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景观照明工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LED在桥梁景观照明的运用
近些年,在我国LE(DLightEmittingDiode)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LED在城市亮化工程中的作用也愈加明显。2008年,“水立方”绚烂多彩的灯光牢牢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也使更多的国人知道了LED照明。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大放异彩之后,LED又华丽地登上了广州亚运会的舞台。广州亚运城市亮化工程可以说使LED绿色照明技术、节能照明产品得到了全面应用。而桥梁作为珠江景观中的重要景观,也在此次以LED为主角的亮化工程之中凸显了特别的魅力。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照明光源,以其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显色指数高、安全可靠性大及控制方式灵活等特点奠定了在景观照明上的地位,如今已在全国城市照明领域普及。桥梁既是沟通两岸的纽带,也是城市建筑的艺术精品,因此在运用LED照明时首先应该符合桥梁照明的基本要求。 一、桥梁景观照明的一般要求 桥梁是一种建筑艺术,它通过空间组合、比例、质感、尺度、体型、韵律、色彩及象征等手法,表现了一种形态美。一方面,桥梁空间的跨越结构体现了美;另一方面,融入了桥梁设计师的个人感情以及艺术表现手段,具有实用和美观的双重特性。因此桥梁照明不能单纯地满足“亮”的要求,还应该表现桥梁的建筑特征,以求得美化桥梁、展现夜间魅力的作用。对于桥梁的照明,国家出台的《城市夜景设计照明规范》中有如下要求:(1)桥梁的照明设计首先应该保证桥面的交通照明,然后是桥体的景观照明;(2)所有灯饰和照明光源应避免干扰桥梁的功能,影响桥面以及水面的交通安全;(3)应考虑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进行桥梁的照明设计,选择合适的亮度或照度;(4)充分注重人的视觉舒适度,避免不同功能和方向的光源互相干扰,造成眩光及光污染。 在选择桥梁夜景照明方式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以表现不同类型桥梁的形态特征,重点刻画桥梁的风格特征。同时还要与周边的照明互相协调;(2)应对桥体的特征性结构重点进行照明设计,并表现整体的灯光效果,如塔式斜拉钢索桥的桥塔、拉索、桥身侧面和桥墩等部位;(3)跨越江河桥梁的照明要考虑水中的倒影,避免倒影产生眩光;(4)尽量避免照明设施的暴露影响桥梁白天的景观。在选择灯具及安装位置时,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满足防震、防水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使用的安全和维护的方便。 二、桥梁景观照明的设计要点 桥梁照明有两个内容——桥面基础照明和桥体景观照明。这两个内容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桥面基础照明以满足人、车安全顺利通行为基本要求,强调照明的清晰性、连续性和视觉的导向性;而桥体景观照明则是照明科学与桥梁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它是对桥梁景观的深入挖掘与拓展,表现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同空间层次的美感。因此,桥梁景观照明设计应该抓住自身的形态特征,根据细部景观构件直到整体场景情形进行塑造表现,以展示桥梁景观的个性美和本质美。 1.照明要素的选择 根据桥梁建筑的不同风格,亦即主缆、桥塔、斜拉索、护栏、纵梁、桥拱和桥墩等要素,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选择最能体现桥梁特征的景观要素,还原桥梁的建筑艺术美。桥梁景观照明要素也应分为不同的层次,扬长避短,根据整体塑造需要分别设计,切忌通体一样的亮度。 2.表现手法 桥梁景观照明设计应从时间、空间和形态三个不同的概念考虑。时间——指桥梁照明在不同的季节或时间段内光源色调的变化或限定;空间——通过灯具选择和光源布置,对桥梁进行点、线、面和内透光的表现,同时适当地处理好主照面、副照面和投影面的关系,塑造桥梁在夜间的空间立体感;形态——即动态和静态两种光的表现形态。动态光是由流动的灯光表现而产生的动态效果,应有区域的控制。 3.色彩控制 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LED照明灯具的研发,在夜景照明中运用丰富的颜色变得相当的容易了。但彩色光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夜景照明中应慎用彩色光[1]。在使用彩色光的时候,需要注意与桥梁色彩以及周围环境色调、特征的协调。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采用LED进行桥梁照明设计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LED的发光技术既能满足局部重点照明的要求,也能适应大范围照明的需要,而且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因此设计师可以灵活地运用LED进行不同角度的点、线、面的表现,实现其设计思想。另一方面,LED色彩丰富,理论上仅用LED光源就能完全覆盖CIE色度曲线中的所有饱和颜色,即LED通过与磷的有机结合几乎能够产生任何颜色[2],并且LED有着柔和的光色,易于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协调。除此之外,LED可低压直流供电,通过LED与计算机控制终端的结合进行联动控制,开关、调光方便,同时还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动态效果。这就是说,LED在景观照明领域具有其他照明光源难以比拟的优势。 三、LED在广州桥梁景观照明中的应用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珠江一衣带水,孕育了一方文明,而珠江江面林立的桥梁,不仅与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广州的一道道风景线。在2009年广州亚运亮化工程中,对珠江12座桥梁(鹤洞桥——琶洲桥)进行了夜景照明设计。本文选取了解放大桥、海珠大桥和猎德大桥作为实例,对LED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解放大桥 解放大桥于1998年建成通车,是珠江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全长890m,宽25m,为双向双车道;两肋外侧各悬挑3m人行道。主桥为55m+83.6m+55m三跨连续无风撑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杠拱结构;拱轴线均为抛物线,两拱肋中心距为18m,包括了9+15+9=33m对吊杆。[3]设计师根据解放桥的结构,以活泼的彩虹作为夜景照明设计的主题。为了突出造型,在拱轴中安装LED线性发光灯来勾勒桥体的轮廓,变幻的色彩呼应“彩虹”的主题。虽然灯带跨度大,但线的布陈手法减轻了色彩变化造成的炫目感。吊杆一改以往用投光灯向上打亮的做法,而是模拟雨丝的动态效果,显得十分热闹;又因吊杆排列在桥的两侧,并不影响桥面的交通安全,反而丰富了乘车旅客的视觉体验。桥体的两侧在横梁间布置了灯光带和投光灯,根据灯光变化的主题从白、黄为主的暖色调到红、蓝、黄为主的彩色;桥底放置变色管,桥墩用投光灯进行点和面的表现,增加了桥体的远视体积;变色管丰富的色彩变化,配合桥体拱轴的轮廓颜色,打破了单一的色相而具有灵动美。整座大桥分成节庆和日常两种主题,既有活泼的一面,也有简洁安静的一面,因而呼应和热闹了沿江两岸景观区段的氛围(见图1)。#p#分页标题#e# 2.海珠大桥 海珠大桥完工于1933年。