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类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巨大、涉及范围极广、投入资金极多的关系民生问题的行业,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引导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降低财务风险、保持企业经营高效。本文对建筑类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行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安置,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建筑公司必须做出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和监督决策,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一、建筑类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疏于成本管控增加财务风险
建筑成本通常包括建筑材料成本,工人工资,工程机械使用费和间接施工费用等。在成本核算机制方面,中国的建筑企业并不健全。企业建筑成本的核算很笼统,一旦市场经济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化,例如工程材料市场,机械设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等,建筑类企业就会增加成本。许多建筑类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盲目地控制施工成本,而忽略了设计优化、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二)对合同风险全过程控制体系的欠缺增加财务风险
建筑类企业签订施工合同是对其生产活动的法律保证,是项目进展顺利,收益合理的证明。合同管理包括对合同谈判、签署、执行、变更和后续评估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良好的合同风险评估系统是确保企业顺利生产的保证,然而许多建筑类企业并不重视该系统。合同管理制度缺乏统一规范,有关人员和机构不了解风险,决策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重大项目没有通过联合签字环节,也没有经过专业化审查合同的合法性。缺乏侧重于相关条款的制定和责任划分。另外,没有相应的跟踪管理机制。变更合同条款时,由于各职能部门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建筑类企业项目经理与业主之间沟通不畅,导致合同风险管理措施得不到实施,从而对合同风险的产生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资金运营风险增加财务风险
从招标阶段的开始到结束和合同的签订以及结算期间,资金运营在企业的运营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建筑类企业的目标是使资金成本最小化,并确保资金链的连续性以使利润最大化。因此,所有问题的立足点将归结为是否存在足够的资金问题。在施工初期,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成本高是建筑企业资金问题的第一体现。当前,建筑类企业通常使用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当借款达到一定数额时,银行将考虑公司的还款额。债务风险问题提高了借款资本比率并增加了融资成本。在招标和合同阶段,为了获得项目,公司进度很大,项目回收期较长,业主欠费或资金无法长期收回,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大大增加了资金运营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建筑类企业还忽略了成本管理,缺乏投资资金筹划,缺乏计划和运营费用限制,未能按照预算进行投资管理的做法,从而浪费了资金和资源。没有对人员培训以及材料和能源消耗进行全面监控,都对资金运作施加压力。
二、建筑类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通过构建工程成本控制体系,严控施工项目
一般来说,建筑类企业的施工范围很广,因此必须从组织结构和技术上严格控制使用成本,从根本上降低成本风险,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首先,建筑类企业要完善项目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项目成本管理组织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合理定制成本控制计划。同时,必须定期进行成本分析,采用严格的“三算比较法”,对定额测算成本、预算成本、实际成本进行完善的比较分析,为下一步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在施工前,将安全成本、工期成本和质量成本有机地联系起来,尽量选择施工质量好、信誉高、实力强的队伍,通过合理调整工期,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应考虑三个方面:工期、工程质量和造价。如果施工方案既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又能满足经济效益,则能很好地控制成本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控制成本,进一步加强责任成本管理。对劳动力、设备、材料进行全面监督,及时调整价格索赔,控制成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还要定制施工工艺改进方案。当施工过程中出现成本偏差时,可以利用该方案进行合理的补救,降低成本风险。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效益与成本的平衡,既能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施工质量,实现效益与成本的双赢。
(二)加强对合同主体和条款的审查及对合同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以控制风险
(1)建筑类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调查施工方的资质、资信、履约能力、履约信用、资质、合法性、可行性等条款。对施工企业付款期限长、要求和义务过多的条款约定,应当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充分考虑合同条款的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的分配,只能签订经与施工方及时沟通、协调和适当协商,并经企业有关负责人和组织一致同意后的合同。避免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系数上升,为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对超出合同范围的部分,应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协调有关事宜,完善资料报批和审核;协商不成的,施工单位应制定资金周转计划或考虑是否签订合同,防止因资金周转不良或集资失败而导致经营失败。在签订合同时,还应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重点项目市场情况、主要材料价格和民情等进行实地调查,避免与经济发展不乐观的雇主合作。(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合同签订后,对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实施监督),对合同主体、合同关键条款和合同变更进行跟踪监督。如合同管理部、项目部每月对工程收款的金额、进度、质量、成本核算等进行检查,以监督合同另一方是否及时、足额地按照合同付款,因环境变化造成对方经营不善的,必要时可在合同中增加业主赔偿合同金额5%-10%的条款,降低业主违约风险;变更部分与合同主体协商,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重新审批上报,及时保存相关资料,协商不成的,积极与对方协调索赔项目,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同时,合同管理人员应对各合同的动态管理进行评价和总结,确保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范和定额规定,并逐步完善未来的合同风险管理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类企业还应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强化合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合同风险从谈判到签订、从变更到最终结算得到全面控制。
(三)资金运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完善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资金运营管理是一种在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和制度下建立,由具有较强风险防范意识的相关财务人员执行的管理模式。它需要建筑类企业所有成员的协助与合作才能顺利实施。首先,建筑类企业要按照合理的方法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可行的综合预算,严格控制施工企业的经营预算,加强与本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沟通,以确保企业的安全和预算稳定。其次,要全面,三维地实施资金综合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本质上实现对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最后要注意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及时解决预算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公司的资金结构得到加强,降低财务风险,增强公司的安全稳定运行。(2)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受建筑类企业特点的影响,企业应实施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集中下放资金,确保资金调度有序,简化审批程序,有效和准确地完成资金分配活动。对于在合同阶段支付的项目保证金,应及时与施工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渠道维护其合法权益。最后,为规范资金运营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必须增强资金运作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控制资金审批等。充分控制资金,抓好资金动态管理。灵活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来实现增值。(3)完善应收款管理机制。建立应收账款客户信用体系,跟踪客户还款记录,确保资金及时收回,在集中资金集中调度制度下形成良性资金周期,内部制定低于融资成本的资金占用费,减少外部融资成本,增加可用于企业的现金流量。此外,通过关注企业运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建立成本责任中心系统,根据成本对象划分权力和责任,通过授权和职责分离制度严格批准成本发生,减少业务费用等业务费用支出,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减少浪费成本,从而减少资金消耗,在企业内部建立足够的资金池,以确保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操作。在每个月末,季度末或年末,建筑单位可以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收入/平均应收账款)来确定当前应收账款流量。同时,还可以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的内部分析与所有者的相应记录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复核可能无法收回的金额,以备潜在因素下的营运资金。大量坏账。
三、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是基础产业。在国家监管和网络发展的条件下,会出现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分散性,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财务风险,加强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财务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敏.合同风险管理与内部防范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2]刘飞.简析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隐患及防范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2).
[3]吕静.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创新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6).
[4]胡琼.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
作者:刘维 单位:重庆渝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