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简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简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简析(6篇)

第一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公立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举借外债,与之带来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将在分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相应地提出防范措施,以期为公立医院更好地发展提供稍许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因;防控措施

随着医疗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国外等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同时政府对医疗行业的资金投入渐渐向医保、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倾斜,这使得公立医院可用于生产经营的经费逐渐有限。因此合理地拓宽融资渠道是医院生产经营的必要手段,与之而来的产生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医院融资出现问题,发生无法按期支付贷款、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将会对医院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公立医院实行负债经营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应对风险,这对于医院持续有效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与表现

公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与企业一样也可能存在财务风险。所谓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融资的过程中,由于负债过多或融资不当而面临丧失偿债能力和收入下降的可能性。对于医院而言,如果借贷的资金额过大,同时医院的经营利润率低于贷款利息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医院面临无法按期偿还债款的状况。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分析需要着重从生产经营能力、资金收益能力、资产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根据近些年,大多数公立医院融资的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分析出医院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资金结构设置不合理。主要为医院的负债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过高,或者医院的营运收益率远远低于医院的营运支出率,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医院的偿债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再如医院将大部分资本都投入到大型医疗设备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用于日常营运流转的资金额偏少,这也极易造成医院财务风险。2、财务管理体系不规范。如部分公立医院执行的财务制度不规范,院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适合的财务制度。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易发生工作失误的状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严重失真。部分医院的财务资金预算也很随意,院领导不考虑实际效率,按自身经验使用和处理各项资金。3、医院信誉下降。良好的信誉是公立医院无形的资本,良好的信誉有利于医院进行资金筹措、药品采购等多方面。部分医院存在医生没有医德或者医疗收费过高等情况,都会导致医院信誉的大幅度下降。而信誉的下降将会导致其借贷变得异常困难,如果又碰到前期债务到期的状况,就会使得医院面临难以按期偿还债务的窘境。4、医疗水平有限。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优越,使当今社会的大众对医院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会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医院。如果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发展停滞或者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会造成医院就诊率的大幅下降,让医院的营运变得困难,这极大地增加了医院的各种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医院的负债经营中,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医院自身生产经营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周围竞争的加剧。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化,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和国外等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私立医院、合资医院的产生,给公立医院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威胁。2、补偿机制不健全。医药价格改革的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逐渐变成由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进行财务补偿。近些年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持续下降,医疗服务收费也逐渐规范化,使得医院获得的财务补偿持续下降,医院的营运资金不断减少,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医疗消费需求提升。前面已经提到,经济和社会水平的提升,使得大众会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渐增加,患者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医院,比如眼睛不好就去专业的眼科医院,孩子生病就去专业的儿科医院。由此可见,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对其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若医院的医疗水平不过关,就会导致医院就诊人数急剧下降,与之带来的是经营收入下降。

