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景观设计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建议
摘要: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的限制,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少、教学实践项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实践环节教学缺乏创新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是,教师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丰富实践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关键词:
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一、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学科相关性较强
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性很强,但由于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呈现出与其他学科密切交叉的局面,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学科相关性。利用景观设计学的这一特征和优势,高校可以实现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并针对专业特点,对景观设计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结合学院的教学学科优势,将生态学、城市设计等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景观设计使用后评价教学实践
摘要:
使用后评价是促进使用者参与景观设计,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为个案,探讨将使用后评价(POE)引入景观设计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认识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与途径,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完成校园景观的更新设计。
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POE);景观设计;教学实践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建设、室外环境塑造、景观资源保护等诸多方面,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以往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多是从景观元素入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从场地规划到景观元素设置的一系列景观设计手段。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忽略使用者的感受是最常见的问题。而使用后评价(POE)则是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尝试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从使用者视角出发,结合公众需求进行设计,进而改进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准。同时,使用后评价(POE)的引入也可以增强课程的研究性,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探索人与环境的深层关系。
一、什么是使用后评价(POE)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Evaluation)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利用系统、严格的方法对于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的设施(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POE的研究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和设施的运作情况,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使用后评价(POE)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行为活动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评估设计实施的成效和公众满意度,进而寻求改进设计的途径和方法。POE是利用社会学、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统计学方法,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一套严谨的评价程序与方法,通过将原有设计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得出其使用情况与绩效,总结反馈与意见,为以后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如今,使用后评估(POE)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园林设计、城市设计、道路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在景观设计领域,SWA、MVVA等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使用后评价(POE)机制,并完成了评价体系的建设,并对其完成的项目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POE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中已有使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土人景观在2010年和2015年对天津桥园做了两次使用后评价,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桥园改建前后公众的满意度水平。
课程教学改革下景观设计论文
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城市景观设计课程系统地讲授了城市景观的含义、研究领域、景观设计的要素、景观设计的基础、景观设计的方法等知识,研究运用地形、植物、建筑、水体、景观小品等构成要素,依据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巧妙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人对生态、社会、经济及审美等方面的要求,着力塑造能够在感官方面和和情感上给人以感染力的景观效果。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城市景观设计的专业语言、设计意义、特性及程序方法等基础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实地参观提高学生的景观设计能力。
2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尽管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园林专业在本校开办时间较短,受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影响,教学大纲将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课程列为理论讲解课程之一,观念的影响、以及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着课程的教学水平;另外,学生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接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于设计方法、设计创意、设计理念等核心内容的讲授也基本属于纸上谈兵。
2.1“理论灌输”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课堂教学中讲解不足100分钟,就认定课程节奏安排不合理。这充分说明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现代教学模式。当高校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而非中学生,大学生拥有年轻的体魄、拥有创意与头脑、渴望知识的拓展与扩充,一味的灌输只会适得其反,难以收到预期的目标,偏离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
2.2景观设计课程大纲设置存在偏差
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解析(5篇)
第一篇:园林景观设计教学虚拟现实技术解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一种新兴的高新技术即虚拟现实及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一经推出,受到不同领域的普遍关注,并应用其中。本文从在景观园林设计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及优势,并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的三个阶段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并提出自身的建议和意见,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学生园林景观设计能力。
关键词:
园林景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一、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
进行三维渲染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具有一种真实感和视觉上的直接冲击力,以此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软件的虚拟互动功能,学习可以借助实时与场景里的所有物件互动,体验实时的物理反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丰富、直观的表达,再加上仿真动画、实验录像及操作说明的有机结合,通过表现整体,突出细节,使得学生更加充分理解和掌握。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再现现实生活中无法现场观察到的建筑景观和城市建筑景观的变化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愈加重视景观设计。为了进一步培养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该文作者作为景观设计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不同的文化地域造就了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景观特色。如果在文化传承视域下开展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将会使景观设计课程更具文化特色,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参与度,树立学生的文化景观设计理念。为此,该文在文化传承视域下,从开展景观设计课程的必要性、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予以探究,旨在促进我国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视域;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景观设计行业迅速发展。随着相关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景观设计属于人类改造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城市的分析设计、布局规划以实现“人化自然”的设计目标。可以看出,文化传承与景观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这种理念渗入教学,建立文化传承视域下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现代学生的景观设计理念。
一、文化传承视域下开展景观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1.景观设计课程的地域性特色
