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是事业单位实现稳定有序发展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针对我国现有发展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与完善建议的相关研究内容,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其中涉及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与完善建议;研究论述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逐步发展深化,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践也相应性地显现出了逐步深化的现实态势。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之下,财务管理工作在有效助力我国当代事业单位组织实体良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如何适应现实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并找寻到切实可行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方案已经成为全新实践背景之下的现实性话题。本文将针对现有的实践运作背景之下,我国当代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建议展开简要的探讨,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以供借鉴意义。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简析
(一)在管理体制以及在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
第一,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方面的缺陷。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我国各类社会性组织的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往往都是由政府中的财政部门来实施推动的,在实际的业务内容运作过程中,预算单位的参与程度往往都比较低,在信息资源的供给与处理实务过程中具备着较为明显的被动性特征。所以在开展相关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将外部预算部门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实现对我国事业单位实体财务管理工作云集自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状况转变过程中,比较强烈地引致了事业单位组织实际拥有和支配的财权项目逐步增多,使得在实际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在兼顾发展目标与业务运作成本的双重内容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对相关工作实际预期目标的取得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阻碍。第二,引致财务管理功能弱化趋势的制度性因素。财务管理工作的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要稳定有序地开展资金对象的筹集以及投放管理实务。由于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在其业务的运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来自政府层次的严格制度约制,使得事业单位在有关方面存在明显的职能缺失状况。
1.筹资工作方面: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其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其主要的资金支持以及筹集行为,势必要依赖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以及日常化业务运作过程中的经济性收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对风险事件以及法规约制内容表现出了过分的规避性实践倾向,使得较少有事业单位会以增加债务的形式来开展资本筹集行为,而且社会资本力量也相应地较难进入到事业单位的资本支持体系之中。
2.投资工作方面:
缘于事业单位本身在组织的社会属性层面的突出特征,使得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众多财经领域的法律条文表述内容,都对事业单位实体的对外投资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范和约制,事业单位在开展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点致力于强调对风险的规避,在寻求事业单位业务稳定安全运行目标充分实现的现实背景之下,也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持有的资金对象在使用与投资实务过程中的较低效率状态特征。综合考量我国事业单位在投融资工作实施方面所招致的制度约制,财务管理工作附属的投融资工作的两个基本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存在着明显的缺位格局,进而引致事业单位在日常的业务运作实践过程中,难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给予充分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预期设定的对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的控制与监督职能相应地也就面对着较难实现的客观状况。
(二)在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问题
事业单位日常化业务运作过程中的绩效考核问题,是公认的历史性发展难题。缘于事业单位在日常性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其实际的经济资金投入与产出状况较难实现量化衡量,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筹集与使用过程,难以建立相对应的科学化绩效状况衡量标准,因而只能依照在业务实践完成后,针对业务的实际经济收益状况展开单纯化的量化核算,而不去具体考虑资金投入行为的经济性综合效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事业单位主体的资金使用行为难以取得较高水平的效益。在现有的理性研究视域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尽管应当被归属为非物质生产类社会组织体系,可是却依然应当被视作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向不断深化,我国事业单位在业务运作资金的来源角度也日渐呈现度多样化的特质,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实际面对的经济活动实践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客观变化,逐步引入了一定强度的竞争性发展机制,而在竞争性发展环境的现实背景之下,事业单位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就必须找到相应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为切实且充分地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水平的有效提升,应当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体制建设改革以及制度建设层面
1.对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恰到好处的针对性改革实务过程,要依照现实的时展环境特征,逐步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务中,引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开展事业单位部分日常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象实施计提折旧,实质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水平,以及对事业单位发展决策行为的影响水平,要逐步在现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实施体系中增加关于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取消计提修购基金科目,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主体资金流转意识的有效提升。
2.放宽相关领域的制度约束力度,切实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投融资渠道的拓宽目标。在融资工作方面,应当逐步放宽对事业单位资金融合筹集实务过程中的渠道性限制力度,保障事业单位在运用政府财政支持资金进行日常业务活动运作过程中的同时,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持有的各类资源,实现对社会性资本支持力量的有效寻求,对于少数的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业务运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借债的方式实现资本的筹集目标,切实利用财务杠杆的综合性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效益水平的扎实提升。在投资工作方面,要从政策性的发展实践角度,切实减轻对事业单位投资实践行为的约制力量,树立科学充分的风险收益均衡发展与控制理念,致力于在事业单位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适度进行风险状况的承担行为,要积极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理财产品,实现对事业单位现有闲置资金的有效盘活,并提升资金项目的使用效益水平。
(二)转化理财实践理念,实现科学理财
为了切实加快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步伐,我国当代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财务管理工作部门的主管人员,应当切实加强对财经法规以及经济理论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切实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工作实务过程中的理财意识和管理意识,树立充分的风险性收益均衡理念,在已有阶段的风险承受范围内,选择最佳的理财行为实施方式,确保事业单位实际持有的业务运转资金,以及闲置资金能够取得最佳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形态,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1.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财务控制实务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实用性和有效性角度展开充分的考量。并重点关注组织结构,预算管理,会计记录等环节。第一,组织控制法。组织控制实务是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目标的基础环节,是事业单位内部其他的控制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组织控制利用组织内部结构设计,员工个体岗位设置,职务分工,职权明晰等方式,实现对个体化的员工主体的控制和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员工工作结构的设计与实务过程中,应当切实关注员工之间在部门性职级分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关系结构的合理性特征。第二,授权控制法。指涉及的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类岗位的相关员工,在开展工作行为的过程中,应当得到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授权行为,并在授权方案的客观约制之下,实施相关的业务职业行为。第三,预算控制法。预算控制法是事业单位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合法性控制制度,它通过使用财务预算的实践手段来实现对财务收支水平的有效控制,开展事业单位实体的预算控制工作,重点应当致力于关注预算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严肃性特征,将相关领域已经批准的预算性方案视作法令,切实保障相关的财务预算工作方案能够落到实处。第四,实现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信息的科学系统化,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预期目标顺利实现。要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务的全部内容能够充分承载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内容。
2.内部控制的执行。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案执行实务过程中,应当切实推行充分的岗位责任实践制度,针对重点岗位以及发展实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展开充分的控制,做好岗位员工的责任控制和监督工作,切实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工作的实现水平。
(四)切实提升事业单位预算方案编制工作的实施水平
1.建构坚强而充分的组织保证。
事业单位实际编制的部门性业务发展预算本身设计了极为广泛的业务运作场域,在相关工作的实现过程中,切实做好有关工作的协调实务行为。应当协调好如下三种基本关系: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要针对预算方案的编制实务工作,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编制实务行为小组,切实实现形成组织建构层面的强有力保障特征,要在工作小组的内部运作结构中,逐步确立权威稳定的领导核心,要使得小组在人员组成方面同时包含事业单位财务与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保障有关编制实务人员能够对事业单位相应的业务实践流程形成充分的了解,抓住预算方案编制实务过程中的关键点,切实实现预算编制工作的最佳效果状态。
