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建立
一、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当下,企业迫切地需要一个预警系统,帮助企业防范于未然,及时识别企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也可以帮助企业纠正经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激烈的竞争奠定基础。
二、建立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生产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经营状况,不仅涉及企业的内部财务数据,同时还与外部的市场情况、行业数据、宏观经济情况相关,良好的财务预警体系就是在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全面性是构建财务预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需要涵盖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方面面,包括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情况、成长能力等等,一方面是财务指标彼此补充,避免得出片面结论,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视角帮助企业监测、处理财务问题,此外,由于现金流量表运用近几年才得到重视,所以在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中,大多缺乏对现金流量的监测,因而建立财务预警体系时一定要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的引进。
(二)重要性原则
虽然高效的财务预警体系要涵盖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方面面,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对所有的财务风险都要进行检测和关注,目前对于风险的处理方法有四种,除了规避、转移、降低风险之外,还有接受风险,这主要是对一些影响较小的风险损失与预防的花费进行权衡之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一些影响小而花费大的风险没有应对的必要,所以对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将主要的资源集中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对这些风险就要构建全面、重要的财务指标,当然也要避免信息冗杂,如果预警体系变得过于复杂,将降低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也会影响预警效果。
三、构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建议
(一)分析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
按照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原则,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体系时,首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经济因素,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都会汇总到财务层面进行反映,所以企业需要对可能对企业财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取舍,有针对性、详略得当地进行综合反映,既要有微观层面、又要涉及宏观层面,包括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运营特征、行业环境、宏观环境等;其次,企业需要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参考现有的利润、负债、资产等情况,分析企业受到法律层面的影响程度,包括税收、财政政策,尤其是对一些政策敏感性的企业来说,在财务预警体系中对法律因素进行反映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企业客观评价当前的盈利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最后,企业的所有财务状况最终会表现在企业资金链上,很多企业也将资金看成是企业的血液,而长期以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也未受到重视,所以企业应重视资金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对资产负债情况、融资情况以及现金流量的预算进行监控,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整。
(二)构建财务指标体系,重视或有事项
财务预警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监控来发挥作用的,单一的、模糊化的财务指标不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因而无法起到预警的作用,所以在预警体系的不同侧面,都应该考虑建立指标体系来对财务状况进行监测,如建立盈利能力预警机制时,将安全边际、产品收益率、价格敏感指数等指标纳入其中,为了进一步得出一个综合的结果,企业还可以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权重来反应每个指标的关联性和重要程度;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指标重要性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一段时间之后,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如企业找到生产原料的替代品,议价能力上升,获利能力对成本的价格敏感性降低,那么适当调低成本变动的影响权重;最后,企业还需要重视对或有事项的预警机制,一些风险意识较差的企业中,财务危机往往并非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导致,而是不恰当的对外担保、法律诉讼等或有事项所致,所以企业需要针对或有事项建立起专门的预警机制,包括担保的金额、担保条款、担保金额占资产的比例等,即时反映当前状况。
(三)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的分析方法
建立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之后,企业还需要对财务预警指标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现金流量法分析三种,其中定性分析主要是对非财务信息(如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宏观地考虑,一般说来,非财务信息很难直观反映到财务指标中,或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财务层面,例如,企业很难判断某一税收规定或者优惠政策为企业直接带来了多少收益,但是失去这些政策优惠造成损失也是肯定的,所以企业需要对这些非财务信息加以关注,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定量分析就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例如企业针对资产负债率设置一个警戒标准和危险标准,如果指标达到某个标准就需要分析原因、可能的影响,定量分析往往也会涉及到非财务信息(确定原因),但是关注的重点仍在指标上,而且数据的说服力往往会好过主观的定性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即是直接通过现金流的变化来反应财务状况,属于定量分析中的特殊形式,只是造成现金流变动的因素太多,往往与定量结合分析更能发挥作用,而且在一些情况中(如或有负债的偿付,可能只在资产负债表短暂地反映即需要支付),现金流的变化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四)完善内部管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在分析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影响的因素之后,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一方面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是财务预警机制得到落实的保证。首先企业需要根据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判断应对措施,常见的主动性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弥补,如果风险影响较大,企业就需要考虑规避风险或进行风险转移,例如购买保险,与相关利益方进行合作分散风险,取消相关项目等,如果风险难以避免,那么企业可以考虑是否有其他途径降低损失。此外,企业需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财务预警体系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保证,企业可以考虑将相关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负责,一旦发生风险,能够找到负责对象,迅速反应。企业需要重视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重视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此,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应对危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彩虹 单位:唐山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第二篇:电力企业财务稽核管理应用
1电力企业财务稽核的意义
财务稽核工作是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一项工作,财务稽核对财务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使企业财务管理在长期的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中更加科学有效。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的时间还比较短,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不遵循经济规律的行政式管理,这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并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通过稽核工作,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中的疏漏、欠缺及不符合规范的地方,使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避免企业的财务损失和风险。财务稽核工作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有效的财务稽核,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规范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诊断、评价和调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符合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使企业财务在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得到纠正、减少。
2财务稽核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培养专业财务稽核人才
在所有电力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人才都是第一位的,特别是财务稽核过程中,财务稽核工作专业性强,对财务运行规律、流程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电力企业的特殊性,特别是我国电力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性质特征。专业的财务稽核人才,能够全面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对账目、支出、收入的核查计算。为了有效扩大财务审计内容,创新财务审计新模式,确保财务审计的质量,就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和电力企业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审计师。在专项稽核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分配专门的稽核人员,如对企业的基础建设部门的财务稽核人员,要对电力工程建设的相关步骤和环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工程类别、工期等有清晰的认识。针对不同财务部门的稽核人员,还要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和有关管理、制度的变化,进行专业、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扩大稽核人员的数量,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
