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不断提高是财务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之后,高校的教育资金的获得从过去政府支持的单一途径转变为了多途径筹集资金的方式,在这种资金获得形式的转变之下,高校必须对原有的内部财务控制手段进行改革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新时期高校改革后的运行制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此外,内部财务控制的不断加强也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种规范,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对财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避免财务的收入、支出出现假冒遗漏的情况。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之下一部分高校的财务的随意支出、挪用等问题非常严重,比如教学设备的不合理采购的情况、科研费用不足等,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高校的整体进步。这些情况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意义。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资金还是来自于政府支持,属于国有资产,内部财务控制的强化是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要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国家方针政策在高校中的落实与实施。
二、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问题
1.信息化条件下传统高校财务控制的问题
电算化后,财务系统可以通过管理员权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系统能识别审核者不能审核自己录入的凭证,出纳不能签字自己审核或自己录入的凭证,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财务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在财务管理人员方面的控制则显得比较薄弱,虽然会有系统财务管理的日志,但是内容过于单一,严格程度不足,不能够形成对系统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此外,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网络支付、网上报税等新型的管理工具的出现,增加了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果被别人盗取,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为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困难,不成熟的监督评定制度不利于高校财务内控水平的提高。
2.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信息专业人才的缺乏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全新的金财系统的用款计划与支付系统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财会人员。在电算化核算审计方式的基础上,信息化财务管理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在对新的管理系统的操作方面财务人员还存在不熟练的问题。网络交易中财务的支付数量逐渐增加,容易发生一些网络操作问题,因此财会人员掌握一定的网络调整知识也成为了新时期财务控制工作的必然需求。另外,在财政监督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内部控制对财务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是提供一些预算信息已经不能符合财务控制的具体需要,原有的财务管理相关的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内容的要求,财务控制人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据库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方式。
三、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改善对策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员监督体系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高校财务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公开的网络环境,加强新授权方式的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权限审批制度,包括从申请、批准到移交等手续,对密码和U盾的管理视同印鉴的管理办法。在具体的财务控制工作中进行职责的细致化的划分,避免一人掌控的局面的出现,这样有利于形成财务控制中的互相管理,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进行解决。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手册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制作,管理部门需要对其采取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不合理地操作行为需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必要时可以组织专人对系统工作日志进行审计,这样有利于系统管理员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
2.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以及管理手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财务操作知识以及信息化管理知识,为了实现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增加,需要在现有的财务控制人员中加强对新一代业务人才的培养。针对高校内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定期开展财务系统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的教育学习,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另外,增加高素质财务控制人才的储备,还必须不断优化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财务队伍的综合发展,为加快信息化的集成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四、结束语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方式由原来的手工记账到电算化最终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当前社会形态下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信息化的发展条件为财务控制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变革,而财务控制除了对环境的控制之外还包括了对人们活动因素的控制,信息化的沟通交流是当今财务控制的主要目标,财务控制与信息化的结合能够不断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
作者:李方林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审计处
第二篇: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实践
一、高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制约二级学院自主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国际合作等非学历教育的份额逐步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已不适用于日趋细化的高校财务管理。由于高校资金高度集中,且对二级财务部门控制过度,二级学院办培训班、进行市场开发等都要经由学校批准,且收入全部上缴、纳入学校预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降低,也缺少绩效管理的目标。
2.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目前,高校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大多采取了“基数+增长”的办法,根据上年支出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可行,但没有考虑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会导致预算与发展目标不协调,失去了预算的有效性。同时会导致二级学院为了争取更多的下一年预算,往往会在年终突击花钱,增加无谓的支出来尽可能增大预算基数,造成学校资源严重浪费。
