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建筑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近代建筑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近代建筑

近代建筑设计受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受包豪斯设计理念影响的主要表现,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状况和文化演变,并且寻求解决发案。通过资料梳理和对比研究各个时期的包豪斯和中国近代建筑的思想,然后探析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受包豪斯设计理念影响的主要表现,并从不同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现代主义之路。梳理和对比研究卓有成效,最后给中国的近代建筑的发展之路给出了具体意见。中国近代建筑更多的是对西方建筑形式生硬的模仿,我们需要深刻地去解读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并要不断创新,结合国情,这样才能使中国建筑设计大放光彩。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理念;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借鉴;人文关怀;中国特色

引言

包豪斯是20世纪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学院,它改变了现代设计理念的格局,对于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作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它很好地解决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问题,为后来的工业发展以及建筑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近代建筑受近代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变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包豪斯理念在中国的风行给中国近代建筑史留下了别样的风采,而包豪斯传达出的设计理念也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将时间限定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时期、1902年到清末的新政时期、南京政府成立之前的民国初期以及成立之后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从中国传统建筑入手认识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分析包豪斯理念对于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启发和影响。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受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研究RESEARCHOFTHECHINESEMODERNARCHITECTURALDESIGNWHICHISINFLUENCEDBYTHECONCEPTOFBAUHAUSDESIGN

一、包豪斯设计理念

(一)包豪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于1919年成立,1933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最终解散,可以说政治、经济、社会对包豪斯的影响深远。由于生存在动荡的年代,包豪斯的改革理想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同时内忧外患使得它不断变迁地址,理念上也不断地跟着发生改变。1.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由格罗皮乌斯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包豪斯在此阶段开始了一段理性的、带有构成主义色彩的科学探索。2.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迫于财政压力,包豪斯在德国德绍得以重建,并进行教学调整,以适应工业界的需求。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了包豪斯校长的职务,由瑞士建筑师汉内斯·梅耶(HANNSMEYER)继任。包豪斯在这位马克思主义者建筑师的带领下,将包豪斯原本的艺术激进逐渐扩大到了政治方面。最后梅耶也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继任。密斯·凡·德·罗虽然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但是由于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终于包豪斯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了。3.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移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电话制造厂中,试图将学院作为一所私人机构维持下午去,但是随着希特勒的纳粹政府上台,包豪斯的理念无法与之融合共存,密斯终于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性关闭。1933年的11月包豪斯被封闭,历时14年的包豪斯宣告瓦解。

阅读全文

近代建筑文物浪漫旅游文化认同研究

摘要:大连地区近代建筑文物包含俄式、日式以及西方等多种风格的建筑,汇集异国风情和浪漫气息。该地区针对城市特色,发展“浪漫”旅游品牌,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城市文化。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周边产品、扩展游客来源、协调旅游文化、深挖建筑历史构建旅游文化认同策略,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此推动大连旅游经济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大连;近代建筑;浪漫;旅游文化;认同策略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吸引游客以及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大连已经逐渐从观光型旅游城市向度假休闲型旅游城市转变,并主要通过“浪漫”旅游文化吸引并留住游客。

一、大连近代建筑文物概览

大连地区受到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建筑风格包含古典主义、近代欧式风格、俄罗斯风格、欧美折衷主义、哥特式风格、日式和风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等。虽然城市中各种建筑风格千变万化,但是整个城市风格却相得益彰,没有给人以杂乱的感觉。如关东州厅旧址,始建于1900年,位于大连旅顺口胜利塔西段,是典型的俄式风格建筑,目前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本大作旧居,始建于1938年,位于中山区枫林街,是占地500多平方米,主结构为砖木构造,外墙以花色不同的石砖装饰,门厅使用枕木作为装饰,搭配大理石,凸显出日式建筑含蓄的风格;大和宾馆旧址,始建于1909年,直至1914年才建造完成,总建筑面价达到1万多平方米,建国之后改称为大连宾馆。在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众多名人在此居住过,如、张学良、等,因此大连宾馆也被称为大连中山广场上故事最多的历史建筑。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大连不只是为了游览山海风光而是被大连地区独具“浪漫”风格的建筑群所吸引。大连的近代建筑既区别于西南地区的游廊支柱、落花流水,也不同于江南地区的黛瓦灰墙、古镇清幽,而是独具浪漫活泼、洒脱欢快的城市文化风格[1]。