2.2完善稽核制度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稽核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财务稽核的内部控制作用不明显,对财务管理的稽核工作没有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没有建立起全面的稽核制度,有些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容易出现问题的步骤环节,没有展开有效的财务稽核工作。若要切实完成财务稽核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财务稽核,并在一些薄弱环节,重点开展稽核工作。同时对具体的岗位、制度都要进行稽核审计工作,不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工作审查,对财务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也要进行审核。针对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工程建设等财务问题易发环节,要开展具体工程的专项财务稽核工作,同时也要开展阶段性的财务稽核,以便于总结财务管理问题,解决财务管理漏洞。
2.3对各项财务稽核工作进行合理的计划
财务稽核工作不是临时性的、松散的,而是有着针对性和周密性的组织行为。合理的计划和周密的组织,可以保障稽核工作的有效展开和顺利完成。在稽核工作开展之前,要针对稽核工作的需要,选择专业的稽核人员,组成专业的稽核小组,稽核小组要针对稽核内容制定合理的方案,明确稽核工作和财务运行的重点。稽核结束后,要综合整理稽核结果,对财务管理状况作出科学分析,对财务的问题要及时明确指出。此外,在稽核结束后,还要对自身的稽核工作认真总结,针对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改进。
3对稽核结果的落实
在财务稽核工作完成后,企业管理部门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对稽核人员在财务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财务管理中的违规操作要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企业规定甚至涉嫌经济犯罪的行为,要向相关公检法部门进行报告处理。对稽核人员在稽核工作结束后形成的专业性的财务管理意见和建议,要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汇报整改成果,对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备,提前解决。
4结语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需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经营发展方式,扩大自身竞争能力,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积极推动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稽核制度,是推动我国电力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电力企业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自身的财务稽核制度,加强财务稽核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总结财务稽核工作的规律和经验,确保财务稽核工作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通过电力企业财务稽核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企业自身综合竞争能力,使电力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发展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利梅 单位:国网江西永新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集团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有效性探讨
一、集团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概述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成熟、所有者权力缺位、经营者权力越位以及监管不利等因素使得国有企业内、外部人控制和产权约束软化问题大量存在,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泡沫资产”、“资产清洗”问题比比皆是;预算外收支管理不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屡见不鲜(郜进兴,1999)。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改革,并迅速在各大中型企业集团持续推进。由于从产权角度来看,财务总监由所有者委派,代表所有者实行监督,从而反映了产权约束带来的监督关系,因而可以解决所有者虚位问题(杨肃昌,1998);从监督过程来看,财务总监不像内部审计、监事会等以事后监督检查为主,而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余春宏、吴建忠,2002)。这样使得财务总监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所处的状况,可以有效消除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苗健实,2009)。因此财务总监就扮演了一个连接总部与各下属单位的桥梁的角色,可以有效的将总部所有者的意志贯彻到经营管理中,解决下属经营管理者有悖于所有者意志的问题(郝常安,2006),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绩效最优化。
(二)委派财务总监工作有效性的表现
委派财务总监隶属于集团母公司,代表母公司行使监督权力、参与大事项决策以及防控风险和风险化解等工作,并且无需对子公司的经营成果负责。因而委派财务总监工作有效性的表现可以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财务集中管控。
实施委派财务总监能够实现对子公司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掌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处理方法并向集团公司上报,使得集团公司能准确且及时的了解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困难。同时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可以有效的将集团公司所要求的各类财务指标向子公司传递并阐述,使得下属公司能够明确自身的任务和经营定位。因此,实施委派财务总监有助于实现“向上反馈—向下传递”双向机制的形成,从而为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集中管控发挥重要作用。
2.有助于增加风控级别。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因而往往企业也会建立应对各种风险的管控措施,比如常见的事项审批制度就是管控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委派财务总监制度之前,对于企业涉及风险的重大事项可能审批截止到财务部长或总会级别,而实施委派财务总监制度之后,对于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均需财务总监的审批,这将有助于增加企业的风控级别,从而有效的防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3.发挥监督和服务职能。
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之前,子公司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某些利益而指使会计人员隐瞒财务事实、虚报财务数据,导致财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职能流于形式,进而致使集团公司无法准确掌握子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而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后,可以有效地摆脱监督人员与单位的依附关系,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此外,财务总监对财务知识、税务知识有较深的掌握,并且有较强的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在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带领下,可以利于子公司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引领子公司向健康方向发展,为子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管理服务。
二、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结合影响委派财务总监工作有效性因素的分析以及当前委派财务总监制度的运行结果来看,目前委派财务总监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以下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责定位不明确
由于当前我国没有颁布类似于《总会计师条例》等委派财务总监的法规、制度,这使得现实工作中集团财务总监授权缺乏制度借鉴参考,从而导致委派财务总监权责不明、职责定位不清,影响了财务总监作用的发挥。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初衷是寄希望于财务总监与下属经营单位之间的独立性,完成总部的受托责任,进而实现对下属单位的监督和管控。但是在实际管理层面,存在财务总监职责定位不明确的情形,其忽视了自身的归属以及自身的职责所在。没有按照要求从总部管控的角度实现对经营单位的监控,从而使得委派财务总监出现了向下属单位“内部人”转化的情形,使得总监的监督效力大打折扣。
(二)受制于所在单位的压力
首先,由于委派财务总监是总公司委派到各下属单位的,不在各下属单位的编制之中,主要履行对下属单位监督管控的职责。因此下属单位就会存在“排外”的倾向、联合欺骗或采取消极不对抗的做法来对待委派财务总监,使得财务总监不能够获取单位真实准确的信息。其次,正如古语所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由于委派财务总监长期进驻于下属单位,难免或多或少会受到各经营单位经营班子的束缚和压力,从而做出有违自身职责的选择,这也就可能使得监督的效果不尽人意。
(三)服务和监督难以平衡
一方面从委派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来讲,是完成总公司的受托监督责任,另一方面委派财务总监又是各个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势必应当履行一定管理服务职能。但是实际当中如果财务总监履行服务职能,则有可能会承担管理层职责,使得委派财务总监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因自我评价或自身利益等因素对自身的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监督的效果。反之如果一味的强调监督管控,则又会弱化财务总监参与单位重大事项决策的作用,使得财务总监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能力受到制约。因此,实际当中委派财务总监总是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很难实现服务与监督之间的平衡。
(四)财务总监业绩难以衡量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业绩评价体系当中总是存在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的状况。往往以单位的经营指标来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而由于委派财务总监不应当对各监督单位的业绩负责,而是为了得出真实的经营数据以及防控企业的风险。因此,如果以经营业绩来衡量委派财务总监的业绩,那么将会不能真正反映财务总监的绩效,反而会导致财务总监的业绩造假的可能性。
(五)财务总监选任不规范,日常管理不到位
首先,在实际工作当中,虽然存在委派财务总监轮岗制度,但是多数情况为了考虑到人员调动的成本,多数企业选择了总会与总监的换位或是经理层人员与总监的换位等方式来完成轮岗调换,这些方式表面上看是履行了制度的要求,但是实际上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财务总监的独立性,从而使得总监的监督效果受到牵制。其次,从日常管理角度来看,一是对委派财务总监的日常指导、监督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机构或人员来管理,使得委派财务总监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知向谁诉求。二是对企业贯彻执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检查监督不够。一些单位可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的要求,从而影响财务总监工作开展。三是财务总监定期例会交流和报告工作制度没有有效实行,财务总监后盾支持感不强。