3.预算执行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只重视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率,缺少健全的对预算执行的激励和绩效考核体系。监督预算执行的过程是有效进行二级财务管理的保障,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则是决定二级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预算执行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为二级学院预算执行创造一个规范的环境,提高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预算的完成。
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健全的二级预算分配体系
完善的二级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年度支出的预算,也包括年度收入的预算。在收入预算中应包涵学费、住宿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同时也应该涵盖二级学院非学历办班等其他收入。学校财务在对二级学院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分为学院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学院的公用经费应采用模型拨款的方式,在分配方案的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要素制定统一的拨款额度计算公式。相关要素可以考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折合数,教职工人数,学科系数和办学质量系数,学科系数可以按照目标学院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人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的系数,办学质量系数可以综合考虑目标学院的就业率、社会排名等因素。在按照固定计算模式测算出学院公用经费后,还可以增加绩效拨款,充分考虑学院提供的公用课情况、学费收缴率、科研收入情况、合作办学的开展等因素。在学院的支出预算中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学院的创收能力,从而给予一定的绩效拨款。对于学院的专项经费单独下达,从立项到项目可行性论证都要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学院专项经费采用零基预算。
2.完善的二级学院的核算体系
经费预算是财务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在科学、合理、完善的预算框架下的经济活动才能有助于学院各项目标的实现。核算则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和监督,及时、准确、全面地核算能适时向学院领导反馈本院财务状况,有利于学院合理安排整体工作。建议学院对各项经费来源及使用(如:学校拨付经费、继续教育创收收入、其他收入等),分类进行详细流水记录和核算,做到经费专款专用,规范使用。3.二级学院单独的报表体系和财务报告为全面考核学院的资金使用效益,应在报表体系中设置二级学院的报表体系,分别对二级学院的收支情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应参照学校的财务年度决算说明,各学院也应对照年初发展规划,对年度日常维持、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说明。同时按照对二级学院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出具资产负债表和事业支出表,便于考核学院预算执行进度和资产管理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4.完整的预算分配参考体系
学校对二级学院的预算分配应结合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建立系统的分配指标体系,既包括收入的预算,也包括支出的预算,结构如图一。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暂借款是否及时冲账、项目执行变更情况等,学费收缴率、通过对项目的验收、组织力量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后续专项资金投入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相关配套措施
1.对二级学院实行预算综合定额管理
为加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并在分配体制上与财政拨款体制接轨,可以参照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系数,设定不同的综合定额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学院经常性公用经费和经常性项目的界限,避免资金规模较大的学院,在公用经费仍有剩余的情况下,还要再向学校申请专项,有利于学院层面的资金统筹,加大了学院经常性经费的自主权。
2.对学院专项实行综合评审制度
随着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特别是竞争性项目的投入,使学院的各类学科或研究方向面临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在申请的过程中,如何在学院层面上、学校层面上避免重复申报、资源浪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学院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必须打破以前分散申报的局面,由学院的院长带领学院的领导班子加上学术班子对学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规划,提出学科发展、人才引进、教学实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层面上提出,以学院为主体申请项目经费。那么学校各相关职能处室可以组织学术层面的可行性论证;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和战略发展目标,在各学院之间进行综合评审,决定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向,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效益。
3.建立中期滚动项目库
对二级学院而言,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建设和学科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有新的项目需求;对全校而言,应建立中期滚动的项目库,归口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对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结合学校发展的规划,二级学院相应地也应该有自己的项目库,对项目进行排序后,到学校层面申请各类项目经费。
4.二级学院的财务绩效评价
由于高等学校是全额预算单位,使用各类财政资金,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一直是近年来财政改革的关注重点,因此,学校财务为评价和鼓励二级学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应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办学历史等客观因素,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结合高校特点,人才和科研成果是特殊的产品。
5.加强学校层面的监控和预警机制
二级学院虽然从事经济活动,但不具备法人资格,因此学校作为责任主体,有必要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为使各二级学院的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学校财务除了定期进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地方财政政策等向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应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于学院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事中预警,使不合规、不合法的经济活动及时终止。
作者:邹秀华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财务处
第三篇: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1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缺少财务信息统一标准
