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经营财务研究(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企业经营财务研究(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内企业经营财务研究(7篇)

第一篇:集团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扩大市场,平衡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研究,对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集团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下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集团企业经营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多元化;财务经营;财务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当前很多集团企业所选择的经营模式,其不仅能够分散经营风险,而且能够扩大市场份额,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元化经营虽然能够分散经营风险,但风险还是存在的,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规避,也可能会影响到集团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要想真正控制规避风险,还要加强对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的研究。

一、集团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风险

对于本地的煤炭、矿产等集团企业来说,其经营发展需要充足的资本支持,而为了保证资本来源,在集团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定的资本市场,也就是总公司和旗下各成员公司之间资本的流动所形成的小市场,以解决在多元化经营下集团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较高的财务风险。虽然公司之间的资本流动和控制是掌握在总部手中的,但在流动过程中难免会对资本被拆借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损害,并对其企业少数股东造成利益损失,导致股东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再次进行资金融合时就会出现一定信任危机,并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影响整个集团企业的资金运作。同时,资本市场还会将原本集中在个别成员企业身上的资金风险分散到整个集团企业身上,从而强化了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安全。

(二)高负债经营风险

集团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为了发展其他产业必定要融资来满足多元化角度下对大量资金的需求,而这就会使企业处在高负债环境下,企业在高负债情况下如果资本收益率达不到负债利率,那么集团企业在债务到期时就会面临还债危机,影响整个集团企业和旗下各公司的生产。

(三)财务资源融合风险

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要对财务资源进行融合后以发展其他的产业,如果财务资源融合不成功就会影响集团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而财务资源融合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内外部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财务资源的融合,从而增加了财务资源融合的风险。

(四)资本运行风险

随着集团企业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获得发展资金向更高级发展转变,必然会通过收购重组来盘活旗下资产,并通过资本运营来完成内部企业形式的转变,而这一过程是具有较高财务风险的,包括收购和重组过程中并购风险、交易风险和并购之后的整合风险等都会影响资本运营的顺利完成,给集团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难度。

二、集团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优化负债结构

高负债风险集团企业需要通过不断调整自身负债结构来降低高负债带来的资金风险,集团企业应该将不同结构的负债比例控制好,对各类负债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以及负债比重进行调整,使得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资本收益能够远远大过负债利率。并通过权衡集团总部和旗下成员企业之间负债比例和指标来进行负债结构调整,不断压缩负债规模,从而减轻企业总部和其他各公司的负债压力,降低整个集团企业的高负债风险。

(二)完善内部资本市场

对于资本市场风险,集团总部要不断进行完善,内部资本市场对于多元化经营下的集团企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要降低内部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务风险则需要总部在指挥协调过程中不断优化内部资本配置,并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来识别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及时调整资本配置来进行预防,从而降低内部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内部财务资源融合

财务资源融合应讲究适度性,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系统,以便能够使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共享,减少财务融合的制度阻力,加快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融合。再者,不光是制度上,在人员配置上也应该不断加强融合,不断提升集团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以使财务人员能够快速适应其他的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融合过程中的工作交接,保证财务融合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能够提前识别相应的财务风险,让集团企业能够积极做出相应措施来对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根据集团企业中财务资金周期不同分别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这样能够对长短期内的资金流动进行提早预警,从而将多元化经营下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多元化经营对于煤炭、物流等集团企业来说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但另一方面,集团企业的经营者也要看到这种模式下蕴藏的财务风险,积极对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调整自身负债结构和资本市场,从而将多元化经营模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集团企业能够不断持续向前发展。

作者:刘芳 单位: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金凤,朱方.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4(22)

[2]刘鹏,应建勋.多元化经营背景下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科技资讯,2014(19)

[3]张苏玉.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

[4]徐旭中,陈堃.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发展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4(09)

第二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

摘要: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对财务进行监督、管理与控制。做好企业财务控制不仅能够为企业投资与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还能够净化企业内部环境,促进企业更好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策略分析

一、引言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通过实施适当的措施对企业资金的流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行为。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为企业投资与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资金的流通,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防止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在财务信息中作假,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企业的内部结构更加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监管不到位

