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净化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垃圾填埋场压缩天然气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从环保、经济性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垃圾填埋场的发展现状和垃圾填埋场沼气生产车用压缩天然气的意义。其次,论文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生产沼气的分布规律、生产效率、供求关系、沼气组分特点等进行动态探索分析,发现垃圾填埋场生产车用压缩天然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最后,论文根据沼气处理方法设置多组对比燃气参照组。然后从车用压缩天然气的主要使用性能中的辛烷值、热值、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垃圾填埋场沼气通过净化后添加部分丙烷作为车用压缩天然气可获得最佳的经济、使用性能。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沼气;车用压缩天然气
当前世界每年生产超过35亿吨的生活垃圾,而这些垃圾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城市垃圾产量可达3.23亿吨。如何实现生活垃圾的高效益、环保的处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1,2,3]沼气是垃圾填埋场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垃圾填埋场实现废物再利用的主要办法。为了更高效的处理生活垃圾,将垃圾填埋场沼气产品的高价值化,是当前垃圾填埋场资源利用的研究重点。[3,4]而从环境、能源和经济三个角度出发,沼气资源化生产车用压缩天然气是当前较为经济、高效和环保的处理办法之一。[1]
1垃圾填埋场沼气及其产业特点
1.1垃圾填埋场沼气组成特点垃圾填埋场生产的沼气组成成分非常复杂,通常产气稳定的垃圾填埋场生产的沼气主要成分如表1所示,由表可以看出,沼气中占主要成分有CH4、CO2、N2、H2O和H2等,热值一般在7.4~22MJ/m3,净化后热值可接近天然气的热值,净化利用的提升效果较好。[2-5]
1.2垃圾填埋场沼气生产产业特点。一般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入约30天后会生产沼气,半年右到达的较高沼气生产水平,且垃圾填埋场随着时间变化,沼气组分也会发生变化,图1对前四年的垃圾填埋场沼气主要组分的体积分数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6-8]一般垃圾填埋场会经历好氧发酵、过渡、酸化、产气和稳定5个阶段,持续生产沼气的时间可达到近20年左右,其中约15年的时间为产气高峰期。段丽、赵胜男等人[7-10]预测了垃圾填埋场沼气的产量变化,如图2所示,垃圾填埋场沼气生产。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不断地深入,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的产量约为1.16kg/d。每吨垃圾在填埋场寿命期内大约可产生100~200m3的沼气。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可产生约60-120亿m3/年的垃圾填埋场沼气,以46%的CH4含量,可获得30-60亿m3CH4。而以我国天然气为例,2018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为1600亿m3,其中进口量为9亿m3。因此,垃圾填埋场沼气的生产,对于我国的能源、环境贡献潜力巨大。
1.3垃圾填埋场沼气的经济效益分析。当前垃圾填埋场生产的沼气主要作用有:①直接燃烧发电;②净化提纯后通入城市燃气管道使用;③净化后利用燃气轮机发电;④净化提纯后作为车用压缩燃气使用;⑤净化提纯后作为化工原料使用;等等。当前沼气净化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成本低廉,但是从沼气中获得高纯度的CH4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当前最佳的沼气利用方法是,轻度净化提纯后作为燃气使用。而作为城市燃气的价格较低,通常市场价在2—3元/m3左右,而车用压缩天然气通常在5元/m3左右。且相对于汽油,汽车使用天然气作为动力源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通常在汽车使用天然气和汽油的比价在0.6比1左右。且垃圾填埋场通常具有在城市边缘,且具有离城市周边主干道较近,离城市供气管道较远等特点。从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利用垃圾级填埋场生产的沼气,净化提纯后生产车用燃气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最高。[11]
化学专业社会实践探究
摘要:在地方高校从师范性向技术应用性转化的背景下探究应用化学专业社会实践发展模式,着重从办学定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研究应化专业的课程设计、化学实验、化工见习、化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模式的转化,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应化专业2009-2014应化等五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经验,探索应用化学专业在社会经济转型下社会实践开展,有利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技能和就业率。
关键词:转型;应用化学;社会实践;就业
2014年4月底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上述讲话,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者之一,围绕磷化工产业、都匀毛尖茶产业、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区域物流产业、大数据产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等贵州省、黔南州产业和资源优势办专业,着力办好六大学科专业群,积极推进转型发展[1-4]。基于学院转型的定位,化学化工学院系紧紧围绕黔南是亚洲最大磷矿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突出应用技能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凸显地域性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从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注重应用性,逐步建构了“2+1+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贵州川恒、瓮福磷矿、贵州金正大、贵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化工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加学生的就业率[5]。
2教学模式的转化
化学化工学院在转型下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人才,在2015年修订应用化学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拓展的模式,切实从2+1+1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实训学时,把学生从学究性转向应用技术性[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研究