新会计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细化,在满足信息化的同时也给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新要求。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基础信息数据的利用是重中之重。但由于缺乏统一筹划,还存在着院、系、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只考虑局部需求,不但导致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造成各部门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管理维护成本过高,工作效率低下,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1.2缺少复合型专业人才
财务信息化不同于广义上的高校信息化,是建立在财务数据平台基础上的财务信息数据化,对于普通网络工程师来说,没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则无法胜任。对于普通财务人员来说,更无法直接解决网络和数据问题。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只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建设需要。由于学校在引进专业知识扎实、认真敬业的人才的过程中,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招聘困难,难以留住人才。对现有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深造和培训少之又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1.3“校园一卡通”建成“校园多卡通”
目前,校园一卡通系统中比较常用的子系统包括:身份认证识别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校园餐饮收费管理系统、校际班车收费系统、校园浴室和开水房管理系统、预付费水电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网络计费系统等。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实现“一卡通”,比较常见的是多卡同时使用,也就是说正在使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独立运行的。
1.4缺乏网络安全规范和意识
互联网时代以来,网络安全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建设,网络建设离不开安全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子系统中,与财务信息化相关的子系统,更应成为网络安全建设的关键。虽然许多高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但缺乏完善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标准和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管机制;小组成员大多由部门领导等兼职,很容易受日常工作影响,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且职责不明确;缺乏应对网络黑客、病毒攻击以及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向校园渗透等问题的预警机制,给高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1.5财务管理职能缺失
目前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无法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分类分级管理和财务综合评价系统,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的最大区别,就是能使高等学校财务状况、预算执行及事业成果得到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反映。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变成可能。
2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建立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化平台,是高校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虽然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但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也遇到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同的问题,就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统一身份认证问题,这在一定时间内限制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程。近几年,有一些高校管理部门认识到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借助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机会,提出将不同业务范围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化、信息化的身份认证管理,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安全性与办事效率,打造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2.2建立长期特岗人才培养制度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在高校内部建立长期特岗人才培训制度至关重要,实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是关键。要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自动化办公能力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专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网络运行保障能力,根据需求合理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网络信息化理论研究能力。
2.3坚决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
随着网络数字化的推广和普及,很多高校在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校园,实现无纸化办公。现代化的学校离不开信息智能化的管理,学校的收费管理、教学服务及后勤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信息化去实现,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校园一卡通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具有消费简单、方便、高效、安全等特性。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给所有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多方便,真可谓“一卡在手,行遍校园”,大大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同时,在加强财务管理,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规范学校经济秩序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4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安全小组的职能
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和系统管理方面,需要大量的IT技术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和维护不同系统的用户信息。因此要建立可靠、安全、保密的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环境,保证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环境安全,保证高校业务不受破坏和干扰。首先,高校要成立真抓实干的信息网络安全小组,小组成员必须是有时间、有能力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其次,利用网络安全小组这个平台,加强对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和行政管理人员自动化办公能力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最后,要加强网络安全小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网络运行保障能力,并根据需求合理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网络信息化的理论研究能力。