企业规模的扩大却没有使企业认识到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有多数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的建立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漏洞,使得企业内部监管工作未做到位,导致监管不力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内部监管的意识不强,经常由企业的管理人员直接进行财务。这样的管理方式使的内部监管人员在工作时还必须要听从上级指挥,使监督力度和监督方向等方面明显收到了企业高层的影响,监管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无法有效达到内部监管企业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不足

在部分企业中,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疑惑,他们不懂什么是财务内部控制,也不了解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个操作流程,导致工作时容易出现模糊不清、考虑不全面的情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自身意识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本职工作的完成,也会使财务控制漏洞越来越多,无法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导致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合理将会直接隐形刚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的不合理和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虚假做账等问题使得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难度加大,企业资金流向不清晰,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第一,企业的多元化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财务管理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复杂化,不利于实行财务内部控制。

三、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止使企业规模更加扩大,更加剧了企业内部结构的复杂化。为了更加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认识到,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才能过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流通,为企业决策提供资金和财务保证,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当然,企业也必须认识到,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配合,如预算、核算工作等。此外,企业还必须要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严格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规章和流程,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降低企业损失,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但是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该就当前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再分析,发现其中的漏洞并及时财务有效措施进行弥补,使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其次,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归根究底在于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工作人员无法按流程办事。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资金的流向提供有效的依据,各企业应该制定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程序较为复杂,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企业应该将不必要的制度进行删减,使工作程序明朗化、简单化,同时要求员工要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序运行;最后,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和业务知识等。尤其注意的是,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爱岗敬业、公正清廉等,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员工才能够杜绝财务信息造假等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强化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作者:王建松 单位:江苏华瑞服装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京,童文雪.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1:100-102

[2]马淑香.加强铁路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探析[J].当代会计,2015,05:37-38

[3]何莉.完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策略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121

[4]安天增.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11

[5]张铭.试论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自我监督约束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157-158

第三篇:旅游景区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旦经济危机出现会波及全球。当今,面临激烈的挑战下,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景区企业而言,也不例外,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实现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旅游景区企业为例,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旅游企业;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防微杜渐,杜绝漏洞,预防财务风险,可以说,这对企业管理的具有重要性。另外,作为企业管家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职能极其重点也必须由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倾斜,并且有断层的数字核算朝着查漏补缺、识别抵押方向等相应地管理职能转变。旅游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切实、有效地进行内控控制活动,保护财产安全的完整,可以说,这是当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目的及重要责任。

一、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内控管理在企业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确保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内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及监督检查管理。企业发展中,在内部控制管理基础上积极建立一系列规范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内控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考核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旅游景区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旅游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难以忽视的财务问题。当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当复杂,因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如何应对财务风险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地域风险防范能力。

(一)资金管理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包括资金编制、资金占用、资金流失等方面的风险,其主要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违规使用资金,旅游企业财务人员违规占用资金,将资金违规存储在非银行的存储机构中,企业自身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资金周转需要的重要性。

(二)投资风险

旅游景区企业的对财投资中,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当决策出现失误时,造成企业生产的巨额投资损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中因存货库存结构和不合理,导致存货周转率不高,因存货的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支付大量保存货物的管理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在长期的库存存货中,企业还必须承担因市价下跌产生的存货跌价的损失、保管不善的损失,最终产生相应地财务风险。

(三)财务的舞弊风险

企业中造成财务舞弊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违规真实性的核算原则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具体而言,财务舞弊风险的重要性特点在于具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它是在经过管理层和员工精心策划指导下完成的。

三、预防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旅游景区企业为有效地控制内控,抵御风险,需要积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为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筑起坚实的防线,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的有效进行。企业应当落实好风险预警机制的分级负责制,对监管职责进行明确。旅游景区企业应当积极建立全面、实时、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的管理,实时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在旅游景区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主要利用市场营销、会计、金融、企业管理等相关理论对旅游景区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说,财务风险的系统不仅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例、资产负债等相应地财务指标,另外,还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品的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明确指标,能够对财务管理实施监控。