摘要:本文对2011—2018年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期刊论文等进行计量分析,了解到近年来学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基础理论和对策研究上成果显著,但传播学理论研究较少、应用型研究论文较少、高水平研究力作不多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基于传播学理论展开多学科研究,坚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致力于创作高水平研究力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基础理论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网络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传播,达到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的效果,是学界急需探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主要对2011—2018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110篇核心期刊、C刊论文进行分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进行详尽分析和整体研讨,致力于梳理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议题等提供前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深入发展。
一、基础理论研究:层面颇广、角度多维
笔者根据学界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内涵、特征、成因等基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关于网络与网络媒介的内涵学界尚存分歧
分歧点主要集中于网络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间的关系。郑洁[1]认为,网络媒介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各种优势于一体。刘文佳、杨永志[2]认为,网络媒介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传播载体。可见,学者们主要认为网络媒介是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介具体表现为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式。王金磊[3]认为,新媒体是通过以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向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自媒体主要是指传播主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自我采集或议程设置好的内容传播给受众的媒介形式,又称个人媒体[4]。可见,对于新媒体和自媒体两个概念,其定义具有交叉、重合的部分,学界目前尚未给出统一论断。
高职院校洁净煤技术课程设计
摘要:
《洁净煤技术》是高职院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文对该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明确课程性质及开发过程,对课程进行定位与设计,采用合理有效地考核方案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性质及开发过程;课程定位;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实施条件
1课程性质及开发过程
1.1课程性质及任务
《洁净煤技术》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煤炭深加工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基础。该课程教学任务旨在通过系统地洁净煤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操作、动手技能实训及学生自学、自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洁净煤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从事煤炭洗选等特殊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
科研论文期刊评价思考
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并卓有成效地评价科研成果,是目前高职学院进行科研管理、职称评审、业绩考核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其发表的主要载体为期刊。我国各大专院校非常重视期刊级别的划分,并以此作为评价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学院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其科研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科研成果评价是加强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有效性如何,是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关键,将直接影响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师科研论文评价研究,是创新科研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形成激励和导向机制;能净化学术风气,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能完善科研管理体系,促进科研质量提高;同时也填补高职学院科研管理理论空白,对提高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国内期刊等级与核心刊物评定种类
总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在高职院校构建科研论文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科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不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就难以引导高职教师在国内著名刊物或影响较大刊物上发表。(1)国内期刊等级划分问题。由于众多作者对国内期刊的“级别”不懂,造成了诸多的模糊看法,从国家权威部门对期刊级别的认定上,可以了解到我国期刊的分类情况。1)早在1991年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就了《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科学技术期刊,按其主管部门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全国性期刊是指国务院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各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管的期刊。地方性期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主管的期刊。”[1]2)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就期刊级别问题又进一步进行了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没还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中的学术期刊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2]这是迄今为止政府职能部门最权威、最新的意见。(2)高职认可的几种核心刊物。目前国内对刊物的评价较成熟的有如下四种,这是学术界认可并影响最大的、也是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3]。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制,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资助,后又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4次出版,2008年版即将公布。该《总览》是以布拉德福(Bradford)的“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和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与分散规律”为理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在12000余种期刊中选取1800余种作为“核心期刊”。2)《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4]。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咨询委员会研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研究成果,作为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CSSCI提供来源文献、被引文献、优化检索等多种信息检索。已开发的CSSCI(1998—2006年)9年数据,来源文献63余万篇,引文文献409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8-2009年来源期刊528种,扩展版来源期刊152种,来源集86种。