三、提高集团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有效性的建议
为了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委派财务总监“委而不监”、监督不到位或监督成效差的局面,提高集团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监督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完善授权体系
实施集团财务总监委派的企业,应当完善委派财务总监授权体系的制定,明确财务总监的权力所在、职责所在,从而确保总监与总会等类似职务不存在权责交叉,避免产生冲突。
(二)加强总监的日常工作汇报和总部监督检查的过程管理
首先,委派财务总监代表母公司进驻到子公司实施监督管理,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余春宏、吴建忠,2002),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了解到子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经营运作状况,这将有利于母公司及时掌握下属企业的情况,从而制定适宜的方略去解决潜在的或现实的问题。但这些前提是委派财务总监能够及时的向总部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因此加强总监的日常工作汇报将是提高委派财务总监工作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次,从隶属关系来看,委派财务总监应当属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编制,接受总部经营管理层的领导并对总部负责。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委派财务总监又成为了被监督者,而集团总部则成为了监督者。这表明委派财务总监与总部又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而为了解决在这其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集团总部就应该加强对委派财务总监的再监督过程管理,促使其切实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委派财务总监的利益取向与总部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委派总监的工作有效性。
(三)监督与绩效挂钩
委派财务总监产生了新的关系,除了上述的关于财务总监的再监督过程管理之外,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委派财务总监监督绩效激励制度,从而提高财务总监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但是在激励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委派财务总监应当履行的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而不应该对被监督者的经营成果负责,否则将大大降低委派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因此这里的绩效不应当与子公司的经营成果挂钩,而是可以从财务总监述职报告、任职期间的综合评价、年度审计报告及其工作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层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四)定期轮岗机制
通常来讲,如果由某一个人员长期担任某一子公司的总监,将会由于密切关系等诸多因素使得委派财务总监可能向子公司的“内部人”转化,从而使得委派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受到削弱,监督管理名存实亡、流于形式。因此对于委派财务总监,在不影响公司业务持续性的前提下,应当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轮岗计划,以至于委派总监不会与下属单位形成利益链条关系,从而促进提高委派总监的工作效果。
(五)加强对财务总监培训
财务总监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其业务水平、知识素质乃至道德水平都将关系这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总监培训制度,加强对财务总监各个方面的培养、鼓励总监参加业务学习以及资格考试,小到提升其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大到提升其宏观、中观层面的认识,在履行好监督职责的同时,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唐利 单位: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
第四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一、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必要性分析
从房地产企业的产业性质角度分析,财务状态是否健康,对于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实现多方面的良好发展,具体益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根据房地产自身经营、生产、财务能力以及所承揽项目的实际需求的综合分析而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其能够通过科学的预算方法,来衡量和评价出承揽项目后,房地产企业所需要进行的所有成本投入、资金回收模式、具体周期以及相应的风险等。该项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更为全面的了解自身实际能力,同时还能够充分考量房地产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的行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管理者的任何一个决策都能够产生非常大的蝴蝶效应,如果决策正确你们企业能够获取效益,如果决策错误那么不仅会亏损,甚至会导致破产,所以说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通过自身科学的管理模式,对房地产项目当中任何产生资金流动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评估,给予房地产企业决策最全面、科学的信息支持,让房地产企业决策者掌握项目风险,并依靠其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实现对房地产项目的有效建设,获取效益。
3.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
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为健康、长远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行为决定‘成败’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当中,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最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支持,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来确保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和其他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计划进行,从而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更为健康的经营模式,确保房地产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现存财务预算管理问题
从房地产企业现存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来看,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更会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房地产企业现存财务预算管理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预算团队。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都由财务管理人员完成,虽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属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但在实际工作行为上,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更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财务管理人员无法胜任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而为财务预算管理带来更大的工作失误几率和风险隐患。
2.预算编制不够全面。
财务预算管理属于财务管理当中的工作,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管理人员来予以完成。但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有限,而其财务管理工作种类、工作量又相对较大,因此常常会出现财务人员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这些工作失误在财务预算工作中的直接表现就是预算编制不够全面,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降低生产经营效益。
3.缺乏科学考核机制。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标准来予以评价,这种评价标准被称之为‘考核机制’。财务预算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其自然也需要考核机制来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果予以评价。但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工作状态来看,其‘考核机制’更多的是用于房地产项目的生产、质量等方面当中,财务管理预算工作并未归纳其中。这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变得“虎头蛇尾”,既失去了本质意义,又浪费了资源。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想要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效果,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出在房地产企业经营当中的积极作用,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预算重视程度。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所必须进行的思想观念转变。财务预算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积极影响前文已经明确分析,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实现观念改变,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当中的重要管理工作内容,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和配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使其能够顺利的进行,为房地产企业发展带来帮助。
2.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确保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途径,为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在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规模、经营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健全的预算管理体制,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性质及流程来看,其需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后期审核等多个环节,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融合,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尽快发挥出作用,为企业发展带来支持。
3.提高预算人员素质。