2.5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转变
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工作职能不再只是记账核算,而应向经营管理转变。这要求财务人员要熟悉政策,掌握相关法规,以全新的理念投入管理,提高服务意识,解决管理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使管理者按照企业的思维去治理高校,财务不局限于简单的核算收支,更重要的是要把数据信息管理起来。
3总结
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信息化使财务管理职能转变成为可能。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是一种精细化财务管理,高校应树立精益的思想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新会计制度对预算概念精细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进一步提高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充分体现了财务信息化的管理职能,解决了领导决策凌驾于财务部门意见之上的问题。
作者:徐晋 石旭男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第四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演化路径
一、前言
财务集中管理的思想最初由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而来。高校财务集中管理对于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来说是一种进步,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体制,完善其核算中心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是高校提升资金利用效益,提升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
高校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指的是将学校所有财会事务交由一级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领导指的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学校财务事务交由财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包括了财经方针与政策、财政收支计划以及财务规章制度。2、集中管理的前提是要在不损害学校相关单位人员的合理经济利益之下进行的一种财务集中管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之下,寻求何种促进事业发展所需要支出的费用和资源等进行规划和盘算,对财经工作以及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管理。对于学校所有相关财务活动的开展和规划,财务处都有权对其进行监督和提出处理建议,这样能够对学校财务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因铺张浪费和贪污现象影响了学校的财务收支平衡。
三、高校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事业不断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高校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就当前而言,高校资金结构已逐渐变得复杂多样化,故出现财务管理呈现分散化,学校在财务管理政策与实际调控能力上有所区分,进而造成学校资金流失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校基建方面。高校基础设施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故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也就成为了学校建设支出的主要部分。但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蔡锷不管理体系中并不包含高校基建财务,它只是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故无论是在投资账薄方面,还是在会计处理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现象;2、高校后勤管理方面。高校提倡后勤社会化,故近年来,高校后勤开始进入一种模拟企业运行阶段,并逐渐从学校行政工作中规范剥离。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该模拟运行阶段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市场运作。如承包双方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以及双方在投放和利益的分配上海存在着停留于财务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3、高校经费使用方面。当前众多高校存在经费利用不当、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如将科研经费的成本转嫁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接着给学生发放奖学金以鼓励其勤奋好学的口号去私设学校小金库、乱发奖金,更严重的是借该口号私自挪用资金等。这使得其与教育产业化、高校行政化与学术腐败纠为一体,造成高校经济秩序的混乱。为实现高校资金合理利用,保证高校的稳定发展,实行高校财务集中管理成为了一项十分有必要的工作。
四、高校财务集中管理工作现状
(一)高校财务管理意识低下,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
高校财务集中制的执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较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自财务集中制实行之后,高校已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也不再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而是只设报账员,而其会计也只能由政府部门委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高校就会认为,机构与会计都是政府的,账也不在学校,故对于学校财务管理,则抓不抓都是一样;但是会计核算中心则会觉得,在一切有关于财务管理的机制、原则等不变的情况下,其只用负责监督和核算,财务管理工作与其无关。故就会出现学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并不重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财务管理意识逐渐下降,原本就低下的财务管理意识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就更加弱化,于是对于财务管理的方法也不去认识和研究。并且在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之后,使得会计人员与高校的人事隶属关系以及经济利益关系遭到隔断。被委派前去的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只是负责监督与核算上的工作,对于高校内的各种其他事务都与其不相干,于是不用为其进行服务。这样往往出现的现象是,会计人员对于学校提出的合理要求迟迟未进行处理,账目报销所花费的时间长,导致学校教师因报账困难的原因而消极等待,从而不愿干事与管事。
(二)财务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不够缜密
首先,由于会计人员是独立于高校之外的,并且高校内核算站是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目,故会计人员也无法并无心去对高校内的运营过程去进行考虑,如高校内计划要干什么需要用到经费的,添置设备仪器或是其他,打算用多少经费等。高校在报账之前核算中心都无心过问,于是也就对报账数目一无所知。这就说明了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之后忽视了事前管理。其次,在高校各单位进行报账时,会计人员由于没有进行事前管理,故只能根据票据本身来判断。如根据单位报账发票手续是否完备、是否规范合法。但是往往对于票据的经济实况与可靠性缺乏了解,这样就成了缺乏事中控制管理,对经费是否合理使用了并没有进行认真控制。最后,事后应当要进行分析评价,但是由于一人忙于多项工作,故经费的每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制定的标准和定额、有无超支等情况没有进行事后过问和分析评价。加上高校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人才,故就会造成事后的分析评价管理缺位。