2.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
事业单位开展预算工作方案的编制实务工作,只有保障充分的实践时间支持水平,才能充分实现最佳的质量水平。各预算单位要在制定全年性工作实施计划的客观过程中,切实为预算方案的编制实践工作预留出充分的实践空间,在实际启动预算方案的编制实务环节的客观过程之前,要充分做好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归类,使得实际的预算方案编制实务过程能够顺利稳定实现。
三、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对其本身的长远性历史发展实务过程,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以及改革提升策略展开了简要的探讨,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人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作者:胡薇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敏.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2]李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刍议[J].价值工程,2009(02).
[3]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21).
[4]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9(69).
[5]樊爱丽.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7).
[6]朱春霞.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研究[J].商,2012(13).
[7]李云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8]迟玉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0).
[9]孙秋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21).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制度也逐渐增强,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在这个阶段,由于各方面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诸多方面还普遍存在问题: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资产管理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个国家的命脉就是财务。唯有确保财务管控的正常运作,才能推动经济和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由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务管控方式必定出现差异。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之中,所采用的方式为收支记账,使用该记账方法容易使人员在审批流程中产生冲突,从而导致核算的方式落后、权力过于集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虽然也在不断的加强,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总体而言,财务管理结构不合理且管理滞后,其中财务管理中预算的编制与实施和结构框架的不合理存在重大的弊端,已经变成了制约行政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要素,由此说明,不断健全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监督管理与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许多单位之中,普遍存在对预算监督管理失效现象,在预算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其相应的职能,虽然成立管理监督机构,但人员知识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执行管理控制机制。不但如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缺乏和对其效益进行评价考核的机制的缺乏,在管控、监管核查等层面,控制力度不强,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约束、激励体制,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缺少相应的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处理机制不够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监督管理机构,对预算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等,都不能和预算管控的相关标准相一致,检查的方式未充分考虑其适用性。(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行政事业收费,是国家利用体制法规的形式,给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所赋予的职权,其目的在于:筹集部分财政资金,对社会收益加以平衡。但是,部分单位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体制法规的相关规定,利用多收手续费、税费等方式和名义随意收费,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支出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因为资金在短时间内被使用,所以其使用的效益及合法性就难以得到保证,也难以进行管控,一些单位为了预算指标得以达成,虚假构造经济业务,运用各种手段逃避财政监管。作为预算单位,存在年底支出力度加大的现象。资金在年中支出较慢,使支出集中于年末,加快了年末支出的进度,导致年度预算执行出现不均衡性,对财政资金的协调产生了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会导致财务信息错误的现象发生。由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的业务素质水平低下,许多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专业技能较差,落后的理财方法,导致普遍存在财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因此为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应当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知识深度,加强财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中一直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收入是来自财政的拨款,使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重点强调知识的更新,忽视了知识结构的优化,对财务工作后续教育的放松,做不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深入了解国家财务方面出台的新规定,因而在工作上难免会出现职业道德素质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领导对财务工作的管理认识不强,出现对财务工作干涉施压和对财务管理工作理解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主要就是从事会计记账的基础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社会经济全面推进,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给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必须有效提升财务工作相关人员的素质。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监督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由于财务管控体制的不完善受到牵制,相关部门只做表面工程,没有切实落到实处。单位领导通常掌握着财会人员的任免大权,难以对其加以客观有效的财务监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会导致内部财务监管不够严格,把监管责任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上,这主要是因为财会人员未能深入了解财经法规,财务预算管控理论的发展不够先进,财会队伍组织不够稳定,导致内部管控体制不够健全,进一步致使财务管控体制的不完善。财务管控监督机制不完善,是由于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导致,其主要体现在记账凭证不规范、账户设置不全面、虚假原始凭证、原始凭证不规范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资源合理配置
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树立国有资产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要加强核查,保证账物相符合,对人员离任审计,要避免因人员变动引起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学习,充分了解国有资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对房屋、公车等配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其科学有效性。应该加大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使国有资产管理思想深入各级部门的心中。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和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固定资产的运行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构建并完善国有资产的登记体制、对财务清查体制加以严格化对于资产入账、不断健全固定资产相关体制,比方说处置、入库验收、使用等。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账面和实际相一致,各个账目之间相统一。针对固定资产,适时展开盘点工作,至少一次在每个年度进行细化盘点,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找出原因,要依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出现随意报废以及低价出售的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体制,必须加以强化。固定资产的运行品质要得以有效保障,离不开一套科学的管控体制,所以,必须完善各管控责任体制,在各环节上加以落实,同时,必须健全各项体制的监管体制。要完善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宣传力度,单位领导提高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着重于实践性、实用性等方面,各部门严格按制度办事,使会计制度更加规范有效,从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三)健全财务管理收支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出发。在制度制定方面注意把握系统化以及管理策略的配套,制度之间要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实际实施具体涉及如下:第一,建立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管理制度,例如不准出现白条抵库现象,对个人和单位银行账户进行严格区分;第二,制订出台单项费用管理制度,例如对交通费、办公费等出台专门的管理制度;第三,加强建立如车辆管理、接待制度等相关性管理制度。同时单位不可以账外设账,仅可以建一套账,组织内设机构不允许单独核算财务收支,不允许独立建账。一定要以具体规定要求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账册建立,获得相关部门允许可以单独设账核算的收支不包括在内,所有的均要列进组织法定的账册,在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要统一。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
首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对其财务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素质培训,同时在行为规范方面提高力度,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专项的讲座与业务培训等方式来实现;其次对单位财务工作者加强继续教育,要想获得长远的进步与提高,不断地学习是唯一途径,如此才能保证单位财务工作者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对组织内部财务人员结构情况做到充分掌握,对具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引进,促进财务工作者结构不断完善,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需要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拥有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应对变革带来的财务系统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思想,还要加强绩效管理,向行政事业单位及财务管理人员评估和反馈,为今后工作中实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素质做基础。
作者:王宁宁 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黎云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08).