提高预算人员素质也是房地产企业提升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实际上,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绝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但房地产企业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不同点,在财务管理人员当中选择一些具备更高潜力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更为全面和专业的培训,并成立财务预算管理团队,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4.确保预算执行效果。
确保预算执行效果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如果预算执行效果不好,那么无论财务预算编制多么科学,都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为此,房地产企业除了要在建设专职财务预算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企业当中各部门工作者的引导教育,让他们也能够深刻认识到财务预算执行的作用,并能够在工作当中对财务预算执行予以配合,最大限度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果,为房地产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房地产施工企业必须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通过培养专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果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对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支持。
作者:李昕亮 单位:河北张家口市房屋安全鉴定站
第五篇: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危机措施
一、流通企业财务危机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司或企业出现到期债务或费用无法偿还即可界定为财务危机,而作为承接社会生产和消费职能的流通类企业来说,其财务危机也具有独特的行业特点。
(一)传导性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危机的传导性与其对待上游供货商和下游最终消费者的差异化方式密切相关。在商品流通实务中,流通企业通过与下游最终消费者现金交易而在账面上积累大量现金,但流通企业并不及时对上游供货商偿还货款,实际上即是通过渠道占款而实现变相融资,融资成本几乎为零。流通企业“融入”的这部分资金往往实现在不同财务期间的滚动,并为自己所用而投入其他渠道获取利润。在这种货款长期被流通企业占压的过程中,一旦货款投向其他渠道出现资金链断裂,流通企业的财务危机就会直接传导至上游供货商,进而向全社会传导弥散,形成系统性危机。
(二)累积性
从流通企业的运行实践来看,财务危机的发生一定以经营危机为前兆。我国作为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流通企业受到这种双重体制的制约,使得企业和行业内部的人才和资源流动性较差,市场分割也较为严重,缺乏健全的法律环境保护,这类体制弊端无疑会增大流通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流通企业内部由于市场定位失误和产品积压形成的高管理成本发展趋势会直接破坏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由经营端向投资与筹资端进一步延伸,由资产负债端向现金流量端延伸,出现财务舞弊和资金管理混乱现象,长期积累而使得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敞口逐渐增大。
(三)征兆性
在流通企业从事的“货币-商品-货币”形式经济活动中,“货币”或现金危机一定是领先财务危机而发生,因此,观察流通企业的财务危机征兆,现金流量是不二选择,而经营性现金流相对于投资和筹资性现金流更能体现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即是潜在财务危机的直接体现。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其他财务指标对于危机前兆同样具有警示性,例如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流动负债)、销售现金比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等,而诸如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这类指标对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功能性则相对较弱,值得流通企业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警惕。
二、流通企业财务危机来源
(一)内部来源
公司治理结构。即为法人资产的“委托-”机制,以我国上市类流通企业为例,由于民营资本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大股东对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操纵能力较强,企业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流通股比例小、结构分散的特征使得中小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下的内部人“损人利己”的“公地行为”使得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失误造成的财务危机是流通企业和其他行业经济组织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诱因,在企业实行“惯例管理”模式下,制度让位,责任没有落实到人,财务部门在进行年终核算时,常常发现账面上存在大量预付款与应收款,但货物入库情况和出库情况却缺乏控制,导致企业出现财务混乱,即便有销售合同限制,但资金被占用或货款两讫未实现已成现实,对财务系统形成直接冲击。经营决策。经营决策失误形成财务危机是流通企业财务危机复杂性特征的内容,流通业的进入门槛低使得行业平均利润低下,企业寻求跨行业的多元经营战略会分散精力,不熟悉的业务甚至会拖垮流通主营业务,这类例子可以参考珠海巨人集团的多元扩张决策失误内容;其次,流通企业大量上市融资和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往往也是这类急功近利的决策失误行为,盲目扩张导致主营业务竞争力下降。
(二)外部来源
流通企业财务危机的外部来源主要包括宏观政策、行业周期和市场环境等。首先,我国流通企业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转型期的企业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行政干预较多,例如政府基于社会稳定考虑而在流通市场中开展的“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政府对于内、外资流通企业采取的差别税率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传导至财务体系;其次,从行业周期角度来看,流通行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强周期性行业,其发展运行与国民经济整体状况息息相关,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期,流通企业面临的业务压力和资金压力都高于其他一般行业。
三、流通企业财务危机预示方法
流通企业财务危机预示方法有如下两方面:
(一)财务预示方法
流通企业财务危机预示方法中的传统财务指标预示与一般其他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类似,包括反映偿债、盈利、营运、发展等能力的指标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流通企业财务危机预示指标与一般企业指标在临界值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值及原因如表2所示。现金流量预示方法与流通企业财务危机特征中的“征兆性”特征息息相关,在经营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以及投资性现金流之外,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销售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三个指标在预示流通企业财务危机上更加具有前瞻性。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指标连续下降,则预示财务危机逐渐形成;销售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该比值越高,则说明流通企业财务体系越安全;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资产利用效率越高,相应对于财务体系正常运行的助力也就越大。杜邦综合分析法是流通企业和其他行业中的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应用最多的财务健康判别方法,通过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拆分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三者的乘积,将企业财务安全的关注点分散于销售(市场)、资产以及权益三个部分。一般情况下,销售净利率下滑、资产周转率下降、资产总额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越大,则预示着企业财务运行越不稳定,触发财务危机信号。
(二)非财务预示方法
非财务预示方法是相对于财务指标量化判别财务危机之外的、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企业财务危机判别方法。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外部理财环境包括政治经济、金融市场、法律等多种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对外部理财环境建立SWOT分析范式,及时判断财务危机的潜在爆发可能性;组织制度环境即企业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关联交易等要素,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小董事会、频繁关联交易都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公司发展战略是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和市场定位精准与否对于企业效益和财务安全的影响,市场定位失误对于财务安全的破坏性往往具有毁灭性,这在诺基亚手机品牌消失的商业案例中极具代表性;人力资源和顾客资源可以分别从企业内外部人的因素角度来判别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人员薪酬虚高、人浮于事、顾客满意度下降都是财务危机的前兆。
四、流通企业财务危机排除措施
(一)从财务危机来源渠道实施控制
政府从保护本国流通产业发展的角度,应以计划和市场两只手,对流通企业发展采取“扶持第一、引导第二、计划第三”的政策调控原则,减少行政势力引发微观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企业则应着力观察和聚焦行业周期变动,在发展期和繁荣期扩大市场、谋划流通经济多元战略,在萧条期和衰退期则适应市场周期变动,缩减成本,开源节流。对于流通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来源,企业的应对策略和排除措施应集中于建立健全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大股东“一言堂”的管理现状,将内控体系落实到督查和监察、绩效、财务等多个系统,互相制约,及时发现财务弊端。同时,流通企业还应筹划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利用透明的财务体系和外部监督力量来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出现内部腐败的行为。
(二)从财务危机预示方法反向排除
首先,从财务指标变动判断财务危机的角度来看,流通企业通过引入SAP、ERP等软件系统,按半月、月度、季度来分析相应财务指标的时间序列不失为一种从宏观上判别财务危机和及时采取排除措施的好办法,并且财务信息软件的利用可以将财务危机发生的局部关键点、细分管理领域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从而使得反向排除措施能够做到更加有的放矢。其次,从非财务预示的角度来看,组织制度环境、公司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和顾客资源因素造成的危机前兆均可以通过及时发展并通过反向措施进行排除,而如果是外部理财环境出现恶劣变动趋势直至对流通企业的财务体系形成直接冲击,留给流通企业的选择则较为被动,企业可以通过暂时或永久转变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变卖资产保持强大的现金流来应对可能到来的财务危机。
作者:王常健 孙金文 单位: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企业财务内容控制现状研究