(二)内部因素

1、资金筹备的不合理。主要为医院负债占总资本的比重过大,或者贷款的利息率过高等造成医院资本构成的不合理,医院负债过多为其按时偿还债务带来困难。2、医院扩建的规模过大。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扩建场地时需要垫付资金,若扩建规模过大,会造成医院还款的负担。倘若再碰到银行利率上升的情况,更会导致医院负债无形地上升,影响其实际收益和偿还能力,使其资金受创,支付能力降低,对医院的应付账款产生影响。3、医保体制的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保支付方式为项目付费,导致医院获得的收益明显低于其成本,只有通过医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等费用补偿收益。再加上目前医保体制存在部分漏洞,会出现医保结算资金盈亏、医药费用违规扣减等现象,对医院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影响。4、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医院为了日常经营,经常需要持续购买医药、医疗设备等材料,这些产品花销构成了医院主要的营运成本。适当地控制这些产品的周转周期、采购数量等,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也很大。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基于以上对医院财务风险成因的内外部分析,接下来将提出六项防控措施,以期为降低和控制医院的财务风险带来指导意义。一是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医院经营情况的影响,医院提升服务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到医院就诊,有效达到提升医院经营收入的目的。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既增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同时提高了医院的收入。因此,医院可通过招聘更多高水平医护人员,开展多样的经验交流,让医疗人员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增强医院总成本的控制。医院的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如医院大楼建设、后勤服务成本如后勤物资使用、行政管理成本、变动成本和药品销售成本等五项构成,医院应该分别控制这五类成本,对成本变化情况实时监督,按期比对。及时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合理、高效地方式解决问题,做到对医院总成本的有效控制。三是加强医院对政策和外部环境的研判能力。针对当前医疗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可设置财务风险控制中心,使其承担对医院资金运作、市场环境研判等工作,定期形成汇报材料,上报院领导。院领导根据汇报材料进行谋划和决策,并将结果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医院的财务规划进行调整,使之更加有效。四是提高院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风险认识。院领导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的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财务规划工作。同样医院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定期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有利于增强财务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五是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首先医院根据相关财务法律和法规,控制医院的药品购买、日常支出等。再次对于采购的大型医疗设备、大楼建设等进行统一的招标,保证医院支出的公开性、透明性。最后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全院人员都参与到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来,规范医院财务的支出、使用等。六是强化医院财务部门的监督。医院财务部门的审计小组实时监督财务资金运行情况,审查医院近期资金运行是否合理、科学,及时发现的财务漏洞,并及时汇报上级管理部门。医院要加强对审计部门的重视,给予其工作特权,保证审计小组在监督的过程中能避免受到他人干扰,及时发现医院财务系统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同时可定期的聘请第三方财务公司,对医院的财务资金进行审计,保证财务监督的客观性,做到内外监督的双重保险。

参考文献:

[1]李启芬.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7,(9):112-113.

[2]陈文婕.医院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论,2017,(35):142-143.

[3]张志.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税审计,2017,(34):188-189.

[4]刘穗.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2007,(7):127-128.

作者:王慈 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

第二篇: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摘要: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是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只有做好基建工程财务管控、成本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工程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维护基建企业的利益。基建财务管理与风险管控必须把握好关键点。本文分析了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基建;财务管理;财务风险;关系;控制对策

大型基建项目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为了控制风险,确保企业的基建工作效益,就要做好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牢固把握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阶段和关键时期,从而有效控制工程基建风险,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关系

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基建项目的财务预算与核算,工程款的支付、结算与决算,同时,也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项目合同的签署以及财务制度的创建等,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合同为参照,通过参照合同来处理相关财务事物,重点检查合同是否切实执行,财务管理涉及到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基建资金的充分利用等。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务管理是整个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中包括资金筹集、分配与投入的多个环节,整个财务管理中必须重点加强风险控制,这是因为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多重风险,其中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占主导,而且要结合基建企业的具体条件来创建健全的会计核算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过程中伴随着风险控制,应该将风险控制贯穿于财务管理整个过程,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全方位控制,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也才能确保企业基建工程的建设意义。

二、基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剖析

(一)基建项目投资中的风险

大型企业基建工程项目首先要进行项目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并形成论证报告,呈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再决定项目的立项与投资,这一过程存在复杂的因素影响基建财务风险,例如:企业所参考的材料、信息等的真实性、准确度,当资料搜集不全或出现漏洞时则影响可行性报告的精准度,进而为投资与后期的项目建设潜藏风险,而且基建项目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例如:基建技术水平、国家政策制度调整、材料市场价格等,任何一方因素若淡化或忽视都可能影响投资风险。

(二)基建项目预算中的风险

预算环节是基建项目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全面、科学的预算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基建项目成本,预算超额问题是财务风险的一大诱因。预算超支主要是由于:第一,基建工程的设计为参照可行性报告,或者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有失精准,使得项目工程设计偏离了工程实际,最终造成预算超额。第二,基建工程项目的预算审核忽略了国家的行业政策与规定,在毫无依据和参照的情况下调整预算,导致预算偏离工程建设实际。