(二)建立预警预控的内控系统

旅游景区企业内预警预控内控系统的建立可利用财务信息系统,该途径是财务内控的科学新途径,预警模块可将成本费用按照预算值对预警控制值进行设定,一旦月度超标变进入到预警机制,超过季度后便可进入红灯预控,进而自动封锁系统,无法进行行为的报销。基于投资系统的内控模块而言,依据投资计划值、资金量进行预警控制,倘若缺少投资计划,系统就会锁住;如果计划中投资补助,则进入黄色预警;只有当资金与标准进行吻合后,才可进行放行。应收状况的系统内控模块中,依据的是客户应收账款的账龄、额度,并结合不同的业务量、资信情况设了信用级别,氛围红灯、黄灯、绿灯三级预警,如果出现恶化情况,系统自动进行报警。总的来说,该系统的应用能够预防客户拖欠款行为,达到预防内控财务债权风险目的。

(三)加强会计部门的内控管理,明确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旅游景区企业资金的收益及流向,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有效地政策控制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基于企业的财政部门而言,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拨款的款项都需要通过会计部门。因而,准确定位企业资金的预算,可以有效地结合企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充分地调动优势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实现企业经营的管理目标。此外,旅游景区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为避免经营管理出现漏洞,可对各个部门、会计关系进行明确。总的来说,有利于全面准确资料的反馈,还可以明确地计算出漏洞出现的具体方面。总的来说,企业管理者为规避风险,可依据预算走向适时改变方针,进而提高旅游景区企业经济发展效益。

作者:陆升元 单位: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琦,王利娜.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防范[J].特区经济,2012

[2]纪翔阁.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5

[3]蔡轶萍.加强企业内控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

第四篇:财务经理企业角色的扮演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针对这样新的形势,在财务管理上不仅仅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管理,对企业财务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职能也逐渐转向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本文就新形势下财务经理的角色转变做以探讨,为财务经理在企业中职能的定位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

财务经理;财务管理;角色转变

传统的财务经理在企业管理中,主要是编制财务计划,进行日常的资金管理,监督资金的具体运作和下属工作人员等等方面。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模式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种大环境中,企业需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因此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上就更加灵活、全面。作为财务经理,在这种条件下的企业财务活动管理上,就需要做到根据有效的预测、计划、分析、评估来降低企业风险,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且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可行性的评价与分析,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流动,并利用企业相关信息以及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完成企业计划的财务目标,来保障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财务经理角色定位

常规来讲,财务经理职责主要是做好企业各时期财务核算,并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全面负责财务部门的日常管理;负责公司资金调配,进行成本核算、会计核算和分析工作等等。然而由于新形势下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挑战,财务经理职能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产权、战略和监控上。可以看出,财务经理肩具“管理会计师、财务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根据财务经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可总结为两个方面:从理财上的价值管理、控制和监督上的行为管理。

(一)价值管理

主要是指通过价值管理的概念在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具体的运营环节中进行决策和标准的制定,并对运营效率以及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以及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促进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业务的开展。

(二)行为管理

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达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监督。通过对财务经理当前环境下职能的分析,以及职责的简单阐述,对其角色定位可以理解为:对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有效资源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具体业务环节的合理配置,通过对价值管理理念的运用,总体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总之,财务经理要根据外部大经济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紧密结合,认清自己在企业各项运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

二、财务经理职责

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经理在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属于企业领导层中的一员,必须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全程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运营当中来;另外财务经理是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效益最终结果的中间点,具有对其监督的职责。

(一)监督和报告职责

在这方面需要和企业总经理共同承担相关职责:财务报表以及报告真实性的监督责任、对财务管理中决策失误以及管理不合理的情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承担领导责任、对企业各个项目投资决策的制定以及投资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包括有以下内容:一是对企业财务报表和报告的审核以及进行科学的分析,保证财务报表和报告的质量,为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提供有效的依据;二是对企业资金运作以及资金流动等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制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三是对企业经营范围内具有投资性、融资性以及固定资产购买等方面支出的审批,来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四是对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参与和分析,具体包含财务预算方案制定,经营性、投资性、融资性计划方案制定,以及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等;五是监督企业重大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针对资金的运转情况、盈利情况等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参考;六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以及及时发现并阻止企业运营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财务行为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对企业资产以及投资人资金进行有效的保护;七是在监事会指导下,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包括企业内部审计以及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八是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规定进行财务、会计等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任免、晋升、奖惩等具体事宜。

(二)制度建设与优化职责

每个企业的管理都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以及相关经营性行为,在财务方面更加需要重视。财务经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并不断优化完善财务活动的有效制度,来保证企业决策的执行效率和财务运作的效率。