一、有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目标,有利于企业实现公司经营现存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防范,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设置财务架构及岗位、财务管理控制、会计核算控制、资金管理控制、重要有价单证控制、财务会计系统内控和财务内审。其中,企业资金管理应当坚持“限额控制、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运用”的原则。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应当实行统一管理机制,总公司作为一级核算单位应当完善分级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企业的财务内控要求、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整体发展规划,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机制能够符合规范合理和精简高效的基本原则。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保障企业的日常财务能够正常运作,实现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制定,以保证公司能够平稳地发展,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制定灵活的策略降低资金风险和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保证企业资产各项报告和数字统计报告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此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的服务质量。
2.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经营者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理智地应对经营中小企业遇到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产物之一的企业,增强其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能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承受着来自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这一巨大的经营业务风险。因而为了保护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经营者必须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此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阻碍。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结构不完整。
由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激励性等特点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莫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经营决策者出现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管理能力欠缺,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等因素,未将财务风险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加上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缺乏认真地分析和比较,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的本质,使得其制定的资金运行方案主观因素强,着眼于眼前利益,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这都导致了企业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筹资风险。
2.企业财务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也是现阶段诸多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不对称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制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状况,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和监管力,而无限度的负债融资经营业务成为了企业财务内部风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由于负债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多流于形式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利于给企业股东带来收益,导致企业的财务资金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员工的行为很难受到有效约束,而且容易导致资金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利润的下降。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出现安排不当等问题,这会导致企业经营负债规模的不断变大,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使企业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加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还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短缺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减弱,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偿债能力变弱。企业财务内部岗位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各机构不能按照具体的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和所属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和管理要求,不利于完善企业财务目标考核管理制度。
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经营还处于初创期,管理理念也比较陈旧落后,使得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存在技术方面的不成熟,这成为阻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模式创新的最大阻力。企业经营者面临着创新技术开发、提高市场应变能力、进行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等挑战,加上其他竞争企业过度包装其业绩、题材等,使得一些信誉能力差的企业也获得了上市机会,这些企业中潜伏着经营的财务风险。我国企业中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主要采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使得现阶段企业的经营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和技术发明人持大股的管理体制,降低了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的公开性,增加了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方式的随意性,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缺乏宏观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意识,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加上企业上下级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秩序混乱不堪,不能够灵活适应我国蓬勃发展的市场变化。
三、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
1.合理调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结构。
为了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一定要合理调整财务内部控制结构,实施全面的财务内部监督程序。这有利于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结构目标,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实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有效规避我国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结构,应当对企业进行灵活化、全局化管理,应建立全员参与监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决策机制。尤其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构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控制结构,实现在未来运营过程中企业财务内部结构的控制、规划与协调,同时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结构优化方案的有效落实,提高企业财务的整体约束力和控制力,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灵活处理企业风险的渗透力,创新管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构建全方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结构。另一方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和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机制,推行专岗专人管控和监督,坚持以财务的内部管理控制为中心,创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策略,增强企业适应复杂内外环境的能力,防止浪费企业资金问题,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合理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化独具特色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有利于使企业实现全方面、多层次的发展目标,同时优化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因而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情况进行合理部署与规划,不断创新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结构。
2.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机制。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策略作为合理配置企业财务内部资源和经济效益问题的有效方案,有利于为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新经济形势下,为了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企业应建立和健全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包括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和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能快速采取措施降低或化解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增强其对财务风险重视与防范意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合理控制,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的存贷管理,平衡企业资产的负债比率,这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还要保持适度的举债规模,通过采取弹性财务策略、分散策略、转移策略、回避策略等降低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应设立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优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和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来增强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和扩展其融资途径。