(三)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基建工程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若干个环节和阶段,而且需要多方的参与,例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基建业主单位主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同这些参建方建立关系,任何一方合约都涉及到资金款项、成本控制条款等,合约条款是否科学合理、真实准确,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如果某一款项出现问题,例如:施工材料造价的失误,则将为基建财务控制带来风险。

(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财务风险

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是项目工程的执行建设阶段,这一时期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时期,因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涉及多重变化性因素,例如:材料市场价格、国家基建项目政策以及施工人员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财务管理,形成风险因素。同时,基建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未能充分、有效地协调,从而使得基建项目无法按照预期进度完工,工期的延迟将最大程度上增加成本、超出预算。

三、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严格控制项目立项与设计阶段

基建项目的立项与设计阶段是基建财务管控与风险管理的初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项目投资立项前必须召集各方专家针对项目制定可行性报告,报告必须经权威、专业人员与部门的审核,才能真正立项投资。项目立项后则要严格把握好设计环节,为了确保基建工程设计水平,基建工程业主单位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来选拔最具实力与权威的设计单位,负责基建工程设计,这其中业主单位要将造价与成本控制因素纳入重点考虑,选择最优设计方案,一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控制工程成本。必须格外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严格设计时期的预算管理,提高设计概算水平,严格概算审批力度,而且要保证基建工程设计、技术与预算的一致性,严格控制施工中的设计变更,以此来预防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三超问题。

(二)切实做好财务预算

基建工程从立项开始就要做出财务预算,要将预算管控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方法,预算应该贯穿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个过程。应该对基建工程从立项到项目竣工作出一个整体的预算,同时,又要形成对每一个阶段的细致精细预算,例如:首先应该围绕基建项目工程设计图来审核预算,具体审核:工程量是否精准计算、定额套用是否准确,费用计取科学与否等,其中要对工程施工预算做出更为精细的规划,其中包括:材料预算、人力成本预算、机械设备成本预算等,实际的预算制定要留出一定的裕度,也就是要考虑到变化性因素的干扰,例如: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人力成本的变动等,要形成一个可浮动的概算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预算,同时,要在大体预算中融入一些应急因素,适度地增加预算额,从而为应对突发问题做好准备,控制财务风险。

(三)加强资金申请与支付监管

第一,严格把关项目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基建项目立项后应及时筹集资金,投资中要重点对基建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确保投资能够依照预算来实现,而且要重视进度价款支付的控制,其中要重点监督价款支付条件、方式与核算程序等是否符合要求。价款支付要求必须有施工单位提供工程价款账单、工程项目月报表等,形成价款支付依据。财务人员则在价款支付手续、凭证等齐全的情况下按照规定流程支付价款。其中对于工程变更的价款支付必须要求相关部门提供证据。第二、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财务部门要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支付,一定要按照合同支付。支付工程进度款时应该有现场人员、监理、工程造价审核等关键部门签字,方可付款。另外有预付工程款需要有对应的履约保证金。

(四)严格工程物资材料的管控

必须重点加强工程物资材料的监管,既要控制物资材料浪费、短缺等问题,又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有计划地采购材料。要重点把握好设计变更对物料采购的干扰,做好提前的准备。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还要做好物料使用监督,防止不合理浪费现象,对于任何非法浪费物料的行为给予严惩。

(五)强化竣工决算控制

基建工程决算环节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相对复杂的环节。基建工程接近尾声时,施工企业需要呈交竣工验收申请,此时建设单位则按照规定同设计企业、监理企业等联合验收工程,验收合格后要及时提交竣工结算资料。结算审核需要经施工方、建设单位及中介机构共同签字盖章确认,基建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要负责清查、收集一切财产、物资,深入总结、剖析初始质量,以此为依据进行竣工结算。于此同时,财务部门可进行二类费用的归集与整理,编制竣工财务报表,准备进行基建项目的财务竣工决算审核。提交资产交付清单,核算出各项设施、工程的投资额,核算资金拨付情况,积极地剖析概算与实际完成情况,杜绝超概情况发生。

四、结束语

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把握好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以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来控制财务风险,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财务风险,从而确保基建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宾容芳.浅析A电力公司电网基建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

[2]佟玲.浅谈水利基本建设财务风险的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

[3]糜燕.浅析卫生项目的基建财务管理[J].管理学家,2013.

