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投融资集团财务风险的形成
2000年以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供选择的投融资基本模式主要是传统政府投融资模式,是指政府以实现调控经济活动为目标,依据政府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并加以运用的金融活动,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政府出面举债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2000年以后,为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市级财力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的难题,重庆市整合了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组建或发展壮大了八大国有建设性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八大投”),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重大项目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八大投”作为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的投融资主体,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缓解了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其投融资运作模式是通过政府资源的配置,形成符合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条件,实现金融机构的融资等资金筹措,从而加快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最后通过企业经营收益、土地等政府配置资源的变现偿还债务。“八大投”凭借“五大注入”,即国债、规费、土地储备收益、存量资产、税收返还,为破解地方政府在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方面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规范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创建了重庆国有投资集团运营模式。关键就是“两个循环”,一是“储地———整治———出让”循环,保证投融资企业自身投融资能力;二是“储地———融资———建设”循环,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两个循环的实质就是“八大投”把储备地块的未来升值收益用来抵押融资,然后将资金分别用于土地的整治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其后再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实现土地资产升值变现偿还债务,形成“以时间换空间”的运作模式。这一模式把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债为主的投资方式,转变为投融资集团向社会融资为主的市场化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应该说投融资集团作为政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为重庆市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效且持续的资金保障。然而,土地变现的滞后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虽然投资效果明显,但资金效益却相对较低,投融资企业面临的较大资金缺口主要通过举债方式解决,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加重,投资任务加大,债务上升。另一方面,土地卖得越多,企业资产就越少,负债率就越高。伴随着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新政策的出台,储备土地银行融资受限,对投融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债务偿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出现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影响投融资集团财务风险的因素
(一)土地储备和融资管理政策的影响。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对土地储备及融资管理出台了新的政策规定,市级只能有一家国土管理部门下属的事业性质的土地储备机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所有投资集团将面临:一是不能再新增土地储备,新增城市建设项目将没有“投入产出平衡”的土地来源;二是不能再用储备土地进行抵质押贷款,导致融资功能缺乏,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不足;三是不能再用土地预期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已用于项目建设的上贷资金没有内生还款来源;四是已发放城市建设贷款需要补充抵押物,而大量的公益性资产缺乏抵押功能;五是由于缺乏储备土地作为抵押物,投资集团“借新还旧”模式运转困难,巨额贷款将可能出现无法按期清偿的风险。投融资集团赖以生存的“两个循环”,因为没有土地循环的支撑而陷入困境,也因为银根的紧缩而更加艰难。
(二)建设任务重、资本金严重不足,融资压力增大。
虽然重庆市对投融资集团进行“国债、规费、土地储备收益权、存量资产、税收返还”等方式为投融资集团筹集建设资金,但与各集团承担的建设任务比,远远不足。据了解,按照投融资集团每年的建设任务,通过交通部补助、市财政拨款、税费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到位项目资本金约占总需求的20%,资金缺口约80%。而解决建设资金和周转资金的这些缺口,目前主要通过争取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带息债务方式,这将给投融资集团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和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财政返还土地成本、土地收益不够及时、足额,各集团承担的建设任务计划经常进行加大任务量和调整设计等,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缺口。同时,从特殊性讲,土地从储备、征地、整治、挂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符合“两规”的土地至少5年内不能征地,未征用的农用地预计3年内难以变现,土地资产由于受指标、拆迁、整治和价格影响,也难以做到及时变现。投入的超速增加,而产出的严重滞后,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的提速,投融资集团的偿债压力进一步扩大,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三)资产结构不尽合理。
投融资集团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形成公共性固定资产,沉淀为固定成本,没有变现能力,缺乏现金流,再融资受限,其资产大量表现为公益性而非盈利项目,即使有盈利能力,其投资回报率都相对较低,回收周期较长。基于公益项目这种特点,这部分市场虽然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但敢于尝试这类项目的企业很少,市场发育极不充分,投融资集团独自承担较重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各集团的融资压力,资产负债的不断攀升。一些公司的资产主要为土地,随着土地整治出让的完成,在无新增资源配置的情况下,资产总量将呈下降趋势;投融资集团投资形成的绝大多数公益性资产,不能形成营业收入和收益,缺乏经营性利润,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减少,其职能定位将面临调整。
(四)资本经营及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重庆市投融资集团具有明显的资本型经济组织的特性,在资本经营方式上带有明显的从属于政府的生产单位的经营特点,明显重数量,轻效益。从经营土地上,由于投融资集团更多致力于完成建设任务,体现社会效益,无法考核经济效益,企业往往注重出让土地的数量,不讲求土地资本经营的经济效益,很少通过不断提高资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从财务管理上,更多注重资金的供需平衡,尽最大努力实现投融资平衡,缺少以实现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形成了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落后的资本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淡薄的成本控制意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成本费用逐年递增,以贷还贷问题严重,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低下。
三、投融资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投融资集团作为重庆市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主城路桥及公益设施、国企环保搬迁等重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其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性设施投资的货币固化性,确定了其没有附加资源的开发、经营性资产投资效益的支撑,必定会带来资金的“捉襟见肘”。要确保公司资金链条的完整循环及资产规模的持续发展,加强防范各个集团投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确保投融资渠道的安全、通畅就成为了极其关键一环。
