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风险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等教育尤为重视,在坚持以教育为本的前提下,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筹措资金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因资金运营而带来的风险逐步显现。资金使用监控不力,财务风险加大,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经费支出等资金运转和经营活动。认清和剖析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控制和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的深入剖析,提出了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措施
一、引言
我国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机构,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运转的事业单位。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作而带来的风险,由于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高校不能按期支付到期的本息,进而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高校资金运转越来越繁杂,面临的财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财务风险已逐步显露。由于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预期较为乐观,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够完善,目前高校财务风险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校财务管理者、领导层和上级主管部门等足够的重视,高校也没有及时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和应对措施,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高校财务状况不良、债务负担加重、资金周转出现困境等,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果,导致科学研究不能有效开展,教育资金不能合理利用,也会阻碍高校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合理地组织资金,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高校的财务风险的出现往往也是厚积薄发,并不是突如其来。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预见性、认识性和重视性,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一直以来都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和防范措施,很容易导致危机发生。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一)高校领导层财务预期较为乐观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向银行贷款规模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由于前期进行新校区建设举债金额较大,利息负担较重,负债压力一时难以降低和缓解。很多高校领导层却乐观地认为即使发生债务危机也会由国家来承担,不必忧虑偿还能力,对政府依赖过重。高校的财务体制一直处于国家预算管理的约束下,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认为高校只需要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即可,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加上高校连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生源形势大好,一些高校过高估计预期收益,从而低估财务风险。综上来看高校领导层对财务预期较为乐观。
(二)高校财务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与教育事业发展格局已不太相适应。2013年实行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以来,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部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和成本核算理念。尽管如此,高校会计核算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的记账基础,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仍忙于日常账务处理等会计核算工作,有些高校甚至投入了更多的人力来进行日常工作,从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也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更高的层次去思考当前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关注,尤其缺乏风险意识。
(三)高校扩招和扩建引发过重负债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扩大招生规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现象。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教学设施和住宿条件已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生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得扩大建设规模,很多高校开展了新校区的建设,资金需求扩大成为必然,高校为了解决资金缺口问题,采取负债筹资的模式寻求解决的办法。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曾达到2000多亿元,当国家和教育部意识到此风险存在时,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一般的高校贷款在4亿—8亿元,有的甚至高达20亿元以上。如此大的贷款金额,以及产生的利息负担,不是朝夕就可以偿还的,对高校后期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直接构成高校的财务风险,也是高校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同时由于高校财务管理者对还款计划缺乏总体规划,集中还款更会加大高校财务风险程度。
(四)高校财务工作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高校的会计核算原则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导,部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和成本核算概念。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也正在探索运行中,但仍然滞后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要求。许多高校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主要还是处于财务会计核算阶段,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相对简单,在风险意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财务工作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还是很普遍。以收付实现制和预算会计为主导的高校会计制度,不能为学校领导提供全面、客观和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致使学校领导层和决策层难以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抵御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解决办法
(一)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全面、有效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者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决策过程的始终,合理分析和把握一定时期学校资金需求总量,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投资规模及资金结构,并适度负债经营。上级主管部门也要树立风险意识,对高校筹资和投资的方式及规模进行总体把控。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贷款还款管理细则,从自身发展潜力、借款信誉度和偿还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拟定一定时期的贷款计划和还款计划,通过合理规划负债规模、偿债额度与偿还时间,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
(二)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专门设置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控制方法、措施、程序及改进过程,主要包括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的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提前进行预测、控制和管理,而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和管理,是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办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高校资金流量快速增大,资金活动潜藏着较大的风险,挪用资金、套取现金、侵占财产等现象不断出现,特别是在高校基本建设领域,由于资金投入多,建设规模大,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工程建设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措施不力,不能有效防范各种不良行为。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效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是预防、控制和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
(三)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管理和执行
高校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组织日常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和关键,预算管理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学校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遵循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预算支出的编制应贯彻勤俭节约、统筹兼顾和保证重点的原则。高校预算编制应全面综合反映学校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状况,财务部门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预算安排,严把支出关,所有的支出项目都应做到有凭有据,严格审批和执行,注重开源与节流并重。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是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建立财务预警制度,有效管控财务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即在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用于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专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及真实性,及时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对存在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和预报。高校对自身财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的实务操作中,适当借鉴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体系和应用方法,并选择能够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重点性指标和敏感性指标,并对它们设置预警界限,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做到有效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和规避风险。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强调了高校的财务风险管控,提出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等监督制度,并着重要求高校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合理规避和预防财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水平和财务风险分析评估的加强和提升,以及树立强有力的财务风险意识,是当前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关注点。高校应该具体分析本校存在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有效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以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及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作者:马淑红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慧晶,王同孝,孟凡斌,李宝英.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J].财务与金融,2014(1).
