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财务公司金融功能和金融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专业财务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新形势下,一些财务公司转型发展意识不强,金融功能发挥不到位,金融创新比较薄弱,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我国财务公司金融功能和金融创新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财务公司金融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功能发挥现状,并提出金融创新对策。
关键词:财务公司;金融功能;金融创新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特别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财务公司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系统的金融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发展步入正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经大多数财务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十分重视金融功能的发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一些财务公司存在模糊认识,特别是在发挥金融功能的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新形势下对财务公司金融功能的创新与拓展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直接导致自身的竞争力不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推动财务公司金融创新。
1财务公司金融功能分析
财务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机构。随着新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对财务公司财务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需要财务公司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具体说,财务公司金融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支付结算与清算功能。该功能集中表现在结算中利用内部票据转账形式,使资金的余缺问题被解决,通过内部交易抵消,使资金占用量被降低,且结算工作开展下可解决资金异地划拨下面临的难题,使资金利用效率得以提升。这一功能是财务公司最基本的功能,而且也是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基础,从当前财力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支付结算与清算功能是其主要功能,而且也得到了财务公司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能够具有很强的规范化特点,因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二是经济资源转移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当前金融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融资和筹资业务,已经成为企业集团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因而,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将经济资源转移功能上升到战略层面,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举措,努力使经济资源转移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比如在信用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转贴、同业拆借等都可以有效的应用。三是投资功能。随着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为企业集团开展更多的业务支持已经成财务公司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投资作为企业集团的一项主要业务,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投资领域涉及面广,而且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对内、对外投资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财务公司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有效的投资路径,并且要在优化投资模式、创新投资机制等诸多方面下功夫,努力为企业集团拓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2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随着财务公司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求财务公司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财务职能,通过卓有成效的金融创新,努力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财务公司普遍都能够履行好自身的基本职能,但在金融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当前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金融创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财务公司来说,要想推动金融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理念,特别要从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实务型向创新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得到拓展。从当前财务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尽管企业集团普遍重视财务公司的职能改革,而且也要求财务公司要不断推动金融创新,但普遍存在金融创新理念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财务公司还没有正确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按照企业集团要求被动开展工作的情况较多,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时候少,比如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其纳入到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等。二是缺乏金融创新机制。从当前财务公司的运行情况来看,尽管都具有较强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但在金融创新方面普遍存在运行机制不系统的问题。比如个别财务公司还没有将金融创新纳入到企业文化体系当中,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财务公司广大员工在金融创新方面缺乏针对性。再比如在金融功能方面,还没有将信息服务纳入到财务公司金融服务体系当中,在为企业集团提供财务信息决策支撑方面十分薄弱。还有个别财务公司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较强战略性的金融服务工作,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没有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三是缺乏金融创新模式。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财务公司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何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但从当前一些财务公司金融服务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服务模式还比较落后。比如“互联网+金融服务”还没有成为一些财务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金融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对市场的反应比较滞后等。还有一些财务公司没有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到位,相应的大数据平台、云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十分缓慢,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对企业集团开展决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迫切要求财务公司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努力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战略性以及长远性。
3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优化对策
对于财务公司来说,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这就要求财务公司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破解金融创新存在的各方面制约因素着手,不断强化金融创新。具体说,重点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树立金融创新理念。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而一定要积极引导财务公司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特别是要在理念创新方面取得突破。要大力加强对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引导与支持力度,对于在金融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部门和人员,应当给予生效。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将金融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比如可以制定金融创新战略发展规划的形式,将财务公司金融创新引入科学化轨道;再比如还可以针对金融创新项目,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重点要在创新金融创新体系、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强化金融服务效能方面取得突破。树立金融创新理念,还要求财务公司将自身的业务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起来,比如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因而应当将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纳入以金融服务体系当中,通过构建金融“风险点”监测、排查、预防、控制机制建设,确保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可以发挥财务公司更多元化的功能。二是优化金融创新机制。这就需要财务公司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要在构建金融服务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管理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高度重视对外部条件的把握,特别是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研究,并且要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方面实现突破。要大力推动财务公司服务企业集团合力机制建设,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在服务企业集团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精力用于服务企业集团的其他企业成员,并且要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方面下功夫,进而使金融服务能够发挥综合作用,实现企业集团综合发展。要大力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开发机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了解企业集团以及相关企业的需求情况,比如可以将产品销售与投资业务、融资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将产品融资租赁业务、产品消费信贷业务、产品买方信贷业务纳入到服务体系当中等。三是完善金融创新模式。健全和完善的金融服务模式,对于推动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集团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努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与信息服务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要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强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特别是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模式建设,努力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比如应当建立金融服务大数据系统和云计算平台,加强对金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企业集团开展财务决策提供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财务信息。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展,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企业集团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外投资管理能力,深入研究国际金融服务模式,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科学和完善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提高业务拓展潜力、金融创新空间。要找准金融创新的突破口,比如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引入到金融服务当中,强调汇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重组,使资金以证券的形式呈现,既有利于盘非流动性资产,也有利于满足企业集团融资需求。综上所述,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功能十分强大,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财务公司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在切实履行好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努力为集团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金融创新上升到战略层面,特别是要从自身的职能入手,运用系统思维,既要树立金融创新理念,又要优化金融创新机制,更要完善金融创新模式,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财务公司始终走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邹文娟.我国财务公司转型探索的案例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7.
[2]郭书言.论我国财务公司金融功能与金融创新[J].时代金融,2016(20).
作者:李子卜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