(一)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下,科学地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向投融资集团下达年度建设投资任务,从而使得各投融资集团承担的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不会直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各投融资集团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制约了各类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因此,准确及时地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能使各投融资集团有效防范因政策变化而面临的财务风险。在国家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导向性地增加各投融资集团的建设项目储备,合理控制各投融资集团的投资量和融资量,既能有效弥补在政策偏紧时项目资源的不足,又能平衡每年的城市建设投资量和融资量,防范因项目扩张过快而积累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在国家宏观经济偏紧时期,通过有效利用政府资源,协助各投融资集团多元化地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二)大力推动投融资集团战略转型。
推动投融资集团在首先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的基础上,依托资金优势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相关行业的横向整合和多元化的混合整合,以大投资发展新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转型,向金融和工程建设、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城市服务业、公益产业等转型,成为投资与经营并重,工程建设与资本运营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培育自身造血功能。主要措施为,深化企业改革重组,培育产业化的企业集团。第一,加快企业内部结构重组。引导投资集团形成平台+实体的管理模式,建立三级为限的母子公司体制,清晰主营业务构架,在转型过程中推进资金、人力、渠道、品牌等资源向重要子企业集聚,形成专业化经营的骨干核心子企业集团。第二,鼓励投资集团立足资源控制、技术占有、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实施并购重组,通过重组进入新的发展领域。第三,选择有利时机,创造条件推进投资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推动治理机制、运管机制、监管体制的全面调整。第四,开展全面风险管理、预算管理和全员绩效管理,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和财务管理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市场经营风险防范机制、资金风险管理体系。
(三)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探索推行市场化注入方式,将政府的直接注入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资产回购模式,将固定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提升可变资本比重,提升投资集团的市场化竞争能力。二是在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的同时,依托资金和城市建设资源优势,积极投资回报好、附加值高、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新兴战略产业、现代城市服务业等,结合企业各自特点,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城市服务、旅游、新兴战略、建筑工程、房地产、公益等产业,形成基础设施和公益类资产与经营性资产7:3或6:4的合理比例结构。三是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四是严格控制长短债比例,优化负债结构。
(四)创新融资方式,改善债务结构。
坚持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多元、多市场、多路径融资战略。第一,探索推进海外融资,利用境内建设项目,建立国内与海外融资互动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真正解决资金缺口的“瓶颈”问题。第二,放开市场准入,积极探索推进PPP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大力推进股权融资,创新运用股权投资基金参与PPP项目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探索不动产的售后回租模式,以时间换空间,放大融资功能。第四,引导社保资金、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第五,继续开展银行、企业债券、中短期票据、信托等融资,为发展战略转型提供资金支撑。
(五)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赢利能力。
第一,探索建立市政府对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投入的购买服务机制,研究改财政补贴为购买服务的路径和方式,在确定合理收益率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方式,将该类设施回购为政府公益资产,既清晰了产权,又确保了企业的合理利润。第二,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建设中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如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轨道车站、公交站场的上盖物业、公租房的商业地产等,研究连锁模式、“卖场模式”、租赁模式等,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探索“走出去”的抱团模式,通过相互参控股方式,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换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获取最大化利润,实现投资集团与工商产业的深度结合,资源、资质、资金互补。
(六)合理调度运营资金,健全内控制度。
资金调度的高效和安全是投融资集团有效运转的基石,是项目建设资金及时支付、到期债务按时偿还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投融资集团的资金结算安全,提高资金调度效率,既能够使投融资集团的运营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又有利于投融资集团建立诚信的举债机制和良性的偿债机制、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信誉。继续实行债务平衡、现金流平衡、投入产出平衡的“三平衡”管理,实现健康运行,坚持投融资企业不互保、财政不担保、专项资金不挪用的“三不原则”控制风险。同时,指导性地协助投融资集团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内控机制,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在集团范围内实施统一的财务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投融资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对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督和管理,保证集团子公司的资金结算安全和财务核算的有效运行。
作者:陈敬淑 单位: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二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进行财务活动时,存在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的存在会让医院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很大的偏离,给医院带来一定的损失,这便是医院财务风险。医院在管理和组织财务活动时,若是其中一个环节或者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医院出现财务风险。医院开展财务活动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分别是筹资、投资、回收资金以及分配收益。所以,医院财务风险类型也不相同,可以分成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医院的每个环节和领域中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并且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导致的医院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包含了经济、社会、政策以及自然条件等环境因素。医院的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行,我国医疗卫生市场也在不断的开放,很多外资、合资以及民营医疗机构都进入到了市场中来, 使公立医院面临人才流失、医疗市场份额缩小,无论是潜在竞争策略还是现实竞争策略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医院正常经营管理,导致风险的出现。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国家调整了卫生补偿机制,药品利润空间在不断的减小,医疗定价不合理等一系列情况的存在都会影响医院财务情况。
3.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病情也随着社会变化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增加了医院服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医院的管理水平、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等各种因素