[2]汪小华,李托.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商业经济,2014(11).
[3]蒋文清,余晶晶.浅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13(7).
[4]唐伍.浅谈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3(1).
[5]孙志国.办学规模扩大背景下的高校财务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11(1).
[6]朱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思考[J].财会通讯,2010(10).
[7]李强,罗哲嫒,杨军锋.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6).
第二篇: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经营运作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机构当前运作,同时对于机构的稳定性与健康性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与扩大建设规模,其财务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谈谈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并从高校实际出发提出若干可供参考的利于高校防控财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对策
一、前言
高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但高校扩招及扩大建设规模的同时,财务管理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高校财务风险如果一直无法得到抑制和缓解,不仅制约高校的自身发展,也会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财务风险与高校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是工作管理不当、机构融资或资金使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风险的出现将可能直接促使机构减弱或丧失债务偿还能力、丧失持续建设及运转能力、丧失市场竞争优势,最终造成机构或企业逐渐衰败甚至倒闭破产。高校运作离不开资金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来说同样重要,因此在高校经营运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和办校规模,随着运作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几率也在不断加大。有些高校甚至因为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而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窘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将影响高校自身的运转与实力提升,也不利于我国优质人才的培养。
三、高校财务风险种类
与一般生产经营或服务型企业相比,高校财务风险类型与它们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更多的是差异性。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从本质上来说不具有盈利属性,因此没有收益性财务风险。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资金投入与收益不均衡之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金来源不足风险
高校本身不具有盈利属性,资金获取主要依靠外部支持与自身筹措,而国家财政支持及地方财政经费拨款是高校运作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扶持力度,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高校在资金需求方面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财政扶持的追加幅度,因此高校资金需求缺口与扶持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扩大。虽然近年来也有许多高校在自筹资金方面不断拓宽渠道、寻求社会捐款,但相对于高校所需总量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资金来源少、建设及运作需求大,使许多高校陷入因资金来源不足而影响高校财务工作正常运作的风险之中。
(二)举债运行风险
高校除了获得国家支持与自筹资金外,还有一个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申请银行贷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债。高校作为银行所认为的优质贷款方,银行也往往愿意为其提供高额贷款。对高校来说,从银行获取的大量贷款如果管理及使用不当,不仅无法为高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支撑,甚至会成为高校财务风险的一个触发点。就目前来看,已经有为数众多的高校将银行贷款作为补足自身资金需求缺口的最重要来源,对银行贷款严重的依赖性造成高校财务管理的畸形,一旦银行贷款发生问题或者高校因为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丧失了贷款偿还能力,将给高校带来极其严重的财务风险及运作危机。
(三)投资风险
校办企业是现代高校的新发展,办企业不仅能够为高校赢得更多资金收益,同时也能够让高校更进一步贴近市场环境、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将研发成果更快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校办企业虽然是高校发展大趋势,却也有许多高校在这一环节上出现了严重的管理问题与财务风险。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不少高校在创办及管理企业方面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实、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不足等,导致不少校办企业不仅无法赢得收益,反而因经营不善使高校承担了更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债务压力,直接影响高校本身的运作及管理。
(四)财务管理风险
在高校所面临的众多财务风险当中,源于高校自身管理问题而产生的风险尤为严重。财务管理风险是指高校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及资金运作缺乏科学意识与先进手段,从而让本该平稳的管理工作陷入僵局与困境,影响到正常运作秩序,让高校承担更多财务管理方面的危机与风险。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正常的运作和持续发展,因此由财务管理问题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是高校所面临的众多类型财务风险之中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
四、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首先我们要从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入手,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帮助高校寻找到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从而让高校能够不断健康的壮大与发展。从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来看,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外因分析
高校由于自身不具有盈利属性,其在资金需求方面主要依赖国家与自筹,因此国家及地方的财政政策是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外在原因。首先,尽管国家财政及地方拨款每年都在进行追加,但高校所获得的资金却远远无法补足实际需求的缺口,导致高校建设资金、教育和科研经费以及用于周转的流动资金不足,从而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其次,国家对于高校的支持就目前而言还主要停留在资金扶持上面,对于帮助高校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并未出台更为有力的政策及措施,从而使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着资金获取长期短腿的状态,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不断恶化。第三,国家对于银行向高校提供贷款没有严格的监控措施,导致高校无视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盲目借款,最终背负沉重的本息还款压力,让本就紧缺的资金更加雪上加霜,增加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二)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因分析
