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管理浅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必要性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就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强调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对财务内控的认识,呼吁实践探索内控规范化。
关键词: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成为多学科、多经营主体的实体,资金形式从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转变为多种资金筹集渠道,支出种类纷繁复杂。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化目前正处于对理念与实践的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研讨的问题很多,执行起来的困难更多。
一、我国高校财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高校的建设相对起步比较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应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改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规范化要求,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高校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自身从内部管理机制上预防失控的现实需要。不断发展的高校,在面临责任、压力、风险并存的新形势下要健康地发展,必然会别无选择地加强自我约束,以此保证高速度按既定方针前进。近年来,不断爆出的高校经济恶性事件,已在预警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高校教职工在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在提高民主意识,要求学校各项政策、措施、预算、经费执行等情况公开、透明,财务监督做为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内控制度化由此相应提出来。
(三)财务内部控制与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异同点
多数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已经实行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部分领导和会计人员的疑问是: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可以做到控制了,还有必要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吗?首先,必须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之间在控制范围上的差别。确实两者有共同控制的部分,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岗位设置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不仅仅是岗位设置,同时包括机构、人员、资产、会计报告、各部门之间控制。其次,两者控制内容不同,财务内控针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内容较多,从收费到会计档案保管,从信息化到报告报表;不相容岗位分离只针对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
二、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我国高校一直以来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核心工作以资金核算单位、理财为主,重视货币资金管理,忽视其它方面控制制度,更缺少全员参与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普遍认为“现在也管理的很好么,不需要再费力搞内部控制建设了”,可有可无,不十分必要。认识上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迟缓,执行不力。
(二)规范化问题
1.国家出台的内部控制政策规定多数为条款,没有具体指导实务操作,实践上为空白点。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空喊了多年,真正落实的不多。
2.在没有完整、规范化的制度标准、没有专业人员具体操作,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多数高校自我摸索,不断实践,面对财务内部控制繁多的设计点,真正建立起内部控制的高校为数不多。从内控的实践结果来看,也不是全然完全有效,甚至于内控流程有时影响到工作效率。
(三)内部审计作用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多数为事后审计,无法做到事前或事中审计,许多问题发现时已时过境迁,面临两难的被动处境。主要原因在于审计人员配备有限,无法开展覆盖面广的审计事项。(四)信息化问题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要求整合各方面资料、数据,以达到数字共享、统一分析研究,而现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集成手段落后,使用效率不高,无法统一所有数据源口径,无法达到集合使用数据的目标,分析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可利用价值低,管理层无法根据数据做出准确判断。(五)人员问题
1.各高校专职的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缺少,更不用说建立相应专门的内控机构了,高校现有条件无法做到全面、有效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2.培训不到位,专业指导人员很少。财政管理部门是否有内部控制专业人员可以给予指导工作,这才是解决培训的关键。我国目前这方面人员缺乏,针对性强的专业人员更加是少之又少,多数为理论指导,很少有实践经验。
三、我国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必要性的要素
(一)控制环境建设
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管理层的工作职责之一,同时也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实施的控制制度,只有管理层高度重视,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并能各部门共同贯彻执行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层的管理作风与职业素质对于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极大的影响与风格特征。
1.通过在管理层实行三重一大原则,集体审批权制度等等来规范控制环境建设,从根本上为财务内控的建立健全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2.合理进行组织机构设立,组织机构是高校管理的整体框架,也是进行财务控制的基本单位,机构设置、职务分工合理、有效才能确保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保证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体系全方位建立健全,覆盖高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科研、各种社会服务的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实时收集信息,掌握全面真实信息做到加以控制。采用多元化信息手段进行监控,对比分析、不定期抽查,完善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调控机制,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建立起财务控制立体结构,以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相结合的相互制约,纵横核对,避免模式单一的管理方式。
2.内部审计建设。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于高校必不可少,特别是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新要求下,更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撑。通过内部审计对财务内控的运行效果和质量进行测试与评价,反馈信息并提出建议和措施,才能不断修正内控体系的完善,保证目标管理。新形势促使内部审计由过去单一查错的监督型向风险防范、价值增加的服务与管理型转变,多角度把内部审计提高一个较高的位置,树立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全面履行各项职能。