(三)沟通职责

是指财务经理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要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主要职责是与出资人的沟通。财务报表和报告是体现企业价值的直接表现,而企业所有者以及出资人对企业价值的了解主要是从财务经理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讲解。另外,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对外建立起更好的沟通环境,比如与客户、供应商以及政府部门等管理机构之间的沟通;在企业内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都需要财务经理承担职责,特别是在薪酬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制度的分析与讲解上,如果制度不受员工理解和接受,必然会对企业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在新的环境下,财务经理的职责范围越来越广泛,对其职责的定位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监督与报告各项企业运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建立良好的企业内外沟通环境,并结合制度的建设与优化保证业务进行的效率,全面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来提升竞争力。财务经理作为企业领导层以及参与人,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下,需要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要具备更高的素质、能力、标准,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为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高峰 单位:河北建投明佳荣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新时期下财务经理的职能转变[J].科技资讯,2013,(29):168,170

[2]张玉宝.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财务经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5):47

[3]李庆麟.论财务经理的素质及能力[J].经济师,2008,(6):210-211

[4]赵芳.论现代企业财务经理的技能与素质[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116-117

第五篇:企业异地运营模式财务困境

【摘要】

企业运营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企业运营是企业生存盈利的关键要素,而财务管理则是企业运行的晴雨表,企业运营的效率与效果最终会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以财务数据为切入点,运用财务思维来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对于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探究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财务角度首先对案例公司目前的运营模式进行概述,其次利用财务数据分析验证异地运营模式所存在的财务困境,最后提出突破异地运营困局的建议。

【关键词】

异地运营;财务困境;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一、引言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广大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突破了单一组织、单地域的经营模式,形成了跨多个城市、地区,甚至跨多个国家的企业态势。这种变化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异地运营问题。异地运营是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对集团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规模的扩张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异地运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破除原有管理体制机制的弊端,为异地公司自主经营、开展特色创新理念开辟新土壤;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运作的管理半径,为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沟通协调成本的上升创造了机会。为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案例公司异地运营模式所存在的财务问题,从财务视角提出突破企业异地运营模式财务困境的意见和建议。

二、案例公司概况

F集团是我国特大型国有中央企业集团之一,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来大力发展要求,为此,集团研究决定由C公司控股(75%),联合D(15%)、E(10%)公司共同出资组建A公司。A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优惠政策,大胆探索,采用全新的运营与管理模式,与母公司(C公司)两地运营,逐渐形成了一体两翼、两地协同的发展新格局。

(一)组织人事层面

A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拥有相对独立的规划、决策、管理与考核权限。董事会和高管层成员均由股东单位委派和考核。考虑到新员工能力短期内满足不了科研生产需要,经验不足问题突出,公司从股东单位抽调部分中层干部补充到各车间和处室,所有新员工分期、分批送往相关股东单位实习1—2年。

(二)销售生产层面

A公司主要从事军工产品研制生产,市场业务较少,其生产任务主要来自股东单位的任务分包,指令性较强;产品在生产过程和完工后需要频繁送往C公司所在地有关院所检验测试,合格后方可交付C公司进行结算,交付结算的周期较长;公司产品加工步骤较多,生产组织相对复杂;主要原材料由上级指定的北方某物流中心进行集中采购配送,生产中必需的工艺装备自行研制或外协生产,办公性固定资产面向市场采购,原材料和工装投入较大。

(三)工艺技术层面

A公司研制生产的产品由D公司负责设计,图纸和“三单”(技术通知单、技术更改单、废品通知单)从C公司运送到A公司。由于新产品的复杂性和自身能力经验的不足,A公司所研制生产产品的技术状态变化频繁,“三单”数量较多,给生产组织和产品完工交付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四)资金管理层面