3)《中国期刊方阵》[5]。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调动全国期刊界的智慧和力量,制订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为“双效”期刊,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好。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在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6]。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该系统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淘汰和补充。
2目前高职院校在期刊评定中的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文洪研究员就当前学术论文的“高产”问题指出“第一,败坏学风。单纯追求数量,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导致学术腐败。比如,低水平重复、抄袭、剿窃,等等。第二,阻碍创新。单纯追求数量,就根本谈不上创新了。第三,影响教学和普及工作的质量。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减少,自然会影响教学和普及的质量。另外,教学人员把主要心思放在了研究产品的数量增长上,也就难以充分关注教学质量了。还必须着重指出,没有质量的数量增长,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是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十分富裕的国家所不能容许的,是为人民所深恶痛绝的。”随着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高职学院教师的科研论文进行评价,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提升高职核心竞争的需用。目前高职学院科研论文质量难提高的原因《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统计分析了年在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情况,属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论文总计有篇,其中所普通高等院校篇,占总量的。全国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有所学院发表过,占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其中百所示范校发表的文章为所,占。共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发表二篇以上的高职学院全国只有所,共篇。据调查,现不少高职学院年科研经费投人都超过万。论文数量在大幅提升,而高质量的论文却很少见。评价标准不科学,考核机制不合理合理考核教师,构建激励机制。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进行洲研业绩评价,必须考虑学校定位和教师实际,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工作业绩和科研工作业绩可以相互比较和换算。避免采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科研工作的“一刀切”式的方法。达到质量和数量相统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科研业绩。科研量化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奖励惩处等紧密挂钩,通过量化考核,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通过科研业绩评价,教师的阶段性科研劳动业绩得到认定,同时按照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措施,能激励科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
3结语
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的必要性
国际科技期刊屡次曝光震惊学术界的学术不端论文撤稿事件,引发国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极大关注;但相较于引人瞩目的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国内期刊的撤稿显得悄无声息。比如郭佳楠剽窃论文在CNKI消失,刊载刊物连撤稿声明都欠奉。张培福等统计发现,《近代中医》期刊“一稿多刊”的作者占全部样本作者的73.1%,重复刊发的文章数占样本作者发文总数的10.4%。某作者2015年2月15日和20日分别在《江苏理工学院学报》《中州大学学报》发表了题名同为《数字化出版视域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考》的文章,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事实表明,国内科研出版环境并非天朗气清,也存在大量剽窃、抄袭、伪造篡改、自我抄袭、重复发表的稿件。107篇学术不端论文撤稿后,中国科协约见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指出:期刊与编辑对学术不端撤稿事件负有责任。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学术论文出版最终的把关者,既肩负着科研成果出版的重任,又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是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举足轻重。很多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思考、总结了大量高价值防范学术不端的技巧和方法,然而,没有刻意的培养和训练,再有价值的技巧和方法也仅限于文献。笔者工作之初,由于没能及时树立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又缺乏工作经验,对返回审稿意见迅速、评价正面的审稿专家充满感激,不曾意识到其间可能存在学术不端;因此,本文中,笔者阐述培养和加强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的一些浅见,以期对与笔者一样的新编辑顺利成长为更好的学术守门人有所帮助。
1收益巨大,学术不端行为难以根除