相对于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外因,由于高校自身管理问题这个内因给财务管理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秩序不清、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管理层对于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强。过去很多年里,高校财务管理往往得不到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更是偏向于事务性和基础性操作,这其中有高校属于非营利性单位而不需要过多考虑成本收益比的传统意识影响,但更多的还在于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其次,面对日益扩大的高等教育这个市场,许多高校盲目扩招扩建,而在项目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又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与分析,许多时候建设项目并不能为高校带来预期收益,甚至造成大量资产闲置、大量流动资金滞留,严重阻碍了高校的资金管理工作质量提升。最后,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在制度建立上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同时在内外监督约束机制上也存在缺陷,使财务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约束和监控,相关责任也得不到有效落实,从而使管理工作陷入各自为政的窘境。
五、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上面我们就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下面我们将从国家、银行及高校三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高校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质量,并重点谈谈高校自身应如何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防范财务风险。
(一)国家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家政策扶持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对高校财政拨款的扶持力度,以确保高校能够获得足够可供使用的资金,稳定高校的建设及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应该从侧面进行政策扶持,例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对高校进行捐赠,拓展高校的自筹资金数额,弥补国家与地方财政资金供给的不足。此外,还应该放宽高校在经费方面的自主管理权,让高校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更加灵活的规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经济价值。
(二)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
高校能够被众多商业银行作为优质贷款方看待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但为了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并保证银行资金安全,银行方面也应该有所举措。首先,银行应该就高校市场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选择真正具有良好信用及偿债能力的院校。其次,应该加大高校贷款申请审批力度,有效核查贷款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此外,还应该加强贷款发放之后的跟踪审查,确保资金使用及管理安全。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银行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也能够帮助高校提高自身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质量。
(三)高校应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
1.加强学习,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事务性内容及基础审核操作,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被作为引导与支持高校全面建设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加强学习并树立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理念,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的根本,尤其是高校领导层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现代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理论知识与成功经验,将理论知识与高校自身运作特点相结合,确保工作内容及意识始终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与管理要求,避免陷入假大空和教条主义之中。
2.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相对于普通生产型、服务型企业来说更为复杂。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高校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涉及众多方面。因此,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就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规范各岗位工作程序,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明确单位负责人、主管、经办人的职责及其在产生财务风险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切实做到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状态。
3.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高校虽然不是营利性机构,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同样重要。相对企业,高校资金来源相对狭窄且资金数额远远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所以加强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尤为重要。加强两者结合,首先要确立大预算管理原则,要对高校当前资金使用的情况如高校内部建设费、教学设备购置费、科研支出费、教学支出费的比例等进行全面分析与细化。综合考量教育、科研、基建、校办企业的经费使用效益,同时按滚动预算原则确保资金使用及控制的精细化,避免预算执行空仓期。再次,要从高校实际需求出发,推行零基预算编制,避免部门之间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强化资金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成本控制工作内容要以预算编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资金使用过程的强化控制,通过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促使资金管理及使用形成闭环,从而实现经费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
4.加强收费管理
许多学校为了扩大招生,在学费收缴方面给出了许多优惠与缓交学费政策,这从客观上让更多贫困学生受惠,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然而也有许多学校因为学生恶意欠费、有关部门催缴不力、责任没有有效落实而造成大量资金缺口,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作。所以,应该严格推行收费问责制度,问责不仅要落到财会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头上,同时也要作为各院系负责人的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促使院校负责人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学费减免政策执行的把关力度。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高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物资保障,每年有不少高校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给学校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与滞留,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刻不容缓。在具体工作方面,首先要严格固定资产采购申请的审批制度,避免院系间盲目攀比;推进固定资产院系间有偿共享,避免重复采购;同时加强固定资产一对一档案管理,从采购、运输、入库、使用、报废回收等各个方面全程跟踪,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价值。
