是因为如此,房地产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往往是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相反,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力也会促进筹资能力的扩展,二者相辅相成,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优胜劣汰。对于时间的把控,主要考虑到资金时间成本的问题,企业都力求在最合适的时间点得到资金,进而避免资金过早的到达账户而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对于数量来说,企业力求得到的资金在数量上在风险要求下合理的匹配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资金匹配不足带来的资金不足风险或者资金剩余导致的资金占用成本风险。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筹集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面的不稳定性即为筹资风险。资本结构主要是指融资的来源的结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要合理配置银行和非银行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等结构,达到总体的风险趋于可控范围。

(二)投资风险。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运营都是从投资开始,特别是土地市场的拿地投资,因此对于地块的位置、价格、性质,房地产企业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当然,这里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即是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不仅仅包括土地市场的投资,也包括房地产项目类型的投资,具体来讲主要是选择商住还是纯住宅,选择高层住宅还是叠墅还是别墅洋房等等方面,这些具体的决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销量,进而影响到资金的回收。另外,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还包括项目之间的匹配和衔接问题。一个较为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往往具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可能同时处于开发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盲目追求项目数量或者企业对项目缺乏严格、科学的评估决策导致的。多项目的同时运营,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因而盲目的扩张投资开发不仅不会增强企业的实力,更有可能会使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进而引发财务风险和整个公司的经营风险。

(三)现金流风险。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风险主要是指筹资和投资的资金流不匹配,导致企业的偿债压力、资金回收压力加大,从而加大引发整个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企业的现金流主要是由流入和流出构成,对于流入来讲,主要是筹资的过程;对于流出来讲,主要是投资的过程。如前文所述,每个过程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汇总就是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风险。对于资金的流入来讲,除了前文所述的筹资或者自有资金,销售回款也是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资金流入。销售回款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前期投资决策的风险传导所致,同时也受到营销策略的影响。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

(一)筹资方面。对于筹资来讲,房地产的财务风险管控主要是保持筹资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具有较为精准的资金需求预测和评估能力以及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对于资金需求的预测和评估,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模式和体系,将确切的资金需求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以估计大数来作为筹资的目标,这样不仅不会降低筹资的风险,也加大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对于筹资渠道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筹资对象选择的时候,不仅仅要依靠传统方式,还要积极适时的拓展其他的融资方式;不仅仅只是依靠已经合作过的金融机构,还要积极适时的拓展其他的金融机构。另外,也要适时的尝试新兴的金融产品,合理运用金融市场的创新,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总体的筹资成本和财务成本。

(二)投资方面。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主要是土地市场的投资和具体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对于土地市场的投资来讲,房地产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切记盲目追随,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历史和资金实力,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合理设置土地价格的阀值,保证后期开发运营拥有足够的运作和利润空间。对于具体的房地产项目来讲,主要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处的位置、项目的定位以及自身的建设实力,具体来讲,就是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市场调查,做好市场细分,从结构、户型、布局、配套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后期的销售提供坚实的质量保证。房地产企业的整个投资方面,都需要房地产企业在充分了解竞争市场的基础上,做好自身的定位,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进行投资决策。

(三)现金流管理方面。在现金流管理方面,房地产企业应该做好双面控制,一方面严把资金流入端,控制流入资金的时间、数量、质量和成本,从源头上把握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合理配置资金的流出端,量体裁衣,保证资金链的安全和流畅。这个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也是最综合的一部分,需要企业强化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精准评估需求,真正做到按需筹资、按量投资、全面精细化管理。

四、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恒大地产的模式来阐释该模式下的财务风险。恒大地产是近年来逐步崛起的一家全国性的房地产企业,自从2009年登陆港交所以来,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总体来讲,恒大地产的模式核心的一点是“快”。拿地快。恒大地产拥有相当超前的意识,抢先土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的城市和区域,这也是恒大地产将土地成本控制的很好的重要原因。开发快。恒大地产在拿到土地之后,经过评估,除非进入到土地储备池,一般会进行快速的开发。恒大地产拥有强大的快速开发优势,通过强有力、专业化的执行团队,实现项目快速开发。一般来讲,恒大地产在快速打通审批、设计、招投标、施工等环节之后,六个月内推出预售计划,标准化营销程序确保在收购土地后六至八个月内开始项目预售。销售快。收购土地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之后,恒大在六至八个月内开始项目预售,全年不收量,保证全年均有楼盘在售。恒大的快主要是就是体现上述拿地、开发、销售等三个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快,将恒大地产的财务风险降到了可控制的范围。整个房地产开发流程的快速进行,不仅仅有利于保证资金的使用时间更短,直接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也会加速资金的回流,增强资金的使用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地产拥有标准化的决策流程,对于资金需求的把控相当精准,这也直接降低了筹资风险,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恒大地产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品牌价值,不仅仅可以在筹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其自身在筹资渠道的拓展方面也有序进行,这些措施都给恒大地产的财务风险加上较好的保护伞。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基于自身资金需求量、资金使用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是资金风险,具体来讲主要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现金流管理风险,也会涉及到融资资本结构和融资成本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市场竞争形势和自身的定位,积极纳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来。从筹资、投资和现金流管理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做好全局考虑,降低企业各个项目的总体财务风险。

作者:李爱桃 单位:山西省越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1]魏民.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5(18)

[2]应里孟,周海燕.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6(08)

[3]张玉梅.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控[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第十篇:企业财务管理纳税筹划探讨

摘要:

新时期,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纳税筹划在减少企业税务负担、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做好企业纳税筹划方面的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概述了纳税筹划的内涵,具体分析了纳税筹划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关系,强调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几点其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关键词:

企业;纳税筹划;财务活动;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纳税作为企业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由此可知,做好纳税筹划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财务情况,还有助于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最终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分析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纳税筹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纳税筹划概述

所谓纳税筹划,指的是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具体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手段来降低税务负担,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①。从这一含义可推出,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一方面有助于节约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分析可知,纳税筹划主要包括合法性、导向性、目的性和时效性等几方面的特点②。其中,符合国家各项法律规定是组织纳税筹划活动的前提;导向性指的是根据国家相关的宏观调控,对企业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进行调整;目的性指的是帮助企业降低税务负担,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时效性指的是企业纳税人应根据国家纳税政策的不断调整进行相应的改变。

二、纳税筹划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关系

第一,目标具有一致性。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纳税筹划主要是通过预先有目的的策划安排,降低企业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③。与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不同,纳税筹划是完全合法的。从目标角度讲,纳税筹划与企业财务活动是一致的,都试图通过采取一些合法手段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且便于下一步的经营管理。第二,两者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筹划与其融资、投资、经营和收益分配等环节密切相关④。比如,在融资与投资过程中,采取降低企业成本的手段应在税务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在经营过程中同样需要纳税筹划以减少企业的收益损失。第三,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性。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纳税筹划只有体现在企业财务活动中,才能够进一步有效指导企业的财务活动。若纳税筹划已形成明确方案,则财务管理活动应符合其要求,且不能随意变动。由此可知,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作用。

三、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节约企业成本

作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税务问题也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可通过合理安排和策划各种涉税的事项等纳税筹划手段来改善其自身的财务活动,从而有效节约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有利于帮助企业筹资

通过分析总结可知,企业筹资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负债筹资,二是权益筹资⑤。其中,权益筹资不需要支付固定利息,且没有抵债作用,风险小,但需要付出较多的资金和成本;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反,它需要在税前支付固定利息,且具有抵债作用,风险较大,但所付出的资金和成本较少。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投资

具体来讲,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为实现减少税款的目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统筹企业税务。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投资组织形式在减轻其税务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企业应在深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选择最合理的组织形式进行投资,以实现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

(四)有助于实现企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除企业筹资、投资环节,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收入分配环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实现国家和企业根本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五)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讲,纳税筹划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减免税负,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调整和控制企业财务活动中所发生的业务,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活动水平。

(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同样是企业收益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缴纳的税款与其所获得的收益呈正比。从这一方面讲,企业若要延迟缴纳税款,可提高其当前的成本和支出。此外,销售成本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存货计价方式。由此可知,企业若要实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应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式。但是,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活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坚持纳税筹划的经济性原则

从一定程度上讲,通过合法节税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⑥。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纳税筹划又会发生纳税成本。由此可知,在开展纳税筹划时,企业应在确认预期收入大于成本支出的前提下实施筹划方案。另外,由于纳税筹划并没有在我国企业财务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发展还不完善,为避免走进纳税筹划的“陷阱”,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熟悉掌握纳税筹划的含义和特征,并结合其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实现方案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从而选出最优筹划方案。此外,企业还应加强纳税筹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财务人员依法纳税意识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纳税筹划水平。

(二)应注意纳税筹划的不确定性

作为一项复杂的前期策划和财务测算活动,企业的纳税筹划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才有助于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编制并选择出最合理的纳税实施方案,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跟进、完善纳税筹划方案。

(三)应注意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

从纳税筹划的定义可知,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相关的财务利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⑦。与偷税等违法手段不同,纳税筹划是通过合法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最大化的。因此,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时,应注意遵守现行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投资优惠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的规定,有效把握纳税筹划方法的尺度,避免出现受到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和税务筹划收益的丧失等。

五、纳税筹划的具体应用对策

(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组织纳税筹划时,企业不能违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且应严格遵守依法纳税的原则,做好各项税务筹划工作,避免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减少企业承担的不必要的风险和经济损失,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税务环境

具体来讲,一是企业上下层各级有关工作人员都应明确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以获取更多的支持与重视;二是应做好基础的财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人员与税务机构的联系与交流;三是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纳税筹划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

(三)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

从一定程度上讲,各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纳税筹划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同,各部门的费用都应编制到各个预算部门,再明确划分编制预算的领域,进而有方向、有重点的对企业整体的运营发展情况进行预算评估,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强化效益分析

从本质上讲,减轻企业税务负担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主要目的。但是,每一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纳税筹划方案也不例外,既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又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设计纳税筹划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从中选取最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方案,从而有效增加企业收益,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活动目标。

(五)建立健全严格的预算控制和执行体系

严格来说,企业预算编制在企业纳税筹划的筹资、投资、经营和利润分配等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注意该预算体系方面的建设。具体来讲,一方面,通过预算编制,企业的各项目标可以被分化为各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可将其作为各部门工作绩效的具体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各部门预算执行成果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并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的同时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员工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辩证法角度讲,企业财务活动和纳税筹划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现实情况中,纳税筹划对于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税务环境,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陈淑莉 单位: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注释:

①欧阳晓慧.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2:88-91

②陈庭信.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6,03:111-113

③张萌,陈博.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6,01:179-180

④张瑜.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之处[J].中国商贸,2015,04:39-40+45

⑤安小戈.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202-203

⑥王艳.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346+348

⑦史瑞凯,戴兵,杨国清.浅谈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2,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