在运行过程中要对企业内部机制进行全方位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全员参与监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模式创新的决策机制,实施全面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经济管理监督程序,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内外环境。因而企业要创新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战略,充分把握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扁平化、虚拟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使企业更好的实现多方位、全方面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企业财务内部的监督与管理体制,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的监管机制,不断改变企业的未来发展状态,坚持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为中心,使得企业的发展与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相匹配。企业通过设立专岗专人管控和监督财务方案的实施,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创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应当倡导企业经营者积极树立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意识,正确承认财务风险,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其中,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要坚持谨慎决策原则,采取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必要时可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准备金机制,使得企业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还要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其财务运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财务活动信息,对收到的预警信号作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意识。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加强企业的筹资风险控制、资金回收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和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等机制来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业务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负责人还应当加大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其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企业在新形势下制订有全局观和先进性的企业战略和实施方案,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理念都要坚持与时俱进,用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学会积极汲取先进的思想观念,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新理念,使得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虽然许多中小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进行了管理改革体制的调整,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公开性、随意性,企业管理人员的盲目决策,使得其他股东参与管理形同虚设。因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者要培养自己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经营决策能力,完善企业财务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创新企业财务内部的经营管理结构,发展多样化的灵活性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全面持久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而且为企业的大规模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本研究通过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深入分析与防范的探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市场经营运作中出现的财务风险,改进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树立风险意识,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完善企业生产力系统,在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应该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加强建设企业财务内部管理道路,充分发挥出企业的整体优势。
作者:刘守印 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篇: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对于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以及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可以明确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点,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1.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的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几个重要内容:财务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经营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明确财务风险诱因;财务风险评估是指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层面的评估,根据评估明确风险大小,确定需要企业优先应对的风险;财务风险应对是指采取风险预防、转嫁、分散等手段来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2.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特点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就是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只有大小量情况,而不是有或者没有,这要求行业企业必须要注意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其次就是财务风险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是指财务风险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竞争环境下会呈现出来不断变化的特点,这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需要保持灵活性;最后就是财务风险多因性,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比较复杂,对于这些原因需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分析,这样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以及不足,这些问题严重的拖累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放大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落后对于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负面影响极大,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落后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指导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就是没有树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预防理念、主动干预理念等等,结果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过于被动,过于僵化,这种理念之下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2.财务风险内控低效
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影响很大,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的较大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就是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内部控制文化滞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这些方面的问题拖累了财务风险内控效果。
3.财务管理决策不科学
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成因就是财务管理决策的不科学,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决策方面的不科学问题非常突出以及普遍,在传统的行业环境以及管理体制之下,依靠经验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没有问题。
4.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
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也是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财务风险如果及时识别,就能够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应对提供必要的时间,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各种损害。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的财务风险预警方面还不是很健全,没有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这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够被及时的感知,从而往往会贻误财务风险管理的黄金机遇,这影响到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围绕这些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关键是要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摒弃落后陈旧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起来主动干预、风险预防、全面管理等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主动干预与风险预防要求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雨未绸缪,注意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来提前制定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预案,同时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以及全员参与,全面的提升财务风险效果。
