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基本常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急救基本常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急救基本常识

医疗急救人员工作倦怠社会影响因素

摘要:急诊作为医院服务的最前沿,承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同时,急诊就诊的患者往往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高,对时间的要求也更加苛刻,情绪也比以往更加急躁。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促进抢救过程的进行,更好地救治患者,也可让医疗人员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始终保持该有的思维连贯性和逻辑性。但毕竟急诊抢救环境不同于其他科室救治环境,多种不稳定因素存在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医患矛盾更加突出。医疗急救人员工作繁忙,同时需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从而更容易发生工作倦怠。医疗急救人员的工作倦怠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所以,不管是从医疗急救人员和患者健康的角度,还是重视医学事业发展的角度,都应重视医疗急救人员的工作倦怠。本文就医疗急救人员工作倦怠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医疗急救人员的心理、生理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最终促进医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医疗急救人员;工作倦怠;社会影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分布以及流动受市场调节,同时,诊疗、护理服务内容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健康的愈发重视,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诊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急诊中,都认为自己是最急、最重、最需要获得医疗人员的关心和照料的患者,但是医疗人员却要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如果未及时作出反应,就很容易引发医患冲突,同时,人们对医疗机构诊治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不再“一味忍让”或者“忍气吞声”,而是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维权。而对于医疗人员来说,由于本身工作繁忙加上服务对象不理解,很容易导致医疗人员心理失衡,逐渐成为职业倦怠,在医疗服务中表现出易怒、不耐烦和言语举止失常,继而恶性循环,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1]。因此,需重视和研究医疗急救人员的职业倦怠,本文从社会因素方面对急救人员的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对于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个体不能有效应对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感疏远、衰竭以及自我成就感下降等,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2-3]。而医疗急救人员的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医疗急救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而且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2工作倦怠社会因素分析

医疗急救人员工作倦怠的引发因素可包括个体、组织和社会3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方面分析医疗急救人员的职业倦怠。

阅读全文

小学生安全教育路径反思

作者:罗京滨 单位:肇庆学院教育学院

培养小学生面临灾难时的自信心与判断能力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是对其进行“价值”教育和“态度”教育。这同时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不能停留在了解“逃生”、“自救”的方法等方面,“生命的尊严”、“危机下的互助”等方面的内容也尤为重要[5]。培养小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自救、互救能力小学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灾害的危险性,也能够传达灾害警报,这一阶段安全教育的重点是使小学生能够在大人的指导下快速、正确地逃生;小学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了解灾害的危险性,安全教育的重点是让小学生在灾害时自行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措施;小学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对各种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并快速采取行动,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密切关注他人的情况,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人[6]。

提高小学生对社会安全的贡献力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使这一群体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得以提高,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达到小学生对社会安全的现实贡献力;通过从娃娃抓起,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安全意识渗透到民众的潜意识中去,进而提高我国民众的灾害意识及应对能力,形成小学生对社会安全的长远贡献力。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生命安全教育1)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与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勇于挑战困难、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3)培养小学生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平稳度过青春期的能力。2.交通安全教育1)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及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争当“小小安全监督员”,提醒、监督父母及其他成人模范遵守交通法规。2)对小学生进行上下学路上步行的安全教育。3)对小学生进行乘车的安全教育。4)对小学生进行骑自行车的安全教育。3.消防安全教育1)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2)讲解火灾危害,使小学生掌握逃生自救的基本常识和方法[7]。4.生活安全教育1)进行预防踩踏和避险逃生教育。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3)使学生掌握预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的知识和技能。4)使学生掌握预防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5)进行防盗安全教育。6)进行出游安全教育。7)进行游泳、戏水安全教育。8)使学生掌握预防烫伤、动物咬伤等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5.传染病常识教育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有关常识,掌握基本的预防措施。6.急救技能训练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急救包扎及心肺复苏技能训练。7.心理减压辅导使小学生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方法和救助渠道。8.识别的知识和方法使小学生了解的危害,学会识别的方法,教育其拒绝和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9.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根据小学生所居住地域的气候、地理特点,训练其躲避常见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培养冷静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及求救、逃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会紧急救助他人的基本技能。10.社会安全事件防范教育使小学生了解社会突发事件的危害性,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方法和逃生技能。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

