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一、高校财务的环境分析

(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学校连续超常规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但经费严重短缺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从教育规模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3年已达到34.5%。从教育投入角度而言,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虽已达到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高校教育运行成本增加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运营的各项成本也必然会增加,才能满足高校日常运转的需要。随着高校纷纷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按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部分高校以多校区办学的方式运行,这势必会涉及到多套班子运转的问题,无疑又增加了运营费用。另外,老校区校舍的利用率不高,往往会疏于管理,老化及破损程度高,需要二次翻新;新区建设、老区更新需要投资更多的资金,为高校的财务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所以必须要做好财务风险分析预警,以财务策略调整,防止资金断链。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由于现有高校的记账方式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账目以流水账形式呈现,看不出一个项目资金发挥的边际价值。一般的风险控制体现在预算和决算的简单对比,往往会产生毫无根据的追加预算,缺乏系统性的业务绩效评价,以衡量资金是否使用得当。所以,要建立有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应该从高校办学财务经费的整体上进行系统控制。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的缺失普遍存在于高校管理中。因为办学体制和历史习惯等原因,高校在计划和实际使用经费的时候很少考虑成本,一般只看重目标的实现。要让财务资金能够发挥边际价值,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用款制度且要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实施,会增加管理费用,这就需要权衡增加的支出与实施成本效益控制后取得的收益,看是否值得投入进行预期效果控制。

(三)科学性原则

财务风险分析要求建立的模型科学合理,数据的来源是可循的,剔除一些额外的干扰因素,并且数据之间应该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能够衡量和检测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实现风险分析预警。

(四)总体性原则

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不仅需要分析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包括高校基本建设、后勤相关产业及校办企业,系统地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大小。

(五)奖惩原则

高校实施财务风险分析预警,为保证能够行之有效,必须建立一系列相对应的奖惩体系,保证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的结果能够落到实处。比如,在发现某部门某项目的财务出现风险时,令其部门马上进行整改,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以对积极应对的人员进行奖励,否则进行问责,以保证财务风险分析预警能发挥实效。

(六)可靠性原则

在采集高校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模型数据及相关资料时,能确保所有数据具有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能直接或间接提取,保证其真实可靠性。

(七)动态完善原则

高校实施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所以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以适应高校办学模式的变化及财务风险的多变,改变或剔除高校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模型中不适用的数学因子。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模型

通过收集财务风险预警分析资料,发现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研究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奥特曼的Z记分法、高校贷款控制模型等。前三个模型的思路都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函数指标,然后采用一定的计量方法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程度的衡量和预测。然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另外两个模型又有很大的区别。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所采集的是一系列非财务指标,而另外两个模型大多使用的是可计量的财务指标数据。贷款控制模型是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银行贷款行为,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中提出,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模型,着重于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测量。本文选择Z记分法模型对S高校的总体财务风险情况进行预警,而关于Z记分法对衡量高校财务风险的适用性,我国已经有学者以高校财务决算数据为基础进行了验证。另外,本文关注的是财务类的指标,所以建立在非财务指标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不适用;而因子分析的结果有利于多所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界限与标准,所以在这里也不适用。Z记分法还有一个好处,其选用的指标虽然是按照公司经营模式设定的,但在高校风险分析预警操作中能够找到对应的指标,只需在后面的综合计算过程中进行处理。从高校财务风险的构成来源可以看到,贷款负债方面的风险是主要的风险之一,所以对S高校的负债风险进行度量,选择高校贷款控制模型。四、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实例

(一)基于Z记分法的综合财务风险评估

利用Z记分法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思路。在S高校使用Z记分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的实践操作中,结合其经营的实际情况,对Z记分法使用的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定义。高校的销售收入指的是财政补助收入、教育收入、科研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高校的支出指的是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以及经营支出。所以高校的税前利润是销售收入与支出的结余。高校的流动资产有现金、银行存款、国库用款额度、应收及暂付款等;流动负债主要对应的有短期借入款、应交税金、应付及暂存款、应存财政专户以及代管款项。递延税金指的是高校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根据S高校2009-2012年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对S高校2010-2013年财务风险控制评价Z记分模型进行计算。自2010-2013年Z记分模型计算出来的S高校财务风险值都在1左右徘徊,最高为2012年的1.08,最低为2011年的0.89,而和Z值计算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发现,计算出来的4年都属于重警,说明最近几年S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好,这是因为新建校区,进行了大量的举债,造成了银行贷款为主的负债增加,工程款项的增加,以及资金流动的降低。另外说明S高校的财务盈利能力较弱,没有充分发掘新建校区贷款资金的利用价值。既然S高校的财务风险存在重警,那么给学校领导班子做出决策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比如如何降低财务风险管理,增加财务风险管理的稳健性。

(二)基于贷款额度控制模型的财务风险评估

根据高校贷款额度控制模型,其财务数据为非限定性净收入设定,由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n年期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n年期可用于偿还贷款余额、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及现有贷款风险程度测算几个部分组成。以2013年S高校的财务数据为例。

(1)计算非限定性净收入。根据2013年财务报表决算,其2013年所有收入合计25000万元。按正常收入估计,假定以后每年所有收入的增长额度刚好等于每年支出的增长额度,呈一个均衡的增长趋势;同时预计每年刚性支出为15000万元,则2013年非限定性净收入为:25000-15000=10000万元。

(2)计算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假设每年将非限定性净收入的70%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则能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非限定性净收入为10000×70%=7000万元。

(3)n年期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的现值。假设需签订的是8年期贷款,还款方式是等本付息,同时设定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5%,则8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年金现值系数=7000×5.9602=41721.4万元。

(4)留存收益n年期可用于偿还贷款余额。假设将2013年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的30%用于偿还贷款,以后因为考虑还贷款优先的原则,不考虑提取一般基金;根据2013年年终决算,一般基金结余为1000万元,则可用于偿还贷款的金额为1000×0.30=300万元。

(5)可得出8年期累计贷款控制总额度为41721.4+300=42021.4万元。

(6)8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截至2013年底,贷款余额为30000万元。则8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为42021.4-30000=12021.4万元。

(7)计算目前贷款风险程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依靠贷款额度控制模型计算出来的贷款风险也属于较高风险的类型,与前面的Z记分模型计算出来的重警结论相似,表明不论从综合财务能力还是以贷款为代表的S高校财务风险都出现了问题,这就要求S高校对较高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李幼兰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