[2]宋丽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07).
第三篇: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策略
摘要:
水利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特别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水利事业与建设管理快速发展,相关建设项目资金投资力度持续增加,建设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越显突出。因此,对我国水利建设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持续改进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确保水利建设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
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策略
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对水利设施投入经费逐年加大,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取得了快速发展。因此,对我国水利建设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各单位管理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较多,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弊端和财务风险。
一、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
部分水利建设单位,地处偏僻,信息不通畅,知识更新跟不上当前形势需要,缺乏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致使管理效能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因为水利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专业性比较强,如果管理工作再跟不上,就会给单位带来较大的隐患和财务风险,势必会影响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安全、有序开展。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当前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当前,仍有部分水利建设单位内设机构不合理,监督机制缺失,内控管理薄弱,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内控制度不健全,各业务的关键环节及风险点未得到有效控制,制度内容比较简单、缺乏操作性,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管理和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等方面的财务监督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具有点多线长,分布比较分散,形成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较多,置放地分散、入账不及时,容易形成资产浪费、闲置和账外资产。由于工程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资金分散,审批环节多,支付周期长,收入资金回笼速度慢,加剧单位资金紧张矛盾。所以说,资产管理难度加大,财务管理风险随之也加大,这样也导致资产利用率有所降低。比如: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结算方式,建设单位的工程款支付审批环节增多,结算速度较慢。每支付一笔工程款项需准备相关的付款凭证和资料后再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付款申请,报财政部门逐级审批后,方可拨付。这样一来导致资金不能按时拨付到施工单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三)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严重,导致工程建设成本虚增
当前,从水利基本建设成本管理的现状看,成本核算不实,控制不力,乱挤乱占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基层建设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建设管理费超支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出现成倍的超概。原因除概算标准偏低原因外,主要是单位管理层对管理费控制不严,普遍存在“重投资,轻管理、重规模、轻核算”的思想观念。也有成本管理制度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导致建设成本约束软化。存在随意扩大管理费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支出随意性较大;也有不按照规定进行核算,乱挤乱占建设管理费的现象;也有将应在管理费中列支的费用计入建筑安装投资等其他会计科目核算;也有将建设期间发生的存款利息收入用来冲减管理费,造成成本核算不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急需有机整合水利建设单位在水利基础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农业供水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但是从当前水利行业管理现状来看,缺乏科学的配置和优化。有些单位自身的优质资源一直未得到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造成了部分水利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特别在财务管理方面,其自身的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财观念和经营理念、成本控制观念,管理手段较为滞后。这样,不易于单位的改革与创新,制约了单位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持续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和财务优化整合
财务部门要加快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及存量资产的优化整合。第一,转换经营理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完善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以应对市场经济的需要;第二,,提高单位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市场经营意识和管理水平,追求较好的经济利益,不断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建设单位的良好发展。第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深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培养和鼓励广大职工自觉地学习新政策、新制度,自觉地接受单位规章制度的约束,并能理解和支持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和顺利开展,使其内化于心每位职工的实际行动中。第四,规范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实现财务核算制度、各项管理制度体系整合,以达到管理上的有效整合,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加大水利存量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水利建设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金额庞大,分布比较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只有摸清单位“家底”才能做到胸中有数,才能管好家、理好财,才能促进单位长远发展。
1、加强水利存量资产的日常管理。
当前,我国水利行业已拥有资产,主要有:大型水库、拦河堤、大型灌渠、涵洞、房屋建筑、设备、器具、水土保持等工程,所占比较大,其投资额巨大。因此必须加强资产的价值管理,在项目投资建成后,必须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及时登记入账,合理计算其使用期间的账面价值,及时计提折旧费用,定期进行清查和盘点,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2、加强流动资金的日常管理,及时回笼资金。
重点抓好单位的水费、电费业务必须集中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分工,收费工作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筹分配使用。财务部门要配合征收部门采取有效的收费管理措施,加大各项费用的征收力度,主动清理往来账目,及时回笼资金,提高资金流动率与使用率。
3、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
水利建设单位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库区与河道两侧的土地使用权、水面航行权、水面养殖、泥沙开采权以及堤坝通行权等,还有水文地质资料、水利技术研究成果等宝贵资源,这些资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并给单位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强这些无形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加强工程建设成本管理,合理控制建设管理费支出
成本控制与管理涉及到全体职工,必须领导层积极推动,全员参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财政拨付的项目专项资金,切实管好、用好建设管理费,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一方面建立成本控制制度,明确建设工程本和管理费的开支范围和内容及标准,实行成本分工归口管理,以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监督,包括对各施工单位工程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另一方面严格支出审批制度,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的业务活动,实行“总额控制”与“单项控制”结合,“柔性控制”与“刚性控制”相结合原则,管好项目成本和建设管理费支付。
(四)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注重财务人才培养
一个单位领导是否具备了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理财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发挥。单位领导一定要树立科科学管理和科学理财的理念,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善于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水利工程项目预算和财务控制方面的业务特长,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使他们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把好关,理好财。当然,作为单位领导也要学习掌握和了解基本财务知识,树立财务管理和理财意识,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会计法》,要善于发现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和保护人才,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员,分配资金。这样既能降低建设单位管理成本,也能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五)发挥财务监督控制,强化预算管理职能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建设单位对加强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需求有所增加,财务管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预算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单位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并得到了单位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加大,这给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持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严格预算管理及执行力,严格合同管理与执行,做好项目概算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工作。特别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费用审查、审批工作,合理安排各项目支出,做到不突破预算、不超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工程建设资金的健康安全、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合理使用水利专项资金,确保水利建设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水利工程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侯金明 单位:新疆吉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王兴东: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大众商务.2010(14).