主桥全长182.90m,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3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旧时的海珠桥为中间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方便大船的通过,后经历战火,修复后保持了主桥体结构,但中孔不再活动开启。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交通流量需求进行扩建,使用自锚式悬索吊桥方案对桥体进行了加固维修。[3]海珠大桥的照明设计侧重以蓝光勾画轮廓,但拱轴不是采用解放大桥的线光源,而是往下打的一个个点光,远看由点连成线勾勒出主桥体的弧度。拱轴之间的细钢架结构采用LED像素灯给予点缀,灯与灯之间隔着不远的距离,像星星一般,在夜色中依稀能辨别出极具美感的钢架结构形态。两侧竖向的钢架则分别在上下放置投光灯。照面和投影的对比,充分凸显了钢架材质的特殊纹理和质感,令人震撼,与白天的景观相比能给人以完全不同的观感。桥体两侧沿着护栏下方设发光灯带,又安装一排投光灯向下打出灯光。桥墩属于大体量,为了表现其体积感,在每个桥墩上设计了一组投光灯,这些投光灯能在节庆日具有逐渐变化的彩色动态效果。从整体上看,海珠大桥的照明主要是由点光源组成,呈现出特别的韵律感,从而给这座古老的桥梁增添了神秘感和生命的活力,白、黄色调为主的暖色调与周边“古韵长堤”的景观区段相互协调,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氛围(见图2)。 3.猎德大桥 猎德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空间自锚式悬索桥,长480m,大桥塔身呈贝壳状三维曲,造型独特,被誉为“珠江之贝”。桥体主跨跨径219m,主塔塔高131m,在同类桥型排名中世界第二、中国第一。[3]猎德大桥是沟通番禺、海珠和天河三区的交通结点,为会展中心、新电视塔、珠江新城核心区等广州地标提供交通保障的主干道路,因此也是重点照明设计的桥梁。为了衬托主塔的明亮透彻、雄伟壮观,在塔的底部使用投光灯往上投光,照亮主塔。在塔顶的镂空部分以及塔柱的梯形横断面用LED轮廓管进行勾勒。塔身内部空间则用壁灯照明,与梯形的断面相映衬,使主塔极具灯光雕塑的美感。在主塔的两侧各有1.2m的开槽,内中安置球形灯,光线射出宛如贝壳含着颗颗珍珠。而吊索的处理也极具情趣,彩色的灯沿着斜拉索排布,远看其所发出的光与主塔两侧的开槽互相呼应,则给猎德大桥增添了灵动的美感。桥体两侧设置了探照灯,节庆时开启,与邻近景点的灯光一同营造出热闹的气氛。桥墩采用泛光照明,璀璨的暖黄色与桥梁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也平衡了桥体的视觉(见图3)。以上3座桥梁的照明都能根据各自的特征选取不一样的要素分别设计,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照明手法努力表现刻画,但同样地都能很好地显现3座桥梁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解放大桥的活泼灵动,海珠大桥的简洁厚重以及猎德大桥的时尚新颖。 四、LED在桥梁景观照明中的应用展望 LED为城市亮化工程增光添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LED颜色好、耗能较少、寿命较长、电压低、使用安全、无污染、抗冲击抗震性好和体积小便于隐蔽,适合见光不见灯的夜景照明要求[1],这些都为夜景照明提供了可选性。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LED的不足。一方面,LED与传统的光源相比,技术还不太成熟。如因其照射角度小,不能很好地满足泛光照明的需求,这样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有关LED灯具的标准体系,各种LED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给景观照明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价格与传统照明灯具相比,也不太占优势。 毋庸置疑,LED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迟早会取代传统光源成为主要的照明手段。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项照明科技,需要不断地吸取国外的经验以及总结国内城市景观照明的经验。中国正在着手建立LED灯具的标准体系,LED的发展将更加规范、合理,将十分有利于LED照明技术的深化普及。对于桥梁景观照明来说,合理、正确地选用照明方式不仅是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良好统一,也是实现“绿色照明”的重要内容。一套完整的高科技智能控制系统和光影变化方案,不但可以使桥梁在水面上展现更多风格的光影效果——欢快的、恬静的、恢弘的、振奋的……也可以更好地展示桥梁的地标性效果,促使桥梁、环境和人产生更好的互动、交融。
照明信息管理控制系统研究
1系统构建思想
1.1系统建设的目标
通过建立城市照明设施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并构建信息数据库;运用科学化管理手段,对城市路灯设施和景观照明设施进行系统的控制、维护、管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综合管控平台;对照明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实现城市内相关管理部门之间项目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互通。
1.2系统结构框架
本系统为城市照明管理单位、城市照明设施维护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他横向单位提供综合信息应用、数据共享与交换以及业务协同等服务,由数据中心、城市照明设施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功能模块、共享交换及接口服务系统、基础硬件及网络层4大部分组成。其中数据中心是本系统的基础,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采集横向单位的数据,向上可向城市照明设施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对外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城市照明设施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对城市照明设施的规范化及系统化管理。共享交换及接口服务系统是由基于通用技术的数据共享交换引擎和管理配置监控程序构成的,起到桥梁和枢纽的作用,实现城市照明管理单位与其他单位的链接和协同功能。基础硬件和网络层是指可靠的基础硬件条件以及符合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
2系统功能模块研究
本系统主要包括城市路灯设施管理与维护、城市路灯控制管理、景观照明设施管理与维护、景观照明设施控制管理、GIS综合管控平台、灯具库管理平台、申报平台、查询平台以及涉及到与城市照明管理相关的其他业务数据的共享功能等。
公园城市下公园夜景微光照明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亮化工程的快速建设,以及人们对夜游的需求日益提高,城市光污染逐渐成为现在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以成都公园为例,以公园微光步道、埋地点光源、水景线光源、轮廓照明4种照明方式为载体,对微光照明在公园绿地的应用前景、环保效益、装饰作用、艺术手法、照明效果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公园城市理念;微光照明;城市公园夜景;夜游