[4]庄安尘,刘云杰,司楠.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浅议[J].人民黄河,2006

[5]孙云.浅议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

作者:崔玉 单位: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分公司

第三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出现日趋激烈的状态,因此企业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当中,生产经营需要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如何有效的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是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以此来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当中进行实施,可以在财务风险控制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企业忧患意识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企业的风险预知能力,能够更好地在企业的未来发展当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客观地认识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当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它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对经营的风险展开系统性的评估,同时也可以客观的评价企业内部现有的风险管理程序。如果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大多数的企业会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第一种方式是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利用遵循制度规范来规避风险的产生。第二种方式是评估风险过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使用一些不同的管控措施和方式。实际上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当中,它有一个系统性的流程化程序,可以在内部审计方式的使用之下,尽量对风险的产生进行消除和控制。首先进行目标的设立工作,然后进行事件的识别,紧接着开战,风险方面的评估和行动工作,最后进行控制活动的开展并且和实际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操作。实际上,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更加具体,首先在风险管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当中,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相呢。对于目标设定环节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公司所设定的经营目标之初,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和领导的需求,确定出一个更加合理的目标标准,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提前进行风险的预估,同时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当中。此外,评估工作更加的科学,就能够使得内部的审计工作更好地完成内部的管控,同时得到一个科学的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具有应对性的策略。其次,要有效的引导企业顺利完成自身的经营目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它是以风险作为主要向导的,可以独立的为企业风险管理作出一个科学和独立的分析工作,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咨询服务。此外,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整个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充分的评估,评估的内容涉及到风险的大小和企业的经营优劣等等,同时还包含着预期和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即使是企业经营和文化当中的吻合和冲突,都会纳入其中。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工作会在整个企业的管理当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者作用,特别是风险矛盾的协调者,更是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预警中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会产生独特的经济活动,涉及到资金的流转、生产经营和收益的分配等等。在不同的经济活动形式当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都是不一样的,一旦出现风险方面的冲击,就会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比较巨大的影响。然而对于风险来说,它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整个财务风险体系当中,一些适当的承担机会性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机会性财务风险和企业的声誉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越大,那么所存在的潜在收益就会越高。但是做这行风险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有盈利和损失并存的情况,因此对于这类型的风险来说,并不是提倡企业的经营者去消灭它,而是要对它进行适当的应用和把控。此外在筹资风险当中,企业在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自身的经营资金又没有办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之下,一般会选择多种途径进行借款的及时筹资工作。在这个操作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企业举债行为,但是如何有效的把债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当中,并不是领导自己决定的,需要在一些科学手段的采取之下,获得一个更加合理的举债范围。如果企业在整个资本结构当中出现内在比例过高的情况,那么企业就会出现比较大的还债压力,这种现象一段使得经营的极限被突破,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到困境当中,甚至会对后续的经营发展造成阻碍。除此之外,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还有非常多样化的情况,每一个风险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致命性的伤害,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这些风险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帮助企业的经营者进行预警风险的处理。对内部的审计工作来说,在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的把握。第一个方面要处理时间方面的问题,针对不同风险周期变动的情况,开展有效的设计,具体的内容涉及到风险潜伏期、发作期和恶化期等等,对于这三个时间,要分别设置一些相应的风险指标活动,从而进行检查分析和识别。对于空间层面的情况,在这个层面当中,主要就是对一些风险指标进行运用,以此来完成对企业处在何种发展中期阶段进行测度,例如在初创期或者成长期当中,分别进行指标的设定,以此确保处理的合理性和指标的针对性。第三个方面,要在防警和排警方面下功夫。在这样的一个系统层面上,最主要这是对事前防警和事后排井的设计下功夫。总的来说,对于这三个层面的工作要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一次来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处在一个预期控制的范围当中。通过这样的分析,人们也可以发现,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处理之下,可以处在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的态度,对财务风险情况进行测算,并且能够针对风险程度,设定具体的预警值,避免企业的经营处在过高的风险状态当中。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当中,大多数都是以纠错和查弊作为主要的对象和方式,同时针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开展具体的审查。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不仅时间消耗比较长,工作量比较大,同时也难以在风险的防范当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也开始对传统的内部审查方式进行取代,不仅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开展全方面的审查,同时还要重点对制度的可信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的分析工作。从作用的角度出发,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控制当中,可以使得整体的控制质量获得有效的监督,在人力成本方面的节约,同时也促进审计质量的有效提高。另外一方面,审计工作的存在可以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更好地经营与合作,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处在一个更加合理的范围当中。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当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系统流程以及预警、排警等,同时在内部控制当中,也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入,以此来使得企业的科学化运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龙凌.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