(三)风险评估建设风险评估,在我国高校建设中可以说很少,甚至没有,是各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新课题,这与我国高校产生环境有很大关系。我国高校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内不存在任何风险可言,但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已对高校发出风险预警,特别是借贷、基建建设项目更需要将风险评估提上日程表。至于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各高校可以参照企业的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风险持续时间、风险发生的区域、关键风险点以及风险应对的研究。
作者:孙萍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肖红.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2(10)
[2]朱荣,张向达.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9(09)
[3]刘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研究.中国连锁,2013(11)
第二篇:高校财务信息化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的发展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以及各大高校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出很多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支持和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文章就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构想,希望对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财务;信息化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高校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更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高校各方面的综合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仍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仍然有很多弊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将具体介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工作还不具备统一的标准和原则
只有具备统一的标准和原则,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达到一定的通用性和共享性,并且具备横向可比性。也可以说,会计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财务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得比较晚,很多信息化管理技术还不够成熟,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真正实现标准化。
1.2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购买的都是商品化软件,这就意味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依赖于校外的专业公司,高校电算化软件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首先,虽然商品化软件的通用性和核算功能都比较强,但是很多软件的应用周期非常短,而且维护成本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其应变能力比较弱,这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和阻碍。
1.3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待提升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就应该认识到其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问题,通过网络获取财会信息的同时,别人也可以从网络端口获取我们的财会信息,从而将财务信息泄露,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和建设。首先,计算机黑客和病毒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危害非常大,高校财务信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高校的损害将非常严重。其次,财务管理软硬件都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在工作过程中,计算机硬件有可能出现故障,这样财务信息就非常可能因为没有保存好而丢失,从而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财务信息化软件一旦设定,就很难再加以修改和更新,造成软件系统长期滞后,从而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2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2.1提高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首先,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一个部门的事,一旦信息化系统建成,整个高校各个部门的系统就都被连接在一起,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从而有效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所以,高层领导一定要重视财务部门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同时加强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如果不能在整个高校建立一个完全共享的信息化系统,所有的部门管理信息就不能达到高度的共享,从而降低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财会人员必须对信息化技术有足够的认识,因为财会人员从事的都是与财务信息化有关的工作,只有财会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准确、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提升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改变,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会人员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财会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2.3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强财会硬件环境设计,有些高校的财会电算化建设比较早,有的硬件设备已经陈旧老化,所以优化硬件设备势在必行了,不然要严重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其次,要加强财务软件环境的设计,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明确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3结语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及高校有效发展建设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认识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财务管理工作还不具备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以及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待提升等等,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说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财务管理岗位的相互监督和控制、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建设以及及时更新和维护财会信息等等。解决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潘虹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真.基于协同管理的高校财务信息化———以天津某高校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4(7):50-52.
[2]李彬.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财务信息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0):86-87.
[3]洪倩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分析[J].商,2015(13):124.