二、大连旅游文化建设

若要想发展一个城市的旅游行业,首先要加强当地旅游文化的建设。部分研究者认为大连是一座仅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年轻城市,其文化底蕴不够厚重[2]。相较于南京这种六朝古都,大连在历史并不是经济政治中心,也不像苏杭等地历史名城一般有众多的风流名士,因此众多学者认为大连缺乏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但是在研究旅游文化过程中,并不是要简单地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而是讨论二者结合的契合点以及融合模式。旅游文化的建设将文化价值作为依托,依据旅游各元素,将旅游的主体与客体作为基础,使其能够在旅游产业优化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旅游文化范围与含义广泛。大连近代建筑文物从饱受侵略和炮火的洗礼到如今的现代文明,已经沉淀出独特的历史韵味;从充满战火与?烟的辽东海岸到充满“浪漫”旅游文化的现代大都市,逐渐发展为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文化城市。众多学者认为大连缺乏旅游文化而空有旅游资源,实际上只是目前缺少对于大连旅游文化的深层挖掘,对于当地旅游文化的深入研究更是不够充分。若要大力发展大连地区的旅游文化,必须将现有文化作为立足点,挖掘旅游与文化之间的有效契合点,以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有效发展现有旅游资源,并且将原有旅游资源赋予更具历史价值与爱国主义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进一步发掘现有建筑文物“浪漫”风格,另一方面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将大连建筑风格与地理特色相结合,以山海风光、田园风光与建筑风光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文化网络。不仅如此,还要深度发掘大连近代建筑文物“浪漫”风格,提炼城市建筑文化。如上文所述,大连地区建筑风格文艺气息与浪漫氛围具有独特性,汇集东西方众多国家的建筑特色与造型风格,现代建筑与古典风格互相映衬,别具风趣。近年来随着大连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力度的不断增强,房地产经济迅速崛起,因此在许多历史文物建筑周围增添了很多现代建筑,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别样的“浪漫”旅游文化。大连城市建设风格同样彰显了当地人民兼容并蓄的处世风格,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创新性,实现旅游文化的多元化组合[3]。近年来,大连地区不断建设各类新型建筑,为了不影响当地建筑文物的风格,新型建筑既具有现代风格,又对建筑文物风貌进行改良,使大连散发出浪漫的建筑文化气息[4]。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极具现代风格,低矮古朴的建筑文物又具备西方古典艺术,再加上大连地区星罗分布的各类广场,年代感与现代感相结合的有轨电车,共同绘制了大连地区特色旅游文化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徜徉在富有浪漫气息的旅游文化氛围中。

阅读全文

近代建筑环境设计及启示

【摘要】

本文主要就近代天津中西合璧建筑的背景、形式特点、设计方法等三个方面法来阐述近代建筑对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中西合璧;天津;近代;融合;建筑环境设计

1天津近代建筑环境设计的背景

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侵入中国,由于九国租界在天津的设立,使其成为近代史中特殊的城市。此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留洋归来的建筑设计师,给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文化冲击。首先,处于近代的天津建筑,正值国际建筑的发展。此时城市建设因租界也发生改变,英、法租界形成古典主义银行建筑风貌,法租界劝业场一带形成新的商业中心,自成体系的意租界成为住宅区等等。中西建筑风格杂糅直接影响近代天津形成独特建筑风貌。其次,在这一时期内,西方各国建筑还基本上都处在由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等。中西建筑元素融合,是形成独特建筑风貌背景的关键原因。

2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形式及装饰特点

阅读全文

大运河工业建筑遗产现状调查探析

摘要:工业建筑遗存折射出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由于当前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量工业建筑遗存面临可能被拆除或被废弃的命运。准确掌握大运河镇江段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真实情况,保护利用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建筑遗产成为当前紧迫的研究任务。本文通过调查考证文献和实地走访,拟整理大运河镇江段工业建筑遗产的基本现状、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质量状况,为镇江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活化和再利用提供基础性参考。