1时代背景及意义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成都市天府新区时提出:“天府新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1]。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正在不断地重视生态需求及人文需求,“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未来的城市是公园和城市融合发展的布局[2]。公园是属于人民的公共空间,在公园中体现城市文化、生态价值及人文关怀,是实现“公园城市”关键的一步。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紧跟时代潮流,紧扣“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已然成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基本要求。
2成都公园夜景照明现状
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照明技术的进步,正在促使城市照明从以前的亮化工程转为现在的城市形象提升,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夜间出游公园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园夜间照明的需求同步增大,但部分公园景观照明设计在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夜景照明等同于亮化工程,对夜间的公园进行了过度的照明,散光、眩光、溢光比较严重,造成了较严重的光污染以及有害人眼健康等问题。传统照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过度的光强或不适宜的亮化对动植物作息造成的影响;二是大功耗的灯具以及已损坏的灯具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浪费;三是部分质量较差的灯具其频闪、辐射、眩光等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绿色照明理念及微光照明概念
大桥机电工程造价控制论文
1大桥机电系统的一般设计内容
为了实现其安全、稳定、经济、可控、便捷、实用、美观等功能,大桥机电系统设计一般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景观照明、大桥除湿、通航及防雷接地等。本文以几个典型的大桥项目机电工程的近期费用作为研究基础,结合项目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由于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对造价的影响很大,因此,本文首先对设计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
2大桥机电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
大桥机电系统由于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具体条件和投资状况等,设计方案会有所不同,但设计原则一般如下所示。
2.1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收费方式一般采用当地高速公路路网标准,结合该项目实际交通量情况及服务标准要求设计。但以现行高速公路的标准,一般采用半自动收费方式,并结合不停车收费的方式。采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卡。车型分类标准与当地收费总体规划及路网内其他道路车型分类标准一致。采用分散式的两级管理模式,即收费分中心和收费站。
2.2监控系统
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与质量管理
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居民小区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集生态、艺术、精神、文化元素于一身的风景园林工程,是现代城市小区的标志性景观工程,不仅给居民小区增添了一抹色彩,而且也充盈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风景园林工程的细部处理以及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景观的整体视觉效果,因此,结合风景园林工程细部施工要点,针对园林景观质量管理要求展开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细部处理;质量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从古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纯熟的设计施工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风景园林工程也被贴上了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时代标签,尤其是对工程细部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施工企业着力突破施工技术瓶颈,以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为出发点,在满足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打造了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1风景园林工程的价值体现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管理力度,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线,将人造园林景观纳入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当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植被,将自然与再造景观有机融合到一起,成为新时代、新背景下现代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工程。风景园林工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而且也助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风景园林工程不单单是一项观赏性工程,而且也改善了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空间中灰尘颗粒数量,有效调节二氧化碳与氧气比例,净化空气质量。对于一个成熟的居民小区来说,如果没有风景园林景观,小区的关注热度也会大幅缩减,也会给房产资源的售卖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风景园林工程的经济价值、服务功能、社会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2风景园林工程的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对于风景园林工程而言,主要分为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而工程细部是指细小的施工部位、施工工序,其贯穿于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遗漏任何一个细小部位,都可能给整体工程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大对细小部位的质量管理力度。风景园林工程从宏观层面可以分为假山、水池、台阶、花园、栏杆等,细小部位包括压顶、饰线、檐口、台阶、驳岸、平台、地面铺装等。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综述
1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