第三篇:高校后勤财务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化,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目标不明确、体制不合理、核算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制约了后勤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对高校后勤财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以及对其进行改革的可行性。
关键词:
后勤改革;财务管理;必要性;可能性
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处担负着非常繁琐和艰辛的工作,是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的主要部分。后勤财务管理是后勤管理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后勤部门社会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且了解其对高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后勤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管理目标不明确
经过多年的改革,后勤部门已经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使其与社会化经营模式相配套。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管理目标不明确以及管理绩效偏低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产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但在实践中,由于其身份特殊,很多后勤部门始终摆脱不了高校的干涉,一方面其作为企业必然有自身的利益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则必须服务于高校的各种日常生活与经营活动。因此,其在财务运行方面,必然面临一定的“撕裂”,无法与其他社会企业一般将追求高利润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为了满足高校的需求,后勤单位需要作出更大牺牲,甚至出现亏损。
(二)核算体系不健全
虽然后勤部门已进行了多年的社会化改革,但其财务管理仍实行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在财务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贯彻。企业化管理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之间存有一定的冲突。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来自原后勤部门,人员老化以及知识更新方面均存在问题,即使是根据新要求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了调整,但在科目设置、记账方法等方面却延续了老做法,使得财务核算体系交叉混淆、账务混乱。
(三)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一直以来,后勤部门的财务核算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并无成本核算制度。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部门依据企业管理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由于过去没有良好的成本核算基础,成本归集与费用分摊方面的计算混乱,常导致经营成果不能体现后勤实体的实际盈亏状况,无法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成本核算制度需要以现代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只有对后勤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才能够做到。
二、改革的可能性
(一)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许多学者将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先进的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将自身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后勤财务管理改革之中,形成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来看,后勤财务管理的改革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对于后勤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提升
高校对于后勤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一直在持续的提升,后勤与实体剥离之后,如何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若能够解决其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有助于后勤部门的独立、健康、快速发展。
(三)社会化变革为改革提供了可能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后勤部门的社会化改革使其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转向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后勤部门的管理模式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其通过多年的发展,使得企业化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为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了思想观念基础和制度支持。
三、后勤财务改革的路径探讨
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际情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革新财务管理理念
对后勤财务进行改革,首先需要革新财务管理理念,这是后勤财务管理的灵魂以及精神,管理理念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后勤财务管理。因此,后勤部门应该树立起全面、全员管理理念、成本效益理念、社会责任理念、财务成本管理理念、风险价值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后勤财务整体事业的发展。
(二)明确管理目标
后勤财务需要明确自身的管理目标,只有明确了自身的目标,才能合理的使用有效资金,推动高校的后勤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最大化的实现后勤部门自身的社会价值。全面落实各个环节的日常核算与监督管理工作,合理筹资,实现对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
(三)完善财务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体系的完善是整个后勤财务改革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要完善核算体系,首先要确定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科目。后勤部门要根据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法》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规范自身的账务处理程序。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机结合也是完善财务核算体系的内容之一,只有如此才能够加强财务分析与监控能力,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四)建立成本管理机制
要在高校后勤部门内建立起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机制,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贯彻到后勤实体的每一个岗位,全面挖掘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对其采取措施。还需要将成本控制与后勤部门的激励、约束机制挂钩,做好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估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激励或约束,增强其工作紧迫感与积极性。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相关理论研究的进步以及高校自身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认知的提升,为推进后勤财务改革提供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文中探讨了一些可行的路径,仅为参考,期待更多同仁加入本领域的研究和讨论。
作者:张瑞芸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余靖.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策略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
[2]陈满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1;52
[3]赵燕玲.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1;20
[4]潘云霞,冯滔.新形式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6
第四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