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之一,是许多国家科研规划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认可的、可以明确界定科研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的要素之一。发表足够的学术论文能使作者进入“充裕的科研经费、大笔的奖金、迅速地晋升、各种头衔及名誉的获得和更充裕的科研经费、更大笔的奖金、更迅速地晋升、更多的头衔和名誉的获得”的良性循环,发表学术论文已成职业刚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依靠抄袭、剽窃、篡改数据无异于“空手套白狼”,利润何止300%,必然诱导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因此,我国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部门对撤稿事件的彻查和雷霆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学术不端。但国内期刊界应有悲观而冷静的认识:只要学术论文依旧是衡量科研能力的刚性条件,的巨大利益回报就不会结束,就不应心存学术不端能彻底消除的幻想。阻止学术不端行为将是一场持久战,每位期刊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2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非万能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科技期刊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防范投稿者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该系统强大的识别重复字段的功能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编辑排除抄袭论文的效率,但同时也有人指出这项技术目前对图表和重义篡改还无能为力。吴昔昔等指出,很多低重复率的文章源于作者有意识“修饰”“加工”和“改装”,或者剽窃他人观点、套用他人设计思路等。赵秋民、陆宜新发现,只要作者改换抄袭剽窃内容和观点的描述次序、句式等,即可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隐形”。笔者曾利用学术不端检测技术定量测试一段篡改的文字,在没有原文作为“触媒”的条件下,即便是简单的字序更改都能避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23]。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技术逐步成了一柄“双刃剑”,在正直的人手中是帮助净化科研出版环境的工具,在别有用心的人手中是规避期刊学术不端防范工作的利器。很多作者利用付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提前检测论文,根据结果精确修改来规避期刊的学术不端检测;所以,期刊编辑在防范抄袭行为上过度依赖该系统而降低对稿件内容的警惕不可取,必须时刻保有防范意识,才能当好学术传播的守门人。
3学术不端行为日益隐蔽
出版物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之后,原文复制粘贴的学术不端文章基本能被期刊拒之门外,但技术的更新使得造假伎俩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难以识别。比如:机构和作者利用期刊网络采编系统漏洞操纵期刊同行评审,通过虚假邮箱顶替专家为自己的论文审稿,提供有利的评审意见;利用翻译平台(Google翻译、Baidu翻译等)将复制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再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略做修改以规避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利用释义工具查找一个词的解释或同义词对原词进行替换,造成不重复但重义的抄袭;将他人论文中的文字描述绘制成图片和表格瞒天过海。识别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需要期刊编辑警觉的防范意识,还需要期刊编辑过硬的识别能力。随着国家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惩罚力度的加大,以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手段的更新,学术不端还会更加隐蔽和复杂。期刊编辑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防范意识,掌握识别技巧,以应对日益艰巨的防范工作。
作者贡献声明对学术期刊影响
1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质量的基础
学术规范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有力保障,是保障学术质量和科研诚信的重要基础。为提升论文质量、规范论文格式、评判论文内容及其结论的可靠性,国际期刊界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规范,包括研究方法、内容结构、数据与图表处理、作者贡献、利益冲突、参考文献、辅助资料、版权与使用许可等的规范。还有很多措施也在迅速推广中,包括保证期刊质量控制政策与机制的细粒化、透明性,建立明确的责任宣示与追溯机制,建立论文支撑数据的存缴与检验制度,建立鼓励公开纠正学术不端行为和出版不端的机制。随着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合著论文现象也在逐年增加。Glnzel等对1992年的SCI的论文进行了研究,发现4534篇论文中有90%以上的论文都是合著作者。合著论文越来越多地受到作者及学者的认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交叉融合,以及网络资源的普及,科研人员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资源的开放共享变得更加普遍,这些都促进了合著论文的产生,而这一现象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如果一篇论文中凝结着不同学者的不同分析角度,并且最终得到认可,那么可以说这种知识包含了不同学者的贡献。由此看来,探讨作者贡献其实是对科研论文形成的一种分解过程。Einstein曾说,如果想从理论物理学家那里对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有所发现的话,建议“不是听他们说的话,而是关注他们的实际行动”。结合该思想,我们可以确定,在对作者之间的合作,作者对论文的贡献有所发现的话,不应该只看作者的署名和顺序,而应该关注他们的实际行动(实际参与论文的内容和程度)。作者贡献声明揭示了每一位作者在论文中的实际工作,对于评价个人的科研绩效具有直接现实的作用。剖析期刊设置作者贡献声明的原因,分析作者贡献声明的设置对期刊的影响,对科技期刊更好地开展学术规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作者贡献声明的相关概念
2.1署名作者的内涵
关于署名作者,国内外都给出了相关的概念。GB/T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规定,署名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个人或单位,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国外则主要是遵循1985年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ICMJE)的相关规定,ICMJE规定论文中的署名作者必须符合以下4个条件:1)对论文(该项研究)的概念、设计及数据搜集、分析和解释有实质性贡献;2)撰写论文或参与论文重要内容的修改;3)前的最终决定;4)同意负责所有工作,以确保相关问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都能够得到适当的调查和解决。ICMJE认为:论文的署名作者必须满足以上4条标准,如果缺少一条,就不能被当做作者;但这些学者应该列入“致谢”中,每一位作者都应该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任,而且可以方便地识别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应该对共同作者的完整性有信心。Lancet中也明确指出,作者必须符合ICMJE规定的4项标准。
2.2作者贡献声明的内涵
科研论文由论文内容和作者信息构成,论文内容一般包括题名、分类号、关键词、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而作者信息主要涉及作者贡献、作者简介、署名作者和作者机构,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可知,在揭示文章主题内容上,论文正文最详细,摘要次之,题名最为简单直接;而在揭示合作作者在论文中的作用时,作者贡献最为详尽,作者简介次之,而作者机构揭示内容则最少。虽然作者贡献只是论文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作者在论文中实际作用的最直接体现。基于此,本文将作者贡献声明定义为:署名作者在投稿或论文中声明每位署名作者具体都做了怎样的贡献(本研究所述论文均是指期刊论文)。良好的作者贡献声明有利于分清各作者承担的相应责任及其责任追究,促进各作者认真对待其承担的具体工作,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提高学术论文质量水平。
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教学改革