全面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承担着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责任,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应该与整体的城市规划风格相互融为一体,还应该符合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风格。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在平衡人口、经济、资源及环境四者之间的全新经济形势下,任何发展都站在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上的,而城市道路绿化亦不例外,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配置多层次植物。任何有生气的城市景观都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的,都离不开生物,无论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因此,只有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坚持生态原则,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才能创造出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并在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才能满足生物对于环境的需求,才能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证生物多样性。
2.2协调性原则
在保证了道路绿化设计生态型原则的同时,想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道路规划,充分体现出经济效益、生态以及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并协调好这三者的好关系,需要坚持协调性原则。需要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使得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以协调好投入与产出、保护与开发、建设与养护以及景观与生态彼此之间的多重关系,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与此同时,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的协调也是必要的,道路沿线绿化风格要协调统一,要对道路绿地的屏挡、隔离、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低碳设计的途径和方式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发展以较低的碳排放水平为前提,采用适当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结构形式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功能。“低碳”理念要求在城市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CO2排放量,成为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1]。 1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旨在通过合理选用植物、园林材料、增加绿量、节约能源等,达到吸收、平衡环境中的碳含量的目的,以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生态空间,增强绿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努力寻求城市园林的“低碳”发展之路,采用“低碳设计”手段进行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提高生态和景观效益,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传统化石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以低碳为目标的风景园林营造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选择[2]。 2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的途径 2.1合理选择植物,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碳氧平衡 植物的叶面积、树冠投影等因素都会影响固碳释氧能力。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各异,植物丰富多样,不同的植物固碳释氧能力存在差异。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在注重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固碳释氧能力高的树种的合理选择和配置。这对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达到低碳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植物配置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态要求外,还要将低碳的理念考虑进去,要注重不同植物固碳能力的优势互补,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3]。当然还应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保护原生植被。 2.2增加绿量,创造城市宜居绿色空间 “绿量”是一种全新的绿地评价标准。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绿化生态效益大小最具实质性的因素。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对于绿化苗木选择讲求植物品种多样化,绿化结构上形成多层结构,不提倡单一的品种、千篇一律的结构,才能真正发挥植物的绿化生态效益[4]。随着人们对绿地要求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必须着力增加绿量,应尽可能地减少广场、铺装等硬质景观的面积,增加更多的绿色环境。增加城市绿量的常见途径很多,例如加强和改善垂直绿化、重视屋顶花园建设,适当增加园林绿地中的乔木种植量、丰富竖向空间层次,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等。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可以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绿量”为生态效益的客观和科学评价标准,是创造城市宜居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 2.3着力建设节约型园林,保证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 倡导建设节约型园林,主要是减少园林中直接或间接对能量的消耗,可以为风景园林低碳发展贡献力量。园林建设与管理中消耗能量的环节主要有景观造景用水、景观照明设施等。应该在保证园林景观正常运行、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尝试采用一系列有效的低能耗措施,减少能量消耗。