关键词:大运河;镇江;工业建筑遗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1大运河镇江段近代工业的发展形成

1.1镇江近代工业与城市发展。镇江始于1861年开埠通商,1861年至20世纪初,镇江基本形成“老城区—商埠区—租界区”的分布格局;20世纪初,城市中心向西转移,当时镇江城可分成四个区,一区城内,二区河北日新街一带,三区西门大街一带,四区小码头街一带(主要是新河、金山河区域),小码头区域后因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成了工业集中地带。

1.2镇江近代主要工业及形成。镇江城市的演变发展与大运河水运交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1861年,镇江成为长江沿岸第一个开放的通商口岸,英国、美国领事馆等建筑随之建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结构以及形态的变化,可以说镇江工业建筑的发展历史就是镇江的城市发展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开始出现近代工业,1894年西津坊先后建立的四经丝厂和大纶丝厂,是镇江近代工业的起点。1895年,镇江开始创办剿丝厂、面粉厂、榨油厂、火柴厂等工业厂坊。此后,清政府又出于“自强”、“求富”的需要,兴办近代工业和新式企业,电厂应运而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镇江民族工商业逐渐兴起,初期成立的工厂多达45家,主要包括贻成面粉厂、荧昌火柴厂、大纶丝厂、织袜毛巾厂等,初步形成了镇江早期工业实业的新局面。①

2大运河镇江段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现状调查

西津渡位于镇江市长江与古运河的交汇处,古代及近代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显著。该区域工业建筑兴起于镇江设立外贸口岸的时期,早期的工业建筑大多属于殖民性质,中后期民族工业建筑逐渐发展,形成了当前独具特色的西津渡工业建筑遗存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体现出镇江典型的大运河工业文化特征。当前大运河西津渡工业建筑遗存区,通过相关部门近20年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先后对印刷厂、农药厂、滤清器厂进行了可行性的保护与更新。例如,原印刷厂内的单层工业厂房与临街的二层厂房建筑遗产,结合其自身建筑风格经整修后形成现在的“西津画院”和“清水湾温泉中心”;原农药厂办公楼遗产经设计改造后,形成具有传统历史建筑风貌的“镇江菜馆”和“八分饱·西津会”;另外一处五跨度厂房结构类型的原滤清器厂经更新改造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餐饮、住宿、酒吧综合场所,即当前的“滤清厂·1966”和“蓝色海洋西餐厅”。总之,更新改造后的大运河西津渡建筑遗产区,逐渐成为集公共旅游参观、休闲娱乐、场馆展示、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旅游历史街区。②特别是位于长江路的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两层西式建筑风格的房屋,融合了西方建筑形式与中式传统建筑形式的精髓,于1982年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改造为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另外,美孚洋行旧址被改造为镇江市工人养老院,镇江市自来水厂在原址上重新修缮,镇江解放前的火车站(镇江西站)在拆除重建时,保留并恢复了独特外廊式建筑风格的工务段用房。20世纪80年代,镇江税务司公馆临时作为前进印刷厂的办公用房,其主体建筑是二层砖木结构,仿西式楼房,这个建筑见证了帝国主义进行经济侵略与掠夺的历史。20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海外引进的机械和电力设备使工业建筑在房屋高度和空间结构上往高大方向发展,逐渐形成近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经调查统计,现在镇江大运河沿线历史工业建筑遗存区共有8处,其中近代轻纺工业制造企业有15家,近代轻工业企业有10家,近代主要重工业企业有9家,近代工业相关企业或单位有8家(表1)。

阅读全文

建筑制度变革下的室内坐具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近代广东地区建筑制度变革的角度作为研究视野的切入点,并立足时代背景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进行阐述室内坐具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从传统木构建筑发展角度来看,室内坐具形制是建筑形制的缩影。文章将从建筑制度变革的维度探讨室内坐具形制的演变,并对传统室内建筑空间中的坐具文化进行梳理,进而对室内坐具近代化转型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时代变迁中物质文明演变,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广东地区;建筑制度;室内空间;坐具形制;物质文明