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对高校的管理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高校内部各种教学工作的运行和自身发展。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形成巨大阻碍,本文旨在根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提高对普通高等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如此庞大的资金总量在保证高校有效运行的同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公众对教育经费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中公费支出较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谎报账目、资金大量结余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根源,改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在“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各个地方投资办高校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制度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不断调整和完善,先后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形式和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校长负责制”,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的“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责任制”,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责任制”,第四个阶段是“”时期提出的“革命委员会负责制”,第五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最后即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于1997年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在总结以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2012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提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财务工作。这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稳定的法律环境。
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弊端
首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领导体制。在我国,实行统一领导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领导地位自身的领导组织性,容易使得个别领导人员产生优越感,滥用职权,不尊重其他管理人员的权利,很可能导致组织决策时考虑不全面、推卸责任等问题。有些领导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极易造成经费流失。其次,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并且,我国高校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记录不明,使用领域间存在极大差异等都表明,校级职能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不到位。另一方面,众多高校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部分高校缺乏对绩效的考核经验,忽视了奖惩机制的重要性,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不合理性,难以调动学校及内部学院合理理财和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预算管理问题突出
编制年度预算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时,方式过于粗放,忽略了预算的重要性,预算编制普遍存在不合理、不精细、不完整的问题,无法保证编制预算的严肃性和刚性,阻碍高校财务及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学院与学院、学院与学校间的预算分配存在很大缺陷,差异大,分配不平衡,不能及时根据相关政策及院校规模来调整分配。这都对学院及学校的正常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足
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和相应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高道德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但就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而言,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内财务人员普遍缺乏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在入职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并不能胜任财务工作。个别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道德素质低下等,很可能导致挪用资金、对部门资金来源去向隐瞒不报等问题。如此,极易造成财务报表的不完整和资金的流失,不利于高校的日常经济活动。
(四)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的资产统计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应向着国际化方向前进,落后的财务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然而某些高校故步自封,坚持使用落后、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缺少正确分析形势的能力,导致学校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式。另外,我国部分高校对自身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不善,财务报表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完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一)强化高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完善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第一,完善领导体制,落实领导职权。高校领导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权利,提高法制意识和领导素养,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参与学校内部的财务、资金的规划、决策等。并发挥自身的领导示范作用,管理、带领好下属人员,同心协力,共同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监管机制。首先必须要加强监督法制建设,在学校财务章程中明确监督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并制定监督工作的相关条例,加大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其次,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日常资金流动进行监督监管,切实保证财务工作的透明化、法制化。第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要优化我国高校的运行机制,实现校内资源的合理配置,设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
(二)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算能力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建设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模式,加强对内部财务预算的管理力度,同时要对决策者和领导者提出的决策进行严格考核,保证经济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时应建立职能部门审批制度,在必须对预算进行修改或完善时,进行严格审查与审批,确保预算的可操作性。另外,还必须加强监督者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监管,对工作表现突出者实施奖励措施,对执行不当者进行处罚,始终为预算的执行保持明确的方向。
(三)加强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
培养,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当今社会,人才是一个单位实现长足发展的关键,对学校来说尤其如此,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更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培训,使其具备管理财务必需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必须具备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财务问题。另外,应设立培训部门或机构,为员工提供再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经济环境。
(四)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使用科学合理的资产统计方法
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科学合理的管理观念是决策者能够进行正确决策的必备条件,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工作或者资金投资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应该考虑到校内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利益。另一方面,必须要对高校内部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全面完整的统计,减少两者之间的偏差,以保证资产统计的正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好坏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未来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改革和创新将会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大预算决算监督力度,树立科学创新的管理理念,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并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才能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胡莉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
参考文献:
[1]姚江玲.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
[2]徐潇潇.我国高校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完善思路[J].山东工会论坛,2015(2).
[3]张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5(4).