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天然气行业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来进一步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来更好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方面,需要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来全面的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注重内部风险信息沟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完善,全面的构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的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科学进行财务决策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决策需要做到科学,只有科学决策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规避财务风险,这客观上要求行业企业要做好企业经济环境的细致全面分析,对于未来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在财务决策方面需要企业进行民主集中式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规避领导者单一决策所滋生的各种风险。
4.完善财务风险预警
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需要注意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分析,为企业进一步开展财务风险应对制定应对预案来赢得时间。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面,关键是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确保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同时畅通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信息的流动,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在目前天然气行业竞争状况发生改变,行业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攀升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想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更新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并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风险内部控制以及科学进行财务决策等方面来不断努力,力争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陈亮 单位:九台市大地燃气有限公司
第八篇:中小企业财务困境及策略探讨
一、中小企业财务困境概述
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其危害是巨大的,对于财务困境的表现以及危害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来开展这一工作。
1.中小企业财务困境表现
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宏观层面来看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攀升、财务管理粗放,从微观层面来看,则表现为企业资金链紧张、财务成本较高等等。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最主要表现,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其所面临各种风险将会急剧攀升,企业正常经营受损。企业资金链紧张、财务成本攀升这也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主要表现,这些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资金供给以及需求之间的失衡、财务收益与财务支出之间的不匹配。
2.中小企业财务困境危害
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个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将会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不匹配则会导致企业经营收到很大的影响。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用意味着财务困境对于中小企业的危害很大,轻则会导致中小企业财务成本攀升,让企业财务健康受损,重则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成为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推手。正是因为财务困境的巨大危害,需要企业高度重视财务困境的解决,尽力减少财务困境所带来各种损失。
二、中小企业财务困境
当前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现象非常普遍,总结梳理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困境,可以归纳如下:
1.筹资风险较大
筹资难、筹资成本高一直都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财务困境之一,这直接拉升了企业的筹资风险,导致企业很容易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筹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筹资渠道是否多元、筹资成本是否可以承受、筹资周期安排是否科学,这些都是企业筹资的主要风险来源,目前中小企业在上述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从而使得企业的筹资风险快速增加,威胁到了企业财务健康。举例而言,筹资成本高使得企业背负了巨大的财务成本压力,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收益水平。
2.投资决策盲目
投资是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比较盲目,往往没有进行项目的可行分析以及发展前景,就盲目的进行项目投资,结果却是投资难以获得良好的收益,巨大的投资成本成为了中小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导致企业出现了财务困境。
3.内部控制薄弱
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去管控财务风险,减少财务困境出现的可能性。中小企业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比较薄弱,没有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举例而言,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这使得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拖累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4.现金流管理落后
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现金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左右企业财务风险。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困境,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现金流管理的落后,中小企业存在现金流管理理念不正确,现金流入管理以及流出管理粗放的问题,结果导致企业现金流要么就是超过企业正常运转的需要,导致现金资源的浪费,要么就是现金流短缺,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竞争运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财务困境。
三、中小企业财务困境解决策略
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解决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积极借鉴优秀企业在财务困境解决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较好的解决企业困境。
1.科学进行筹资安排
中小企业要正视筹资难的客观现实,科学进行筹资安排,积极探索不同的筹资渠道,实现筹资风险的分散以及整体筹资成本的可控。举例而言,除了外部筹资手段之外,还需要用好内部筹资手段,从而实现筹资渠道的更加多元。
2.注意进行投资风险分析
在财务投资方面,建议中小企业要做好投资风险分析工作,投资风险分析的重点就是要对于投资项目的盈利前景进行一个尽量精准的预测,切忌对于一些特点投资项目进行盲目跟风,而是要做好可行性分析。企业管理者在投资分析中需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长期投入、长期受益、投资收益折现率等等,通过这些指标的全面精准分析,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如果长期投资收益难以弥补成本支出则投资项目不具有可行性,反之则可以进行投资。
3.加强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解决需要利用好你不控制这一手段,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较好的对于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处理,降低财务困境出现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方面,重点就是要在内部控制环境、信息沟通反馈、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来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实现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从而能够做到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良好管控。
4.加强现金流管理
针对现金流危机这一财务困境,建议中小企业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工作的开展,树立起来正确的现金流管理理念,完善现金流管理的制度,提升现金流入管理、流出管理的规范性,确保现金流稳定。企业现金流管理要强调企业经营中现金流量的合理,既要满足正常经营需要,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较好的应付经营的波动。现金流管理中要尽量做到量入为出,合理预算,对于年度内总的现金流指标进行科学预算,在预算指标下来开展现金流管理工作。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资金实力不够,竞争实力不强,加上市场竞争的激化,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小企业必须要在财务困境解决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综合做好筹资、投资、现金流管理、内部控制等重要工作,从而较好的解决财务困境,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
作者:陈丁铫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第九篇:企业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探讨
一、跨国经营财务管理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1.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
跨国经营财务管理指的是跨国企业根据现有的业务以及一些新业务的投资需求,结合自身的资金来源与结构,依据周边环境的影响对自身的财务进行规划以及管理等。跨国经营财务管理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十分重要,不仅仅涉及到国内的理财公司,还包括跨国公司的理财环境以及政治、外汇风险等比较特殊的经营活动。正常情况下,跨国经营财务管理应该能够实现三个主要的目标:首先是尽可能地使多个国家进行参与,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效益更高;其次是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对于财务资金的各个方面的限制;最后是要把企业的财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避免任何国家的经营效益受到损害。
2.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跨国经营财务管理包括内部财务控制、企业兼并、国际财务分析等内容,由于其特殊的行业背景,其经营范围跨越不同的国度,财务管理等往往会涉及到十分复杂的内容与关系,比如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整体环境往往会受到内部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指的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个人性格习惯甚至于企业文化等,国家环境则主要指的是不同的政治环境、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经济条件以及安全性等。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外汇风险、政治风险、通货膨胀、国际税务、海外融资以及营运资金管理等。