1近代广东地区室内坐具形制与建筑空间礼制文化的关系

1.1室内坐具是社会礼制文化发展的产物。坐具作为中国礼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的产物,其有着相当严格的使用制度。就先秦来说,周代就有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不同名分的人需要根据各自的地位来规范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周代对于各个朝代器物的使用、秩序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先贤思想家孔子根据周代的礼乐制度撰写了《周礼》、《仪礼》、《礼记》等著作,这些著作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经学家注入新的含义,以此用于规范各自朝代中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因此周朝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礼制文化,这让器具的使用、营造、装饰有了特殊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坐具的发展是伴随着礼制文化的演变,而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坐具中的礼制文化现象做出总结。

1.2建筑空间中的礼制文化对室内坐具形制的影响。探讨岭南地区室内坐具与建筑空间关系的同时,还需对室内坐具的时代风格做出分析。近代广东地区是室内坐具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潮汕地区宗族祠堂中坐具的造型和摆放位置都蕴含着传统空间秩序。从传统建筑空间中的高低椅坐礼来看,其诠释了空间中权利“在场”的礼仪文化。例如,在《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的《莺命童吃饭写书寄生》插图中,描绘了用坐具高低关系来彰显身份地位的不同,童侍坐在低于?杌的坐具之上,饭菜置于带托泥圆形高束腰圆?,崔莺莺坐于另一张带托泥圆形高束腰圆?上研磨书写,其礼仪规范造就了近代坐具在使用功能之外的象征文化符号。此外,近代广东地区建筑空间关系的变化对室内坐具设计观念产生一定影响。在近代社会建筑空间中往往通过器物来营造等第关系,例如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也在其著作《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指出,自周代以来屏风就是汉族传统礼制的象征,并且通过屏风和坐具的结合树立起中国古代室内建筑空间的礼仪与秩序。因此,通过研究近代广东地区室内坐具形制与建筑空间礼制文化的关系,对坐具中的文化现象做出展望。

2近代广东地区建筑制度变革对室内坐具发展的影响

2.1建筑制度的变革促进室内坐具商品化。我国近代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共同促进了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以及近代建筑制度的变革,广东地区建筑制度的变革并非仅仅趋向于样式风格的变化,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又多元的商品经济模式,并延伸到空间内部中。建筑制度的变革是以其外向型经济格局为前提,促进建筑活动中各要素商品化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们的目光逐渐深入到建筑内部环境和功能器物中,并促其商品化活动的展开。另外,室内坐具作为建筑内部功能器物存在,依附于建筑空间风格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当时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的直接反映。在近代广东地区殖民文化的影响下,设计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开始认知,人们逐渐对空间内部功能器物进行技术与艺术的综合设计,促使室内坐具作为单独的手工艺设计门类从建筑空间礼制文化象征的角色中分离出来。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制度的变化并非单一趋向于样式风格的视觉变化,而且还导致了建筑空间的商品化,又延伸出空间器物商品化模式,并划分出功能与形式以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近代广东地区室内坐具的产业化模式也由此开始形成雏形。

阅读全文

中西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建筑

1、江北天主教堂创建的时代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通过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并可以在这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可以在通商口岸建基督宗教教堂。1844年签订的中法《黄埔条42约》,除规定可以在通商口岸建教堂外,还有保护教堂的义务。从此,西方各国基督宗教各派传教士蜂拥而至,在我国各地兴建教堂形成了一个高潮。这种侵略式的传教方式及教堂建设依仗西方列强与我国订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造成了19世纪下半叶兴建的中国基督宗教教堂,无论是兴建的速度、数量,还是教堂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宁波因其独特的地域位置,向来为西方世界所关注,1702年法国傅圣泽神父在他的一封信中说到:宁波的教务对我们很重要,不仅可以由此进入中国,而且可以由此到日本。[3]因此,宁波也是天主教传教的重点地区。道光二十三年(1843),赣浙两省主教张芳济来宁波巡阅教务,至咸丰元年(1851)法籍教士顾芳济首任宁波主教,教务日盛。咸丰四年(1854)顾芳济重建药行街天主堂(后毁,现为新建)。同治十一年(1872),浙江教区法籍主教苏凤文创建江北岸天主教堂,名“圣母七苦堂”,光绪二年(1876)始为主教常驻堂,增建主教公署、修道院等。光绪十年(1884)法籍教士赵保禄任主教。是时,正值中法战争,清廷降旨保护教堂。其时宁波官府禁止渔民出入镇海口,为生机所迫,渔民欲起事,赵保禄请命官府驰禁,声名鹊起。近代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由于赵保禄的奔走斡旋,宁波教会组织和教堂得以相安无事。赵保禄任主教历42年,因其办学、救灾等义举历受清廷和民国政府的褒奖,在宁波权势显赫,俗谓:道台一颗印,不如赵主教一封信。光绪二十五年(1899)江北天主教堂增建钟楼。赵保禄死后灵柩由法国移至江北天主教堂。宁波江北天主教堂是浙江境内等级最高、现存最完整的教堂建筑。