1.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开设必修课,培训专职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对小学生进行应急训练。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日常工作的始终。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强化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注意对学生的抗应激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中传授水灾、地震发生的前兆知识及发生时如何应对的知识,并使学生掌握野外生存知识等。3.专题讲座聘请消防、公安、司法及医务人员等到校园进行安全专题讲座及防灾、救援技能训练。4.营造校园安全教育文化氛围自编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安全常识手册;张贴标语、宣传图片;运用校园广播宣传安全常识等。5.发挥校外安全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增强民众安全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水平[8]。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专栏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灾害防范知识。建立防灾教育培训基地,对小学生进行体验式安全教育。发挥非营利性组织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调动志愿者参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消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消防工作绩效评价的目标

公安消防机构作为非营利性质的公共组织,职责任务复杂、多样,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绩效目标一般涉及到科学、效率、服务质量、社会效果和公众的满意程度等。笔者根据消防工作的职能,认为消防工作绩效目标包括责任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方面,并以此来确立消防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责任目标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客观反映公安消防机构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的指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消防监督和灭火与救援是公安消防机构的两大责任目标。因此,笔者将其责任目标分为两个方面来阐述:(1)消防监督。根据《消防法》赋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职责,消防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火灾事故调查与火灾统计。可通过以下指标反映:火灾隐患整改率、消防行政处罚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建设工程的备案抽查率、火灾事故处理率、执法规范化水平。(2)灭火与救援。灭火与救援是消防部门的一项重要的职能。虽然影响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因素很多,如消防装备的配备和质量、执勤战备水平等,但是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水平的高低能够集中体现这些因素的情况,反映消防部门履行灭火救援职责的能力。因此,为了能够直接客观反映消防部门灭火与救援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通过火灾扑救成功率和应急救援救助率2个指标来反映。

社会目标是指能够客观反映消防工作社会效益的指标。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利益并及时获取公众对消防部门所提供服务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消防工作的社会目标主要由公共服务和消防安全状况反映。(1)公共服务。消防部门除了具有对社会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行为的监督职能之外,更多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如火灾扑救、应急救援、对社会进行消防宣传与教育、为社会消防工作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等都属于公共服务。消防部门的公共服务对象,即社会单位和公众。因此,公众和单位的防灾自救能力以及公众对消防部门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集中体现了消防部门公共服务状况。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反映消防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公众对消防部门的满意度、公众的安全意识、公众消防知识知晓率、单位消防安全水平。(2)社会消防安全状况。社会消防安全状况从一方面反映了消防部门消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一个地区的消防安全状况可以通过该地区的整体火灾情况来衡量。主要通过以下指标反映消防安全状况:火灾死伤率、火灾发生率、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率。责任目标与社会目标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消防部门职能的发挥情况,其评价指标是对消防工作绩效全方位的评价标准。在确定消防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时,应该将责任目标和社会目标化为一个整体目标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此外,由于消防工作的投入,如消防经费、消防基础设施、后勤装备等,主要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而且它所产生的影响都能在消防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中集中体现,所以在构建消防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对消防工作的投入不做过多考虑。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为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笔者在全面分析消防部门职能的基础上,从消防工作的责任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层面出发,分析总结并撰写了如表1所示的消防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消防工作绩效作为目标层即一级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每类二级指标包括若干个三级指标,共有15个三级指标。火灾隐患整改率C1指消防部门对火灾隐患整改督办的工作完成情况,反映消防部门履行火灾隐患整改督办职责的情况,从一方面反映消防部门的消防监督水平。该指标可以由整改的火灾隐患数量与发现火灾隐患数量的比值来衡量。整改的火灾隐患数量是指消防部门督促单位完成火灾隐患整改的数量;发现火灾隐患数量指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或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数量。行政处罚率C2指消防部门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情况。可由给予行政处罚的数量与发现违法行为数量的比值来衡量。发现违法行为数量指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或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核查过程中,认定应当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数量。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C3指消防部门对依法纳入消防行政许可的建设工程实施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的工作情况。反映消防部门履行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可以由完成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数量与受理数量的比值来衡量。建设工程指依据《消防法》纳入消防行政许可的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的备案抽查率C4指消防部门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抽查的工作情况。可由建设工程备案抽查数量与备案数量的比值来衡量。火灾事故处理率C5指消防部门对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情况。可由火灾事故处理数量和应当进行火灾事故处理的数量的比值来衡量。这里,应当进行火灾事故处理的数量是指消防部门依据《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应当进行火灾事故处理的数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1)涉嫌失火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立案侦查;涉嫌其他犯罪的,及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办理;(2)涉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调查处理;涉嫌其他违法行为的,及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调查处理;(3)应当给予处分的,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执法规范化水平C6指消防部门是否严格依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监督工作。该指标数据可以通过上级消防部门对下级的内部监督中的一般监督得出。一般监督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报告工作、执法检查、审查等,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各项监督执法工作的实施情况,有关消防执法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涉案情况,有关消防执法的信访、举报、投诉案件的办理情况以及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执法职责的情况。