[2]王耕、李百彦:陈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浅析.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3]李新平:浅析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4).
第四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浅析
摘要:
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体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原因可导致这些风险。因此,不断提高事业单位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消除国有资产浪费现象。本文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表现点入手,分析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一、引言
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而事业单位则是非营利为目的的,与之相比,事业单位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之处,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表面上看似较小,但近几年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能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而这些风险的长期存在会危机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因此,充分分析和探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点
(1)债务风险。
部分事业单位不管投资充足与否,就盲目扩大相关经营发展,甚至负债经营,这样大大提高了资产负债率,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管理,有限的自身偿债等特征,使得外部环境对事业单位的贷款管理缺乏有效监督,贷款帮助更是有限,导致单位债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单位遇到债务问题,其解决能力便捉襟见肘。
(2)投资风险。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缺乏科学分析和严谨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现象,即便能够全面分析,其分析依据也存在大量不全面和不真实的情况,容易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结果,因而单位所投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3)支付风险。
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预算经费互相挤占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的矛盾不断加大,大量费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因为单位内部要经常发生挤占经费以弥补产生的资金缺口的现象,而为了单位的稳定发展又必须保证预算收支的平衡状态,这种巨大压力使得财务方面承担违规支付的风险日益增加。
(4)管理风险。
由于财务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时,财务监督缺失,财务监管控制力不足,相关制度落实和约束力不够,直接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不能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虽然各项财务制度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但很多事业单位仍与当前先进的管理体系脱节,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等方面落后于企业,对于财务的知识和核算水平等方面更新滞后,造成财务核算效率低下,管理漏洞频发。
(5)职业道德风险。
事业单位的职业道德风险不仅单指财务人员,还包括单位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可能因为法制观念的淡漠,职业道德的缺失,再加上利益的驱使,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弄虚作假、监守自盗,十八大以来有些人依然铤而走险进行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所以职业道德风险仍然要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风险点进行控制和防范。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事业单位内部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调度和使用财政资金,就不会产生所谓的财务风险,即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有国家做后盾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发生,这一错误认识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态度不正而产生大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在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事业单位各部门权责不清晰。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态度不积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导致财务人员对于一定的既定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本单位的目标也难以确定,这就加大了事业单位分权管理的实施难度,难以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精确的考核评价。因此,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方面来讲,部门权责不明确,会导致无法合理规范单位预算执行,单位预算资金结构失调,资金使用无实际效果等相关风险和问题的产生。
(3)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规范。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趋于多样性,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变得相对复杂,由于单位内部缺乏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单位内部财务关系复杂,单位财务人员无法具体实施其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财务职责履行不到位,就会在使得财务风险无法置于一定的控制范围内,大大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
(4)事业单位财务环境具有复杂性。
随着经济发展脚步加快,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逐渐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等外部原因也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供给短缺,资金的成本不断提高,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严重打击和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深化执行事业单位改革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规避财务风险。
(2)严格事业单位的贷款审批。
事业单位的贷款具有其独特性,严格事业单位的贷款审批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用款计划,是重中之重,必须加以明确。建立公示制度,加强透明化管理。明确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的相关制度。对于大规模大额度的贷款要建立事业单位贷款的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未经充分论证或者未经集体决策,不得擅自对外举借大额债务。
(3)建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各种风险问题进行指标化和数量化,分析预警指标的预警值,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正,要掌握并且加强挑选数据的科学性,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生产力,确保预警机制的及时有效性。
(4)健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中的问责主体、对象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重点,而方式则是需要进行不断细化的方面,问责的相关情形必须进行明确的规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相关资料真实有效性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其也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负责人,这样才能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问责制度。
(5)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应急机制。
事业单位遇到自身不能预知和进行有效控制的风险时,应急预案就会发会其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将风险发生程度和真是损失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制约在一定范围内,单位内部应该针对不同情形制定不同应急方案,并使之具有及时有效和可操作性。
(6)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力。
要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岗位责任、职业道德、自身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加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财务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强化财务人员对各类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加强对各种财务风险的相关了解,充分熟悉日常工作中财务风险的表现点,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
作者:王树理 单位: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参考文献:
1.张丹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9).
2.刘玉库.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3(10).