A公司实行一级财务管理模式,资金管理高度集中。资金来源有实收资本、产品款和系统内财务公司贷款。

三、企业异地运营模式存在的财务困境

(一)异地运营模式下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不统一,相关会计信息失真

A公司采取“轻资产”模式负责产业园区的统一运营,厂房、大型设备、公共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不进行划转,仍在各股东单位分别进行核算。在异地运营模式下,A公司的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不少困惑。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为例,A公司实际使用的厂房和大部分机械设备的产权分别属于C、D、E公司,A公司与C、D、E公司之间没有租赁等正式手续,所以A公司不“拥有或控制”这部分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这部分资产不能纳入A公司账簿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A公司又承担维修保养义务。如果发生大额的改良性维修,一般情况下应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再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摊到产品中。在目前情况下,A公司的这部分支出无法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只能无奈地批量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按照三年期限进行摊销。同时,A公司无偿使用的属于股东单位的固定资产由于无法计提折旧,从而不能归集计入A公司的制造费用,造成A公司成本归集不完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二)异地运营模式下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由于采用异地运营模式,为了满足产品研制生产需要,近几年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例如,为解决员工用餐问题新盖一座食堂,沿海地面沉降导致厂房和大型设备后期维护修缮费用增加,为解决人员和产品运输问题增加车辆购置等。A公司原来的定位设想是采取“轻资产”模式负责新产品研制生产,厂房和大型设备停留在投资方账上,不向A公司进行划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A公司的资产主体是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金额很小。后来客观实际情况迫使A公司增加很多固定资产性投入,由此导致A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结构失衡,与原来的设想相差较大。其中,固定资产占比29%、长期待摊费用占比10%、无形资产占比4%。可见,流动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为57%,非流动资产合计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43%。从近三年数据分析,A公司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的净值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如图2所示。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在2013年、2014年度均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无形资产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伴随着A公司承担各种生产任务的不断增多,对固定资产等各类资产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导致了资产规模持续上升;同时为了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进行,A公司还要不断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维修保养,固定资产性投入进一步加大。

(三)异地运营模式下成本费用飙升

1.燃料动力费用持续大幅度增长

C公司所在地集中了院、所、厂等数十家单位,水、电、暖、气等动力实行集中供应,固定性动力运行维护费用经多家单位分摊后单价较低,动力费用压力不太明显。由于A公司在滨海新区异地运营,水、电、暖、气等动力能源系统只能从当地接入,除巨额的动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外,后期的运行维护和使用费也较C公司所在地高很多。据初步测算,A公司每年负担的动力系统运维费高达几千万元,并且2012—2014年负担的燃料动力费用变动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已占全部成本支出的三分之一,超出之前的预期。此外,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现行的能源费结算模式是A公司统一先行垫付,再由进驻园区的各家单位与A公司按季度结算。随着各项动力能源费用持续增长,加上A公司为其他单位垫付的费用,A公司为此实际占用的资金更高。由于资金数额大,利息费用也将成为一笔不小的负担。

2.异地交通、产品运输费用上升

A公司采取异地运营模式,以下原因导致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交通运输费用持续增加。第一,为减少重复投入,部分通用性工装在两地统筹调配使用,需要在两地频繁运输。第二,由于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经的检验检测过程较多,而具有相关检验检测资质的机构大多在C公司所在地,进一步增加了产品在两地间运输的频率。第三,原材料由北方某物流中心进行集中统一采购,经检验合格后统一配送到滨海新区,加上运输费用,导致原材料价格也比C公司高5%。第四,由于异地管理、两地办公和送新员工到C公司进行长期实习培训,两地间人员往来频繁,差旅费和交通费开支较大。

(四)异地运营模式下人员管理与成本核算难度加大

在异地运营的环境下,A公司为了克服目前人力资源短板,通过派出实习、返聘、劳务派遣或雇佣外部智力资源等方式,帮助新员工掌握成熟的生产技术经验和满足科研生产需要。这种多渠道引进智力资源模式在缓解公司人力资源短板问题的同时,由于不同渠道人员的具体情况不同,给公司人员统一管理和人工成本准确核算增加了难度。首先,A公司通过返聘和引进外部智力资源方式聘用的员工,在录用、考核、工资发放等方面与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不一致,增加了人员统一管理的难度;其次,A公司支付异地出差员工补助,增加了人工成本支出,构成了企业人工成本的增长因素之一;再次,由于异地生产,公司整体上还要为两地间出差的员工提供住宿,导致了差旅费和人工成本的双增长;最后,不同类型的职工,给人工成本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管理带来影响。比如,按照税务要求,员工在不同地点取得的收入应合并纳税,但由于C公司派驻到A公司的员工劳动关系还在C公司,工资和“五险一金”由C公司发放和缴纳,A公司按月又给这部分员工发放出差补贴,这种状况导致员工应发工资统计不完整、个人所得税单独计算代扣代缴,不符合个人所得税法合并纳税规定,存在纳税风险。