6.拓展筹资渠道
自筹资金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拓展筹资渠道才能够让高校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发展,真正摆脱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拓展筹资渠道,首先要从自身实力提升入手,打造真正值得信赖的教育品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与捐助者。同时应该积极向先进企业学习创业经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帮助高校将校办企业真正办成办好,为高校赢得更多资金收益。
7.量力而行建设
在扩招的政策指引下,高校加快自身建设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如果建设速度太快,无法实现资金管理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就会给高校带来更多财务风险与经济负担。所以,建设工作必须搞,但应该量力而行,要从高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建设项目进行充分论证,量体裁衣,使高校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真正有助于高校办校规模的扩大和办校质量的提升。
8.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财务风险防控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要进行风险数据库建设,积极收集本校乃至本地区其他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与成功经验,最大限度扩大数据库的覆盖范围。第二,在费用征收、固定资产、院系建设以及校办企业等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对往来数据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风险。
9.加强内部控制
内控工作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强化内部审计首先要从制度上对其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进行保障,同时优化内审工作成员结构,不仅要有财务管理人员,同时也要包括各院系主要负责人及专门的审计专家共同参与,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既能够满足高校自身管理要求,同时也能够适应市场变化节奏,推动内部审计向着更科学的道路前进。
六、结语
总之,高校财务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各异,高校负责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本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适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泉兰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计划财务处
参考文献:
[1]王梓涵.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7).
[2]高振东.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5).
[3]管力.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与管理策略研究[J].财经界,2014(05).
[4]华建新.浅析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形成原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
第三篇:高校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改革
【摘要】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施大规模扩招,负债办学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有效的会计制度又是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关键,探讨高校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改革对高等教育及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来引述高校的会计制度改革,并针对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会计制度 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纷纷大规模扩招和扩张建设,资金需求和资金投入逐渐加大。由于财政对高校的投入资金有限,银行贷款便成为高校解决资金需求的主要来源,负债办学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引发的高校财务风险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好地促进今后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高校财务风险问题亟待解决。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应对财务风险更重要的是高校会计制度的制定。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例如,企业若因呆帐过多导致现金不足以付息,或是举借了过多的债务,所得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等等皆有可能。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四个方面: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主要特征是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只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高校是高等学校的简称,包括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如果出现财务风险,它不会因为资不抵债或者过高的负债率而破产。但高校的流动资金可能短缺,另外像拖欠教师工资、支付不起日常费用、拖欠支付工程价款等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发生。近几年,随着高校往“大学城”、“巨无霸”、“多校区”方向发展,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资金的不足,这使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即高校的债务风险。高校筹资活动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而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数额越来越大。有些学校没有按照自身的规模和发展状况合理负债,造成学校盲目负债,利息负担过重,甚至超出偿还能力,因此,借款利息导致财务风险。另外,高校贷款往往是信用贷款,如果贷款不能及时偿还,会影响银行对高校的信用评级,负债过多又会导致高校的信誉风险。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即高校在其财务运转过程的投资环节存在的投入资金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高校对外部环境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管理滞后,如对校办企业和金融产品的投入,因其收益低导致投资期满本金难以收回的风险。在对内投资方面,如对固定资产和后勤经营资产的投入,由于固定资产规模与学校规模的不匹配以及后勤经营的“微利”思想,导致投入资金收回困难的风险。此外,高校的产品———学生“销售”出去后投入资金收回时间和金额不确定,包括:学生学费拖欠、政府的资金前期投入不足、学生和社会企业对高校的捐赠数额和时间不确定,从而导致了资金回收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即高校在日常财务运转过程中存在的收支失衡的可能性。高校收入一方面来自政府拨款,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目前高校学费一般一年4000元左右,有些高校学费达1万多元,但学费具有刚性,一旦制定,短期内很难变动。学费收入与每年招生有关,招生越多,收入越高。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生源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学校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越来越少。另外,收入的减少影响了支出,表现在教育经费的不足,进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这又反过来影响生源数量和收入。因此,经营风险与学校的发展呈负相关。