[2]潘妙灵.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1)

[3]周嘉.关于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7(20)

[4]王和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浅谈[J].财会学习,2017(15)

[5]李树壮.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协同效应[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05)

作者:顿旭 单位:黑龙江中玉天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第四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隐患,提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廉政意识,加强事业单位采购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廉政意识;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具有经济和资金上的特殊性,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质,其财务工作与一般企业不一样,在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做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重要课题。

1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隐患

1.1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廉政意识差

从个体角度看,一个人的廉政意识能够在自身层面影响到实际工作,在组织层面影响到单位效能。当前,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忽视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认为自已不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事业单位不是营利单位,产生了对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放任自流的倾向,出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不规范,财务工作质量不高,增加了财务操作风险等问题。从事业单位角度看,由于财务工作点多面广,很多人员超负荷工作,一些事业单位放弃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在组织层面上缺失对人员廉政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保障。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存在单调、枯燥的问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愿意接受相关的培养和发展,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群体出现责任感降低、危机感不足、荣誉感丧失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有效实施各项财务活动,产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意识和思想基础。

1.2事业单位采购风险失控

采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化的操作,如果采购人员素质不高,采购环节出现重大缺失,则会造成采购资金的流失,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形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没有针对采购流程和活动的风控机制,失去对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经费、核算等关键内容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不能高效率展开基于财务工作的专业性管控功能,出现采购资金的浪费和损失,造成采购和财务的一系列问题。第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没有针对采购的规范性制度和体系,采购活动只能借鉴其他工作进行经费、方式、路径的筹集、选择和应用,导致采购工作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能利用机制建设和细节强化手段防范事业单位的资金与采购风险。第三,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自身还存在不完全适应和不系统覆盖采购活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平台建设、体系建设滞后于事业单位新时期采购工作的实际,出现了采购活动、资金安全上的隐患。

1.3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缺乏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缺陷和漏洞并不是通过检查和研究就能发现,而是在事业单位财务操作中不断显现和暴露,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转化成问题,则会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和整体工作。第一,存在人员技能和专业水平不足问题,有一些人员进入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后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和提升,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具有系统的防范意识,对出现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没有预警和提示能力。第二,事业单位财务体系中缺乏风险评估和工作保障的相关机制和体系,预设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没能深入到财务工作细节和单位工作实处,形成事业单位财务问题。此外,在事业单位财务核心工作和重点环节中没有监控体系和监督机制,不能针对关键信息和重点数据的变化反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丧失对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甚至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2.1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廉政意识

廉政意识是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备的基本意识和认知,只有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能将廉政意识融入到财务操作的细节和财务工作实处,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才能在财务人员的思想上植根。事业单位要利用专门时间,提高财务人员的廉政意识,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单位的威胁,对个人的危害,才能为廉政意识的树立和提升建立思想平台。事业单位要针对社会风气和不良苗头展开财务人员的教育工作,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研讨深化财务人员廉政意识、法制意识和风控意识,在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上,使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荣誉感的基础上,有效开展事业单位财务活动,防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2.2加强事业单位采购风险控制机制建设