医院的内部环境影响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管理水平低下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现在,医院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若是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时,手段比较落后,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医院落后的管理水平带来了许多潜在或现实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在投资方面目前大多数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购置时,缺乏可行性论证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分析,导致盲目更新和购置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或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
(2)医院在资金使用方面医院为维持日常的医疗业务活动,需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及其他物资材料,而这部分药品和物资材料的费用占医院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医院物资材料和药品的使用效果就直接影响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一般采用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的措施,努力的降低购入物资材料以及药材的能本,控制库存物质成文,避免出现大量积压材料和药品的情况,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库存物资的周转率过低,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过低。
(3)医院在资金回收方面。医院在资金回收方面主要的问题是医疗欠费的问题。有的患者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恶意拖欠医疗费用,有的患者因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不愿支付医疗费用,这就造成医院的财务报表和实施财务成果有较大差距,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对往来款项未进行及时清理,未对应收帐款进行账龄分析,从而导致应收帐款周转率低,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能力较差。
2.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便是,财务人员自身风险意识淡薄。现在很多医院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只要帐务处理正确,做到帐帐相符、账物相符就没有财务风险了。其实财务风险是时时存在的,只要医院发生经营业务活动,就有财务风险。由于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忽略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缺乏对异常财务指标的敏感度。
3.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时,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其在经营目标实现、医院财产物资安全维护、经济效益提高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我国很多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完善,在经营活动中,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基本流于形式。
三、控制和预防医院财务风险的措施
医院出现财务风险,不但会给医院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甚至可能会导致医院出现经济危机。但是财务风险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是可以化解和规避的。
(一)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防范
医院很难改变外部环境,但是医院可以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研究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硬度,不断的提高医院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降低以为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进行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1.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产的利用效果,发挥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在固定资产购置或更新前,进行可行性论证。主要评价资产的合理性、适宜性和经济性。对于已经购置和更新的固定资产应该从质量、效益以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追踪,进行评价指标的建立,对重大金额的固定资产需要分析其资产效益,做好动态监测,将其作用和效益发挥出来,避免因为资本投资而导致的医院财务风险。
2.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改变医院预算管理理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应细化到科室和项目,使预算的执行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控制性,并将预算执行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与科室绩效挂钩,确保能实时的进行控制和监督。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医院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评价。
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就是通过设置敏感财务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医院将要面对的财务危机的一种财务分析评价体系。进行财务风险指标的建立,并研究指标变化,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现在可以通过下面五个指标进行,重点对医院的资本、负债、资产等进行监测和预警,其目的在于优化资本结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1)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医院收益能力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医院是否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益率=医院收益/总资产医院的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医疗市场的平均值,一般该指标不应高于50%。
(2)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反映医院一定会计期内收回应收帐款的能力,也是反映医院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比率。该指标说明一定期间内医院应收帐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净额/应收帐款全年平均额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次数越多,应收帐款的回收能力越强,应收帐款周转率越低,说明应收帐款的回收能力越弱,发生坏帐的可能性越大。
(3)流动比率。
对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衡量时流动比率是重要指标,流动比率越高,表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的机会越高,安全性越强。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若是这个比率比较低,那么医院进行短期债务偿还的能力便比较差,可能会出现短期债务危机,而比率越高,则说明医院经济效益尚有潜力可挖。通常该指标在150%左右比较合理。
(4)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更可靠地评价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一般速动比率控制在1较为合适。
(5)资产负债率。
这个比率表示医院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其能够对医院负债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医院债务的负担程度,如果资产负债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医院资不抵债。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越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就越高。医院应建立财务管理人员考评体系,对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岗前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后,方能上岗。在岗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财务知识和新的财务政策、法规进行培训并考核。未通过考核者,再重新进行学习和培训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四、结语