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雨水,建议采用透气渗水性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使这些自然水体成为景观用水的来源。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可重复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尤其是含碳量较高的废弃材料(如含有炉渣的砖块)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有利于环保的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5]。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含碳量较高的园林材料对环境的破坏。此外,在绿地规划时,应该尽可能将各类人工水景用水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以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水资源[6]。在绿地中应广泛采用滴灌、地下滴灌(SDI)、渗灌等节水、节能的灌溉方式,降低绿地对城市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间接上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碳排放。照明设计在保证基本的灯光要求、保证夜间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要合理进行照明设施的设置,在夜间游人较少的区域或不需要重点突出的景观节点不宜设置过多过复杂的照明设施;应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景观照明灯具,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碳能源,广泛采用太阳能路灯等景观照明设施,建设节电节能绿地。[7] 2.4重视城市景观湿地建设与保护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8]。湿地可以作为城市环境碳排放的吸收器,从而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而且能够调蓄洪水以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调节水文、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防浪固岸促淤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功能之间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9]。城市湿地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系统上具有不易恢复性,所有城市景观湿地的建设与保护应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泥炭沼泽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积累速率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吸收碳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森林。如果湿地遭到破坏,一味地围湖造田,湿地被排干或者温度持续升高、降雨减少,会导致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增强,沼泽失去碳积累的能力,加速泥炭或草根层的有机质分解,增加向大气二氧化碳的净释放量,从而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给城市湿地带来了许多“灾难”,直接导致城市湿地面积减少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破坏。因此,保护湿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杭州市通过西溪湿地景观的规划和建设保护不仅丰富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2.5实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再利用 处理好园林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也是建设低碳型园林的重要措施。园林中的垃圾和废弃物主要有市民、游人留下的果皮、食品包装盒和其他废弃物以及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粘土砖、金属、木块、废渣、石块等,这些废弃物大多含有碳。垃圾分类回收后,有用的垃圾被分离出来,重新进入物质循环过程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最终垃圾量能减少50%左右,有些资源成分较高的垃圾其垃圾量甚至可减少70%以上。对垃圾中可再生资源进行重新利用,再对剩下的那些无利用价值的残渣进行最终处置,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处理量[10],减少垃圾中碳的含量,也可以节约处理垃圾的能源和费用,对于低碳园林建设大有裨益。含碳量较高的垃圾如果直接进入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其进行处理可固定一定的碳,减少大量碳素进入碳循环的可能。例如,金属材料、混凝土材料、各种类型的砖材等虽然本身缺乏生态环保性,但大都可以循环重复使用,尤其是在绿地改造过程中替换下来的金属构架、混凝土块和铺地砖等材料可通过不同工艺重新塑造后应用到园林建设中[11]。#p#分页标题#e##p#分页标题#e# 3结语 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努力探求城市绿地及风景园林低碳设计的途径和方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抓住机遇提高低碳设计能力,一定能够为低碳城市建设、缓解气候变暖做出应有的贡献。
食用菌文化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基于食用菌文化主题的景观工程大量涌现。通过分析食用菌文化及其景观价值,并基于景观设计中食用菌文化主题的运用路径,深入探讨地下照明工程景观设计中的食用菌文化主题具体运用。
关键词:食用菌文化;景观设计;地下照明工程
为宏扬我国食用菌文化,基于食用菌文化景观设计不容忽视,如集观赏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意蕴空间设计。但结合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我国食用菌文化主题的景观设计仍以食用菌采摘、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等活动模式为主,食用菌文化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因此,通过研究地下照明工程中的菌文化主题景观设计,以扩展食用菌文化主题景观设计的应用范畴。
1食用菌文化及其景观价值分析
1.1食用菌文化概述
早期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内外古籍均存在大量采集菌类作为食物的记载,在进入农业社会后,菌类开始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基于菌类制作的美食及大量历史轶闻逐渐衍生,富有浓厚生活情趣的食用菌文化最终由此形成,在饮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为食用菌文化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
1.2景观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