火灾扑救成功率C7指消防部门成功扑救火灾的能力,从一方面反映消防部门的灭火救援水平。可由消防部门成功扑救火灾数量与参与火灾扑救总数的比值来衡量。火灾扑救成功指消防部门通过及时的火情侦查、科学的战斗部署,采取正确的战术措施,合理协调控制灭火行动,将火灾及时扑灭或成功控制住火势,防止了火灾事故的扩大蔓延,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了社会的恐慌。应急救援救助率C8指消防部门成功处置(成功处置即成功消除事故危险源或成功救出被困人员)应急救援事故的情况,反映消防部门履行应急救援职责的情况。C8=应急救援处置成功次数/(参与应急救援总数×应急救援装备完备度)。由于应急救援活动受救援装备的影响较大,缺少某种救援装备可能将直接导致救援的失败。#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新入职幼儿教师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养;有效策略

一、以学促行,加强培训,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集中组织新入职幼儿教师全面系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岗前培训,可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新入职教师把《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让新入职教师更清晰地进入职业角色,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具体属性。通过观摩、操作、主题讲座、分组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活动,使新入职教师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及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并尽快熟悉班级保教工作的细则要求;清楚幼儿园具体的备课要求;知道视频展台、电脑、打印机、卡座的正确使用方法;清楚本园教研会议和学习时间;了解如何开展家长工作、如何与班级教师进行配合;了解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及简单的急救处理方法,等等。

二、以师带徒,以思促教,提高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让幼儿园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以一对一的“传帮带”方式带领新入职教师快速地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让新入职教师在与老教师的合作过程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流程,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学习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多种教学方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从而顺利渡过职初阶段。通过“传帮带”使新入职教师主动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有效地促进专业成长。通过写教学反思、观察记录、工作日记,记录和梳理每天的工作内容,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分析幼儿差异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及需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并探索积极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更细致地了解幼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教研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是反思研究与自主建构的结合”,通过研磨课这种推敲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的园本教研活动,使执教者对亲身经历教学过程审视分析的“亲历性反思”,观摩者通过对同伴教学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观察性反思”,以及所有参与者可能进行的“反思之反思”,从而具体、直观地结合自身教育行为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取长补短,使新入职教师对《纲要》的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幼儿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学习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开展“一课多磨”活动,如:“同课同备”(同一个内容,几位教师共同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分别组织活动)、“同课异备”(同一个活动内容,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活动过程),让新入职教师在自己上课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活动中,学习到有经验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技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教研能力,快速成长。

阅读全文

高血压健康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1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1加强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促使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居民掌握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常识,促进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积极按照医嘱合理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促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帮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

阅读全文

水利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1追根溯源,人是主导安全的第一要素

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我们看到的人员伤亡只是安全事故的结果,而引发事故的原因虽然表象各异,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对直观:(1)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率;(2)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3)控制物或材料来源,保证使用合格产品。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说明,“三违”是引发事故的结症所在,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事故的制造者,人是主导安全的第一要素。

2以人为本,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高空和露天作业多等特点,属于事故高危行业。近些年,大量富余农民改变传统的务工性质,以劳务分包的型式参与工程施工,已成为水利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其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安全常识,特别是安全教育与培训及易被忽视,不重视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其有效的途径是重视全员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减少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详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必须制定符合本企业安全培训的计划,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有参加建设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专项培训等。培训可以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通过专家面授、多媒体教育、班组班会、员工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行业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国家及行业有关规程、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生产基本常识等应知应会知识。