3.跨国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
3.1战略目标。
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是后期确立方案的基础。跨国企业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利用自身的财务资源以及各种理财方式使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控制自身的运营成本,进行减税以及灵活的调控政策,最大程度上保证管理者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平衡,使企业的价值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
3.2战略观念。
3.2.1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理财观念。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及多边贸易的迅速发展,目前国际竞争已非传统的竞争方式,企业随着国家的发展当然也要追上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跨国经营财务管理一定要抓住这一特定的历史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处理好企业与其他财务环节的关系,使得双方的利益达到最佳平衡,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利益。
3.2.2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念。
企业的根本宗旨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获得财富的前提是企业价值的实现,企业的价值代表了企业收获利益的能力以及长期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3.2.3与企业的战略一致。
企业要对客户重视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保持企业的创新性,力争为自身的品牌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并要对行业内一个细分的市场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特定的战略为之服务。
3.2.4国际性的理财观念。
我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上有很好的经营业绩,必须遵守跨国之间通行的规则,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之后,一定要遵守WTO的有关法律法规,在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的整体观念上加强关于国际理财的战略思考,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观念彻底贯穿于投资、税收、利益分配以及资金技术的转让等问题上来。目前我国跨国企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明显偏低。
3.2.5持续创新的观念。
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中财务主管的作用十分关键,其需要有足够的创意才能使得一个公司长期保持竞争力。财务主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公司的战略作整体的规划并确保其顺利地实施到财务计划当中。财务主管一定要在战略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协助公司有关人员制定能够最终以资本作为回报方式的战略计划。实现这些最重要的是财务主管要有不断的创新思维以及切实的创新行动。以欧洲的迪斯尼乐园为例,其极具创造性,并使得其中任何交易的价值最大化。
二、影响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的因素
1.汇率变动以及税率差异的影响。跨国经营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其业务往往会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资金结算以及收入支出等,货币汇率的变化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跨国经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跨国公司的投资、利润与经营方式等,这些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汇率变化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发展,这也是我国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不断进军跨国经营的重要原因。
2.利率水平与收益率差异的影响。
企业如果想要从外国融资会随着各个国家的利率不同而使得企业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有所不同,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借款进行融资的积极性。收益率作为公司的关键指标往往受到不同国家利率水平的影响,通常利率越高对应的收益率也就越高,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会倾向于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使得企业的投资经营战略更加合理。
3.资本结构成本不同的影响。
跨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于整体融资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尽量融资效益的同时一定要使得融资风险降至最低,不断地优化跨国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其成本降到最低,使得跨国公司的价值最大。
4.知识经济时代新风险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的风险越来越高。目前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经济是未来各国竞争的核心所在,由于知识掌握在人才手中,而且高知识人才的流动性很强,这给跨国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企业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不仅对于跨国经营领域的金融、法律以及技术都要具有很好的掌握,而且尽可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至于因为个别人才缺失对公司造成过大的损失。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不亚于科技人才,因此公司一定要培养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管理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战略等。
三、企业跨国经营的财务战略管理
1.跨国销售的财务规避策略。
首先,负责财务的部门要对长期对外销售的产品数量以及速度进行适时的统计,结合本国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控制,在比较温和的环境下使得企业的销售利润最大化。其次,我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出口产品信息平台,适时地记录对外出口的产品数量等信息。为了防止进口国反倾销,需要对进口国当地成本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在适当的时候对于国外的反倾销等能够进行有效地还击。最后,我国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只把对外销售作为跨国经营的主要形式,要将对外投资当作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形式。
2.税收的筹划策略。
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在文化、社会风俗、政治、地理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世界各国之间的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这要求世界各国要在合法的情况下结合这种税收制度的差距进行一定的避税措施,这也是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方面我国由于经验比较少,因此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1)建立用于运作国际税务的税务会计。这种国际税务会计需要对于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有着深厚的认识,自身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与实际经验,我国企业目前这种层次的人才显然十分匮乏,因此培养与造就这方面的人才十分重要。(2)建立现代化的国际税务管理机制与运作方法。随着跨国经营的不断发展,国际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协定等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些都使得国际税务的总体环境越来越复杂,再加上通货膨胀以及外汇操控等多方面的因素,跨国经营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
3.经营多元化和目标集聚策略。
跨国经营本身的特性使得其经营的范围很广,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往往机遇与挑战并存,跨国经营的竞争愈演愈烈,跨国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使得自身的经营变得多元化。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矛盾的,经营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跨国经营的风险,也同时使得公司的资源变得更加分散,从而整体规模出现更多分支,容易降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筹资策略。
资本是跨国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资本充足才能使得企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动力,因此跨国企业要从多渠道进行融资,这就要求跨国企业不仅从自身国家,而且还要从东道国甚至别国能够进行融资。跨国企业要尽量利用自身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得到更高的贷款额度,为此跨国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例如货币兑换、贷款兑换、平行贷款等。
5.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策略。
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要想保持低成本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能够提高产量以及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等。所谓的差异化策略是指跨国企业对客户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得到更高的附加值。目前我国大中型的企业甚至一些小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壮大,这些企业对于跨国经营的热情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不能盲从,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经济实力为基础,抓住最好的机遇进军跨国经营的领域。如果真的进入了跨国经营的领域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管理制度,更好的搞好跨国经营财务战略管理。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全国各族人民目前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想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一定要使得本国的企业走出去,走出国门、迈世界,跨国经营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跨国经营的财务战略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因此重视跨国经营的财务战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现代化伟大事业,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何远祯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