(五)异地运营模式下收入结算不及时

A公司在2014年度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相关任务产品陆续完工交付结算。由于A公司异地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收入结算过程中大量纸质单据,如任务派工单,发票、产品交付结算单等资料传递时间较长,对账务处理的及时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异地运营模式下资金管理被动

C公司作为母公司,在资金管理上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较为集中的管理方式。A公司作为C公司异地运营的子公司,资金运作都处在C公司的有效监控之下,其资金流入主要有两种,一是产品来款,二是从集团内财务公司取得的贷款收入。A公司资金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融资渠道单一。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财务公司进行借款方式的筹资,并且综合授信额度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也会导致融资渠道单一,在资金紧张且额度有限时无法快速筹措资金以满足任务研制生产需要。第二,资金状况过分依赖母公司产品款拨付进度。A公司承担的生产任务逐年增多,各项任务在前期会垫支大量启动资金,例如,原材料、工装等,一旦母公司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会连锁影响到A公司的资金状况。

四、企业异地管理模式下财务困境的突破

(一)走产业化之路,增强A公司自身“造血”功能

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肩负着F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托,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无论是厂房设备、员工素质,还是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经营机制,可以说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准。目前A公司遇到固定性成本费用支出偏高、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A公司承担的生产任务较少,产能利用尚不充分。为此,建议C公司加大对A公司的业务扶持,充分利用A公司的先进产能,将更多的生产任务交给A公司,使其具有自我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同时,A公司也应加速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和经营效率;转变思维,在经营创新上下苦工夫,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积极开发民品市场,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军、民);有节奏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大新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逐步由简单生产加工向新产品生产创造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明晰产权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针对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产权不清晰现状,建议由集团公司召集A、C、D、E公司共同研究滨海基地的资产产权界定问题,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所有资产统一划转至A公司进行核算与管理,这实质是等于C、D、E公司增加对A公司的投资,需要C、D、E公司尽快办理竣工决算和对外投资手续;二是维持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资产管理现状不变,但要求A公司与C、D、E公司尽快签订资产使用协议,对使用方式、费率和后续维护保养等方面规定各家单位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三)增加资本性投入,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随着生产任务逐渐增多和额外承担一些固定资产性投入,A公司的资金状况一直比较紧张。过去几年,A公司各项成本费用持续大幅度增长,产品收款不足以支撑各种支出,资金缺口很大,被迫不断地利用贷款来弥补赤字,导致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继续靠银行贷款已经没有多大空间。为了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实现A公司跨越式发展,建议各股东单位追加对A公司的资本投入,缓解A公司资金紧张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A公司应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资金动态调控体系,严格控制各种预算外支出。

(四)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两地资源共赢

会计信息化是解决异地审批时间较长、提高办公效率的有效办法。因此,母子公司应同时梳理各自业务流程,加快信息化建设,争取实现无缝对接,从而解决异地审批时间过长、纸质单据传递不及时、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降低人工成本

A公司应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重视员工能力培养,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置不同成长路径,打造管理人才、科研骨干和技术能手三支队伍。在满足科研生产需要的同时,逐渐减少C公司派驻、退休返聘、劳务派遣等类型人员,减少员工送外实习和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的规模和频率,最终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六)统筹推进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能力建设,形成规模,摊薄公共成本

针对滨海新区产业化基地规模大、入驻单位较少、动力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的状况,建议集团公司及时督促各单位按照计划加快能力建设进度,尽快入驻产业园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摊薄单位成本,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作者:李彩霞 杜芳修 单位: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建,张双鹏,刘常建.发展困境一定会导致战略变革吗?[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7):93-106.

[2]杨森.财务困境及其应对策略:以三一重工为例[J].会计之友,2013(8):49-52.

[3]魏志明.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运营模式与财务业绩比较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1-21.

[4]刘迪.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轻型化”运营模式及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5-27.

[5]李莉.企业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3(1):26-28.

[6]李翱,李明星,吕建飞.通用航空企业运营模式研究[C].2013年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11-14.