(2)注重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的实用性。

阅读全文

户外运动的影响原因浅析

作者:马月群 单位:河池学院

户外运动课程师资因素。南宁市8所本科院校中,有三所学校拥有共五名户外运动的专业教师,而在开设定向运动的唯一的高校中,只有一名专业教师,按选修课的人数标准上体育课,一名教师对应的学生数量要有上千人,专业教师少,学生数目庞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学校采取限选的方法,造成很多想学习户外运动课程的学生无法参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接触户外运动的机会。

户外运动基础教学设施因素。在南宁的8所本科院校中,只有一所大学拥有基本教学用的场地和简单设施户外运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有配套的基础教学设施,南宁市8所本科院校中,只有广西大学拥有定向运动的场地、器材,并有相应的场地器材维护经费,其他7所院校均没有户外运动的基础教学设施,也无相应的课程经费和场地维护经费。

安全因素。在影响户外运动参与的原因问卷中,被调查的151人中,有134人认为户外运动不安全容易发生事故是影响户外运动参与的因素,占总调查人数的88.7%,居所有影响因素的第一位,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很多人不知道怎样预防突如其来的危险。就算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定向运动,也有的同学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认真对待等原因,发生摔伤擦伤事件。安全问题一直是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难题。造成户外遇险的主要原因是准备不足、缺乏经验、无专业人员带领、缺乏户外运动相关知识、忽视安全问题等。

组织和技术指导因素。目前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方式一半以上是朋友结队出行,还有的是单独行动,组织方式比较自由松散。南宁市的本科院校中,除了一些非户外运动的社团为了丰富社团生活、促进团结组织一些郊游活动之外,校内再没有其他的团体组织大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虽然有的学校有组织定向运动队、自行车运动队的训练,但大部分是身体素质和悟性都比较高的有运动天赋的大学生,运动能力一般的大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校内缺少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社团和组织,没有“领导人”,学生大都三三两两结队而行,一般都是参加郊游和爬山等休闲娱乐性的项目。而对于一些难度稍大一点的项目,很多没有户外经验、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的大学生都难以进行。

资金因素。学生整体上说还属于一个纯消费群体,没有经济来源,大部分学生依靠父母给付生活费。而户外运动中,投入在装备上的数目往往不小。要攒齐户外所需的基本装备,如鞋、背包、睡袋、帐篷等,对于学生来说,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开销是难以承受的。而没有齐全的运动装备,又会给安全造成隐患。调查发现,生活费在每月800元以上的大学生,投入在户外运动上的资金还是比较多的。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受生活水平的制约。

时间因素。在大学生课外参与户外运动影响因素表中,学业负担重,没时间这个因素排名第五。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国家不包分配,每年有大批过剩的毕业生要进入用人市场接受用人单位的层层挑选,由于用人单位少而毕业生大量增加,使用人单位招聘的条件越来越高,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要想有份好一点的工作,大学的课程不可避免地要优秀一点,专业基础知识要过硬,外语、计算机等级越高越好,而体育课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及格就行,造成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很多学生花大量时间在专业课和等级考试上,而减少了户外运动的机会和时间。

阅读全文

中职护生道德素质培养方式

 