医院要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指标有敏锐的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将财务风险规避或化解。
作者:张婷婷 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
第三篇: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探析
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积极的效果,但是依然还面临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规章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国有性质,官本位管理思想突出,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在规章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内部控制、筹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对象、范围相对较大,大多数高校控制对象以经办国家财政拨款业务开展的会计人员为主,对于后勤、校办企业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则严重滞后,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较弱,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在高校中还不完善。在实际内部控制中以财务经费的控制为主,缺乏对预算外资金、创业收益等方面的控制政策建设。另一方面在高校与企业合作不断多元背景下,高校的筹资规模、筹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巨大的筹资规模与非正常筹资结构都给高校带来严重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执行
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对财政拨款进行了规划,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人事、物资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各个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但是整体配合度较低,难以形成财务风险控制的合力。同时,大多数高校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执行控制、执行结果分析、执行考核等方面都还存在严重缺陷。
(三)高校财务资金结构
在高校快速发展中,银行等金融结构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各大高等院校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都相对较高,面临资不抵债的问题。巨额的债务也直接影响高校的偿债能力,引发高校筹资渠道较窄的问题,产生高校财务风险。
(四)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高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大多隶属于各级教育部门主管,在发生债务危机时,各级教育部门会承担部分债务,以维系高校正常运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自主运营能力,同时引起对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滞后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校财务风险的增加。
二、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从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可以看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筹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投资风险等方面,在简单适用原则、系统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原则下,结合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设计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层次结构模型的实现
(1)判断矩阵数据收集。
为了衡量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本文运用专家调查法对SC地区8所高校30名财务管理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展开调查,通过进一步整理,形成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判断矩阵表。
(2)风险权重判断。
为了进一步分析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YaaHP6.0进行模拟运算。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多,各类风险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其中偿债风险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对总体财务风险影响程度最高,达到0.4887;筹资风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次子,对总体财务风险的影响为0.3041;投资风险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是对高校总体财务风险的影响依然达到0.1374;管理制度风险对高校总体财务风险影响最小,为0.0698。与此同时,对高校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包括累计借款占总资产比率、基础建设投资风险、短期偿债能力、招生现金流等,所得出风险权重系数与基本判断相符。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增强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
21世纪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教育,高等教育在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中扮演决定性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就成为必然,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样是保障高校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这就需要高校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将财务风险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做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宣传工作,不断引起高校各级管理部门、人员的重视,做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保障工作。同时,高校梳理风险意识成为关键,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必须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形成,在各个环节都可能由于工作失误引起高校财务风险,这就需要高校直接参与到财务风险的控制中来,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为了更加科学地防范财务风险,高校可以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风险决策模型,利用专家资源形成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举措,在高校中各个层级加以贯彻,形成全员参与的财务风险控制氛围。
(二)制定合理的高校债务风险预防机制
首先,加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在高校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基础建设过程中经费普遍不足,但是政府针对高校财政支持却并未相应增加,而一般高校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基础建设,直接引起高校债务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结合高校扩招需求,制定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优化高校债务结构,主要从日常维护投入、教学资源投入等方面加以完善,形成科学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其次,从高校发展而言,当前贷款规模较大,短期债务负担较重,直接引起高校财务风险较大的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控制:一是结合高校自身筹资能力,主要从事业性收入、附属企事业单位缴款及其他收入等角度入手,确定高校贷款规模;二是高校从企业贷款,必然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那么高校也必须适度确定自身短期偿债能力,以此确定贷款规模。最后,高校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贷款成本,以科学控制财务风险。高校优化债务结构需要以效益为中心,科学规划并安排债务结构,力争实现债务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目标。从短期、中期、长期等方面来进行合理的债务安排,形成结构合理、偿付压力较小的债务。
