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财务风险评述
1.高校财务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财务运转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或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于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蒙受损失的各种风险。例如由于各种人为或人为因素导致高校不能偿还的贷款、无法支付的账款以及各种资金损失等等。高校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其中复杂性是指,引发高校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风险表现形式和影响力不一;不确定性指客观上的可能性和偶然性,致使财务风险的前提条件未必产生,又包括还本付息带来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获利能力的可变性。
2.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①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指高校的财务状况在长期保持平衡状态的过程,出现失衡、偏离的现象。作为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不像盈利性企业,没有过高的负债率,出现破产的情况很少,但是会经常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例如学校发不了教职工工资薪酬、不能如期还本付息以及没有可用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
②资金运作风险。
现今谋求与银行合作并争取银行贷款,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的主要选择。这样,高校可以说是举债运营,资产负债率过高,使高校资金运作存在很大风险。当缺少资金时,学校继续贷款,如此往复恶性循环,使学校债务越来越多,偿还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影响了学校声誉,使银行、政府以及社会外界对学校信任度降低,最终不能更好地筹集资金,陷入财务风险的困境。
③高校债务风险。
高校资金来源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目前,大多数高校银行贷款数目较大,而银行贷款是具有有偿性的,它除了要求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即贷款利息外,而且约定了资金的偿还到期日。高校承受着利息的按期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其本息偿还手段只能通过学校的各项收入。由于财政拨款额度限制,同时学生缴费数量相对固定,再加上拖欠费情况,致使资金收支失衡,还贷量明显匮乏,对教学、科研等各项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高校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
①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高校之间的人才战日益激烈,高校花高价引进人才的实例比比皆是。由于资金筹集渠道的改变,使高校资金供应紧紧依赖于生源市场。高校的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普遍达到30%以上,但由于对学费催缴措施不力,学费欠缴现象严重,久而久之成为了高校的痼疾。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的削减了学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资金的筹集。另外,高校还存在着许多品学兼优的特困生,也给学校的财务收支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随着扩招的进行,应届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家长们偏好于名牌大学,使得一些地方学校的生源受其影响,进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②政府财政拨付不足。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政策增加对教育的建设投入,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还是存在较大的缺口,离4%的目标仍有差距。③银行未形成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鼓励高校采用金融、信贷方式进行融资筹资。因此,很多高校便将筹措资金对象目光投向了银行贷款。这也导致了对于高校贷款,银行对其条件比较宽松,要求也没有像企业那样严格、流程复杂,贷款后对高校的偿还能力监管不严,最终导致了贷款资金大量沉淀,财务风险日益凸显。
2.内部因素
①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单薄。
高校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单薄,这也增加了财务风险。高校的经费都是长期通过国家拨款而来,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扩建,造成高校的业务量、贷款额、资金额不断增加,管理者缺乏对银行贷款有偿性的认识。这样大范围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和贷款额度,出现负债风险就顺理成章。此外,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财务风险和财务活动并存。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不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误认为资金管理好就能规避财务风险,将两者划等号,从而未采取有效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起风险防范机制。
②高校运作管理不善。
财务运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金使用风险的大小,因为实际上资金使用风险主要就是资金管理风险。由于目前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方法落后,财务管理制度出现“重核算轻管理”,很多财务人员不重视经费使用有效性,只注意原始凭证是否合法、记账凭证是否合理、签字手续是否完善,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安全受到威胁,资产严重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管理的功能。
③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加大。
虽然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支持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增长率远不及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张率,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是科研经费和日常性经费,主要支付高校人员的基本性支出和日常运营费用,无法满足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和基本建设资金需求,从而使原有的固定资产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多媒体、宿舍等基础设施)以及师资配备、人力资源管理等也都无法满足需要。
④高校借款费用过高。
高校不断从扩招,增加了学校对资金的极大需求。在政府拨款额度之外,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但是财政拨款与银行贷款在资金性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性的投入,而银行贷款对于高校来说,就是巨大的负债,需要连本带息偿还,这就迫使学校采用债务融资时就要考虑贷款的资本成本和偿债风险。目前高校的经费收入只能基本维持日常活动,凭借高校自身的力量无法偿还巨额本息。久而久之,高校会出现流动资金缺口,减少对教学的投入,最终影响教学水平,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控制