(三)高校各项财务制度需要有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中虽然能够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许多制度正在不断进行改革,而高校相关财务制度的修订便跟不上,于是影响了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正常与顺利执行。由于有些制度明显落后于现阶段经济发展,故其非常难以满足这种形式下的标准和要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财务审核人便难以把握,与是其规章制度等也就难免成为了流于形式,这样使得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不健全。
五、如何做好高校财务集中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升财务管理意识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也因此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为适应时代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应当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对于高校财务统一管理所起到的成效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财务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人员要准确认识财务管理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此来加强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针对此,在实行高校财务集中管理之后,高校应当设置起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并对其进行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如果是政府部门直接安排的,则政府部门也应当重视起所派来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是否具备高素质与高水平技能。高素质会计人员当中,除了具高水平会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技能之外,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的掌握、经济法规、审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是需要具备的,在职的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投身为高校财务相关工作当中。
(二)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服务观,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财务服务观是决定会计人员是否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尽力的重要前提。不论是高校配置的高素质会计人员,还是政府直接派过来的,都需要树立起财务服务观。这就需要从高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为高校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1、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当要端正思想,摆正位置。首先,要将自己与高校发展连为一体,将自己融入到日常运营当中,所进行的日常财务工作一切都是为教学、科研以及所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而提供的服务;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质量。高校财务管理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变动,因为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市场化迈进,其财务管理水平固然也应当有所提升要求。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同时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又与财务管理水平有影响。故高校财务人员为保证高校的运营发展,应当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顺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高质量服务是为高校带来相应价值的体现之一;3、建立起奖惩机制,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热情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想要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建立奖惩机制无疑是有效可行措施之一。针对此,可通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考评的方式来给予奖惩。考评优秀的,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鼓励与肯定其工作的付出,将其考评结果作为今后有可能晋升的依据。考评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对于考核结果极差的,觉得不能再胜任此工作的,可采取分流或淘汰的方法。通过奖惩机制激励财务会计人员来提升其工作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为高校财务正常运行而做努力。
(三)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工作管理
高校资金的使用状况是否合理和有效,需要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针对此,就要加强事前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管理以及事后分析评价管理。1、加强事前预算管理。首先,应当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起财务预算管理的总目标,在明确和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之后,将总目标中的各分目标下达于各院(系)、处、所等有关部门。其次,高校的预算管理应当要保持量入为出与收支平衡。不管是在哪一方面的经费开销,都要合理,并且是要为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如对于学校基建、后勤、医疗设施等方面的支出都要规范与合理。对于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支出所带来的成效。最后,预算编制应当是仅仅围绕高校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去考虑从而编制的。坚持做到支出与重点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支出的高效用。在面对多个项目决策时,应当摒弃眼前利益,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以做决策。对于基建工程等项目的预算编制则更加要细心和严格,为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和可靠性,高校还可聘请中介机构前来进行预算审核;2、加强事中控制管理。应当严格预算执行制度,高校预算额度应当要标准化并且严格化,也就是说,高校的所有一切开支都要按照预算额度来执行。针对此,高校的每一项开支,特别是开支较大的,应当需要部门负责人以及主管财务的校领导及部门领导签字确认,一来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来去明细,二来起到对资金使用进行控制和监督的作用此外,要加大对原始票据的管理力度。在各个单位前来报账时,会计人员不能只凭借其票据是否合法与经费合理来评定批准,而是要加大对票据多反映出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可靠的监督和确认,这是控制开支避免出现通过某种手段贪污现象出现的有效途径;3、加强事后分析评价管理。对于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多要进行对照预算制定的标准,通过此方法来保证开支是与预算额度相符,并且对该经济业务进行分析评价。将各责任部门所发生的开支数据与预算数相比较,最后对比出该责任部门是节约或超支,以此结果来作为责任部门所取得的成效。这样可以有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六、结语
加强高校财务集中管理对于高校资金的合理和高效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在面对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素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管理,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为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作者:马静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