(三)完善高校筹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科学运用财政手段,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政府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关键,财政预算经费也是大多数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核心渠道。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中,应该加大各级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保障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与高校扩招同步增长,降低高校过度筹资的问题。二是降低高校学费筹资比重。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公平,高校应该不断优化筹资结构,降低学费筹资比率,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力度,逐步扩大奖助学金范围,增加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机会,完善高校入学助贷款制度,建立社会性高校,增强社会责任承担。三是拓宽高校的教育经费筹集渠道,政府对高校的扶持是有限的,那么就需要高校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可持续筹资体系。如不断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高校科研成果推广至企业,发挥各高校学科优势,通过对市场发展前景的研究,研发技术含量较高,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或项目,为高校带来可持续的收益。
(四)构建高校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对高等院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投资风险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高等院校投资风险的控制力度。首先,做好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工作,高等院校进行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但是从社会角度来讲,高校属于法人实体,对所开发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衡量就成为关键,对项目进行合理评价,找出稳定性更高、收益性更强的项目,为高校偿还贷款或利益提供保障。其次,建立投资项目的评估机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应对投资风险,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项目评估机制,对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收入规模、收益期等指标进行测量,形成系统的项目评价体系,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风险进行测量,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切实保障项目正常运转。最后,建立与企业联动的投资风险应对机制,当前高校存在经营者激励不足、经营约束机制缺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这些方面完善高校项目投资风险分散机制。一是建立风险责任承担机制,做到项目开发中的自主责任承担,当前高校所开发企业对市场经营损失不承担责任,导致校办企业对高校依赖程度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做到权责利一致,真正降低企业风险。二是进一步规范校办企业组织形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市场经营活动,引导高校投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寻求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发展机遇,优化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高校创造稳定现金流,以此控制高校财务风险。
作者:许阳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一、关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状况的分析
(一)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有些企业集团成员的信息应用系统具备多样性
有些企业从自身特点及其需求出发,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同一企业内部,针对不同的业务也进行了相关应用软件的应用,涉及到的财务软件的品种是非常多的。
(二)企业成员的个人能力也是不同的,也就影响其企业信息化程度
有些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其各种信息系统比较先进,比如进行了ERP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的控制,有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则比较低,进行了传统的单机版应用软件的使用,不利于进行管理功能的实现。有的企业依旧进行传统手工方式的工作,缺乏有效的会计电算化模式,不利于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及其应用。数据缺乏有些的标准化,其管理基础缺乏统一性,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风险管理流程存在差异,财务系统功能较差,难以进行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有些财务系统仅仅是简单的核算工具,不能进行财务的有些分析,难以保证决策的有些落实,从而不能满足其预算工作、成本计算工作、资金应用管理等的需要,其不利于财务的有效发展,不能进行集团财务的有些风险控制,不利于进行集中式的管理及其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社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有些财务系统难以进行资源共享、精简数据信息等的应用,这无疑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难以进行决策的有些应用,不利于信息社会的工作开展,不利于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有些控制。
二、关于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分析
(一)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计算为主体的综合性处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讯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不断进步,软件工程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其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应用模式,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具备重要的应用地位。在这种应用形势下,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得到发展及其成熟,管理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计算办公系统,其需要在人的操作下,进行计算机硬软件等的应用,做好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等的工作,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进行企业的决策,更好的进行中层控制。
(二)管理信息系统是巨大的集成系统
进行不同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应用,进行数据的冗余度的减少,保证数据的良好兼容性及其一致性,从而保证信息的高度统一性,从而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性表现在其集中性、统一性、有效性,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从而保证信息的高度集中,有利于用户进行共享,这需要财务信息系统具备良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有利于进行数据组织信息的输入、存取等的工作,更有利于提供多个用户的服务。
(三)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一般来说,完整的企业系统都包括了财务信息系统、制造信息系统、营销信息系统等的应用,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应用。无论功能进行如何的优化,管理信息系统都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是信息处理器、信息源、信息用户及其信息管理者。在这个环节中,信息源产生信息,扮演数据信息传输者角色的事信息处理器,进行数据信息的加工、保存等操作,信息的使用者是信息用户,进行应用信息的决策。信息管理者主要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更有利于进行信息系统的运作及其协调。
(四)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发展