事业单位采购活动既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到单位职责和功能的发挥,是财务风险和问题产生的主要环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必须建立起采供工作的覆盖体系,从机制建设和系统建设入手,有效监督、把控、管理事业单位采购工作。第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要针对采购流程展开风控机制建设,强化采购预算、经费、核算等关键环节,以科学而有效的财务工作作风,防范采购风险。第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要结合采购实际建立起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定采购经费、内容、方式的标准化操作体系,提升采购工作的规范性,用机制建设手段防范事业单位采购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第三,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要强化和提升系统,加强采购风控的功能,以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控制采购的结算和验收环节,提升采购资金的安全性,有效预防和规避采购相关工作的财务风险。

2.3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要从两个层面入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和防范:第一,要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主动学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知识和案例,建立起财务风险的职业敏感和防范意识,形成对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预警,在能力和操作层面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第二,事业单位要根据财务工作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工作保障体系,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将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渗透入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体系中要建立工作风险的预测和预报功能节点,通过对关键节点、重点环节的监控,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的工作实际,通过联动机制建设,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反应能力,对财务风险及时预警和全面防范。

3结语

事业单位发展中需要一项一项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化解影响发展的各类风险和隐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防、识别和控制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要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系统认知和防范意识,避免盲目自信、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通过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工作结构、组织、职能上的创新和改变,建立与财务相关的制约、监督和考评体系,使财务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琴.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0):26.

[2]牛晓曦.如何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5,(01):165-166.

[3]邱贵贤.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5):258-259.

[4]徐梅.关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42.

[5]林玉华.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5,(16):89.

[6]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114-115.

[7]戴绍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7,(05):169-170.

作者:马力媛 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业干部学校

第五篇:事业单位项目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事业单位项目存在周期长、投资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而在项目财务管理上,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财务风险。如筹资风险、报价风险、信用风险、监管与支付风险等。结合当前事业单位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实践,就其潜在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突出财务风险要素进行梳理,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设;财务风险对策防范

从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以来,各项事业加紧推进,事业单位在其体制改革的过渡期,其承担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职能,承担的项目较多。如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审计风险,事业单位应在着力强化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如在项目立项、设计、规划、实施的不同环节,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其危害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立足事业单位建设实际,从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等方面,构建针对性风险防范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事业单位项目财务风险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项目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涵盖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项目投资资金筹措、项目资金的概预算管理、项目资金运用、投资成本核算,以及财务决算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对各类资金的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要在资金合法性、合规性上给予有效落实。财务管理作为建设的重要部分,其风险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从事业单位项目建设过程来看,在筹资、投资、资金运营、成本核算与决算等活动中都存在不确定性影响,这些风险因素一旦发生,可能对整个项目投资的预期收益与财务实际收益产生偏差,从而带来经济损失。为此,结合事业单位建设实施过程,从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关键点进行风险防范,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安全,推进事业单位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2影响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

2.1筹资风险

事业单位建设本身投资规模大,在资金来源上,多在立项初期进行筹措。通常而言,一般项目很难快速筹集如此巨大的资金,由此需要进行多元化筹资,甚至贷款。从资金的多样化渠道来看,受到银行利率、汇率、国家财务杠杆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对筹资带来风险。

2.2报价风险

报价风险主要是结合事业单位项目竞标阶段,对于建设单位,为了能够获得中标,可能在报价环节,为实现竞争力优势而降低竞标价格。如此一来,价格的压低,以及项目的分包与实施,都可能给财务管理带来不确定风险,特别是在恶性竞标中,因报价过低而导致资金难以运转,其直接风险就是停工,甚至烂尾。

2.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具有潜在性,从近年来我国项目招标竞标实践中,由于缺失完善的招投标监管机制,对于招投标不同环节中出现的腐败问题难以有效遏制,由此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项目本身在寻找承包商时,可能缺失对承包商信用的准确评估,一旦承包商面临信用风险,将直接干扰项目实施进度和工程实施质量。