2、江北天主教堂的建筑特色

江北天主教堂为单钟塔式教堂。教堂坐东朝西,即大门朝西,圣坛位于东端,在于教徒举行仪式时面对耶路撒冷的圣墓,是典型的基督教堂朝向。教堂的平面总体呈拉丁十字布局,为天主教最基本的教堂建筑形制

。东西纵长43.94m,分别有钟楼、大厅、横翼(袖厅)、后厅(圣坛);南北横长20.58m,横翼各开一道侧门。大厅南侧突出外墙专辟一间赵主教墓室,平面为方形抹八角。建筑面积795m2。教堂设计源自哥特式建筑风格,西方文化特征明显,然与西方纯正天主教堂建筑相比,其建筑形式已经产生一定的变异,生成一个中西方建筑艺术与技术交融的产物。

2.1西方建筑元素的移植

2.1.1典型的立面构图

阅读全文

中西文化融合下的近代私家园林探析

摘要: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鼓浪屿营造了一批优秀的私家园林。鼓浪屿至今还留存一些受西方园林风格影响的私家园林,这些近代私家园林在继承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西方园林的审美理念、造园技术及造园材料进行积极借鉴,融合中西园林文化之精髓,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探索历程。从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背景、概况及类型实例角度来分析,总结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特点,其中的一些设计思路和艺术理念至今仍值得当代园林营造者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西文化;融合

鼓浪屿地处厦门岛的西南一角,该岛屿深受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地。鸦片战争后,随着闽南地区厦门通商口岸的开埠与鼓浪屿租界的建设,西方国家为满足其殖民扩张需求不断将西方文化输入闽南地区和鼓浪屿,在这个面积仅有1.88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形成了中西文化融合的近代私家园林,其中独具特色的景观与人文风情离不开富有浓郁西式园林特色的建筑。今天,鼓浪屿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园林景观,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特质,共同构成了鼓浪屿特色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目前,学者对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研究成果极少,缺少系统性区域的综合整体的分析归纳。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勘查和归纳分析对现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案例进行探索分析和归纳总结。根据调查,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数量众多,留存至今的大都为华侨园林,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和喷水池等带有西方园林的特点,呈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势。

一、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背景及概况

中国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的传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南京条约》签订后划厦门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洋园林亦进入闽南地区。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屿,鼓浪屿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渔村,但后来鼓浪屿被划定为租界,西方文化的涌入深深影响着鼓浪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面貌,使整个村落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碰撞交汇的重要区域。两种文化的交流也极其明显地反映在园林营造的变革上,鼓浪屿至今还留存一些受外来园林风格影响的私家园林。19世纪末期,鼓浪屿在外国人眼中已经“像欧洲南部的城市一样”呈现出“一幅悦人心目的图画”[1]。兴建一座园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清末民初,归国华侨在开创中西文化融合下的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归国华侨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就,以期报效故土,在鼓浪屿兴起私家园林的建设风潮[2]。在这种情况下,鼓浪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近代私家园林。辛亥革命后新鲜的西方事物更如潮水般涌入鼓浪屿,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也体现出越来越多的近代西方园林元素。“造园之艺,已随其他国粹渐归淘汰。自水泥推广,而铺地叠山,石多假造。自玻璃普遍,而菱花柳叶不入装折。自公园风行,而宅隙空庭但植草地……”[3]。在这些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有菽庄花园(港仔后路7号)、黄家花园(晃岩路)、观海别墅、容谷别墅(旗山路7号)、番婆楼花园(安海路36号)等。