第五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按照国家财务与法规规定,对经费的筹集、运用、报销、管理和监督等事项。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生存渠道不在单一,不再仅依靠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建立了绩效工资的管理模式。绩效工资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调控,以刺激员工,通过对绩效优者和劣者收入的调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障事业任务的圆满完成。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进,尽快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有着极大必要性。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发展,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能的发挥。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机制不健全
预算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起止点。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预算通过预测、筹划、执行、监控等职能手段对事业单位内部业务活动与经营活动进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一经批复下达,预算执行单位就应当将预算作为指导规划各部门工作及业务活动的根本依据,将预算细分为月度预算与季度预算,从而实现预算的细化落实,保障年度预算的实现。工作中,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于预算不严谨、预算执行不力及绩效考核效能不足等方面。有的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通常只对业务活动做大概支出数据处理,对支出用途并没有详细说明,预算科学性不高。
(二)缺少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2016年04期(2月)
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财务岗位的设置还不够科学,资金管理的不规范。如有的单位不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设置出纳与会计岗位,部分单位内还存在职串的现象;单位对于出纳工作的监管机制建设不足,对于库存资金的盘点存在缺失,部分单位还存在公款私用的现象。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有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高,在工作过程中通常忽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及清理,不按照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成了固定资产不入账,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财务人员缺少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被动提升,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人才除了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当掌握更加全面的综合知识,如税法、审计、经济法、计算机等。只有具备了综合素质,财务工作者才能在新环境下按照实际情况对会计工作作出变更,才能切实利用现代会计工具、信息系统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及投资提供强力的决策支撑,这也是现代会计工作队伍发展的普遍要求。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综合型财务工作者普遍缺失,存在专业技能不成熟、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的措施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拥有健全的体制制度是一切活动顺利、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及有力保障,财务管理更是如此,缺乏健全的体制制度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将变得一团糟。事业单位应树立“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正确观念。部分事业单位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制定相关的约束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懒散、积极主动性不高,责任感不强。体制制度的不健全,坏账死账现象多,挪用资金把关不严,浪费严重等现象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约束制度。正是因为没有做好监督约束工作才使得部分贪污者有机可乘。事业单位内部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事业单位在制订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如制定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明确的会计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明确相关财务法律法规、流动资金管理监督制度、财务部门制订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素养还不高,有的事业单位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工作中,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由于积极性缺失,不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要从内外部两方面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与强化。一方面,从单位出发,单位应当根据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财务事项知识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及时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储备。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配备持续提升机制,通过定期培训、检查等促使财会人员学习,从绩效考核出发,形成激励,以提高单位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财会人员应当明确自身责任,自觉学习,以高度热忱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自觉掌握信息技术、财务分析工具、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方法,强化自身职业道德,从而切实优化人员知识结构。
(三)加强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分析的方法众多,包括比率、趋势、结构、因素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四)颁布施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就是要将事业单位所有收支归集于统一账户进行核算,在资金、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财务核算中心开始单一账户,取消其余账户,统一办理资金结算。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是集财务核算、监督、服务为一体的资金管理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核算形式,也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集中制度使得原有事业单位的人员配置及业务处理程序得到优化,财务工作更加规范,信息质量更高,能够有效地保证单位财务人员的独立性,杜绝铺张浪费,节约了财政资金。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在强化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主要有三个原则,一是财务的主体单位不发生改变,二是行政单位预算的管理制度不变,三是行政单位的管财制度不变。项目的使用经费只能从单位账户支出,并不能透支单位经费。财务的有关档案都要交到核算中心统一保管,以及相关的报表、账簿等要根据不同的年度进行装订,在装入档案,方便查账。
(五)相关机关行动起来
在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违纪行为被掩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与其他专业结合起来,特别是资料信息共享。只有机关内部各个业务科室的资料进行共享,才能发挥机关的整体作用。相关机关行动起来,一起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效率与质量。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制度开展工作。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懒散而出现的会计凭证审核不严的情况。事业单位其他机关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相互配合,一起合作,才能彻底的修改问题。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生存渠道变得多元化,正因如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预算管理机制不全面等,这些问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影响,需要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只有对症下药,才有好的结果,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作者:周小林 单位: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下天吉水库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雷学果.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科技大学,2013.
[3]张莺.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第六篇: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体制也正进行愈发深入的改革,在此发展背景下,卫生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愈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在增加了卫生事业单位经济压力外,还影响了其日常的政策运营。因此,深入分析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并寻找解决措施成为单位内部重点课题。而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而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降低其不良影响。本文首先浅要地分析了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对于财务风险的意义和财务管理的目标,继而又针对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财务风险;防范;卫生事业单位
作为行政事业机构中社会性质较强的构成要素,其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的快速发展,其财务工作也正进行深刻的改革,而随之财务风险问题也更为突出。对于正处在关键转型期的各卫生事业单位,只有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外界各种风险,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以期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财务损失,进一步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一、简述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
以往,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资金多源于国家财政,其经济活动主要追求公益性,很少涉及盈利性。为避免国有资产的铺张浪费,实现其保值增值,卫生事业单位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有资产,有效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得公众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在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运作资金更丰富多样,除国家财政支持外还有社会公益机构所吸收的社会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在此情形下,通过加强单位内部内控体系建设从而有效管理好财务工作对卫生事业单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好财务内控体系,通过良好的内控体系保护单位内部财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协调好单位内部各项经济行为,使职能控制方法更加规范系统化。此外,良好的财务内控体系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法规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卫生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职能。再加上财务内控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预测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风险,以便于单位人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防范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贪污腐败行为,为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内部氛围。
二、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一)人员素质欠缺,内控体系执行不严
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工作牵涉到众多普通老百姓的性命安危,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由此,单位内部的财务内控体系工作也需要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身体力行,而财务人员的素质状况就直接影响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中相关财务人员的素质尚待提升,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未持有相关要求的证件便上岗工作,缺乏相关财务内控体系风险防范的系统培训,未能完全掌握单位相关财务会计工作的核算处理规则,更不了解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体系。这一情况将直接影响单位通过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效果。此外,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未能普及到相关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业务,未能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例如,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缺乏重要票据管理、业务痕迹管理、岗位交接等多种必要制度。再加上有效监督工作的缺乏也放松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当前,多数卫生事业单位仅靠外部审计机构的账目、报表、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审核进行监督工作,没有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而审计的低频率,单一的目的均不能起到有效的日常监督功能。