[7]徐福祥.21世纪中国卫星企业有效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航天,2012(9):14-17.

[8]过江鸿.论我国军工企业运营模式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10(15):61.

[9]魏进春.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运营模式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2-45.

[10]王梅.试析异地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要点[J].经营管理者,2014(4):330.

第六篇:企业项目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应用,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成本控制能够从源头上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进行规划,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结合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内涵,对其成本控制的完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企业项目;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使得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企业必须认真剖析自身,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而成本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需要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切实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一、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在企业项目中,成本主要是指该项目的预期投入资金,通过成本的控制,能够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对目标潜力进行最大化的挖掘,在确保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的同时,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提升项目自身的整体效益。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获得竞争层面的优势,就必须做好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站稳脚步,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成本控制的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其价格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利润。二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采用的多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股东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决定了股东的收益。通过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使得股东的投入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报。三是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成本控制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其他工作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并非孤立存在,如果成本控制工作效果较差,则必然会影响财务管理其他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成本意识

应该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支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展开。成本控制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工作,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成本控制,强化成本意识,实现对企业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控,建立起成熟的成本控制机制,将传统的成本核算转变为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完善控制体系

应该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资金的集中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构建现代化企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规范化运行的支撑,更是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题。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做好自身的深入剖析,认识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成本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同时,关注成本控制,对必要的成本开支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能够符合企业的价值目标追求。同时,应该注重资金管理工作,减少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促进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三)创新管理方法

在以往的成本控制中,仅仅是针对项目本身,而没有注重其设计、售后等一系列的成本消耗,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并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此,应该创新成本控制手段,通过切实有效的市场调研分析,明确市场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对成本控制体系的创新。同时,在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时,应该首先对项目所需的各种成本进行明确,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预算。然后,应该充分考虑成本的必要性和可替代性,挑选出最优的方案。而在项目完成后,应该对其整体预算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力,为后续的项目成本预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健全评价机制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应该得到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立足企业实际,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降低可能出现的资金损失,同时尽可能降低资金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实现资金的合理调配。除评价体系外,还应该完善沟通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动企业发展。

(五)注重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中,应该采用统一的软件系统,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从整体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确保成本控制能够覆盖企业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直观地显示出来,发挥成本控制在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尚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起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围,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调度其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王莉 单位:国网鹰潭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骆海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3):116-117

[2]俞红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国商贸,2012,(9):91-92

[3]林婷婷.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4,(3):64-65

第七篇:企业财务控制ERP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逐渐迈入信息时代,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ERP系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逐渐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ERP在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能,但同时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应用,科学客观的分析了ERP系统在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市场调查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ERP;企业财务控制;应用

ERP系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是控制企业的预算、核定企业的成本、为企业提供实时控制业务及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等提供有效服务。

一、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ERP这一技术在企业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应用:在会计中的应用、在企业预算中的应用、在企业成本会计上的应用、销售与利润的控制的应用、企业中的绩效考核的应用。

(一)ERP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

在企业中会计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支出、收入进行记录、核实;在企业进行活动时,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分析与计划,记录资金在其中的变化过程和结果。这些方面主要由企业的总账、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等多方面构成。而ERP管理技术在企业会计中主要负责总账模块(对其他模块的业务进行汇总)、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利用企业的资产号与折旧的计算值,以便于跟踪资产整个)、应收账模块(企业在正常运转中的经营项目的收账)、现金管理模块(执行国家对信贷与结算的其他有关规定)、应付账模块(企业在正常运转中的经营项目的付账)、和工资核算模块(对于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等。

(二)ERP在企业预算中的应用

在企业预算这一方面中,ERP技术的主要应用在于:企业的财务计划在控制、分析以及预算的方面上。ERP技术为企业在这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的平台,同时ERP也进行有关企业预算方面上主要负责企业在预算上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间接费用计划、投资计划等多种计划。除此之外,ERP技术还支持企业同时进行多个预算方案的滚动编制。

(三)ERP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的预算是一个企业在进行一个项目的企划的时候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ERP技术可以对成本进行预算,同时也可以对成本的本身要素进行分析,进而对整个项目在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并且可以对单个成本进行监控,将小部分脱离整个大的集体进行观测,或者对于整个整体进行一定时间内的预测。同时ERP系统采用了大量管理会计技术,比如成本对象和成本流,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等等。通过他们,ERP可以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供给管理者多维且明细的产品成本信息。通过ERP技术所得出的成本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进行优化。