①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报告制度。
我国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财政拨款。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高校资金来源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学生交费、社会捐赠、银行贷款、投资融资等。在这种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群体范围扩大,由原来的政府及主管部门、银行、学生及家长扩大到债权人、投资者和捐献者等,他们都需要了解和掌握高校的内部财务报告情况。但目前,我国高校没有完整的财务报告信息,只有一些零散的资金预算收支报告,因此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报告制度,规范各经济事项流程,保障财务安全。
②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构架设计。
首先,控制环境建设决定了组织的基调,影响人们的意识,包括领导风格、道德价值观、员工开发方法等。高校领导者应该大力在学校深入贯彻财务风险防范理念,提倡厉行节约,创造良好的勤俭节约、公正透明的做人做事的氛围。其次,从控制措施角度来讲,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措施。规避财务风险,就应该全方位做好控制措施。以高校资金安全为例,可以采取集中的资金控制模式,所有资金流动保证在统一领导下运作,不允许重大事项资金流动游离于统一模式之外。
2.控制资金运营风险的对策
①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高校要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形成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高校财务部门要根据学校内部的申请和预算,对于数量金额较大资金支出和非常规资金支付业务,对其真实性、科学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经财务领导人员同意后提出合理的初步意见,最后提交到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具体的实施操作细则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备案。
②实行资金运作风险第一责任制。
实行资金运作风险“第一责任制”站,即对每一投资项目中的相关责任人,实行第一责任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度。在投资过程中因决策失误等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也是保证公平、公正、合理原则的表现。
3.控制筹资决策风险可行性选择
①规范银行债务管理。
控制贷款规模应坚持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履行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学费收入是高校偿债的主要来源,而学费又取决于收费标准和学生数量,因此可以将贷款额度和学生数量联系起来,即制定合理的人均贷款额度作为衡量贷款规模、贷款风险的指标。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目的就是控制贷款规模。在新增收入大于新增成本前提下进行贷款,保证高校的资金链稳定,即要使高校财务杠杆产生积极效应。此外,负债融资结构也要合理,将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相结合起来,评估还债能力,保障如期还本付息。这样既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保证高校正常运营,也维护了高校形象和信誉。高校要注重内部审计,发挥其内部监督、控制和保证的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财务、审计监督,既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维持贷款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此外,高校还应多渠道进行偿债资金融资,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赖性,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②加强与科研、产业公司的合作。
高等院校可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等等,加强与外界企业的联系,积极促进双方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勇于创新投资建设,结合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创建校办企业,也可吸引其他企业、外界人士投资入股经营,提高企业运作管理水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③增加捐赠收入。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外界人士以及相关教育帮扶中心的联系,凭借他们对学校的信任和学校的良好声誉,争取他们的捐赠。同时,还应该加强与校友,尤其是知名校友的联系,借鉴国外的经验,经常举办校友会,邀请到母校参观访问,保持长久沟通、联系。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是丰富无限的,认可度也很高,往往会给予学校一定回报。
4.严格管理高校投资活动
①严格对外投资管理。
要充分谨慎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决策前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资金规模、资金成本、风险大小、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的时机把握、宏观环境以及充分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等。要避免投资的主观盲目性,采用科学方法对各个要素、事项进行严格的论证,减少投资的随意性;实行集体讨论,做到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和民主决策。学校应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督管理,明确投资管理部门的责任、义务,随时了解和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运营情况,实时监督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②加强校办产业管理。
高校应加强校办产业管理,明晰产权,事企分离。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即加强对校办企业的投资预算和管理,规范企业的资本金制度。同时,校办产业应该对使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包括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实验设施等基础设施,实行合理的成本核算,按价缴费。此外,高校要建立国有资产投入后的退出机制,从而加速高校科技产业的社会化进程。
四、结论
近些年来,高校的盲目扩张、运作管理不善、缺乏有力监督等行为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复杂。本文从高校财务定义和特征入手,从内外部因素探究其成因,最后从内部财务控制、资金运营、投资和筹资角度提出对应防范措施,为高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明确的思路和参考价值。总而言之,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银行这三个主体各尽其责,共同努力,积极合作,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监督上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系统。
作者:黄艳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