第五篇:高校财务风险问题思考
摘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财务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问题。财务是高校办学的支撑,一旦高校的财务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高校的办学与发展,如何解决高校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是需要去思考解决的。本篇文章就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在不断进行扩招,很多高校希望借此机会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高校的办学与发展是需要资金的支撑的,很多的高校为了实现科学化的办学形式,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导致国家所下拨的教育经费不足够与高校进行发展,所以很多高校将目光放到了银行的贷款上。这些贷款使得高校的财务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高校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考验。如何对高校的财务进行合理的规划,最主要的是通过内部控制来降低财务的风险。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高校财务是高校进行扩招与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旦财务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高校的发展。现在高校存在着很多财务方面的风险,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一)管理层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对于高校的资金来源一般是通过国家的拨给政策和学生的学费收入获得的,很多的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已经成为了法人实体,开始不断的进行筹资来发展学校,比如向银行贷款等,而这些筹来的资金无疑为高校增加了负债率,也为财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而很多的高校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问题,仍然没有进行内部的控制,导致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大。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高校还不能够独自进行财务活动的投资,高校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所提供的,而且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要根据国家的要求进行。对于高校的投资,主要的投资活动是举办企业,高校是主要的投资者,对校办的企业是有责任的,所以校办产业的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中的重要部分。有很多高校对于投资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投资的计划,投资的决策等都没有科学的指导,会导致这些投资的计划与决策出现失误从而造成投资的失败,增加高校财务的风险。
(三)流动性存在风险
现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资金的流入不足以支撑资金的流出而造成资金短缺的现象。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和国家的拨款。而高校的资金支出负担着高校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学的设备购买,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都是需要资金的支撑的,尤其是现在的高校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在扩招和实现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动的。高校现阶段存在的资金流动性的问题主要就是收入支撑不了支出,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管理层没有正确的评估高校的财务情况,在资金的运用和周转上存在着问题。
二、内部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问题
针对高校财务的风险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内部进行控制。只有在内部进行控制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一)树立风险的意识
高校应该树立财务风险的意识,高校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所以对于高校的资金收入方面应该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够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在进行筹集资金的时候,应该对筹集资金的来源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资金的来源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于资金的使用也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一旦资金的使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最后高校没有偿还资金的能力,对学校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已经成为了独立的法人,而作为独立法人,高校有了更重要的责任。高校的资金来源除了学生的学费和国家的拨款,还有向银行所贷的款项,对于这些从银行所贷的款项,高校一定要有负债的意识。对于所贷的款项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贷款的合理利用。对于所要投资的项目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考察,在分配款项上也一定要做好预算,争取最大限度上降低资金的成本,并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高校的每一笔资金支出都是由高校的管理层所决定的,所以在高校一定要建立经济责任的制度,使得高校的管理者有财务风险方面的责任。在高校还应该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部门的人员主要由高校的校长和专业的财务人员和监督人员组成。校长和财务人员要对财务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而监督人员主要是对高校的资金收入与资金支出进行检查和核对,以免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设立监督人员能够有效的在财务方面进行控制,使得这些工作人员相互制约,共同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
(四)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管理,一定要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政策进行建立。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在内部对财务进行控制,高校的财务制度包括很多的方面,主要是高校的采购制度,高校资金的预算制度还有高校财务人员的分工制度,这些制度都是需要高校去进行完善的,只有将这几个制度平衡好,才能够在内部降低高校财务的风险。而且学校的资金支出与收入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并且对于这些财务的记录应该在高校内部进行公开,让高校的管理层与基层教师都有所了解,将财务的明细公开也有利于高校的人员对财务进行监督,更有效的利用资金,降低财务的风险。
三、结束语
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对于财务方面有着更多的需求,而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与国家的拨款,而这些资金是不能够支撑高校的发展的。所以高校一定要在内部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只有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够实现高校的发展。
作者:安玉英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魏良华,邓彦.浅析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2]周红军.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财会学习,2015;12
[3]崔俊聿.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13
第六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缺失与精细化管理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导致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问题,积极沟通,通过建立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加强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改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养,进而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
