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

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

1.1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增加就业的渠道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1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在中国,中小企业首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是重要的财源,也是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的保证。

1.1.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支基础力量。

1.1.3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中小企业以其规模较小、机制灵活、贴近市场、沉没成本和退出成本较低等特点,对活跃市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社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有无可取代的优势,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能促进大企业健康发展.

1.2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2.1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及价值比重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截止2006年底,中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香港、台湾不包括在内),个体工商户口4242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中95%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2%,占社会销售额75%,解决了75%城镇就业机会。到2008年为止,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60万家,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4000万,且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80%以上。2004年近50%的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到2008年吸纳了75%的城镇人口就业,同时还为75%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提供就业。

1.2.2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了40%的中间产品和配套服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的统计,2007年,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60%,交纳税金已经占50%,在经济上可以说占据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66%,研发产品占82%。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1.3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

1.3.1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状况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侵入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统计,我国2008年上半年倒闭有6.7万企业倒闭,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例如纺织行业是倒闭数量最多的。这类企业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而是如何能够度过金融危机。

1.3.2中小企业的金融财务状况

200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的信贷规模开始减少,同时也提高了发放贷款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变得艰难。据银监会统计,我国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效益都开始下滑,许多企业甚至面临了生存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困难依然是资金的问题。2008年上半年开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做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广东有95%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数量已经达到1.2万亿,在浙江也有70%的中小企业有资金困难的问题存在。从行业来说化工、机械、五金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从地区来说华南、华东及川渝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60%的广东企业受到很大或者较大影响。

2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中的地位

2.1外援融资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融资途径

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一般可以通过企业的内源融资来解决,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必须有充足的资金链来维持运转,也就是需要外援资金来补充。

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2.2中小企业贷款投入数量与所占比重

自从1998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非国有经济占到了近80%,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贷款不断增长,全国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的比重不断加大。

2.2.1非国有经济的嗲款比重增加情况

1998年,全国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余额为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1.8%;1999年,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余额为4.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6%;2000年,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余额为4.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7.7%;2001年,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余额为5.4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1%。表2可以看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其中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新增贷款为4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7%,比上年同期多增2117亿元,增幅同比提高了43.1个百分点。银监会2005年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5年前3季度全国小企业贷款同比增加1821亿元,截至2005年9月末,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4家国有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7%。但是这些新增贷款的发放相对于全国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2.2.2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总体比重情况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总体比重仍然不大,金融机构贷款还在不断地向大客户集中(见表3)。截至2005年6月底,贷款余额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在全国17家最大商业银行中,数量比重不足0.5%,贷款余额比重却超过了50%。创造中国近六成GDP的中小企业,目前仅占主要商业银行贷款的16%。此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根据各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着地区差异。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各省(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在陕西、新疆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中小企业贷款审批与信贷约束激励机制的现状

3.1中小企业贷款审批与信贷约束激励机制的现状

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多次强调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监会也在2005年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3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肯定和扶持的态度。根据这些法律和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开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商业银行成立信贷职能部门为中小企业服务,配备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在贷款审批上面向广大的中小企业。遵照这些上述法规中的对融资渠道、担保体系、信用支持方面的说明进行运作。

但是,商业银行在从事中小企业大贷款方面,形式上有设置,实际上还没有发挥中小企业期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审批长链和流动短链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实施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具有最终决策权,中小企业有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商业银行还普遍推行了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了各单位一级法人的地位,各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受限制,严格的贷款条件更加、复杂的审批环节和较长的审批时间,降低了贷款发放的效率,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二是商业银行建立了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缴制度,不利于调动基层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积极性,银行通过详细的考核办法和处罚办法,期望在银企信息不对称、监督困难的情况下制约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3.2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水平

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这些规定显然将很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型企业挡在了资本市场门外,目前的创业板块也是处于起始阶段,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还难说有多大,所以银行依然主控着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因为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银行为了稳健经营,势必要控制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原则是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实施盈利,制定一系列的风险制度和措施,比如说有的改变原有银行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主动营销,选优汰劣,将工商登记信息纳入银行客户资料库,从中甄别、筛选出优质客户,为后续营销、调查评价打好基础。有的对客户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测评。对客户的重要指标—企业主的人品、企业经营的产品和企业及企业主所有的物品,从而能对客户的偿债意愿与偿债能力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决定是否贷款并决定贷款额度。有的担保创新、锁定责任。泰隆银行突破依赖抵押的传统信贷模式,创新并推行了多人保证贷款及辅助担保等保证方式。接受多个保证人的联合担保,同时,针对小企业的股权特征,把偿还责任与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挂钩,要求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必须谨慎融资、按时还贷。担保人承担了连带责任,使其对被保证人的安全投资、冒险行为及是否努力工作进行监督。有的实施化整为零策略,用较小额度、较短期限进行尝试,在长期重复贷款中发现借款者的真实信用水平。另外专门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行设计了《中小企业财务科目调整分析表》,用来进行客户评级调查:制定了分析规则和调整规则,要求中小企业客户经理根据规则“实地”前往企业分析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并调整表表科目,并要求附带相关证明书证。此外,客户评级调查还要求对一些非财务信息进行“实地”的调查核实,并收集书面正面材料来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作为当期或后续贷款的准入标准基础,简化后续贷款的审批程序。