2.4监管与支付风险

监管风险与其他风险往往具有关联性,如承包商的信用不明确,无法实现有效监管,从而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建设周期往往较长,在实施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如安全风险、实施成本风险、汇率风险等综合作用,加之财务监督风险,可能造成误算、复算,甚至出现结算款重复计算等问题,给建设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另外,决算支付也可能因项目转包而出现支付风险。如承包商在结算时,如果存在银行贷款、其他债务,需要将款项进行偿还债务,而无法完成尾款支付。

2.5政策风险

政策是所有项目开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工程等基础性产业,其关乎国计民生,与国家政策环境息息相关。当前,由于我国在事业单位建设方面政策体系相对不完善,一些政策漏洞及弊端依然存在,由此带来的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与运作中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如因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导致的概预算波动问题,国家相关政策扶持资金不到位等,都可能带来更多的财务风险。

3纾解事业单位项目财务风险的对策

从事业单位建设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风险梳理中,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需要结合风险因素,构建明确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有序实施。

3.1对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点进行防范

财务风险管理,要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关键点风险进行梳理。在事业单位项目决策阶段,其主要风险为项目审批流程多、可行性分析及项目设计方案、投资概预算等可能存在不符合实际的问题,这些情况都将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实际收益。所以,对于该阶段分析,主要通过制定项目可行性验证措施,对相关建议书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论证、评估、审查,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来规避相关业务流程风险。在招标及签订合同阶段,该阶段的风险主要与项目招投标有关。如招投标不规范行为,徇私舞弊现象,合同不规范、相关条款及内容存在不明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细致等,这些风险将对后续项目建设带来巨大隐患。在面对该类问题时,可以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招投标过程、制度进行严格说明,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相关规定,确保项目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优势,对投标报价、投标单位资质、中标要求等进行说明。对合同签订中的合同条款、约定条件、相关权利、义务等信息进行细化和更正,避免条款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在项目实施阶段,其风险主要有项目实施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度。如因筹资、融资管理不到位,概预算管理不规范,竣工结算制度不合理,工程量计算管理不科学等,都将影响财务风险。因此,在完善制度层面,要做好财务概预算管理制度、筹融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优化项目内部管理,确保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各项工作都有制度来规范。在竣工结算阶段,款项支付风险突出,该问题与竣工资料编制、尾款及时支付等方面有关。要加强财务结算审计,特别是对材料价格、工程量进行审计,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

3.2健全事业单位建设工程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保障事业单位工程财务管理科学、规范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当前事业单位工程财务风险分析中,制度不健全,职责体系不完善等引发的相关权利、义务矛盾,都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与实施质量。因此,要从规避财务风险制度层面,一方面健全实施管理各项制度,包括进场制度、出场制度、实施监管制度、岗位制度等,来提升事业单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为财务风险管控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注重各部门各环节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依托财务风险管理流程,从细化和健全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协同机制上,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实施主体的职责、分工,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如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通过召集会议方式,来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来制定应对措施来防范。

3.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管理风险管控与防范,其关键在于财务人员,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业务素质和能力,为财务风险防范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另一方面,组织各类财务风险防范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引入优秀专业人才、第三方项目风险评估,来增强财务管理风险管控水平。另外,加强对国家财务政策法规的学习,学习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增强财务风险识别能力。

4结语

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建设工程财务管理及资金利用率的基本前提,对于促进整个项目工程高效完成至关重要。要认识到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重要性,结合事业单位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切实做到科学实施、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潘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4).

[2]李桂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9).