高校财务;预算问题;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力度不断增大,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局面下,引入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概念:精细化管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引出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希望能够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帮助。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的长期发展中,大多数学校的预算管理只能称作是狭义的预算管理,其只是简单的记录高校的日常收支状况。这远远没有达到高校财务管理所提出的要求,对于高校在某一个特定阶段的资金运行情况的需求缺乏一定的反映。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上,高校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为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工对科研和教学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所以导致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上出现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只是简单地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一种编制计划,就是对资金使用额度的简单预算。这些认识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财务预算在编制的时态度不够端正,编制不够严谨,数据不够详实准确,最终达不到财务预算的目的。
(二)预算编制过程和方法有待提高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1、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合理性
在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中,比较常用的就是基数增长法,这种方法优点是易学易懂,简单易行,所以在高校的预算管理中比较流行。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的经常项目上的数目金额也随之不断增长,这使得经费的控制难度逐年加大。其次,技术增长发对于基数的获取并不科学规范,导致数据存在失真现象,这也就间接地对一些不合理的资金支出进行了承认,在经费的收支范围方面管理较松,对违规的现象起不到很好的制止和纠正作用。
2、预算编制程序不符合要求,编制数据缺乏参考
高校在预算编制程序方面有时显得不够规范。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之前,一般都会对各个申报的部门进行一定的汇总,但最后得出的数据往往都高于预算应该控制的金额,有时两者甚至相差深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各个部门在申报金额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申报金额故意定得过高,而又因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并不少见,所以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对于其他申报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商很难达到效果,而在高校的党委会批准之后对于预算报告就直接执行,这就导致预算报告缺乏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预算编制方法比较保守,缺乏一致性
高校财务预算在编制方法上缺乏一致性。在以往的编制方法的采用上,高校多采用经验评估法和统计方法两种。经验评估法就是依据经验和一定的专业只是来判定预算等额。在实际的预算编制中,由于有些财务数据的统计本身就是依靠主管经验得出的,所以导致在预算编制上也更多地是依赖经验的总结和判断。这种方法易遭受质疑,缺乏权威性。而所谓的统计方法就是指根据高校以前的标准,以过往的财务数据作为依据,对整体的数据进行统计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所编制出的预算数据由于和预算提报者的预期有一定差距,常常不被接受。
(三)预算编制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的预算编制中,高校的财务编制主要涉及到申报者、编制者和审批者。对于这三部分人员的财务知识和自身财务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对基本金融知识和初等财务知识做到必要的了解。但在实际的财务活动中,有些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对于基本的财务知识不能熟练的掌握,对于最新的财务规定和要求缺乏了解。同时,在参与高校财务编制的三部分人员之间的协调、组织不够,造成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面的运行效率较低。
二、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首先,在预算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树立过程中,需要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只有校领导方面充分配合,才能对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起到充分的调动作用。作为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人员,要和高校管理层进行积极地沟通,必要时要以书面材料向领导提供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和如何实施的建议。同时,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也应该多多利用高校的学术氛围,结合如何更好地开展精细管理进行科学讨论和合理论证,加深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在高校的管理层和学术层同时展开动作,双管齐下,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目的。(二)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编制过程加强管理高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编制对于加强高校资金管理,反映资金流动情况,平衡收支具有重大作用。而在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中,重点内容无疑就是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编制。
1、编制方法的科学选择
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应该对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大约有以下几种,即:复式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基数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等。而现在高校大体选用的方法多为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相结合的方式。零基预算法主要指的就是一切预算要从零开始计算,从学校的发展角度对每项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以分析,进而制定出预算编制。而滚动预算法最主要的就是要在预算的编制中,预算期要始终维持在一年,如果超过了一年的预算时间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重新的修订。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应该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更合科学的角度制定出合理的预算编制。
2、对于收支原则进行正确理解,构建科学预算
在现在的高校中,教育经费的收入还是以财政拨款和其他多种经营筹措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育经费的收入更加负责化和精细化,那么在编制预算报表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收入的多样性,从而做到全面反映,没有遗漏。除对传统收入的编制外,还要对社会捐助、科研成果、教育培训、校办企业收入等加以了解,最终做到全部的收入都纳入到预算编制中。
3、对预算编制程序严格管理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保持预算编制程序的合理性,高效性,对预算编制的整体效果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编制程序开始要对各个院系、部门进行预算布置,其次根据省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的规定合适基本数据的正确性,进行预算评估,分类归档,并将预算建议递交给相关财务部门。同时,要根据高校各个院系、职能部门等收集编制内的员工人数和实际需求,向各个部门通报预算控制数。在收集好各个部门的预算申报数据后,预算管理本门要再对数据进行审核、分析、整理,并送交给相关上级部门进行讨论和确定。最后向整个高校公布经批准后的方案,加强预算的透明度。
(三)改善管理模式,加强监督