(四)ERP技术在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上的应用

这一应用主要是目的是基于ERP对成本上进行分析的应用,在对企业中的一个项目的成本与收入进行预算和分析之后,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来对一个项目进行销售和利润两方面的分析,同时可以将所得的利润分担到不同的领域,如销售、市场、产品管理等等多方面。

(五)ERP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中,主要是应用的是ERP技术的平台性,由于ERP技术可以对企业进行实时管理,所以可以选择ERP技术进行实时对不同部门在生产、销售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同时也可以监督员工是否对所属工作认真负责,以便于在活动中更好的监督和考察一个部门的效益。

二、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ERP技术的优点众多,大多数企业都想进入这一技术来加强自身的企业,使自身的企业可以更好的进行发展,然而在实行这一技术上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企业本身缺乏使用ERP的基础条件

在我国目前上有很多企业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系统和企业的治理功能,特别是在财务上没有一个系统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财务上的考核和管理。很多企业甚至存在基本的会计资料、会计凭证都不完整的状态中;同时业务管理处在混乱的状态中如:生产的业务流程、资金的管理流程等多方面都缺少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ERP这一技术在使用前要求企业至少在财务管理上需要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及时。如果这一要求无法进行满足就会导致企业无法使用ERP这一技术。很多企业高管在企业很多方面都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管理系统时就想要去使用ERP技术,希望通过ERP技术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却不清楚ERP技术可以解决企业中的哪些问题,更不清楚ERP技术存在的弊端。目前,在我国很多家大型的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套全面的ERP技术,如:中国航空、江淮汽车等多个大型企业在这一技术上已经可以完全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其在自身的企业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对于ERP技术的使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同时资金的不足、缺少相关的技术人员等都是没有办法去应用ERP技术的基本原因之一。

(二)企业原有的财务系统与ERP系统无法进行整合

在企业选择ERP系统之后,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ERP技术进行熟悉和应用。但是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企业之前的财务系统,并且可以熟练的使用企业之前的财务系统。同时,由于在进行对财务报表的审核上员工已经习惯了之前的财务系统,在使用ERP系统的时候,会出现由于数据导出失败或者导出数据混乱等多种问题。一旦ERP系统出现的了问题,那么一个企业就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中,这一问题也导致了很多人对ERP技术的怀疑和质疑。

(三)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ERP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使用人员懂得IT技术,同时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想要使用这一技术需要企业中财务管理团队本身是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这一技术并不了解,同时对于相关的知识知道的十分少。想要很好的使用ERP技术就需要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的进行技术培训。

(四)使用ERP技术的成本过高

一套完整的ERP软件的投入需要进千万,很多企业因为无法承担这么多的成本而放弃使用ERP系统。同时在ERP系统投入使用之后的后期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导致众多企业放弃了这一软件。不仅如此在ERP这一软件的使用上,需要进行相关部分的许可批准,这一门槛也导致了很多人放弃了使用这一软件。

三、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对策和建议

对于ERP系统的使用出现的问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措施来进行解决:(1)加大企业高层对ERP技术的关注:一个企业的高层的态度往往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一项事物上。一个企业的高层如果对待ERP系统不够重视,那么在这个企业中ERP技术就没有办法进行最好的推广和使用。(2)ERP系统的选型:一个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状态,来选择不同的ERP系统的型号,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使ERP技术服务于企业,同时减少ERP系统在进行修复和购买时的资金。(3)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中人员的配备,同时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4)在使用ERP系统的过程中进行程序的控制,同时与各方面进行协调。

四、结束语

根据本文对于ERP技术的描述,可以知道ERP技术可以使一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更为便捷,同时也可以更加方便与整个企业的管理,然而在ERP技术的投入使用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对应的解决,才能使ERP技术更好的应用在企业中,同时更好的服务于一个企业。

作者:黄希 单位: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杰.浅论ERP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08:92-93

[2]娄丽敏.试论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2008,10:172-173

[3]张剑.论ERP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26:102

[4]朱芳.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8

[5]赖晓烜.对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14-15

[6]张洁.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