3.3.中小企业对信贷服务的需求的特点

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造,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会逐渐消失,逐渐成为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稳健经营、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决策成为商业银行的生存法则,而中小企业但是与大型企业相比,融资需求以流动资金为主,可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比例结构,因此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对自身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迄今为止过低的存款利率,使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享受着较大的存贷款利差,因此中小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中国中小企业的情况比较复杂,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融资群体,对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数量和种类均有着旺盛的需求,而不同类别的企业,由于其风险高低的不同,从商业银行融资的难度各有不同。在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对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普遍化、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需求一次性数额少、借款期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发生借贷的频率高。据测算,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数量却仅为大型企业的5%左右,起步期企业需要着手筹建公司,需要的资金规模大,而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企业生存问题己基本解决,企业有较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通过商业银行融资相对规模会降低;不同的企业也会在融资上呈现不同的需求特点,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速度慢,服务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数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商业银行肯定愿意发展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复杂情况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只能支持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

3.4中小企外源业融资难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实体中,中小企业是一个弱势群体,面临较大的行业进入壁垒,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享和科技应用等方面都相对困难,特别是资金方面难度最大,世界银行对企业发展商业环境所进行的跨国调查—世界商业环境调查(2002)表明,被调查的7,485个中小企业中有38.3%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其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才兴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金融市场不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的建设也待加强,中小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中小企业更是普遍认为融资难问题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2004年对全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六个城市(北京、温州、台州、东莞、西安、威海)的1,105户中小企业的入户问卷调查,65.7%的样本企业表示融资难是其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根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调查,广东民营加外资中小企业有上百万家,潜在资金需求高达2万多亿元,而按往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来看,银行仅能满足不到40%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估计高达1.2万亿元,相当于广东省全省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4.90万亿)的25%,融资缺口十分巨大.随着为防范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大为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资金链条的不畅使得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巨大的障碍,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披露的信息,大量中小企业出现生存困难甚至倒闭的现象,将很有可能导致失业上升、税收减少甚至经济滑坡、影响社会稳定等严重后果。

4.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的原因

中小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困难的现状从原因上分析,主要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内部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而外部原因来源于政策导向、银行制度与业务品种。

4.1企业自身的因素对融资的影响

4.1.1.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规模小,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属劳动密集型且效益不稳定,但竞争性很强的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信贷风险大。加上中小企业的人才缺乏,其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经营中存在很多无序和违规问题。因此融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银行的信贷风险较大。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全国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高出近两倍。我国经济目前是以卖方市场为特点的相对过剩经济,中小企业创业的成本、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创业失败的比例在不断提高。2008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的倒闭率达到8.5%。这种中小企业的高破产率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银行对其的贷款当然慎重。

4.1.2小企业的信用特点

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不高,存在群体信用缺失的现象,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已经有群发的现象,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仅有39%参加过资信评估,其中8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评级结果在3B级以下;3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甚至在B级以下;更有61%的中小企业没有参加过资信评估,没有任何资信记录。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安全,设置更高的要求以及更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进而更加难以满足。

4.1.3.中小企业的财务特点

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有较大的对比差距,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不真实,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银企信息沟通不流畅,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银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发放后的监控也无法落到实处,因而银行不敢轻易向其提供信贷支持,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那个规定,银行发放贷款,贷款企业应提供担保或抵押。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本来不大,可用于抵押的财产也不多,抵押担保费用过高,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所以中小企业要获得有效的抵押和担保十分困难。

4.1.4我国的中小企业整体形势

中国中小企业从所有制形态看,既有国有,又有民营,且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从法律类型看,既有承担无限责任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又有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制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国民经济分类,可划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和工程建设型三种基本类型;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可划分为初创型、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基本阶段。银行面对发杂的中小企业运营模式,难以采用同样的标准,地区的差异,又使得银行的贷款要面对许多复杂因素的干扰,一个地区或企业成功的融资经验优势也不能做大面积的推广,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也显得单调得多。

4.2.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商业银行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相应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如何规避风险上,高回报、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投资不是银行所愿意的,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就更低了。

4.2.1.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影响

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实际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操作体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为利息收入越高越能鼓励商业银行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4.2.2.银行的信用担保机制

国有行业商业银行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而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缺失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不会轻易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4.2.3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

民营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体,国有银行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但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的国有商业银行有对中小企业所有制的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评定办法不利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5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小企业贷款的特殊性,我国金融体制的特点,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特点,都是主要的原因。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支持不足的原因又主要在于地方政府干预较多,不能进行市场化经营;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金融创新型人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将金融产品运用于实践的专门人才。因此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5.1更新观念,摒弃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

很多商业银行受到传统的信贷政策和观念的影响,同时注重规模,在中小企业的信贷方面热情不高,但是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也要转变观念,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对金融环境和自身的综合实力进行科学的细致的的分析,对地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的力度,在制度结构、信用保障和资金规模上开展与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方面的研究,同样可以赢得自身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的盈利空间和发展优势。

5.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风险的防范

根据自身实践,借鉴国内外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式和特点,不断进行金融创新,针对中小企业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建立一项适合中小企业贷款操作的客户关系管理规范和中小企业小额信贷业务流程,加快城市商业银行现有信贷业务品种的整合,在进行产品开发和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完善一套适合中小企业贷款操作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探索对信贷人员和客户的双向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科学定价机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标准化的贷后管理系统。通过合作协议、理财方案等,开发法人帐户透支等业务品种,提高对地方中小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加快城市商业银行融资性中间业务的开发,充分发挥银行信用中介功能,为地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提供信用支撑。加快贷款方式的创新,将中小企业存贷抵押贷款、应收帐款抵押贷款和应收帐款买断或应收帐款融资等方式作为可接受的抵押品。

作者:陈梓阳 单位:国际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