【摘要】《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是为轻化工程创新班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本文重点从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对比教学法、课题探究式教学法、文献追踪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及完善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强化对大学生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教学改革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天津工业大学办学从此进入“双一流”建设时代。统计表明世界上约85%的科技资料是以书籍、期刊、专利和技术报告等形式用英语出版的[1]。一般而言,国际学术会议所规定的工作语言均是英语。另外,近年来轻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资、合资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接触和使用专业英文文献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印染行业的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工艺大多是从国外进口和引进的,企业订单中来自国外的占比也较高,这对从业人员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具备扎实的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将为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正是专门为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创新班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以染整为主要教学方向,属于应用型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创新班学生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阅读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尽管当前我校在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已经增设了文献课内容,同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专业文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最终的考核方式均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因此,对传统的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势在必行。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鼓励各个高校开展关于“新工科”改革的研究实践活动。由此我们认为,对《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不仅是培养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顺应“新工科”改革下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1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与同学们是否有稳定的兴趣投入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关联[2]。针对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对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厌学、兴趣低这一现实情况,本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应从多角度入手扭转学生对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排斥情绪。具体而言,比如可将英文原版科技动画安排在课间休息时段进行播放,让课堂处于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对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同学们英文听、看能力。在课堂中适当介绍染整行业目前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们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领域等方面的情况,让同学们有较深入的了解。染整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势头良好,要让学生们充满信心。然而,我国的染整加工技术的确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同学们只有掌握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才能够学习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将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讲解《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与后续环节[如毕业论文(设计)]的关系,使同学们认识到学好《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因为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同学们必须精读、理解并翻译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这部分表现会计入毕业论文成绩中。此外,学生们今后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外资企业中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要想顺利入职这些大公司,就要求同学们务必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能力,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学习《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主动性。当代大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丰富,汲取新知识的渠道广阔,不满足于被动听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枯燥地翻译、讲解英文文献原文,而是要经常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专业文献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并分组讨论和回答,然后老师再对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
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制约着教学过程[3]。因此,作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安排一定量的课外文献阅读和写作任务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国内外常见专业文献介绍、中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以及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三大部分。国内外常见专业文献介绍部分的教学,主要采用对比教学法和课题探究式教学法;然而,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在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文献追踪学习法以及自主学习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