二、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分类及代表作

通过对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实物进行实地调查、归纳分析研究和梳理,可将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从整体上分为三个类型,即“中国传统文人”私家园林、“仿外来西式”私家园林、“中西合璧式”私家园林。

阅读全文

茶馆风格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茶馆设计与风格展现中,不管是具体的茶馆建筑中,各种元素的合理设置与融入,也是茶馆建筑自身设计风格集中表达,这些具体因素将为当前我们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拟从当前室内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近代茶馆的风格及文化内涵认知理解,通过探究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诉求,从而细化探究近代茶馆风格对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实质性影响。

关键词:近代茶馆风格;现代室内设计;价值影响;生态内涵;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认识到茶馆的功能价值决定了消费者在茶馆品茶时,往往会从全面、具体视角来对茶馆的风格和情感内涵进行集中衡量和艺术化表达。因此在近代茶馆建筑中,形成了成熟而客观的茶馆建筑风格。当然,该风格的具体诠释与表达,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提供了本质指引。

1当前室内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认知

在现代建筑设计活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无论是整个建筑活动内元素的具体筛选与融入,还是具体的室内设计风格诠释,都需要从室内设计的功能与应用价值角度来分析,从而实现整个室内设计的全面创新与本质化提升,能够从设计风格的具体展现,到设计内涵的表达,都需要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整体具体诉求相匹配。事实上,对于当前我们所需要具体开展的现代室内设计活动而言,我们必须认识到,设计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多在于当前室内设计活动中,未能对建筑本身的内涵特色形成必要考虑,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很难对必要的文化理念和设计认知形成应有感知。如果我们全面分析当前所普遍开展的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状况看,其中所具体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设计新意,进而使得设计活动展现为“千篇一律”。在现代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时,其也未能对具体使用的技术形成必要的更新,特别是在现代建筑发展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BIM技术、AI技术等等,都能应用到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客观上看,也成为影响和制约现代室内设计内涵的重要障碍和不足。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实施背景看,其中不足还在于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室内建筑自身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很多建筑“内外隔离”,或者其建筑活动内,很难对其中所需要具体诠释和表达的文化理念,乃至艺术设计思维形成必要的诠释。因此,结合当前建筑设计活动的开展诉求看,选择极富内涵的元素,融入室内设计活动之中,就发展成为当前该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所在。

2近代茶馆的风格及文化内涵认知理解

当然在目前多元文化融入时代背景下,利用茶元素时,不仅要挖掘茶文化资源中所彰显的具体文化优势,也要注重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和机制。茶馆不仅仅是专门饮茶的场所,同时更是向我们彰显和诠释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而系统化的茶馆建设与功能发挥时,其中所诠释的生态理念和人文艺术内涵都是当前我们更好认知和利用近代茶馆的基础。茶馆自身并不是普通的建筑场所,在茶馆这一建筑中,我们所感知、品味的不仅是茶的浓厚氛围,同时更关键的是,其恰恰也为当前我们系统、全面了解和认知整个传统茶文化提供了合适的载体和认知空间。所以,我们在茶馆中饮茶时,不仅体会的是茶的独特内涵,同时也是浓厚而成熟的茶文化。当然人们在饮茶时,其中所彰显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系统化的精神情感,这也对整个茶馆的风格设计与表现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尤其是要站在茶馆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和认识,从根本上确保茶馆建筑特点,能够从茶馆自身的风格、内涵和茶馆自身的功能发挥,都需要与茶馆的实际价值和诉求之间形成的深度匹配。近代茶馆自具体应用以来,其内涵就得以不断完善,无论是具体的应用功能,还是系统化的设计风格之中,都在与社会大众需求之间不断匹配,无论是风格上的具体诠释和表达,还是设计方案的整体确定等,都必须将大众的功能诉求与之相结合,通过设计理念的全面优化,从而实现茶馆建筑自身文化内涵与设计品质诠释的层次性融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