(二)财务认知不足,内控体系不健全
国家部门早已颁布相关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指导文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单位未能及时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些基层单位甚至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科学设置财会岗位,仅招聘一人同时负责核算与出纳,违背相关会计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部分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自我要求不高,审核工作仅流于表面,某些细小问题屡查屡犯,存在财务风险隐患。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即职工关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不透彻,内控制度意识淡薄,合规意识较差。另外,有些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完全忽视重大资金需要集体审核的制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而与此同时,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滞后,缺少专业人员负责财务内控体系防范工作,内控机制体系不健全。
(三)内部交流不畅,信息反馈欠佳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是一个涉及单位日常活动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对信息共享与反馈的高效要求较高。在当前阶段,存在一部分卫生事业单位仍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会计记账,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信息化程度欠缺,单位内部人员与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导致潜在财务风险的存在,内控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风险防范的完善措施
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单位具体实际情况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以下将针对上述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控防范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人员素质,严格内控体系的执行与监督
卫生事业单位服务的是全体人民,因此,增强财务人员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单位要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从人员纳入方面入手,在招聘人员时选择可以胜任岗位的人来工作。会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次需要从单位方面入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培训的方式来提升每个会计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不仅要提升个人素质,同时也要将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到会计技能培训上,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工作技能,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同时定期举行相关的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课程,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对财务人员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等工作作风的培养。而要想严格内控体系的执行与监督,首先,卫生事业单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内部制度,以制度保障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此外,为了确保内控制度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审计监督体系,将内外部监督统一结合起来。内部建立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独立机构并派专人负责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外部依靠国家财政部门加强对单位的监督。
(二)增强财务风险观念,健全内控体系管理
首先,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层应紧跟时展的潮流步伐转变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认真研究学习现代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在单位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领导管理层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自身现代化财务风险理念,大力促进对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宣传,增强单位上下对财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其次,领导管理层应注重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规范准则的规定严格科学设置相关内部控制的部门与各个岗位,选派具有充足内控管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负责内控工作。与此同时,卫生事业单位应增强对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与培训,使内部控制部门深刻了解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以期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潜在风险,完善单位财务风险内控防范体系的预警机制,确保单位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单位内部交流,加强信息化建设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作为一个涉及日常活动所有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信息的共性与反馈有着极高的要求。故单位应紧跟时展的潮流,顺应信息潮流化趋势,加大会计信息化在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工作中的应用,加强信息的共性与反馈。首先,单位应购置预算管理信息化、资金审批信息化等信息管理系统所必须的电脑等机械设备和相关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的软件系统,并加强对其日常的安全维护工作,完善软硬件设施;其次,充分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学习,认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设施的使用方式与技巧,有效杜绝人为的财务风险,这样财务信息得到增强,各部门与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有效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理念与模式的进步,单位对内控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体系以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避免财务管理漏洞。通过实施完善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措施,可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助于保证单位资产安全,还有助于开源节流,为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从根源认清内控制度的作用,建立真正科学高效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预防以提升单位的社会价值。
作者:申照芬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万鹏,于润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J].卫生经济究,2013,12(21):67-68
[2]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学术版)2014,06:164-184.
[3]乐燕娜.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11):6729-6730
[4]金鑫,张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经济视野,2013,21(21):235
第七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
本文立足于新财务制度,分别从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揭示财务会计管理的常见问题,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新制度;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管理的部分职能,对科教文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增进作用。因此,发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做好资金的管理与调节工作,对于实现?进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财务制度的完善性与作用
1.新财务制度完善性的主要表?
(1)增加了财务冒理的改革内容新财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的资金结转结余,明确了财政性资金、非财政性资金、经营性资金的不同结转;明确了财政拨款结转与结余的处理方式;调整了财务核算的原则与内容。
(2)规范了资产价值与实物变动的管理标准新制度对资产入账价值的处理原则是:在没有获取有效凭证的时候,可以按照同类资产价格标准入账,或者以名义金额入帐,只需在附注栏备注清楚。对资产减值的处理原则是:利用新增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详细核算并记录资产的变动情况,使资产帐面价值更符合实际。
(3)进一步完善会计科目体系通过?设或合并会计科目,细化了核算内容,明辩了入账金额的去处,简化了会计业务。比如,增设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明确了不同补助的界限;将其他应付款中社保,住房公积金等内容统一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简化了工作量。
(4)优化了财务报表体系新制度取消了资产负债表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将资产、负债顼目分作流动性科目、非流动性科目,更能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营性特点,增强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
2.新制度完善性对财务工作的作用
(1)促进了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
旧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受捐赠的资产不做入账登记处理,造成资产管理的缺失。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按照名义金额科目做入账处理,并做详细备份,这一措施确保了账物相符。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与摊销的管理办法,使得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只需通过定期核对,就可以明确资产的即时价值。此举增强了单位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了对资产的管理效率。
(2)促进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新制度在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等,要素方面制定了更为细致的条款,比如:“事业支出”科目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顼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顼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行明细核算。对期末结转部分,增设财政补助结余等5个科目,按照基本和专顼设定科目,进行分类核算。此举进一步细化了管理科目,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3)规范了核算标准新制度
将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纳、了统一的核算体系之中,制定了统一的管理标准与执行方法,使得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为财务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明晰的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强了事业?位财务管理的正确性,提高了财会信息的应用质量。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旧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存在目的,固定资产的多少与好坏情况在事业成本中的重要性就不很突出,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往概于疏忽管理的状况,经常出现下列不良情况:固定资产实物增加而账面不做记录;固定资产没有价值评估,撞自转让或归入账外账;固定资产盘点混乱,发生流失而不能控制。
(2)旧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健全
旧的制度,固定资产不计提累计折旧,不能准确计量固定资产的消耗情况,造成单位资产总量虚增。旧的制度,房屋一类的固定资产在未竣工的时候,是不计入账目的;甚至对于改扩建的资本变化情况也不计入账目;单位以捐赠、无偿调入等方式接收的固定资产也没有相应的账目登记。旧的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多采用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的预期收益不能做出合理计算。
(3)旧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旧的管理制度没有规定事业单位必须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于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缺少统一管理,很容易出现固定资产流失、损坏而不能及时入账的情况。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保有率和使用效能。