随着高新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现在高校要改善管理模式,实现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整个高校系统中,上至管理层,中到预算管理的财务部门,下到各个院系、职能部门,都要做到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对于整个的预算执行情况要制定合理的监督方案,建立有效的监督模式,对执行进度进行必要的了解,对特殊情况及时地做出决策,为预算的科学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对预算编制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加强自身财务素质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和自身财务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财务培训,利用高校的便利条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进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自身的财务素养,从而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结束语
财务预算的管理在高校的财务活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问题,积极沟通,通过建立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加强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改善管理模式,建立监督机制,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养,进而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良好运行。
作者:方永刚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卢黎,高天武.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缺失与精细化管理[J].当代会计,2015
[2]赵亚珊.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4
[3]周文.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缺失与完善[J].东方企业文化,2012
第七篇: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
摘要:
在高校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但当前的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本文在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为视角,分析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管理
前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的提升,由此一来,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并对高校的部分工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对此,高校应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对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核心为内部环境,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控制对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的管理层为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人员,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及财务管理质量[1]。当前,很大一部分高校管理层并未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措施落后,严重的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并且也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认识,单纯的认为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要求及规范既是内部控制,从而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一味的下达指令,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差
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升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来说,通过内部控制的作用,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但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在贯彻与落实时,可操作性比较差,导致财务管理的开展缺乏科学性,频繁的发生各种问题。
(三)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性比较差
目前,高校的经费逐渐由财政拨款转变为自主经营,由于高校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部分高校在自主经营的过程中发生负债,甚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当中,影响高校的发展。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的合理进行,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更多的是形式化的预算,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社会上各个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可充分的借鉴各个企业,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建立完善之后,还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高校的所有部门囊括进来,在整个高校的内部实施财务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高校的发展。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实施由人来进行,因此,要提升高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的管理层要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形成内部控制的观念,从而有效地带动员工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2]。内部控制意识形成之后,还应着重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促使工作人员正确的开展内部控制,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了解最新的财会信息,同时,职业道德素质、责任意识都比较强,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重视财务管理的关键点
财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要对关键点十分重视,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严格的控制。具体说来,财务管理的关键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无论高校的经费来源于何处,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科学的预算,高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要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进行科学的分配,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提升预算实施的合理性[3];第二,资金的内部控制,高校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应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正确性,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第三,报销管理,对于高校日常的财务开销,在进行报销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第四,收费管理,收费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并加强监督,保证收费的合理性;第五,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做好监督与控制。
三、结论:
尽管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通过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的发展。
作者:刘琳琳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毛丽萍.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248.
[2]施薇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探析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194+196.
[3]陈小平.基于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5,14:156-157.