景观设计课程不同于一般课程,其教学内容多源于人对环境的“人化”改造,这决定了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我国幅员辽阔且地域环境差异显著,这造就了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特色,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于环境的“人化”改造。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景观设计课程的地域性特色,如,南方的景观设计多具有细腻、温柔、灵秀的特点,北方的景观设计多具有阳刚、粗犷、大气的特点。教师应将地域性特色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表现其形,而且能够展现设计理念与设计特色。
2.景观设计课程的时代性特色
景观设计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众多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而成,茶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又与其他元素相互结合交融促成了茶文化,因此在茶文化中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内涵。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能对现代景观设计课堂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弘扬优秀文化的同时将推动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并为景观设计的活力课堂创造一个师生融洽、高效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茶文化;景观设计;活力课堂;教学改革
当代社会中存在着太多投机心理,也无处不存在追求投资少收益高而快的想法。在这个信息呈现出指数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知识更迭速度加快,即使说课本知识边学边过时也无不妥,教育行业同样需要抓住互联网这一利器进行创新改革。然而,正是这种追求“快”的心理,导致教育行业出现很大扭曲。在景观设计课堂中,学生通常都是对此基本处于陌生的状态,单纯地采用固有模式进行教育也只会令其由无知变成一知半解,而实际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这是不可预测的,即是具有经验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因此在景观设计课堂中可以借助茶文化的内涵进行,让课堂更加高效、质量更高。
1茶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教学改革
1.1茶文化的内涵
文化离不开生养它的大环境,古代中国在政治上以儒家为代表,民间则推崇顺其自然的道教,自南北朝后佛教也逐渐被各代帝王所培养。作为日常和宴会常用的饮品以及鲜有的消遣之一的茶文化自然少不了三教的熏陶。由于封建时代主流教派中都强调“和”,“和”自然而然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内涵。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以和为贵”即可体现出“和”文化对于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在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甚至与华夏文明的历史相当———据说“茶”为神农氏不经意发明,从那时起茶作为一种药而存在,之后的岁月,人们逐渐爱上这种味道而形成风靡全球的饮料,这一过程和碳酸饮料的成长经历极为相似。茶在数千年的岁月中几乎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以至于有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茶叶的种植、采集、加工的过程中人们也注重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如采集茶叶只有在每年适宜的一定时期采摘固定的某一种茶叶对茶树本身没有实质性的伤害。这是十分值得景观设计借鉴的,在设计的同时应当注重与环境的协调,而不是为了“完美”而破坏原有的环境,或与环境格格不入。同时这对于活力课堂的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在授课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状态,而不是盲目讲解。
1.2景观设计课堂现状
课程思政下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育人效果,党中央提出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育人效果。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如果能够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就能为该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研究怎样让景观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实践教学总结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措施,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思政教育
全国教育大会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各个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改革,要求落实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价值观念、高尚品质、人本理念等德育功能,从而开展全程育人课程改革。
一、景观设计课程概述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环境意识。景观设计就是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然后对自然景观和环境进行相应改造或重新排序,使其看起来更美观。该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景观设计理念和实践创新精神,对现有自然景观进行重新排序或增设、减少一些自然植物,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先明确设计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规划。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因此对教学要求较高,课程讲师要注重利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来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然后结合实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就能发展学生实地考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其符合设计主题,营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强的景观。
二、景观设计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境界、文化涵养的提升离不开专业课程教学。高校必须要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教学要求,加强思政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政治素养、综合素质等德育功能。加强专业学科的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教书育人合二为一,也符合培养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将会直接体现在规划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高尚的工匠精神,他很有可能不会将全部精力放在怎样设计方面,而是将精力放在投机取巧方面,不仅导致设计出来的景观不美观,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环境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在设计时谨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不会出现过度干扰或砍伐情况,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1]。
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该文针对高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改革思路,并通过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一、景观设计课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1.发展现状
我国景观设计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该课程主要开设在建筑、规划、艺术学等学科背景下,各高校对该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自2012年新版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环境设计”作为设计学门类下一个独立的专业后,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更加明晰,专业涵盖面广泛,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组成。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不同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中,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对接社会需求也有差异。
2.不足之处
其一,课程设置缺乏联系性。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以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方面为主。在课程设置上,前期为专业基础课,然后是室内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到开设景观设计课程时,学生虽然已经建立了室内空间感和思维方式,但是对景观设计的大尺度空间感一时仍然难以适应。加上课程时间短、内容广泛,教师往往泛泛讲些概念,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其二,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欠佳。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艺术功底相对较强,在方案的表现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景观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大多是一人一题,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缺少相互沟通与交流,难以锻炼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步入社会后很难适应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其三,没有真正实现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环境设计是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较好地适应行业需求。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接触到实战项目,缺少实践机会,就业后难以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承担具体的设计工作。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教室里很难完成,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二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感知空间概念并锻炼准确的尺度感;三是一些学生欠缺材料知识,无法从教室里获取;四是缺乏实战项目,一些学生对设计项目操作流程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