2.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解决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增设专门管理部门,按照名义金额科目,按照固定资产折旧与摊销的管理办法,在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凋拨、报废等环节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的评估制度,利用新增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记录固定资产价值的连续变化情况,掌握固定资产的即时真实价值,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完善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管理环节的前中后全程监督,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相互监督,避免因盲目购置、长期闲置、责任不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和损坏。
(2)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该规定将固定资产分作两大类:①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单位价值规定标准之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形态。②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不包含一年)大批同类物质。这两种都属于固定资产,都要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做出了详尽的规定,除了规定了购入、改扩建、新建等情况的核算原则,还规定了属于无偿调入、捐赠等形式的核算原则。避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遗漏。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规定为按月计提折旧的原则,同时也允许可以按照主管单位的规定进行计提折旧。不论是哪种方式的计提折旧,都可以提高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状况,降低或避免固定资产价值出虚?情况。新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方面,对于发生经济业务的事业单位,规定应该采取权责发生制,该核算制度,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确经济主体的贵任与权利。
(3)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
组建固定资产专职管理机构,明确该机构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责任,设置专门岗位,落实岗位岗位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按照财政部修订并的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总账和明细账,遵照新的制度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遵照新的会计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盘点分布在单位各处的固定资产,明确各个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权限,强调固定资产的处置权只在固定资产专职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落实奖惩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确认各自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强化内部控制力度,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
三、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观念与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陈旧的工作观念,有的领导管理理念落后,工作习惯惰性化,内控制度不健全等情况,直接造成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导致单位管理出现混乱。财会人员专业水平停滞不前,工作责任心淡化,不能理解或者不愿执行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致使制度如同空文,管理流于形式。(2)内控机制不健全旧财务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是缺乏立体的完整的管理体系的,在管理流程上,连贯性不够;在管理理念上,科学性不够;在管理职贵上,合理性不够。阻碍了财会信息的有效流通,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运作效率,混淆了财务监管的权利责任,弱化了财务监管的力度和效果。
2.提?内部控制力度的措施
(1)加强培训,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动力来源,开展持续性的培训,向各级员工输入新的管理理念;开展内控工作总结,组织各级员工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模范标兵评定工作,培养内控精英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开展“法治”工作,督促管理者俯下身子,以身作则;开展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及时修补管理环节中的短板与软肋,强化内部控制效力。通过以上具体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人的思想意识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完善制度建设,突出"法治"效力,将柜关人员的行为归纳到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下,按照单位的相关规定,断除非分之想,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坚持开展多种类型的素质培训,在德育方面,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塑造优秀的思想品德;在技能方面,?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升级,熟悉会计电算化,掌握更加科学快捷的工作方法;在工作实操方面,锻炼会计人员的参谋能力,丰富了解其它部门业务内容,增强沟通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常见问题分作三类: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为此,在明确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下,杜绝抽象空洞的理论教条,采取各种措施,提升财务会计管理职能。
作者:张丽娇 单位: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
参考文献:
[1]陈彬.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03)
[2]程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06)
[3]周元凤.加强企业内控建设规范企业会计行为[J].消费导刊.2007(01)
[4]张瑞杰.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9)
[5]唐新贵,冯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创新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08)
[6]刘艺容,李时华.企业家诚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求解[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04)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要点探微
[摘要]
随着中国新财政体制的逐渐施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具体工作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单位实际采取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文章从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财务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新财政体制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逐步施行新财政体制,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滞后性的问题,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影响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所以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新财政要求,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障,是基础性日常工作之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可能来源于上级单位拨款或者下级单位上缴、专项补助等,具有多样化特征,所以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根据资金不同来源性质做出具体分类管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主要职责是向社会公众提供行政服务,主要是一些公益性和服务性质的业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首要内容就是必须编制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审核和管理工作,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避免国有资金闲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效益。通过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监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保证事业单位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单位的收入开支,所以财务管理改革必须具有针对性,需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纠正现有的问题。下面,本文将浅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有待完善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表现在对于专项资金的管控上。事业单位项目立项把关不严,专项资金核拨前的项目调查论证不足或者缺失,导致所谓专项资金在使用中与项目不匹配,而实际操作中,各级财政预决算的支出科目都存在列支专项资金项目。另一个方面就是往来款项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往来账项大概在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但是有很多都是呆坏账,回收的可能性偏低,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2.2财务管理职能发挥不完全
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的全部职能,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整体控制。但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停留在基础层面,财务工作者被烦琐的费用报账和日常管理事务淹没,对于本单位的其他事务根本没有精力顾及,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自然也就不能对单位财务活动实现整体的管控,存在诸多财务管理职能的缺位,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2.3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对管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大多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由于事业单位待遇福利的稳定性和早期招收劳动者的学历问题,财务人员知识更新换代较慢,大多为中专或者专科学历,专业技术职称也大多在初级及其以下,同时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也有所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并且难以提升。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建议
针对中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当前的问题,应当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财务工作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者是直接执行和处理财务管理实物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在选拔录用财务人员时,既要关注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关注其综合能力,比如纵向横向沟通能力,团队能力,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等。事业单位还需要常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活动,鼓励财会人员参加交流,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财务管理技能水平。
3.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实行有效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首先,采取分类管理方式,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与项目匹配,杜绝资金挪用。其次,严格管理资金预借支,职工因公借支款项严格审批,事项完毕后及时核销,往来款项结算严格管理,及时清算,减少和避免出现呆坏账。第三,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纳入财政管理体系,禁止出现有利于管理范围外的资金。第四,采取票款分离制度,把项目立项审批、收费支出和稽查分离,开票与收费分离,财政经费与开票收费脱钩,收费必须上缴,经费必须下划。
3.3强化财务管理监督
监督监管是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外部保障。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单位内部的自查自纠工作,并且可以聘请社会第三方事务所机构进行审计稽查。加大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明确债务债权的发生事项和时间,调取原始凭证并与债权债务相对人核实,发出催收信函或者及时履行支付义务。同时还要查处业务处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4结语
在新财政体制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重大的变革,必须结合单位自身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邵春萍 单位:黑龙江省第三森林调查规化设计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研究[J].商,2015(18).