通过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可以进行潜在损失的识别及其控制,进行偶然损失的负面影响的控制,从而进行风险成本的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整体企业的风险信息的控制,进行企业整体活动的监督及其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愈加普遍,其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控制的状况是非常复杂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人们需要进行经营管理及其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从而更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我们可以将其发展阶段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简单事务处理、标准风险管理、数据的随机调用管理、风险管理决策支持、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架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建设,需要参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的应用,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评估,保证财务风险控制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满足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应用需要,保证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的有些控制及其管理,满足现代化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要求,提升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架构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整体上来说,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其复杂性表现在风险因素、管理因素、经营环境等各个方面,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构建思路的应用,进行风险管理流程信息化的管理,进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技术、财务管理技术等的结合,保证财务风险控制的各个方面,保证信息集成、资源优化等的协调,保证作业流、信息流、管理流等的集成及其优化,保证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提升其效率及其质量。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是企业的核心功能,其涉及到数据采集功能、基础设置功能、风险识别评估功能、风险应对功能、风险监控功能等模块。其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需要进行财务风险相关数据信息的导入,做好预处理工作,做好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的工作。基础设置模块有利于企业进行良好的风险评估指标系统的建立,进行相关的数据方法的应用,保证风险的有些评估,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识别及其评估。风险识别评估有利于为企业领导者进行问卷调查功能的提供,进行不同调查问卷的设计,保证调查环节的自动化,更有利于进行企业管理者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提供,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估应用,有利于评估过程中的效率及其质量的提升,通过对风险应对模块的应用,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化,让企业集团的各级人员更加清晰了解到管理层所面临的风险,更有利于进行相关工作人员自身风险控制责任的强化。
(二)风险监控模块的应用,有利于为企业管理者进行财务风险持续监控及其预警功能的提供
在整个信息系统运作过程中,数据采集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其是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其需要将相关的风险数据信息进行系统的导入,再进行风险的识别,做好相关的评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涉及到内部源数据及其外部源数据,在进行财务风险识别、评估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针对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并且做好数据处理的方法准备工作。这就需要做好财务风险的控制准备工作,针对其相关属性进行基础性的设置,比如针对风险分类、风险定义、指标体系等的分析,做好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工作,落实好企业基础设置功能的各个方面工作,保证系统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开展。
(三)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做好财务风险识别是必要的
这需要针对系统信息进行分析,做好相关的判断,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对象风险类型的分析,针对其受险部位、风险源等进行分析,做好风险事故的控制,做好风险损失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风险源的找出,进行风险类型的分析,针对受险部位、损失程度等进行分析,进行风险因素的诱发风险事故分析,从而满足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要求。在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针对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进行企业集团不同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性质的分析,进行变化趋势的掌握,进行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进行封信啊控制措施的应用,从而进行风险损失的控制,进行风险收益的增加,这就要做好风险形成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进行风险损失的减轻,进行损失程度的控制,最大化的降低风险损失。
(四)在应对方案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评估风险控制措施效果极其成本效益
保证合理化的方案措施选择,这也需要我们做好财务风险应对,做好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选择,保证财务风险的良好控制,这就需要针对需要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工作的优化,进行其风险承受能力、风险的分析,做好财务风险的良好控制,保证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工作的良好开展,这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事件的良好监督及其检查,做好财务风险的重点监控工作,保证相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针对那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企业管理者需要进行专门方法的应用,做好预警管理工作,针对其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经营资料进行分析,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良好应用,做好数据管理工作,进行企业所面临危险情况的分析,保证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蔽问题的找出,做好相关的控制预防策略。在风险监控模块应用过程中,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持续监控及其预警,这涉及到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很多的,比如数理统计分析法、财务指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估过程中,笔者建议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评估,该种方法是模糊数学的具体应用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问题,从而做好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具备风险水平评判的模糊性,非常有利于进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估。
作者:郑文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第五篇: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利于高校开展相关工作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一是债务风险。高校为了适应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问题,不得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新建学生宿舍、扩大学生体育基础设施等等,这些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高校属于公益性单位,其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支持,但是毕竟财政拨款有限,因此高校不得不向其它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高校没有盈利能力,因此高校就会面临债务风险;二是投资风险。虽然高校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校与企业开展了合作,针对某一个科研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投资,基于投资的不确定性,高校进行的投资就会存在风险;三是流动性与制度性风险。高校信贷业务虽然能够解决高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是其带来的过度负债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高校预算制度不完善的因素导致高校的流动资金存在风险。