作者:衣伟 单位:延寿县水务局水利基层管理总站

第六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摘要:在阐述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剖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策略,旨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升抗风险能力,以确保在经济新常态下能够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剖析;策略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1财务风险的内容

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结果产生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风险、使用风险、回收风险、收益的分配风险以及业绩考核风险。(1)资金的筹集风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资金筹集具体分为权益资金的筹集和债务资金的筹集。中小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由于筹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资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面临一定的筹资风险。(2)资金的使用风险。企业资金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具有非同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通常情况下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营运资金。企业拥有的营运资金越多,违约风险就越低,融资能力就越强,财务风险就越小。反之,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二是用于各项投资。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强大的决策信息系统以及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常常使企业面临较高的投资风险。(3)资金的回收风险。企业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中小企业广泛采用赊销信用政策。实行赊销的结果,一是扩大了产品的销量,二是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债务人不能按期足额地支付账款,就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回收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企业产生资金的回收风险,如投资回收期过长、净现值小于零、证券发行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等。(4)收益的分配风险。企业的收益分配不仅涉及国家、企业、投资者和员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对企业的筹资和投资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实践表明,投资者更青睐能够提供稳定回报的企业,而利润分配时高时低的不稳定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难免大打折扣。因此,缺乏科学性和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收益分配政策必将不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5)业绩考核风险。中小企业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下,往往重视对员工产销等方面的量化考核,而忽略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质量考核,从而增加了企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隐患。

1.2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并贯穿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不确定性。由于中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最终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等具有不确定性。(3)损益并存性。风险和收益具有相关性。一般而言,风险越大,受益也越高;反之,风险越小,收益也越低。因此,财务风险如果不加以科学防范,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但如果防范得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4)可防范性。财务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采取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内或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剖析

2.1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日趋增强,给中小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中小企业的应变能力又弱,致使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剧增。

2.2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严重缺失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均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未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和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整体层面。其次,企业组织机构单一,未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合理的制衡机制,筹资和投资等重大决策通常由企业所有者擅自决定作出。再次,资金收支管理混乱,有些企业存在企业资金和个人资金相互融通、企业支出和个人支出混为一体。企业经济活动脱离财务预算的控制,有些企业甚至未建立预算控制。最后,企业的信息收集能力偏低,信息的传递、沟通渠道单一狭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尚未建立等等。内部控制的严重缺失,必然会诱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3资金管理水平低,负债过度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但迫于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又迅速扩大,而中小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就不雄厚,因此大量进行对外举债,使得企业的负债比例不断上升,最终形成负债过度,给企业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2.4创新能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企业资金不足,无法为产品的创新研发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企业缺乏高新技术人才。由于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导致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品销售困难,存货积压严重。为了扩销,不得不广泛使用赊销信用政策,造成应收账款大幅度剧增,最终导致资金流动性减弱,财务风险增大。

3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策略

3.1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增强抗风险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应全员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理念深深植入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和认真执行内部控制的氛围。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制衡机制。科学、合理的企业制衡机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阶段仍滞留于陈旧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有者权力无限庞大,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制衡机制,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或加剧风险。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制衡机制,是目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再次,加强财务预算控制。资金收支管理应严格执行预算控制,改善资金管理的混乱现状。最后,完善决策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应建立集体审批控制,避免由企业所有者擅自决策从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2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系统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经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需要大量的信息,信息收集得不充分、不可靠以及信息不能及时、正确地传递都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必须建立强大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以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其次,应设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预警系统能够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第三,应建立财务风险转移、分散机制以及财务风险基金分配机制。通过建立财务风险转移机制、分散机制以及财务风险基金分配机制,可以有效实现风险的转嫁、风险的转移,从而尽可能减轻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第四,对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建立持续评估、监测制度。根据评估、监测结果,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缺陷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3.3实现以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创新、转型升级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也是中小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要认真把握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时期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积极引进创新技术人才,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真正实现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增强抗风险能力。

3.4加强资金管理,适度举债

资金不足、过度举债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企业应通过实现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存货积压。其次,科学使用赊销信用政策,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充分运用现金折扣等手段,积极调动客户的付款积极性,有效缩短收款周期。再次,科学合理制订筹资计划,从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确定筹资数量,避免过度负债给企业造成的资金闲置以及财务压力和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陶玉婷,李甍宇.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及风险规避方法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108-109.

[2]刘芳.浅析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经贸,2015,(04):239-240.

[3]陈念东.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6,(11):61-64.

作者:毛金妹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