随着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增加,护士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具有在护理实践中分析伦理冲突、解决伦理问题、进行伦理决策的能力[1]。伦理决策者的道德水平、知识程度以及对伦理理论和原则的应用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所采取的道德行动的正确性[2]。   1护理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我们初步对2009—2011年中职护理实习生116人和在校生149人分别进行了护理伦理道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护理伦理道德意识较为淡薄,对中职护生应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护理伦理道德教育。在护理伦理道德教育问卷中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基础学历;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与父母沟通交流程度;自我评价是否孝敬父母;与父母发生矛盾怎样处理;是否主动关注过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知识;你认为学习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对你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有无帮助;你印象中学习过的家庭伦理故事有哪些;在哪些课程中接受过伦理道德教育;护生是否有必要接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学校及实习期间教师在教学中所教授的伦理道德内容是否充分;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家庭伦理知识的认识是否提高;通过护理专业的阶段性学习,伦理道德意识有了怎样的提高。   2中职护生及中职护理教育的特点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平均年龄为(16±1.5)岁,独生子女居多,成长经历单纯,家庭伦理道德意识淡薄,伦理道德基本常识缺乏,基础文化知识薄弱,自控力、自律性不强,遇到问题易紧张激动,情绪波动较大,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较好的换位思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与本专科学生相比综合能力较弱。当今,疾病谱的变化对疾病的预防、患者的照顾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健康观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对护理专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护理的观念、职责范围、作用与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就是从以被动执行医嘱为工作核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层次提供整体护理。它既服务于患者,又服务于健康人群,既着眼于病,又着眼于人,是一门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专业,是结合科学、伦理与艺术的一门学科。因此,中职教育既是对护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护生将所学医学护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更是对护生进行思想品德、护理伦理、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进行塑造的过程。   3研究护理伦理道德教学的方法   护理伦理是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运用伦理学原则和道德原则来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何使护生掌握护理伦理道德知识,应针对其成长特点及学习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1学校护理伦理道德教学   在校学习期间,除开设专门的护理伦理学课程外,在其他临床理论课教学中,应结合某一疾病或诊疗护理操作规程进行相关的伦理知识学习。例如,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内容有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休克、理化因素所致急性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常用救护技术等。该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这一阶段学生缺少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及抢救措施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每个章节的讲授过程中,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使用实训教具模型、视频录像、案例分析、重症监护的抢救设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资料等进行情景教学,与此同时对伦理学知识进行重点渗透,采用启发式、经验式、研讨式、模拟患者、角色演示等教学方法,使护生懂得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和权利,服务于所有人,给予公正护理,一切为患者利益着想,不做有害于患者身心之事,做到有同情心、仁慈、和蔼、慎独,学会分析医疗环境中隐含的伦理问题,明确实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所必须承担的伦理道德责任[3],以培养护生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平和伦理决策能力,树立职业自豪感、责任感。   3.2临床护理伦理道德教学   护理工作是对患者的护理、关怀和照顾。关怀照顾是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根本所在,护理不仅是照顾患者的身体,还包括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因此,护理工作与伦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离不开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实践,在护理实践中注重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使护理伦理原则和规范真正贯彻到每项护理决策中去,护理工作的本质才能得以彰显。   3.2.1制订护理伦理带教计划   进入临床的护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工作。应制订周密、合理的护理伦理带教计划,保证护生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知识结构。金慕妊在其论著《护理伦理与实务》一书中提到,伦理学教育战略应包括临床讨论(Clinicalcon-ference)、案例分析(CaseStudypresentation)、伦理学实习(EthicsRounds)。临床实习初期采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分析法进行,首次接触临床环境的护生,对护士的角色以及护士做出的伦理决策非常敏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总结等可以提高并加深其对护理伦理学的认识和理解。护生跟随高年资教师进行教学查房、与责任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能切身感受到临床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积累解决伦理问题的经验,增强伦理决策能力。   3.2.2引导护生建立坚定的内心信念   坚定的内心信念是人们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人们根据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而进行道德选择和行动,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种责任感。稳定的内心信念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也是调整护患与医护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常常感到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造成自尊心、自信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在这种情况下,带教教师应积极引导,身正示范,帮助护生建立稳定的内心信念,使其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理想,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帮助患者解决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问题。#p#分页标题#e#   3.2.3培养护生的慎独意识   “慎独”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4],只有真正具备了“慎独”精神,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化和系统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慎独”反映在护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如夜班工作质量、分级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床头交接班、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等。加之护理人员单独操作的机会多,有些工作是在患者无法感知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很少了解操作正确与否,很难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因此,应培养护生的慎独意识,使其能够自律、自省,不断用行业规范审视自己的工作行为,在任何时候都不做损害患者利益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事。   3.2.4融洽护生与患者的关系   护理服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患者有权力选择为其服务的护士,对实习护生从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5],护生进入临床后,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跟随带教教师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患者而言,带教教师是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对学生而言带教教师则是护理技能的指导者。在带教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患者的权利不受侵犯,又要让护生学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患者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护生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加以解决。   4提高对护理伦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评价机制   护理教育者应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对中职护生护理伦理道德的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护生伦理道德水平。教学过程中指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道德观;教育护生尊重生命的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指导护生提高对现代医疗环境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的感性认识。同时采用理论考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讨论等多种形式,考查护生伦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综合评价护生道德判断力及发现和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决策能力。崇尚“以人为本”,坚持不伤害、互利、尊重、互助和公正等基本伦理原则和道德原则,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阅读全文