二、我国高校财务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高校管理体制的转变实现了高校管理体制的市场化,但是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环境却没有相应调整,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高校的会计核算仍然以单一使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满足不了高校多样化的投资渠道要求;二是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落后。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者“一刀切”的问题,很多管理者对财务工作不是以财务制度为准则,而是按照高校领导的意愿从事相应的财务工作,结果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形式化;三是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高校的内部控制实施必须要依靠各个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但是在实际中各个部门为了实现部门的利益他们会各自为政,结果导致高校的财务资源得不到有效优化与配置。
(二)财务收支不平衡。
高校财务收支不平衡是造成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在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高校为了满足招生工作的需要,会大规模新建基础设施,而由于高校从财政拨款中获得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高校就选择向金融机构信贷的方式弥补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毕竟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没有盈利能力,因此长期的负债会导致高校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三)债务过高。
高校债务是高校扩招的衍生物,尤其是在近些年高校负债过高成为当前影响高校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报告,我国高校几乎都存在着银行贷款,而且高校接近40%的投资都是通过高校贷款获得的。高校举债是对财务预算的一种透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的债务负担会越来越重,尤其是高校的“按期还本金付息”的风险会更大。
三、完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基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必须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财务风险控制原则,建立完善的高效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此保证高校在经济上保持良性运转。
(一)强化高校债务风险控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高校的基础建设中,比如政府要鼓励学校通过举办校友会的方式接受社会各方的捐款,以此缓解高校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制定严格的制度措施,将高校的举债情况纳入到统筹管理中,严格阻止高校恶性循环的现象出现;高校要严格控制贷款规模。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贷款标准,根据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应该每年拿事业收入的15%用于化解高校的负债,因此高校在进行贷款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用于还债的能力,不能因为银行给予的贷款优惠政策而无节制进行信贷;完善贷款制度。建立完善的贷款制度是规避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高校进行贷款虽然能够缓解高校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其要支付的利息也会给高校的长期发展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国家要对高校的贷款进行相应的制度规定,组建由高校、金融以及法律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高校的信贷业务等进行分析,以此保证高校信贷规模控制在安全的范畴内。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工作属于系统性工作,需要高校的所有教职工共同参与与配合,在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风险控制的效果,因此基于实际情况考虑,高校应该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是要根据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相关指标数据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结合高校财务风险特点,本文选择累计贷款总额占总资产比重、累计贷款占总收入比重、借款资金动用程度、银行存款保障率、现金支付能力以及基建投资财务风险等12个指标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体系;二是财务预警系统指标的设定并不是不变的,可以根据外界的环境对预警机制的指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因此需要高效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资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财务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及时将高校各个部门的最新情况纳入到高校财务预警体系中,进而快速做出相应的分析;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必须要建立在对高校所有信息数据的分析之上,因此财务预警系统要将高校的所有制度规章相结合,通过财务审计工作,及时将财务中的潜在风险反馈给财务预警系统,进而形成日常监管的效果。
(三)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激活高校的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因此高校一是要建立清晰的职责期内的经济责任制。高校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高校的领导对高校的所有事项都要担负领导职责,因此高校为了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建立高校法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制度,比如对在任期内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领导班子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精神奖励,而对于任期内的行为导致高校资产损失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二是培养与建立一支工作认真负责、技能水平和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团队。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有超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三是做好高校的“开源节流”。一方面高校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务专项拨款。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二级学院实现高校的增收创收。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扩大高校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创新为高校实现经济效益的创收。
(四)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优化资金运作机制。高校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大学管理的成功经验,由金融、法律、财务、审计、等各类专家组成专门从事投资管理的组织,构建决策、执行、风险控制、法律、分析研究等多层面的综合管理机制;二是完善会计核算,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应借鉴企业的核算方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正确反映出资产的实际价值。公办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可以实现年度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并真实反映高校负债情况,使得管理层能够正确评价高校的办学能力,为高校制定出长远健康的发展战略;三是促使高校后勤社会化。做好后勤社会化改革,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适应高校未来发展需要。
作者:董朔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