[2]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32(13).
[3]肖景毓.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8).
第九篇: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从事各种活动的组织和部门,在现代化经济中占有重要主体地位。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中一项重要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进行研究,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主体,财务收支审计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针对现存的财务收支审计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改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水平。
1、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收支审计体系不健全
目前尽管我国为了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结构,审计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体系,衔接不紧密,这都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具体实施环节中,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人员审计意识淡薄,单位内部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所以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比较混乱,随意性极强。另外,即便一些事业单位认识到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具体落实时过于形式化,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1.2财务收支审计独立性不够
财务收支审计是一项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无法做到对单位财务收支具体的审计,所以需要单位内部的一个专门部门来负责该项工作,该部门要对最高领导层的各个管理层负责,所以该部门要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审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实际中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却与理想相差甚远,财务收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缺乏独立性,使单位内的财务收支审计发挥不了原本的优势。
1.3财务收支审计全局性不够
财务收支审计不仅仅局限于事后审计,同时还包括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两个重要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不能做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环节的审计工作,而且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才能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但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进行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不能保证财务收支审计的全局性和及时性。
2、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问题的对策
2.1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
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单位领导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改进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与时俱进,使财务收支审计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还应建立一系列考核和奖惩的机制,积极调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要定期自觉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身不断适应发展的社会,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做好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2.2保持财务收支审计的独立性
衡量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是否独立,主要是看在工作时是否受到干预和威胁、能够公正的报告审计结果。财务收支审计的独立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收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是财务收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财务收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指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时不受管理层以及其他部门的影响,能够自主决定审计结果的独立运行的部门。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受外界的干扰,审计人员可以连续不断的开展审计工作。另外,财务收支审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建立完善的财务收支审计制度
建立一套系统且完善的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明确财务人员职责的重要步骤。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收支审计制度才能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有法可循,财务收支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保证审计制度的严肃性。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财务收支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深审计人员对制度的理解和印象,降低审计制度的执行难度。为了充分调动财务收支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要严厉打击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2.4与外部审计相联系
财务收支外部审计与单位内部审计并不是分割开来的,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只有与外部审计工作相互协调促进,才能提高内外部审计的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费用,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内外部审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沟通能校正不真实、不正确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规范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但内外部审计联系与交流也会对内部审计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外部审计系统发生变化,相应的内部审计也会产生变动,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所以不仅要做好内部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外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外部审计出现的问题和变动,保证内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尽管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不断发现并解决事业单位在财务收支审计中的问题,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作者:施鹏飞 单位:南乐县近德固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视野,2015,(1):235-235.
[2]张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88-89.
[3]汤琦.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12):91-92.
第十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事业单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组织机构工作效率,必须有效加强对相关监管制度和体系的研究。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规模不断壮大,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障如此庞大的组织机构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转,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监督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事业单位的其他工作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紧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1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各国之间加强了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实验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股趋势的带动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发展壮大起来。事业单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履行政府职能的功能,对规范经济市场,管理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其他行业,财务会计工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断提高的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的推动下,财务会计工作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要素不断增多,财务会计工作的压力大幅度增加,为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体系应该能够对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和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其所包含的有关经费的筹运、报销等事项进行监管,把控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在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减少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时常遇到的问题
2.1主管单位相关意识薄弱
在不断严峻的资源状况和环境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转折期。尽管许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主管缺乏相应的意识,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这些老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缺乏对当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状况的认识,对许多新出现的问题不能作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在财务的预算控制上,也存在诸多漏洞,使大量资金外流,加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主管单位相关意识的不足,一些对财务监管工作有益的工作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展,财务监管的工作重心也出现了一定的偏移,这也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漏洞的出现。
2.2监管体系构建技术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难点和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要想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保障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准确抓住财务跨级监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了解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的基本现状和监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然而,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环境条件,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自身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症结点,对工作中所出现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做到充分的认知,这就使得构建出来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因此,为构建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适时的引入相关技术和人才,并设立相关部门对该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监督体系的构建水平。
3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3.1精简机构
财务会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许多事业单位也就此设立了许多组织结构和岗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组织管理制度体系。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尽管部分事业单位所设立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很多,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却很少。许多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甚至给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管部门由于组织机构较为庞大,在解决一些突发问题时,在信息传递、职责分配等方面缺乏效率,问题解决的质量也不尽人意。另外,臃肿的组织机构也会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针对自身详情,精简机构。
3.2体系的人性化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有关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较为繁琐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往往是枯燥和劳累的。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在财务会计人员中就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工作质量不利的现象。因此,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考虑员工的身心状况和需求,做到体系的人性化,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时,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把握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全面分析自身状况,对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把握财务会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兼顾员工身心状况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以达到节省财务开支,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作者:马艳英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小晖.对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的探讨[J].财经(学术版),2013(01).44.
[2]程艳秋.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9):170-171.
[3]徐盛鑫.高新技术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挑战[J].卫生经济研究,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