第八篇: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浅析
【摘要】
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新预算法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高等学校作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内的预算单位,必须要适应新预算法的改革方向。笔者结合工作的实际及对文献的研究,就当下各高校在开展财务预算工作中面对的问题及新预算法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
新预算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一、新预算法的新要求
2014年8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第十二届会议中的第十次会议上,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修正案正式通过投票表决,这部预算法修正案也被称作为“新预算法案”或“新预算法”,于2015年开始正式得以实施应用。这部法案的修订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预算的完整性,强化了预算约束,加强了追踪问效,实施绩效与预算挂钩,加快推进预算公开,健全透明预算制度。与此同时,高校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也受到新预算法的影响与推动。
二、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面对的挑战
(一)认识程度不够
在高校的财务工作中,计划财务处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财务部门,是从整体上来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相应的管控。计划财务处不仅要编制与规划高校的财务预算报表与结算报表,还要帮助高校筹集资金,保证资金得以安全、合理的应用。与此同时,计划财务处还要负责高校内部的各项收费工作及助学贷款等项目的办理与监管。在高校计划财务处的所有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是核心环节,但是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单纯注重财务工作中的预算批复情况及预算数额,而不注重资金具体的流向与使用情况。此外,一些高校的财务人员在制定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缺失,导致高校预算与部门预算之间出现较大偏差。高校目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财务部门独立完成,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独立完成预算的相关编制、预算过程中的执行与控制、最终的预算评价分析等,这一系列过程都没有高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进来。这样就会造成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没有实现公开、透明的开展,也缺少其他部门的监督。实际上,高校内部的预算执行者,就是高校的各个部门及教职员工,但是他们却根本不会参与到预算的管理过程中,导致预算的后续执行出现问题。同时,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实现细化。
(二)管理落后、缺乏评价与考核
很多高校不重视预算编制,在其过程中没有将绩效评估工作纳入考量之中。这就导致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严重弊端,没有明确的报告制度,使高校的预算工作单纯停留在编制环节与后续的执行环节,没有向绩效考核及激励方向进行合理转变。如此一来,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预测、控制、考核、评价等功能都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很多高校单纯进行资金投入,而不对资金进行相应的管理,缺少控制性,超支没有惩罚,节约没有奖励,造成各部门争夺资金,加剧了资金短缺的矛盾,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给高校预算绩效带来了不便。绩效评价的滞后也不利于落实归属各部门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不利于调动高校全体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三)预算编制存在偏差
当前,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流程都大致相同,即不同的部门将明年所需的财政支出进行上报,财务处在整理与初审之后将其上报给高校内部党委会,再由党委会进行最终审批。预算编制方法用的比较多的却是增量预算法,也就是说,财务部门会在上一年预算数目之上进行微调,没有考虑整体的预算基数是否合理,从而造成哪个部门上一年支出较多,下一年的预算就多,造成预算编制出现严重不合理。这样的财务预算,只是简单将新的预算与历年预算进行结合,导致财务预算工作与高校各部门发展出现严重脱节,也会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指导性与控制性。一般来说,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要从8月开始,但很多学校会拖到年底才进行,这样就会造成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缺少足够的时间,无法保证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很多高校的财务预算,一般4到5月份才会正式下达,有的甚至要拖到6月份以后,致使年初财务管理缺乏依据,处于没有财政预算指导的状态下,导致预算管理中的资金分配无法落实到实处,甚至造成当年的财务预算无法在当年完成。
三、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有助于促进高校对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的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不仅与高校的财务部门有关,更与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有紧密联系,管理者应当将财务预算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提升。高校的管理者可以成立预算编制工作委员会,管理者可以作为主管领导,可以让财务部门作为工作中心,同时让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后勤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等参与到委员会的工作中,共同参与高校的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预算编制工作委员会在具体工作中,应当以“由上至下、上下结合”为主要的工作原则。
(二)有助于促进高校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精细化
新预算法案有明确规定,高校在预算工作中要做到细化,无论是预算草案的编制、相应的预算调整,还是最终的决算,都需要将其细化至功能类,做到一以贯之。财务工作者也应认识到,预算的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程度较强的工作,只有保证预算的细化程度,才能使预算工作变得更加具有约束力与严肃性,预算工作的意义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与此同时,新预算法案还要求各高校进行中期预算与长期预算的编制,使高校的年度预算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系统性。这样,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才会具有连续性。
(三)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在新预算法案中,要求高校在财务工作中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对具体资金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方向进行评价,这样,高校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就会具有成本意识,也能认识到效益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就应当在财务工作及预算编制中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辅以科学的分析方法。高校可以在完善的体系的指导下,对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两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分析及评价,如果预算情况完成较好,财务人员会得到一定程度激励,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时高校还要对其进行追责。
(四)有助于财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在新预算法案中,对于信息公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除了应当公开“三公经费”的所有详细信息,还要将财务信息及相关的运行情况进行公开披露。这样就可以保证各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化与透明化,使高校的财务工作质量得到切实保证。
作者:陈娟丽 单位:西北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