4、内部控制风险
近年来,有些高校的领导者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没有做到清正廉洁,为了个人利益做一些地下交易,从而帮一些投机的家长达成目的。此外,有些财务工作者也不作为,财务工作中出现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问题,导致挪用公款、公款私存、套改账目、隐匿偷盗钱财物资等严重非法现象,造成高校的资金大量流失。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接踵而至,因此,高校的会计制度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高校会计制度概述
为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结合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10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高校会计制度经过2013年的改革,有以下几点变化:一是在核算基础方面,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提高了高校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含量;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更加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投资业务相关数据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四是进一步细化事业支出的分类和核算,更为清晰地反映高校支出结构,为高校的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支持;五是统一要求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反映,确定了将全部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额并入学校资产负债表、将后勤保障单位的收支净额纳入学校收入支出表、将其他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收支总额并入收入支出表;六是系统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优化了财务报表结构,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有用性。
四、针对财务风险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要降低和防范财务风险,必须有可计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而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有:一是资产负债率,是衡量资产与负债的比率,判断资产负债结构是否合理,一般以系数1为标准;二是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能否快速变现,从而满足现金的需要;三是偿债保障比率,是衡量学校收入的偿债能力的比率,该比率越低表明学校的偿债能力越强;四是收入支出比率,如果该比值大于1,说明学校收入大于支出,有结余,财务运行正常;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学校入不敷出,财务出现隐患。然而高校对上述四项预警指标涉及的会计要素不能达到标准,导致这些预警指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4年新施行的高校会计制度汲取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点,虽然拓展了核算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多次采集意见修订了高校会计制度,达到了完善效果。但会计核算方式的具体实施性、可比性低、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缺陷、会计报表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高校财务风险并不能有效得以降低和防范。鉴于此,应进一步深化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适应性的创新,以使高校能够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会计核算方式有效结合
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是一大跨越,因为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高校资产和运营的需要,所以应尽快用活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实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有效结合。
2、完善会计科目
新制度中对相关科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科目设置更加合理,但仍有缺陷之处。建议增设以下科目:一是计提坏账准备。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理念已经融入高校运行的各个方面,但也加大了高校在投资、经营运作等方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经济业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可提取坏账准备。二是增设“人才培养支出”一级科目,用于核算高校人才教育培养成本。将新制度中与培养成本有关的支出类费用全部纳入该科目,对其他支出费用的核算范围也做相应的调整。
3、统一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新制度将基建项目加入“大账”进行核算,提高了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但对于部分会计科目的核算原则仍没有明确规定,若不进行统一规范,高校便不能参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核算,只能依据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习惯进行判断,加大了人为可操纵性,同时也使各高校会计信息不具有横向可比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建议统一核算标准,降低相关账目的可操作性,以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4、继续完善高校财务报表体系
(1)借鉴美国大学的财务报告公开制度,在高校建立实施财务报告公开披露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引入外部监督机制,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2)在学校网站建立“人才培养成本表”,向已缴费上学的学生和家长及时披露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的信息,同时也起到向未及时缴费的学生以提示作用。(3)增加现金流量表,明确反映高校现金流状况,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运营效率、增加效益,也能为高校的筹集资金和投资活动提供重要依据。(4)在学校网站披露非财务信息,例如学校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学校综合实力、师资力量、专业排名、毕业生就业率等信息,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五、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制约高校的长期发展,而财务风险的防范又需要良好会计制度的支撑,因此,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尤为重要。当然,这不仅需要国家财政部门建立制度风向标,更重要的是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应对和对会计制度协调性、适应性的践行。
作者:毛双婕 单位:云南省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孙云良: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5).
[2]袁徽鹏:高校财务风险与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7).
[3]孙志国:办学规模扩大背景下的高校财务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11(1).
[4]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